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小學課后服務的滿意度調查與優化策略

2024-05-08 13:33朱佳琪周穎蔣新秀張語彤
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實施現狀課后服務質量提升

朱佳琪 周穎 蔣新秀 張語彤

【摘 要】課后服務作為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舉措,直接關系到政策效果的達成。而家長作為課后服務的重要參與方,其滿意度直接影響課后服務的順利開展。因此,開展課后服務滿意度調查能準確把握家長的真實需求,有利于找出課后服務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于完善課后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诖?,研究者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對T市C小學254名家長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課后服務投入、課后服務內容和課后服務效果三個維度。研究發現,家長對課后服務投入和內容較為滿意,但在服務效果方面滿意度較低。問題主要體現在:課后服務師資力量較弱、服務內容缺乏特色、服務效果與家長期待有差距等。為此,文章提出引入多元化課后服務師資、構建特色化課程體系、建立發展性評價機制等對策,以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關鍵詞】課后服務 滿意度調查 實施現狀 問題對策 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4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02-01-05

一、研究背景

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頒布《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本文簡稱“雙減”),強調課后服務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以及家長經濟負擔的重要意義。

教育部相繼發布的一系列相關政策,一方面明確了課后服務的發展方向與實施事項,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推動了學界對課后服務的研究。學界對政策積極響應,圍繞課后服務的內涵性質、課程模式、實施現狀三大方面進行詳盡研究:在課后服務的內涵性質方面,有研究者贊同課后服務是為學生在放學后、周末和假期等家長“監管空白期”提供看護和管理的服務[1],這是一種教育延伸服務,屬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范疇,具有準公共產品屬性[2];在課后服務的課程模式方面,有研究者提出“六輪驅動”課程模式(根據天氣、學段、季節等安排課后服務)[3]、“1+X”課程模式[4]、“精準化2-3-6課程模式”[5]等,課程是課后服務實施的載體,研究者依據不同學校地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課程模式進行詳細闡述;在課后服務的實施現狀方面,研究者聚焦課后服務的內容形式、師資隊伍、配套設施等維度進行實地調研,發現當前課后服務存在配套設施缺失、師資單一等一系列問題,并從財政投入等方面提出針對性措施。[6]

縱觀我國研究者對課后服務的研究歷程,學界在厘清課后服務的內涵性質等基礎理論后,從理論邁向實踐,側重對課后服務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調研。而調研內容如上文所述聚焦在內容形式、師資隊伍、配套設施等方面。誠然,以上方面是課后服務的核心內容,最能體現當前課后服務實施現狀。因此,本研究一方面立足當前調研的內容,以江蘇省T市C小學為調研學校,調查課后服務在本地區的開展情況。另一方面,將研究視角放在學生監護人即家長身上,通過調研家長滿意度檢驗課后服務是否達到減輕家長看護負擔和減輕課外培訓經濟負擔等目的。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江蘇省T市C小學254名家長和5名教師。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輔之以訪談法。問卷調查的內容為“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家長滿意度現狀,問卷的制訂依據“雙減”中的總體要求,并結合當前學界對課后服務實施現狀的關注,將問卷分為三個維度:課后服務投入滿意度、課后服務內容滿意度、課后服務效果滿意度。其中,投入滿意度層面主要包含教師隊伍、設施設備、收取費用等;內容滿意度層面主要包含作業輔導、自主閱讀、知識鞏固、社團活動與興趣課程等;效果滿意度層面主要包含目標落實、學業成績、素養提升、學習習慣培養等。通過數據分析軟件SPSS26.0對本份問卷中的量表題進行信效度分析,得到本份問卷的信度(克隆巴赫系數)為0.995,效度(KMO值)為0.944,內部一致性良好。此外,本研究對9名家長和5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訪談,以探究問卷中相關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彌補問卷調查的局限性,從而更好地提出優化策略。

三、結果分析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研究對T市C小學254名家長圍繞小學課后服務滿意度現狀進行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剔除無效問卷后保留有效問卷240份,有效率為94.5%。表1數據顯示,低年級(一、二年級)家長占55.4%,中年級(三、四年級)家長占22.9%,高年級(五、六年級)家長占21.7%。

問卷基本信息涵蓋了學生的年級、學業成績、是否參加課后服務等方面。根據調研結果來看,低年級占55.4%,中高年級分別占22.9%和21.7%。學業成績分布則較為平均。在課后服務參與度方面,表1數據顯示參與比例較高為87.9%,對于部分其孩子未參加課后服務的家長群體,通過訪談了解到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學生自身身體素質較差,需要及時休整;二是家長自身具備較高素質,對學生課余時間另有安排;三是擔憂現階段課后服務質量與安全問題。在課后服務時間方面,該校分為兩個時間段:時間段一,15:50 —16:30(低年級),16:00 —16:40(中高年級);時間段二,16:50 —17:30(中年級),16:50 —17:40(高年級)。一方面考慮到各年級之間錯峰放學,另一方面又順應家長下班時間,也符合江蘇省教育廳出臺意見,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晚于18:00。[7]

(二)課后服務整體滿意度分析

家長作為課后延時服務的受益人之一,對課后服務實施現狀有著深刻的體會,因此了解家長滿意度對于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研究先從整體上對家長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數據顯示,有75.4%的家長對課后服務整體滿意度水平較高,有24.6%的家長的滿意度呈較低水平。為深入探究背后成因,本研究對課后服務滿意度進行二級指標細分,進一步調查課后服務投入滿意度、內容滿意度、效果滿意度來了解家長滿意度現狀。

(三)課后服務投入滿意度分析

課后服務必要且充足的投入,是課后服務順利實施的基礎和保障。在課后服務投入滿意度層面,主要圍繞教師隊伍、設施設備和服務費用等方面。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傮w來看,家長在投入層面滿意度呈較高水平。但在師資參與方面家長滿意度水平略低,主要表現在教師數量、師資結構和專業素養上,分別有35.0%、51.3%和40.4%的家長表示不滿意。通過訪談了解到,現階段參與到課后延時服務的教師基本由任課教師輪流擔任。在教師的專業素養層面,滿意度水平欠佳,結合訪談分析背后成因,由于課后服務不僅僅是一種“托管”,更是一種“托育”,家長對課后服務中開展的素質拓展活動有著更高的期待,例如期望自己的孩子在課后服務中習得某項技能等,因此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學校提供的活動場地層面滿意度水平也較低(29.7%),通過對教師訪談了解到校園占地面積較小,即使綜合類素質拓展課程豐富,但是由于學校場地空間有限,專門開放的教室不足以滿足所有想參與此類課程的學生。在課后延時服務收費方面,只有11.2%的家長不滿意。根據調查,該校收費標準較為統一,每學期為300元,費用比較合理,符合政策要求。

(四)課后服務內容滿意度分析

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廣部分地方義務教育課后服務有關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強調要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豐富課后服務內容,主要提到三個方面:一是作業輔導,二是自主閱讀,三是社團活動。本研究在課后服務內容層面主要分為學科課程與服務課程兩類,具體包含作業輔導、自主閱讀、知識鞏固、社團活動與興趣課程等方面,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數據顯示,家長對現階段課后延時服務提供的作業輔導與知識鞏固方面滿意度水平較高,分別為52.0%和59.2%,學科課程的輔導仍然是家長關注的焦點,教育焦慮狀況依舊存在,而學校的延時服務剛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的作業輔導難題。還有一部分家長表示孩子的作業不能完全在學校寫完,應該回家接著寫。在課后服務課程方面家長滿意度水平欠佳,主要表現在社團活動與興趣課程兩個方面。通過訪談了解到,盡管該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但究其根本,并未落實“學生主體、發展本位”的服務原則。家長期待的是一種鮮活的課外教育活動,而不是被動的、無選擇性的教育課程。

(五)課后服務效果滿意度分析

課后服務取得的效果,是衡量課后服務價值的重要指標。在課后服務效果滿意度層面,主要圍繞目標落實、學生發展與服務特色三個方面展開研究。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傮w來看,家長對于現階段課后服務效果滿意度呈較低水平,尤其是在學生的學業成績、素養提升與服務特色方面。雖然現階段課后服務的確解決了輔導孩子作業的難題,但是家長對學業成績的焦慮依舊存在。在解決接送難題方面,有12.1%的家長表示不滿意,認為并沒有完全解決接送難題。通過訪談了解到,部分家長希望學校能再延長課后服務時間。在課后服務素養提升方面家長的滿意度為25.8%,服務課程的效果與家長期待存在差距?,F階段開設的課程鮮少在開設前期對學生的興趣與需要進行充分調研,往往是學校結合校內現有資源統一調度,進而產生育人導向偏差等現象。在服務特色方面家長的滿意度為35.9%,課后服務內容呈現校際趨同的樣態,課程的特色性不足。

本研究除了對以上三個維度進行調查分析,還調查了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期望,主要包含學生參與校外培訓情況分析、家長認為課后服務內容的重要性和期待的內容分析三個方面,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他們對課后服務的內在需求。

其中,關于學生參與課外培訓方面的數據如表6所示。數據顯示,64.9%的家長沒有再額外讓孩子參與校外培訓,但仍有35.1%的家長繼續讓孩子參與校外培訓。參與培訓的類型以藝術類為主,占43.2%,家長反映參加此類培訓的目的是期望孩子能夠通過更具專業性的培訓來培養特長。每學期校外培訓的花銷較高,其中校外培訓費用超過3000元的家庭不在少數,可見當前校外培訓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關于家長認為課后服務中最為重要的內容的調查結果顯示,家長認為課后服務最為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次之是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在調查家長期待的課后服務類型中,發現家長對文化類、實踐類與特長類服務訴求占比較高,家長的真實訴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課后服務的優化調整指明了方向。

四、提升策略

課后服務作為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舉措之一,起著減輕學生負擔、提升教育質量與重塑教育良好生態的關鍵作用。因此,結合對現狀及其成因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對策來優化現階段課后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以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課后服務育人功能的價值旨歸。[8]

(一)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拓寬師資渠道

課后服務衍生于“雙減”政策之下,學校應以“雙減”政策為重要抓手,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充實課后服務項目。

在課后服務資源來源方面,學??梢詮膬壬耘c外源性兩個方面進行整合。一方面從內生性的校內供給側進行深度開發,另一方面也需要從外源性的校外進行資源開發與整合。例如學校在課程開發時,可以有目的地讓學習場景進行相互融合,利用數字技術打破學校教育壁壘,把一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育資源引入課后服務中來,實現學校教育場景與網絡學習場景、社會實踐場景的有機結合,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校內與校外資源貫通的良好教育生態。同時,學校還可以聯合當地教育部門適當引入列于“白名單”的一些校外培訓機構,為課后延時服務注入專業性師資[9],滿足學生的興趣特長發展需求。

在拓寬師資來源方面,學??梢詷嫿║-S協作型專業學習共同體[10],讓當地大學與中小學建立深層合作機制,一方面滿足師范專業學生實踐與學習的需求,另一方面緩解課后服務師資來源構成單一的局面。此外,還可以招募家長或社區志愿者參與到課后服務管理中來,協助配合教師在課后服務過程中的管理工作。

(二)關注學生個性化需求,構筑以育人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課后服務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工程。然而通過現狀調查發現,課后服務在質量供給上還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素質教育的公益性難以在實施過程中彰顯,而家庭教育資本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優勢凸顯,進而由教育焦慮引發的“跟風內卷”現象依舊層出不窮,破壞了教育的良好生態。為此,本研究結合現階段家長與學生的現實需求,提出構筑以育人為導向的校本資源一體化服務課程體系的優化路徑。

例如學校在開設課后服務的社團活動與興趣課程的前期,首先要結合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充分調研,針對性地設置差異化與個性化服務課程內容,而不是“一刀切”,全班整齊劃一上著統一規定好的服務課程。把選擇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才能更好地實現課后服務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學??梢酝ㄟ^搭建智能“云教育”平臺,分析調研結果,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分區供家長與學生在線選擇,通過不同套餐的搭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此外,在服務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學??梢岳煤锰厣幕?,充分挖掘校本課程資源,打造特色學校文化品牌。例如適當增設以地方文化為背景的主題研學,與周圍社區緊密聯系,進行勞動教育實踐等,讓教育“活起來”,讓學生獲取“活知識”。

(三)以發展性評價為理念指引,構建發展性質量評價體系

現階段課后服務顯然已經度過“生存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結合家長對課后服務滿意度現狀來看,課后服務的評價與反饋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學校應立足校情、完善機制,以發展性評價為理念指引,構建發展性服務質量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人,那么發展性評價則是強調以評價對象為主體、以促進評價對象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它將關注點更多地置于評價對象在發展過程中的進步幅度,以及在課后服務中制定具體的、明確的發展目標并促進目標達成等。這就意味著學校在構建課后服務質量評價標準過程中,需要明確評價的功能不在于鑒定,而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要全程化制訂評價標準,確保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由靜態評價轉變為動態評價,由階段性評價轉變為全程性評價。同時,利用好課后延時服務開設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此外,在課后服務的內容拓展延伸方面,可以成立專門的學習互助小組,以競賽評比的方式考查學生在目標實現與興趣特長培養方面的達標情況,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評價賦能、提質與增效的功能實現。

(四)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教育新樣態

課后服務不同于課堂教學,它以一種開放、包容、多元的形態而存在,允許多元主體參與其中?,F階段的課后服務應以學校為育人主陣地,充分發揮家庭的輔助作用與社會的參與作用,形成互信互生的教育共同體,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整體育人、統整育人的目的,最終培養全面的人,并在此過程中形成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教育新樣態。

優化課后服務混合供給機制,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良好生態是現階段課后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應然方向與必然追求。如何維系家庭、學校與社會之間教育聯系的紐帶,同樣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學??梢月摵辖逃块T制訂家庭教育融合社區教育的活動方案,例如可以聯合社區邀請專家定期開展主題教育講座,打造“家長課堂”,拉進家校溝通的距離,實現教育場所的“陣地前移”。

此外,學校還可以聯合社區搭建“心育平臺”,針對小學生與家長的心理方面進行調節與疏導。面對現階段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愈發低齡化與普遍化的傾向,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家校共育的重點內容,學校與社區應定期邀請名師、醫學心理專家等專業人員對家長與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成立“心靈驛站”,對存有心理困惑的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胡勁松,吳會會.義務教育學校托管的法律屬性[J].教育發展研究,2016,36(2):42-48.

[2]劉宇佳.課后服務的性質與課后服務的改進:基于我國小學“三點半難題”解決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20(1):45-51.

[3]肖文強,趙勃.“六輪驅動”課后服務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現代教育,2019(9):33-34.

[4]范詩武,張媚.破解“課后三點半”難題 打造課后服務杭州模式[J].杭州,2019(41):44-45.

[5]蔣新秀,田夏彪,張一波.小學精準化課后服務模式的探析與啟示[J].教學與管理,2022(2):8-12.

[6]同[2].

[7]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18-12-20)[2023-06-19].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8/12/20/art_55510_7960765.html.

[8]高巍,周嘉騰,李梓怡.“雙減”背景下的中小學課后服務:問題檢視與實踐超越[J].中國電化教育,2022(5):35-41,58.

[9]劉轉青,劉華榮,賀啟令,等.“雙減”背景下社會組織參與中小學體育治理的邏輯、困境與理路[J].體育學刊,2023,30(1):90-98.

[10]楊甲睿,張潔.U-S協作型專業學習共同體:國外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路徑[J].高教探索,2013(2):134-139.

猜你喜歡
實施現狀課后服務質量提升
發揮學校優勢 做好課后服務
“課后服務”之我見
“課后服務”:亟待研究的一些問題
本科生導師新型培養制度實施的現狀研究
普通高校田徑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淺談初中的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程序正義視角下的刑事見證人現狀
如何提升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
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路徑探究
參與式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實施現狀及提高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