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生發機制、價值取向及施策重點

2024-05-08 19:55張培
職業技術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數字賦能教育數字化價值取向

作者簡介

張培(1986- ),女,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教育經濟與管理(重慶,401331)

基金項目

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2023-2024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高校思政教育數字化行動框架及推進策略研究”(cqgj23062B),主持人:張培;重慶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重點項目“數字化賦能重慶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機制研究”(K23YD3180089),主持人:南旭光;重慶師范大學基金項目資助(24XWB004),主持人:張培

摘 要 通過數字賦能推動發展形態變革是職業教育在數字時代和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職業教育發展形態具有時代性、技術性、社會性、系統性、多樣性等核心特征,正在向數字化、智慧型教育形態轉型。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的生發機制表現在信息技術注能、價值引領蘊能、全景空間聚能、創新發展釋能四個維度上,并具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智慧教育為目標指引、以整體變革為關鍵驅動、以精準服務為施力重點等四重價值取向。為借由數字賦能有效實現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在實踐中應圍繞空間重構、模式創新、評價改革、機制優化等四個關鍵方面設計施策重點,以便在拓展場景性中促進提質增效、在強化融合性中深化多邊跨界、在增強科學性中推進變革重塑、在提高有效性中實現迭代升級。

關鍵詞 教育數字化;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生發機制;價值取向;施策重點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4)07-0006-07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面對走向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升,各級各類院校都在努力運用數字技術助推教育轉型并構建教育發展新形態。在2024年1月召開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指出,“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世界大勢、時代所需、師生所求”[1],并就發展數字教育、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作出了部署??梢哉f,圍繞“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2]的戰略部署,通過數字賦能,探索形成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新模式、新范式進而推動發展形態變革,既是促使現代職業教育實現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職業教育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和現實任務。如何理解職業教育發展形態?數字賦能又因何、為何、如何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為了對這一問題作出系統清晰地刻畫并厘清其邏輯與進路,本文將系統闡釋教育發展形態的內涵及特征,并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實施策略,以期為各類職業院校改革創新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借鑒。

一、是何:職業教育發展形態的內涵及特征

根據辭海的解釋,“形態”一詞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指事物存在的樣貌或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發展形態是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樣貌和狀態,因其所討論的主體和領域不同也包含著諸多不同的內容。關于教育發展形態,指向教育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各種不同類型、方式和樣態,涉及到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手段、組織形式等各個方面,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演變形成的,比如古代的私塾制教育形態、傳統的師徒制教育形態、現代的學校教育形態、在線教育形態等,均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空間有關,可以從經濟發展、技術演進、社會進步的多維視域加以審視[3]。由此,職業教育發展形態便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多維度概念,也是一個復雜而又重要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教育理念的轉變與升華、教育自身的形態變化、教育內容與方式的創新、教育公平與質量的提升、教育制度改革和體制機制轉換等,我們可以從中預見未來職業教育的可能發展趨勢,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從而為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縱觀教育發展史,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應用于教育領域的媒介技術,與教育形態變革具有同構性,成為推動教育形態變革的能動力量,它的創新與演進必將帶來新的教育形態的出現和發展[4],尤其是對于“本質屬性是技術教育”[5]的職業教育而言。當前,人類社會已置身于數字化場景之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加速耦合融入人類社會各領域建設的全過程,不僅讓教育領域正面臨著革命性重塑,也讓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為滿足人才成長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時代選擇”[6]。伴隨著新一代數智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智慧教育模式,被視為智能時代教育發展的新形態[7],這是一種以數字化發展帶動教育發展并讓教育發展呈現的現代化、數字化形態[8],與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的教育形態有著質的區別,表現在教育理念、體系結構、教學范式、教育內容、教育治理等維度[9]。由此觀之,以數字化為核心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全應用場景賦能職業教育轉型發展與迭代升級,極大拓展和豐富了職業教育的樣貌、狀態和內涵,正在引發職業教育領域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也為未來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打開了新空間。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圍繞制度化教育與非制度化教育并存、數字技術支撐的智慧教育興起、類型教育地位的確立、技能型社會建設、教育現代化及教育強國戰略部署等,職業教育發展形態將從傳統向現代、從封閉向開放、從單一向多元轉變,更加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并與時俱進地呈現出和經濟發展水平及方式相適應的鮮明特征。一是時代性。職業教育發展形態深受所處時代背景的影響和制約,其變革與時代發展的步伐緊密相連,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和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征。這種時代性不僅是職業教育對過去發展的延續,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準備,旨在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技術性。職業教育與技術進步之間有著內在規定性,存在著顯著的相互依存關系[10],它與技術變遷相伴生,為了應對技術發展而催生的生產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等所提出的新需求新任務,主動跟隨工作世界對勞動者的技術技能要求,于教育目標、內容等方面隨技術演進而推動形態變化。三是社會性。教育發展形態與社會結構之間存在著密切且動態的互動關系,受到社會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政治制度、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職業教育核心職能與發展重點各異,始終在不斷自我調整以適應新的社會價值體系、技術技能結構、職業結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四是系統性。職業教育作為一種跨界屬性的教育,將動態地對市場需求變化產生全要素的應對,使其在價值理念、辦學模式、培養方式、教學范式、內容體系、治理機制等方面都得到全新的發展[11],進而系統性地創新、變革和重塑發展形態,構建與時代發展同步、產業需求同頻、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五是多樣性。正是因為促進職業教育發展變化的因素非常廣泛,才導致了全球范圍內職業教育發展形態的多元化和多樣性。課程內容與結構、教學方法和途徑、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評價方式、教育對象等都日趨多樣化,推動著職業教育的包容性、靈活性和適應性日趨增加,這也成為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的重點方向。時代性、技術性、社會性、系統性、多樣性等五個核心特征刻畫了發展中的職業教育存在樣貌,并在日益復雜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中相互交織、彼此影響,推動了職業教育發展形態的持續進化,使職業教育能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

二、因何: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的生發機制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職業教育所依存的產業發展模式、技術應用場景、產品生產過程等,也改變了職業教育的理念、方式、路徑和手段,正在悄然重塑著職業教育發展新形態,這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借由數字賦能職業教育教學提質增效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化職業教育。數字賦能有多種解釋,但基本指向“創新數字技術運用場景、技術和方法,獲得或提升系統整體能力的過程”[12]。職業教育各活動主體通過數字技術將由其產生的數字化社會關系、數字化信息交互、數字化場景應用等有機嵌入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全要素、各領域、各環節,經由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耦合所產生的替代效應、滲透效應、協同效應推動要素互聯互通、資源重新配置、培養模式創新等,結構性地改變職業教育的存在樣態、發展狀態,實現辦學治校育人價值的深化和提升,這便是數字技術為職業教育“數字賦能”的過程,是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一種作用機制描述。數字賦能在職業教育場域中的價值彰顯為一個能量漸次轉化、不斷提檔的螺旋上升過程,可以被分解為“注能、蘊能、聚能、釋能”四個維度,共同構成數字賦能的完整生成框架,藉由數字化表征出教育要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遷徙與變動,在發展形態上呈現出多樣性與復雜性,從而衍生出全新的發展形態。

(一)注能:信息技術加持

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的邏輯起點在于將數字技術引入到職業教育領域并為之帶來初始的能量輸入?,F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人類社會形態及各系統各領域的變遷都在實踐中呈現出越來越濃郁的數字化特征。換言之,各類新興技術背后的數字技術,通過信息、數據、算法之間所結成的關系,是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工具與載體而存在的,不僅成為生產生活工作的特殊存在物,還成為其中的主體與客體本身[13],這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創新以及發展形態變革提供了無限可能,從根本上決定著職業技術教育的未來。從本質上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活動的全面融合式嵌入,是通過數字技術在數據挖掘、信息收集、算法建模、分析研判、信息傳播等方面表現出的獨特作用和優勢而實現的,為數字時代人才培養活動的整體性、創造性轉換注入能量,在堅持育人本位的基礎上,創造出人人、時時、事事、處處育人的良好氛圍,為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提供了全面系統的技術保障,全方位、深層次地賦能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構建一個數智化的新型職業教育生態圈。

(二)蘊能:價值引領導航

數據賦能職業教育的成效取決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并踐行正確的數據價值觀所帶來的能量蘊蓄與生發。伴隨著數字技術浸潤到職業教育的方方面面,蘊藏其中的創造偉力將被充分激發,推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活動的生發情景、教學方法、傳授過程、工作范式等不斷創新,催生出要素重組、方式重構、結構重塑,但教育作為一種精神性的特殊活動[14],被看作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屬性和育人價值必須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育人指向并以立德樹人和高質量發展為任務。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的第一要義是育人而非數字技術,應瞄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培養目標,始終抓住“為誰培養人”這一關鍵問題和價值邏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讓數字技術與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相契合,促使技術維度與價值維度和諧統一,在多維數智場景構建中融合匯聚成強大的正能量,更好地塑造學習者的健康人格和優良品質,實現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形態變革,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三)聚能:全景空間融通

數據賦能職業教育的能量在由數字技術應用到職業教育領域所形成的互聯互通空間中得到整合、匯聚和放大。數字技術的發展讓人類社會從過去的二維空間拓展到三維空間,其所具有的顛覆性作用也通過互聯互通、網絡交互、場景再現等,讓職業教育有效突破時空局限、沖破場域約束、拓展活動邊界、拓寬群體范圍,讓參與者的個體空間與社會空間、教學空間與生活空間等可以任意聯結與無限融通,極大拓展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場域。數字技術在打破傳統行業界限的同時,已然消解了以往職業教育的封閉性[15],也以其構筑起的融知識、行動、技術、文化等為一體的多重空間而正逐漸打破傳統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從單兵作戰轉變為協同作戰,還讓培養活動在多個時空場域同步展開,呈現人人、事事、處處、時時的泛在學習場景,營造出全員全程全方位多元協同培養范式,為構建智慧化、泛在化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格局提供路徑支持,推動職業教育走向更加開放的辦學模式,形成更為廣闊的立體式網絡化培養空間及組織發展形態。

(四)釋能:創新發展提質

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最終體現在前期積累和整合的能量轉化為實質性推動力量、創造實際價值的過程上。在數字化時代,傳統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受到極大挑戰,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明顯脫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適應性不足、價值塑造的引領力有效性不強等是亟需破解的重要現實難題,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以數字賦能發展形態變革成為職業教育自我改進、自我完善、創新發展的內生訴求。通過數字技術對職業教育的注能與加持,全面釋放數字技術的教育紅利[16],并在實踐中帶動育人目標、制度建設、發展方式、服務模式等全方面創新,推動人才培養工作全要素、全系統、全過程、全結構的數字化變革,深化理念、機制、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全方位協同,以全局觀、整體觀、系統觀、未來觀為基礎,多維構筑基于數字化場景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生態,為學習者提供集成的創新性精準服務和立體場景及沉浸式體驗,增強數智化教育教學的時代感和契合性,不斷釋放強勁的創新潛能,實現教育服務提質、模式優化、培養提效,不斷推進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三、為何: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的價值取向

當前,數字文明日益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則是一個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技術—社會—教育”的再建構,為了真正把握其發展方向并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價值,不能僅停留在對教育數字化的理念、意義、價值、設想等方面的討論上,更要從整體上厘清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在實踐層面的要求或取向,以提供清晰的路向指導和可循的實踐思路。

(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

無論從目標邏輯、價值邏輯、理論邏輯看,還是從實踐邏輯看,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并非只是利用數字技術將傳統的培養模式數字化,也不是只將人才培養工作過程中的各類信息、資源和場景數字化,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服務育人的本質上。換句話說,通過數字技術優勢更好地回應數字時代立德樹人之需[17],高質量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增強社會適應性之策,是推進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應該始終堅守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職業教育要堅持以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圍繞教育價值體系重構與增值的有效實現,以全過程全領域全要素數據為驅動,全面把握學習者特點,全程性匯集數字信息,全方位提供數據支撐,全景式擴展育人空間,在多維互動中因人、因事、因時、因地以數化人、以數助人、以數育人,筑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價值坐標和德育基座,讓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始終行走在正確軌道上,最大程度地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及改革創新增加新動能。

(二)以智慧教育為導向指引

作為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系統對外部環境變化要保持充足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大數據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應時刻彰顯對數字化的追求,推動傳統教育步入并適應智慧教育時代。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實踐中,要積極適應內外部客觀環境變化催生的人才培養需求變化,著力探索以智慧教育為指向的變革創新,促進培養理念更新、培養模式轉變,有效運用數智技術,系統構建數字化、個性化、智能化培養平臺,創設沉浸式、交互式、體驗式培養場景和智慧學習環境,促進現實與虛擬、顯性與隱性多元教育場景融合,推出精準定制、量身定制的教育教學產品和服務。通過將數字技術、數字思維、數字素養、數字文化等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全方位,切實將技術智慧轉變為教育智慧[18],建構一個更加充滿活力的智慧化職業教育體系,打造邏輯通暢、體系完善、功能完備且具有高質量、高韌性、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教育新生態。

(三)以整體變革為關鍵驅動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數字賦能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本身的變革與重塑,還涵蓋著智能技術應用和教育治理創新之間的協同互動關系,是對培養方式、培養體制、培養機制的系統性升級和整體性改造,是職業教育圍繞人才培養工作“創新治理機制、再造治理流程”[19]并實現數字化治理的過程。堅持系統觀念和生態化發展思路,在統籌布局、整合進化、多元協同基礎上,利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化思維優化業務邏輯,可以有效疏通人才培養工作實施的組織架構,消解傳統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活動中的碎片化阻隔,有效協調人才培養多主體和治理要素,為全面把握培養對象及其特質夯實數據基礎。同時,通過數字技術可以多模塊集成育人數據資源、多線傳輸教育數字信息、多場景再現教育交互活動,進而整體推動人才培養工作體系目標轉向,建構出多要素耦合的網絡型職業教育數字化培養模式,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鏈條全要素間實現系統性對接和整體性變革。

(四)以精準服務為施力重點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教育的本質都是服務,既要滿足教師及學生的當下需要,也要引領他們向高位發展。職業教育要通過數字技術將人才培養全過程全要素各主體各環節所產生的信息予以數字化,充分挖掘并釋放信息技術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上的潛在價值,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科學化的評價、精細化的管理,讓精準服務在數字化環境中成為可能。職業教育要堅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等,以數字賦能“人—技術—教育”有機嵌入、彼此融合、相互促進,基于高效優質的人機智能匯集,搭建出更為立體、智慧的數字賦能職業教育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實施精準分類教育[20],對學習者實現精準畫像,對教學內容進行精準供給,對教學過程加以精準控制,對教育效果實施精準評估,讓數智技術更好地服務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形成育人新方式、新模式、新范式,為數智時代的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提供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

四、如何: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的施策重點

盡管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是一個多路徑、多模態、多階段的動態性發展過程[21],但在實踐中也遵循著基本的創新邏輯和發展規則,要求職業教育領域各類參與主體系統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整合多元育人要素、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優化重設組織架構等,多措并舉營造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契合技術演進邏輯的開放融合、創新驅動、交互協同、動態迭代的數字化發展環境和教育新生態,更加精準地滿足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及內涵發展的需要。

(一)數字賦能空間重構,在拓展場景性中促進發展形態提質增效

空間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維度,既是育人活動依托的基本載體,也是衡量發展效能的關鍵指標,且一切數據信息聯通、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變革等均在此展開。為實現全員、全時、全域、全程教育要素有效聯結,應推進空間重構,最大程度拓展人才培養的場景性。一是打造數字賦能引擎。要推動數字技術“新基建”建設以整體架構數字基座,打造職業教育大數據引擎,創設多功能智慧化教育平臺,搭建智能技術注能的生態化學習環境,形成共時共在、動態共享、瞬時互通的信息場域,為數字賦能發展形態變革升級提供堅實支撐,奠定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場景化應用、聯動性交融的數據資源基礎,增強人才培養組織系統的扁平化、網絡化、共享性、開放性、交互性。二是構建新型學習空間。應將日益變革迭代的數智化信息技術作為主導職業教育發展空間構建和運行的主要因素,廣泛借助數字技術構建全新的教育教學活動空間,不能讓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脫離技術本身而存在,應促使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校園學習和社會學習、個體的和社群的學習、連續的和間斷的學習、理論的和實踐的學習、虛擬的和現實的學習等在數字技術賦能之下走向相互聯結和彼此融合。三是創設多維交互場景。要通過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構建多元主體交互的智慧化育人場景,以豐富的多重體驗和全新的時空關系[22],重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復雜的系統性交互過程,讓學習者獲得思想的交互、感官的體驗、知識的內化,以及現實的感悟、技能的養成、認知的升華等,在理論和實踐的交相生成中,獲得精湛的技術技能、主流的價值教育、真實的生命體驗,促進學習者思想、人格、知識、能力、素養及社會性的全面發展。

(二)數字賦能模式創新,在強化融合性中深化發展形態多邊跨界

作為一種與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高度同構性的綜合教育實踐,職業教育要適應數字時代的新特征,遵循自身發展規律,踐行融合教育理念,將數字技術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提升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一是促進育人環境融合。要以學習者成長發展為價值關懷,利用數智技術在升級物理空間、營造虛擬空間的同時,因勢利導地推動“三教”改革,深化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動新舊教育教學范式轉化融合[23],構建更為立體的多邊共融的教育模式,使學習者在橫縱邊界有效聯通的環境中,自覺傳承精神特質、修煉技術技能、增強綜合素養,著力推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場景結構性轉變。二是深化培養過程融合。要順應對當前信息技術引致的工作世界不斷迭代變化的趨勢,瞄準未來產業發展及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深化全方位全過程高度融合的育人共同體建設,打造職業教育數字化協同服務平臺,通過數字賦能強化更具體驗性、沉浸式的教學資源、教學場景、工作場所的有效供給,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促進多元主體的多重轉換和建構,共同參與和營造職業教育新形態。三是推動辦學力量融合。要圍繞人才培養的整體跨界性,以數字化構建職普融通新樣態、產教融合新生態、科教融匯新模態,并通過校企多元主體合作共建數字化資源,破除職業教育與產業行業間的資源和信息壁壘,通過產業側、社會側、院校側協同互動而產生的多邊滲透效應,實現職業教育辦學與企業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增強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能力,在開放合作中形成高度適應、協調統一、動態平衡的辦學新形態。

(三)數字賦能評價改革,在增強科學性中推進發展形態變革重塑

當前,職業教育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較為倚重單向評價、過于關注結果評價的現象,院校發展及人才培養成效評價出現過程偏頗、方式簡單、結果滯后、反饋錯時等問題。而要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以深化評價改革為引導,增強發展形態變革過程的科學性。一是優化評價體系構建。要圍繞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及學習者全面發展的進階邏輯,有效把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規律性,通過數字技術在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上構建完整的可依據時空和主體變化加以動態調整的多模態評價體系,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微觀和宏觀相結合、個體與整體相結合、隱性與顯性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相對與絕對相結合[24],有效服務職業教育辦學治校育人工作評價目的和成效。二是深化評價工具應用。要針對職業教育多元場景,圍繞動態測度、智能診斷、全程評價機制的構建,借助算法推薦、智慧推送、數字畫像、人機交互、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技術手段,讓基于新技術的智能評價工具有效融合成人機協同評價系統,提供個性化、便捷性、精準化、沉浸式的評價服務,解決忽略過程、輕視增量、反饋延時等問題,將數據優勢釋放到職業院校辦學治校育人全過程、全要素中,并轉化為發展優勢,激發發展新活力。三是強化評價能力養成。要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圍繞數字時代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素質養成的需要,把握好主體發展、價值塑造和技術屬性之間的內在關系,堅持人的發展才是教育教學及其數字化評價的核心指向,將培育數字素養、培養數字思維、轉變數字化評價理念作為重要任務,提升數字化育人能力,以促進職業教育各類主體能夠將數字技術有效融入教學組織、教學設計、教學分析全過程。

(四)數字賦能機制優化,在提高有效性中實現發展形態迭代升級

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是一個涉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如何有效實施并增強社會適應性的內外部治理命題,應著眼于消解傳統教育活動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和各種掣肘因素,從優化人才培養工作機制入手,在數字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中推進治理能力提升。一是推動流程科學再造。堅持系統思維,利用數智技術推動與職業教育形態有關的各項業務職能創變,進行與數字化相適應的流程再優化、職責再定位、模式再設計、能力再塑造[25],創設智能、敏捷、高效的教育教學管理與服務體系,建立螺旋上升的迭代機制,進而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做出動態及時精準的智能判斷、快速響應、全面支持、有效處理,釋放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的巨大動能。二是推動組織高效協同。有效運用數據思維,強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數字化頂層設計,進一步扁平化、去中心化,打破部門割裂、數據壁壘,打造大數據驅動的育人組織架構和個性化教育系統,推動校內校外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實現協同治理,形成快捷響應、動態閉環、全程追蹤、精準發力的人才培養組織體系和融合共享育人平臺。三是推動資源精準配置。堅持教育導向、問題導向、發展導向相結合,運用數據智能技術,深度挖掘全過程數據信息,綜合考慮學科專業、地區產業結構、區域協調發展等因素,強化市場與社會需求在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常態化的職業教育數據治理體系,對跨時空場域的全鏈條、全要素教育資源高效整合并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精細化科學化異質化的配置與重組,打造數字賦能的職業教育供給新模式。

五、余論

正如凱文·凱利所言,“每當一個封閉系統開放,它就開始直接地與其他系統交流,于是也得到了這些系統所帶來的價值”[26],大數據智能化時代的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表現在數字化轉型上,就是人才培養過程經數字賦能而實現價值增值的過程,職業教育多元主體將數字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經由數字賦能構建可視化、場景化、智慧化、體驗式、交互性、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新路徑,打造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形態,讓數字技術更好地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并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為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新動能。就推動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而言,針對人才培養理念創新、培養方法創新、培養途徑創新、教學內容創新、育人空間創新等問題,除本文在論述生發機制、價值取向、施策重點中所闡述的內容外,還要切實處理好以下幾組關系:第一,正確處理技術與價值的關系,始終堅持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的核心是人才培養,而數字技術只是服務工具和支持手段,將數字化所具有的技術與價值兩個維度有機統一于人才培養工作之中。第二,正確處理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始終堅持教育教學數字化的主體是人,切實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人才培養全過程,從主體域、內容域、空間域、時間域等不同維度深化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的場域體系,讓數字時代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及其效果統一到理論和實踐中,避免多元主體在數字化過程中發生關系失調和異化。第三,正確處理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始終堅持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發展形態變革是新舊發展范式的迭代升級,既不是原有育人理念和培養模式的簡單數字化,也不是對傳統育人方式的摒棄,而是借助了數字技術優勢賦能職業教育發展范式重塑,讓新舊范式在數字技術的耦合創新下實現彼此融合、相互補充,進一步激發職業教育所內蘊的價值性、技術性和創造性。

參 考 文 獻

[1]高毅哲.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上海閉幕[N].中國教育報,2024-02-01(1).

[2]習近平.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J].求是,2023(18):4-9.

[3]呂旭峰,馮清.全球高等教育未來發展形態范式轉變與中國應對[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25-230.

[4]徐振國,魏同玉,謝萬里,等.媒介技術影響教育形態變革:歷程、規律及啟示[J].數字教育,2023(3):23-30.

[5]王志遠,朱德全.以技進道:職業教育的技術旨歸——基于技術形態與技術知識的探解[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5):30-38.

[6]蔡連玉,金明飛,周躍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從技術整合到人機融合[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3):36-44.

[7]劉邦奇.智能教育的發展形態與實踐路徑——兼談智能教育與智慧教育的關系[J].現代教育技術,2019(10):20-27.

[8]陳路舟.教育數字化時代高校教育新形態的建設與發展對策[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135-141.

[9]李永智.智慧教育是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J].中國高等教育,2023(Z3):24-26.

[10]朱成晨,閆廣芬.精神與邏輯:職業教育的技術理性與跨界思維[J].教育研究,2020(7):109-122.

[11]袁振國.教育數字化轉型:轉什么,怎么轉[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3):1-11.

[12]張培,夏海鷹.數據賦能教育治理創新:內涵、機制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22(7):10-17.

[13]張敬威,王玨.教育數字化轉型下學習生態建設的定位與路徑——基于他異技術轉向的學習新樣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67-75.

[14]祝智庭,趙曉偉,沈書生.技能本位的學習范式: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認識論新見解[J].電化教育研究,2023(2):36-46.

[15]張慕文,祝士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邏輯與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23(3):120-128

[16]張海南.數字化轉型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與關鍵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23(6):60-65.

[17]陳亮,葉明裕.數字賦能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內在邏輯與高質量立德樹人路徑[J/OL].中國遠程教育,2024:1-14.[2024-01-23].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IILC1c-FiAEdTYD9LR8ojEVpDjzp_8AoKbfrNDWKWCzXi1Mk3sA19HLrrnI46ZSqpRUJEBeOvv0Jm8tfSbhgvWQfOKiTmdsoZSGOIuSz14x2cCUqdqOGlB6Xf3v71fVMB8I1JhEziKc=&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18]薛曉陽.技術智慧:智慧教育的天命與責任——兼論人工智能發展對智慧教育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19(10):1-7.

[19]王文彬,王倩.基層治理數字化整體性轉型:生態、邏輯與策略[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5):103-111.

[20]李桂貞.基于大數據的高職院校分類精準育人路徑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4):91-96.

[21]舒杭,顧小清.數字時代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基于社會變遷和組織變革的視角[J].遠程教育雜志,2023(2):25-35.

[22]馮雷.理解空間:20世紀空間觀的激變[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51.

[23]馬婧,金妍池,楊陽,等.教育元宇宙:互聯網教育新形態的系統建構與實踐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23(7):99-107.

[24]趙麗濤,于露遠.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評價及其優化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2023(5):26-31.

[25]肖廣德,王者鶴.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領域、內容結構及實踐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2(11):45-52.

[26]凱文·凱利.新經濟 新規則[M].劉仲濤,康欣葉,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49.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Forms of Digital Empowere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Mechanism, Value Orientation and Reform Focus

Zhang Pei

Abstract?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forms through digital empower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fa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er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eat education 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dogenous mechanisms, digital empowerment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four dimens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ment, value led accumulation, panoramic spatial aggreg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relea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al orientation, digital empowerment can deep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four requirements: taking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guided by smart education as the goal, driven by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s the key driving force, and focusing on precise services.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empowerment,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designed around four key aspects: spatial reconstruction, model innovation, evaluation reform and mechanism optimiz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n expanding scenarios, deepen multilateral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strengthening integration,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reshaping in enhancing scientificity, and achieve iterative upgrading in improv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education digitalization; digital empower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rm; development mechanism, value orientation; reform focus

Author? Zhang Pei, vice professor of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猜你喜歡
數字賦能教育數字化價值取向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郭紹青:教育數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級發展階段
從教育信息化發展新動向把握建設新方向
建設教育強國?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
數字賦能城市精細化治理的路徑
讓“數字”為“兩業”融合賦能
數字經濟賦能臨安山核桃特色產業發展
數字化賦能出口型跨境電商的價值共創研究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與現實觀照
淺談教育數字化對高校未來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