?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努力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

2024-05-08 13:30江涌
江蘇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江涌

摘要:江蘇教育現代化30年的率先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對新時代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奮進新征程,江蘇努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樣、適合契合、卓越創新”的教育先行示范高地,在強公平、強質量、強品質、強貢獻、強支撐、強認同等方面走在前、做示范。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的行動路徑包括: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升教育服務發展能級、深化教育改革開放等。

關鍵詞:江蘇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

中圖分類號:G4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03-000-05

【編者按】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有力支撐,全面總結江蘇教育現代化30年實踐經驗與歷史成就,深入研究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內涵重點與策略路徑,本期策劃“教育現代化與教育強國建設”專題。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并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安排、一體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方向和重點任務,指向清晰、要求明確,為我們推進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江蘇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作出“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的決策部署,明確到2030年基本建成教育強省,這是我們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教育強國戰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務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更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我們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以高標準教育強省建設助力支撐教育強國建設,堅定不移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轉化為生動實踐。

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來講,不論是教育強國建設,還是教育強省建設,其謀劃和推進至少包括三個層面內容,即所處方位、目標方向、實現路徑。

一、回望過去,更加堅定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的前進底氣

早在1993年,江蘇就啟動實施蘇南教育現代化試點工程,在全國率先開啟教育現代化新征程,為區域乃至全國推進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江蘇樣板”。30年風雨同舟、30年披荊斬棘、30年砥礪奮進,教育現代化已經成為引領江蘇教育改革發展的鮮明旗幟,成為江蘇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推動江蘇教育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教育發展規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30年來,黨的領導開創新局面。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加強,所有設區市和縣(市、區)均成立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教育工委,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民辦高校黨組織書記選派實現全覆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穩步推進,形成黨對教育工作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格局。

30年來,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跨越。全省中等及以下教育毛入學率超過9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70%,國民受教育機會進一步增多,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升。

30年來,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在全國率先推進普惠園服務區制度,全省約70%的縣(市、區)實現普惠園劃片服務,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義務教育學校實現“公民同招”,在優質普通高中就讀學生數占比超過90%,學生資助政策實現全覆蓋,人民群眾公平接受教育機會得到更加有效保障。

30年來,教育質量邁上新臺階。全省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數量連續三屆位居全國第一。全省有21個縣(市、區)通過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實地核查。在全國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目前有12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評估認定實地核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成績在全國名列前茅。20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數量居全國第一。16所高校48個學科入選新一輪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38所高校263個學科進入ESI前1%,15所高校36個學科進入ESI前1‰,3個學科進入ESI前1? 。高校擁有兩院院士84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400余人(約占全國高??偭?0%)。

30年來,服務發展作出新貢獻。高校獲批牽頭建設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22個,承擔全省70%以上的基礎研究、9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十年全省高校累計向社會輸送畢業生600余萬人,在省內就業創業比例超過70%,為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作出積極貢獻。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強調,江蘇科教人才資源豐富,這是對江蘇教育過去3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鼓勵激勵,為我們繼續奮進新征程提供了強大動力。

江蘇教育現代化30年探索積累的豐富經驗是江蘇教育系統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一是始終堅持敢為人先、勇于爭先的目標追求。從在全國率先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試點,到明確提出在全國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從在全國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到在全國率先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系列的“率先”構成江蘇教育最閃亮的標符,集中體現了江蘇教育“走在前、做示范”“為全國探路”的擔當與使命。

二是始終堅持整體謀劃、統籌推進的系統思維。重視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強化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先后出臺《江蘇教育現代化2035》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實施“三新一亮”工程、中職“領航計劃”、高職“卓越計劃”、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等一系列重點工程,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實現了外延和內涵的“雙躍升”。

三是始終堅持分步實施、分類指導的實踐路徑。堅持從學校、鄉鎮到縣域再到省域分步驟、分層級實施,由蘇南向蘇中再向蘇北分區域、分梯度推進,先局部試點、后面上推開,既注重推動條件較好地區先行先試、提供示范,也注重指導基礎薄弱地區積極探索、穩步推進,實現了江蘇教育現代化試點探索、區域推進、全面提升、高質量發展四個階段的重大跨越。

四是始終堅持標準先行、以評促建的引領機制。注重發揮指標導向引領作用,在全國率先發布《江蘇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形成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制定發展規劃、學校負責創建實施、教育督導評估機構跟蹤評估監測的 “上下聯動、三位一體”評建機制,讓江蘇教育現代化可量化、可觀測,看得見、摸得著,實現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牢記囑托,準確把握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的目標方向

江蘇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注點、調研點和研究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次親臨江蘇考察,著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賦予江蘇“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這是謀劃推進江蘇全部工作的主題主線,也是江蘇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指引。

奮進新征程,我們將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著力開拓新局,加快建設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先鋒區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發展實驗區,努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樣、適合契合、卓越創新”的教育先行示范高地,奮力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

一是在強公平上走在前、做示范。主要體現在教育公平底線更加牢固,以促進公平為基本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更加完善,各級各類教育入學率高,區域、城鄉、校際、群體差距小,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二是在強質量上走在前、做示范。主要體現在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建成,教育現代化全面實現,學習型社會全面形成,基礎教育戰略基點更加扎實,職業教育質量水平更加向好,高等教育龍頭作用更加凸顯,教育事業發展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水平。

三是在強品質上走在前、做示范。主要體現在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依歸,教育具有較高的整體優質度,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以質量、特色形成比較優勢和競爭力,建成引人入勝的課堂、給人智慧的學校、讓人幸福的教育。

四是在強貢獻上走在前、做示范。主要體現在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契合、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發展新質生產力相協調、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學科專業布局,教育供給與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力顯著躍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顯著提升,國民素質和勞動者素質顯著提高。

五是在強支撐上走在前、做示范。主要體現在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強有力,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更加鞏固,擁有現代化的教育設施設備,師資隊伍、教育經費保障到位,教育體系較為完備,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相適應、相匹配,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格局。

六是在強認同上走在前、做示范。主要體現在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顯著提高,形成學生健康成長、教師樂教愛生、家長放心信任、社會普遍認同的良好教育生態。江蘇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成為全球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地、世界青年向往留學目的地、全球教育治理和國際教育標準的重要策源地。

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是一項探索性、開拓性的事業,必須突破既往、超越自我,重在實踐、干在實處,破解難題、求解新題,要重點把握好三個原則:

一是必須更加注重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錨定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提出的2030年基本建成教育強省階段性目標和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對標國際一流水準、國內最好水平,認清差距所在、看到問題所在,系統設計重大任務、工程項目和改革舉措,不斷提升江蘇教育發展質量。

二是必須更加注重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深入研判未來江蘇教育內外環境面臨的深刻變化,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準確把握科技革命、產業變革、人口變化等重要變量,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下好教育先手棋、打好教育主動仗。

三是必須更加注重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緊密對接教育強國建設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及主要任務等,統籌好教育強省建設與經濟社會其他各領域發展,促進政策協調、資源優化。構建全方位協同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的有效機制,推動教育組織從相對封閉、相對單一走向開放融合、多元多樣,匯聚各方智慧、形成強大合力。

三、感恩奮進,積極探索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的行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教育的關心、關懷、關注始終是進行時,2021年給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2022年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2023年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留學生回信,為我們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的新征程上,我們既需要凝聚共識、群策群力,也需要扭住關鍵、帶動全局。具體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五個聚焦”:

一是聚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教育具有突出的政治屬性,必須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我們思考和謀劃工作的邏輯起點。黨的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把黨的領導覆蓋辦學治校各領域、貫穿教育教學各環節、融入人才培養各方面,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把教育領域建設成為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思政教育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關鍵抓手。我們將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牢固樹立“大思政課”理念,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啟智潤心?!拔逵⑴e”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我們將深入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行動、學校美育浸潤行動,著力加強勞動教育,廣泛開展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潤心”行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二是聚焦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高質量教育體系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是教育強國的重要特征。我們將夯實基礎教育基點,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高中階段教育特色多樣發展、特殊教育全納融合發展,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基礎教育體系。抓好職業教育重要增長極,持續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滾動支持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和省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高等教育龍頭地位,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教育布局結構上先行先試,構建一流多元、內涵發展的高等教育體系。

三是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涉及千家萬戶,需要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這個根本價值取向,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們將更加注重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建立學齡人口變化預警機制,統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結構和布局,加強城鄉和各學段基礎教育資源統籌,推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大力打造揚子江高水平大學群,加強對蘇北蘇中地區建設高校的扶持力度。更加注重補齊各級各類教育的短板弱項,重點解決“好不好”“優不優”的問題,加大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資源建設力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上普通高中、上好大學的美好期盼。堅持不懈抓實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義務教育“雙減”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等重點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四是聚焦提升教育服務發展能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根結底靠人才、靠教育。當前,江蘇正全面落實 “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迫切需要教育提供更加強大的基礎支撐。我們將實施科技創新“策源”行動,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塑造拔尖人才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基礎平臺支撐、包容生態滋養的建制化優勢,依托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平臺引育大師、戰略科學家、產業科技領軍人才,為高質量發展內涵型增長提供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攻克更多“卡脖子”難題,為江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實施科技人才“強鏈”行動,聚焦江蘇“1650”產業體系建設,建立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發展新路徑和新模式,探索組建江蘇高校先進制造產業鏈學科集群,統籌實施卓越工程師、現場工程師等人才培養計劃,精準服務江蘇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五是聚焦深化教育改革開放。教育綜合改革是建設教育強省的根本動力。我們將堅持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總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機制,優化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具有世界水平、富有時代特征、體現江蘇特色的教育評價體系,為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開辟新賽道。堅持更高水平“引進來”與更可持續“走出去”相結合,持續引進國際優質資源、特色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大力延攬國際一流人才和創新團隊,打造江蘇高?!班嵑陀媱潯本惩廪k學品牌,探索孔子學院、孔子課堂“中文+”等國際中文教育新模式,加快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為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貢獻更大教育力量。

責任編輯:石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