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性課程視角下的幼兒園性別教育

2024-05-08 14:26汪姝薇
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隱性課程幼兒園

汪姝薇

【摘 要】性別教育對幼兒性別意識和性別觀念形成以及人格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性別教育在幼兒園中更多是以隱性課程形式潛移默化地進行。文章從隱性課程結構三大層面分析,發現幼兒園物質環境中隱藏著性別刻板印象,組織制度中教師性別嚴重失衡以致幼兒缺少男性榜樣,部分教師持傳統性別觀念對不同性別幼兒差別化對待。為科學發揮隱性教育資源價值,政府應利用制度打破幼兒園教師職業性別隔離,幼兒園創設性別友好的教育環境的同時,教師應轉變自身性別觀念,實施科學的雙性化教育。

【關鍵詞】性別教育 隱性課程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02-97-03

性別教育是指在教育領域里引入社會性別視角,探析社會中存在的性別分化觀念與行為,使受教育者獲得性別認知和性別觀念。[1]幼兒階段是性別角色意識培養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學前教育領域中引入社會性別視角,有利于幼兒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促進幼兒性別社會化的科學發展?,F實幼兒園中除了教師設計的主題活動、集教課程等顯性的性別教育方式,更多有關性別的教育信息往往滲透在師幼互動、環境創設、繪本讀物等隱性課程中。

隱性課程又被稱為潛在課程、隱蔽課程,它是學校通過教育環境有意或無意傳遞給學生的非公開性教育經驗。[2]幼兒園隱性課程基本框架可分為物質—空間、組織—制度、文化—心理三大類[3],隱性課程的潛在性、多樣性、非預期性等特征與全面性、基礎性的學前教育不謀而合。隱性課程在學前教育中具有特殊價值,它存在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時時、事事、處處,對幼兒的影響是持久的、無意識的,然而這些潛在的影響很少能在短期內體現出來,但卻有可能影響個體一生發展。有研究發現目前繪本讀物[4]、環境創設[5]等隱性課程資源中仍然存在著性別歧視、性別刻板印象等不科學的教育現象。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些性別不平等的信息正“名正言順”地隱蔽在幼兒教育中,埋下了兒童性別非科學化發展的隱患。鑒于此,本文結合有關幼兒園性別教育的新近開展情況,基于隱性課程視角從隱性課程結構三大層面對其進行整理與分析,以期為完善隱性與顯性相結合的幼兒性別課程提供一些建議。

一、隱性課程中的幼兒性別教育

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對,共同構成課程體系,但受傳統課程觀影響,人們往往更看重顯性課程的選擇與實施,將其視為課程的全部而忽視了與幼兒學習發展關系更密切的隱性課程的作用。隱性課程的引入,有利于拓寬視野、改變思路,使研究者從整體課程高度來看待幼兒教育中的性別文化信息,從而提高性別教育的警覺性和目的性。需要指出的是,幼兒園隱性課程基本框架的三個層面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并且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之間也是相互促進、遞進與轉換等動態的關系,需要辯證地看待隱性課程本身及其與顯性課程的關系。

(一)物質空間層面——園所環境中隱藏著性別刻板印象

物質空間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賴以進行的重要物質基礎,它是物化的思想觀念與教育價值觀。幼兒在與物質材料、空間環境互動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幼兒園在進行整體環境設計時通常首選色彩豐富、搭配美觀等元素,卻容易忽視其中隱含的性別元素。幼兒班級環境創設中的墻面裝飾上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人物形象上,男性更多的是西裝革履的職業男性形象,例如警察、醫生等,而女性大多以護士、教師或媽媽等形象出現;色彩搭配上,男性通常配以藍色、灰色,而女性多配以粉色、黃色。這些現象實質上是存在于很多教師頭腦中并以物化、符號化的方式體現出來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是社會生活中為人們廣泛接受的對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6],人們普遍認為男性是堅強、理智、勇敢與高成就動機等品質的集合,而女性應具有順從、溫柔、軟弱等角色特征。個體在幼兒期時常會受到這樣的社會偏見影響,內化環境所傳遞出的性別刻板印象[7],這不僅會使幼兒形成不平等的性別觀念,而且會影響幼兒未來職業抱負、情感表達等各方面發展。[8]

這些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還大量存在于幼兒園活動區設計、教玩具投放、日常用具[9]與繪本讀物中[10]?;顒訁^里大多為女孩提供“娃娃家”游戲區,而男孩大多被安排在“攀爬區”這樣的體育類游戲區角。幼兒園在為幼兒選配毛巾、杯子等日常用品時,往往以區分男女生活用品為目的而下意識地為男孩選購有藍色、格子圖案的物品,而為女孩選擇有粉色、公主圖案的物品。此外,園方購置的教玩具及教師自制的教具材料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繪本讀物是幫助幼兒形成正確性別認知的重要載體,有研究選取兒童繪本分析發現,繪本故事內容中男女性出現頻率不平衡,角色設定在兩性職業、人格特質等方面存在較強的男性形象偏好。[11]這些通過物質空間資源潛移默化傳遞給幼兒的性別信息,會在不知不覺中強化幼兒的性別刻板印象,加劇不對等的性別觀念。

(二)組織制度層面——教師性別結構失衡,幼兒缺失男性模仿榜樣

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20》統計,我國學前教育專任教師約291萬人,其中女性幼兒園教師約285萬人,所占比例高達97.8%。[12]幼兒園教師性別結構比例失衡是我國乃至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的問題,然而女教師獨當一面的現象并不單純是由生理性別所決定的,而是勞動的性別隔離導致幼兒園教師性別結構的女性化。[13]幼兒園教師被視為具有家庭照顧性質的職業,依據性別刻板印象這一職業還被定義為“適合女性的職業”。

幼兒園里的組織制度也以其獨特方式向幼兒進行文化傳遞。研究表明,男女教師在學校中分別取代父母的性別角色而成為兒童模仿的對象,男性教師特有的性別特質有利于幼兒性別意識發展[14],然而幼兒園中如果只有女教師會導致幼兒缺少認同模仿的男性榜樣。幼兒在與教師接觸、游戲、互動等日常中可以習得一定的性別行為模式,因此接觸不同性別的教師有助于健全幼兒性別認知,促進幼兒性別社會化過程。隨著幼兒性別恒常性發展,個體自身的性別會影響其性別偏好,男孩會對男性教師有明顯的心理需求,女孩對女性教師有明顯偏好的同時卻表現出對男性教師的性別刻板印象。幼兒園中男女教師性別結構失衡,男教師缺位致使幼兒只能長期接觸女教師,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幼兒性別觀念的正確發展。

(三)文化心理層面——教師傳統性別觀念固著,不同性別幼兒差異對待

幼兒教育離不開文化傳播與心理交流,文化心理類隱性課程涉及教育語言、教師期望與行為、態度諸多方面。一日生活中最常見的由教師組織的幼兒男女有別地排隊、入睡、如廁等活動,這些簡單、日常又重復的生活環節會促使幼兒獲得性別恒常性,同時也是幼兒園隱性性別教育的體現。性別意識并不是出生就有的,在園時幼兒會受到教師性別觀念和行為的影響,教師自身的性別觀念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對幼兒的性別期待、師幼互動以及采取的性別教育方式。

部分教師遵循傳統的性別文化觀念,例如認為男孩應當勇敢堅強,不能總哭哭啼啼,女孩應該文靜溫柔,不要打打鬧鬧像“女漢子”。教師在自身性別觀念的影響下,會按照固化的性別角色模式來培養幼兒,班級中會形成鮮明的男女有別的心理氛圍,從而間接地對幼兒的性別意識和性別角色發展產生影響。研究發現,師幼互動中教師會因為認為男孩愛跑愛鬧、女孩安靜而對不同性別的幼兒給予不同程度的差異關注。[15]這樣的差異對待包括但不限于教師對男孩懲罰多、對女孩約束多、對男孩幫助多、對女孩幫助少、注重男孩創造力培養、注重女孩藝術能力培養等行為。[16]教師開展性別教育是以男女幼兒生理差異為基礎,教師應看到生理差異而去理解不同性別幼兒的需求。但有差異不代表著有偏見的對待,教師頭腦中的帶有偏見的性別觀念會不知不覺地在性別教育行為中表現出來,這無疑不利于幼兒發展。

二、完善幼兒園性別教育的建議

(一)幼兒園創設性別友好的教育環境

幼兒園環境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作為一種媒介存在,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共同構成了傳播環境。性別友好環境是指在環境創設中加入性別考量,以創造出不同性別都可以獲益的環境。在目前幼兒園的物質空間創設中,教師應不斷提高性別教育覺知能力,努力消除教育環境中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為幼兒的健康發展提供性別平等的環境。

在環境創設上,教師應提高自身對周圍環境的性別敏感性,有意識地關注幼兒園室內外環境中隱含的性別文化因素。大到幼兒園室外硬件設施和大型器械以及各種活動區角,小到室內的墻面裝飾、幼兒日常用品和教玩具等的投放,這些都應當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設置活動區角時,教師應開設適合男女孩共同游戲、無明顯性別限制的區角。同時教師應確保在基礎設施的配置、物質材料的選擇與投放時,體現性別平等意識,以此消除刻板印象對幼兒發展的限制,為男女孩提供同樣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近些年,逐漸有像《奧利弗是個娘娘腔》這樣的反性別刻板印象的優秀繪本出現,這些挑戰傳統性別觀念的繪本顯現了現代文明社會的包容與開放。幼兒園在采購幼兒讀物時,要將體現性別平等納入篩選標準,杜絕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讀物對幼兒產生不良心理影響。

(二)政府制度保障以打破幼兒園教師職業性別隔離

男性幼兒園教師的缺位現象備受社會關注。幼兒園需要男教師,幼兒更需要男教師。

從宏觀層面上,政府應引導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資,提高教師的薪資福利待遇。利用大眾媒體傳播科學性別角色知識,打破“女性應該做什么職業和男性適合做什么職業”的性別刻板印象,營造價值中立的性別文化氛圍。廣泛宣傳男性進入幼兒教育事業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加速扭轉大眾的傳統職業觀念。相關教育部門可利用政策吸引男性進入幼兒園工作,注重男教師的培養與職業規劃。從微觀層面上,結合男教師特點改變教學管理工作,充分考慮男女教師之間的不同優勢,實現符合彼此特質的分工與合作。例如可以根據園區實際情況安排男教師在不同時間帶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給予幼兒充足的與其接觸的時間與機會。依據男教師比較擅長的領域,安排其擔任體育、戶外活動等教學任務。

(三)轉變教師傳統觀念,實施雙性化教育

隨著社會發展和思想解放,單一且傳統的性別角色特質已經無法適應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靈活多變的性別特質才更符合快速發展又變化多端的時代。近些年,人們開始提出在幼兒性別角色教育領域引入雙性化理論。雙性化教育旨在培養具有雙性化人格品質的個體,使教育者擺脫傳統性別觀念而自由發展[17],而在目標全面發展的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靈活多變及健全的性別品質尤顯重要。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實施者與組織者,其科學的性別教育觀是幼兒園性別教育的關鍵。

因此,首先國家和教育部門應重視培養師范生雙性化教育觀念,幼兒園也應利用培訓和教研活動來幫助教師轉變觀念。雙管齊下以提升幼兒教師科學性別教育觀念,使教師快速從思想轉變到教育行為轉變,真正發揮教師作為幼兒人格養成的導師作用。其次教師應自覺努力突破自身的性別角色局限性,不斷學習社會學及性別科學知識,切實加強自身的雙性化教育意識。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始終堅持以雙性化視角看待幼兒,給予男女孩同等的發展機會,自覺反省教學活動中是否存在偏袒或不科學的教育行為。最后幼兒園中的雙性化教育大多以隨機的隱性課程形式出現,滲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這就需要教師抓住教育時機,發揮教育機智并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科學的雙性化教育。

【參考文獻】

[1]叢中笑.淺析現代幼兒性別教育的基本問題[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4):74-79.

[2]靳玉樂.潛在課程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33.

[3]石筠弢.學前教育課程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15.

[4]季燕,張景.兒童繪本故事中性別刻板印象研究:以135本兒童繪本為例[J].早期教育,2021(4):29-34.

[5]張學而.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表現、危害及預防[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1):83-87.

[6]鄭新蓉.性別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67.

[7]ABOUD F E. The development of prejudic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On the nature of prejudice:fifty years after Allport,2005:310-326.

[8]劉昌亞.中國教育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7.

[9]同[5].

[10]同[4].

[11]同[4].

[12]同[8].

[13]索長清.幼兒園教師性別結構女性化及其社會地位邊緣化:基于社會性別理論的視角[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3,25(5):95-98.

[14]王艷芝,柴莉穎.男教師進入學前教育的現實意義與可行性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08(2):25-27.

[15]藺志敏.幼兒園性別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以桂林市A幼兒園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69.

[16]李沛.游戲中教師對不同性別幼兒的教育行為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摘要Ⅰ.

[17]薛潔.雙性化視角下的幼兒園性別教育研究:基于一日生活中教師行為的考察[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69.

猜你喜歡
隱性課程幼兒園
幼兒園里歡樂多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校企合作開發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的優勢與機制研究
中職校語文課堂隱性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中國古代教育對高職院校隱性課程的啟示
淺析隱性課程對中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
論小學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