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倫理困局及破解

2024-05-08 19:55楊淑萍蘇超舉朱星辰
職業技術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倫理困境數字鴻溝數字化轉型

楊淑萍 蘇超舉 朱星辰

作者簡介

楊淑萍(1970- ),女,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職業教育(大連,116029);蘇超舉(1993- ),男,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

通訊作者

朱星辰(1993- ),男,遼寧師范大學講師,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職業教育(大連,116029)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媒體時代青少年道德社會化所面臨的復雜境遇及其教育應對研究”(19YJA880072),主持人:楊淑萍;遼寧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發機理及鑄牢路徑研究”,主持人:朱星辰

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數字化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著數字化管理下的隱私泄露風險;數字鴻溝下地域發展失衡;數字化教育環境下數字暴力現象;教育資源數字化下知識產權糾紛等倫理問題。造成此類問題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數據收集的廣泛性與數據處理的復雜性、數字化轉型的不平等性與不充分性、數字監管力量的缺位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和共享之間的平衡難以把握等。破解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倫理困境需從制度完善與數字素養提升雙重路徑切入,通過提升“數字化技術”使用者的倫理意識、以優質均衡的數字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完善數字化技術使用中的法律法規監管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共享教育之間的平衡等方式營造高職數字化轉型的良好生態,提升高職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品質。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倫理困境;數字鴻溝;數字暴力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4)07-0020-06

教育數字化是當下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探索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道路上積累了一定經驗,也取得了相應的成就。但從整個教育體系來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尚處于起步階段,其轉型模式也將重點過多地聚焦于數字化轉型本身,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轉型過程中所出現的倫理問題[1],這也引發了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諸多爭議。因此,化解這些倫理問題,是高等職業教育實現數字化轉型亟待應對的問題。

一、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緣起與內涵

(一)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緣起

技術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基本驅動力,每次技術革命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對人類的生產、工作和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v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從技術代際的角度來看,社會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化、自動化、計算機化和信息化四個階段[2]。近些年來,由于數字化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社會被進一步推到了數字化時代。在教育領域,教育數字化是教育活動與當代數字技術的一種融合,是教育活動形態和數字技術之間的獨特關聯[3],在此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首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教育變得越來越普遍,遠程教育也隨之成為一種常見的教育手段,這種教育方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門檻,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4]。其次,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社會經濟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變革,傳統產業的升級與新興產業的誕生使得當下社會對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這也促使就業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需要在整體上做出相應的轉型以適應社會發展。最后,社會的發展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突破原有的教育模式,以實現教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5]。數字化轉型可以為高等職業教育多種形式的教學,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教育方式提供靈活、便利的條件,從而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成效??傮w來說,數字化轉型創新了教育的形態和生態,驅動教育提質增效,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二)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教育數字化轉型表現為將數字技術融入人類教育領域,以轉變教育的結構形態、運行模式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代表著數字技術與教育活動整合后教育信息化的更高階形式。目前為止,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轉換階段,即將數字技術融入教育管理的各要素和各環節。第二階段是初步轉型階段,即重組和改造、轉換和提升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結構,從工業化的支撐體系轉到信息時代的動力結構。第三階段是全面轉型階段,即全要素、全業務、全流程和全領域的改革,構建教育新生態[6]。而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尚未形成較為清晰和統一的定義,但是總體來說,其在很大程度上與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同步相隨。從此角度來看,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數字技術在高等職業教育內部全要素、全業務、全流程和全領域的運用,是高等職業教育從傳統教育模式向數字化教育模式的全面轉變。這一過程包括教育管理的數字化、教育方式的數字化、教育環境的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等多個方面,最終目的在于形成包容開放的數字化教育生態系統。

教育管理的數字化是指教育管理實現全面的數字化發展,包括人才培養過程、教育組織與活動、教育管理與服務等各類教育應用場景以全新的數字化方式重構[7]。教育方式的數字化是指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化傳統學徒式的教學手段,結合優質慕課、模擬仿真實驗等方式進行數字教學。教育環境的數字化是指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教室、實驗室和實訓室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配置水平,升級傳統技術設備和系統,按需配備高清互動、虛擬仿真、智能感知等設備,打造新型職業授受環境[8]。教育資源的數字化是指利用現代數字技術突破優質高職教育資源的時空分割,以縮小教育資源分布的地區差異,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二、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倫理困局

(一)數字化管理下的隱私泄露風險

隱私保護是指對私人信息進行保護,以防止其被不當收集、使用、存儲或傳播的一系列措施。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個人數據保護成為了一個重要話題[9]。個人數據包括姓名、地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社交媒體賬戶、健康信息、財務信息等,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組織和個人用于商業目的、社會工程、廣告投放,甚至違法活動。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模式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平臺通過收集學生的個人信息,以便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但同時也可能對學生的隱私造成威脅。其一,高等職業教育在進行數字化管理時,會對在校生相關的個人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這一過程會涉及學生大量的個人隱私信息,與此同時,學生在使用學習管理系統、在線教育平臺和其他教育技術工具時,會產生大量的行為數據、個人信息和學術成績等。這些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可能涉及到學生的個人隱私,如個人身份信息、學習習慣、學業表現等。如果這些數據未經妥善保護,就有可能被濫用、泄露或不當使用,給學生的個人隱私帶來風險。其二,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數字化帶來了個人數據的共享和交叉使用。高等職業教育機構通常會與第三方合作伙伴、教育科技公司或其他機構進行數據共享,以提供更好的教育管理。然而,這種數據共享可能會導致學生數據跨界流動,從而增加了數據濫用或不當處理的風險。如果教育機構在數據共享過程中未能確保充分的隱私保護和合規性,學生的個人隱私可能會受到侵犯。其三,在教育管理的數字化建設時,技術安全性和數據安全性也是個人隱私保護面臨的挑戰。在此期間,需要使用各種信息技術和網絡設備,包括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移動應用等。然而,這些技術和設備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容易遭受黑客攻擊或數據泄露。如果教育機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個人隱私就可能會受到侵犯。

(二)數字鴻溝下地域發展失衡

數字鴻溝是指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由于不同群體之間數字技術使用和獲取能力的差異,導致信息和教育資源在不同群體之間分配不平等的現象。高等職業教育方式的數字化,能夠為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教育手段提供多樣表現形式和便捷通道,但同時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引起數字鴻溝問題。在高等職業教育方式數字化的背景下,數字鴻溝的表現形式多樣且突出,主要包括技術和設備的不平等、數字技能和知識的不平等、數字服務和內容的不平等等方面。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警惕兩個層面的數字鴻溝加劇。其一,從數字化技術對教育方式的介入水平看,隨著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多種類型智能終端的普及,數字化技術在教育方式介入層面的鴻溝看似正在逐漸彌合,但實際上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的不均衡,可能會導致教育方式的數字化水平在發達地區較高,而在欠發達地區相對落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相對性地此消彼長,進一步拉大了不同區域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的差距,出現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技術競爭中的“馬太效應”。其二,教育方式數字化的應用與進步需要一定思想觀念的引領[10],教育方式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教育硬件或教育設備的迭代更新,更是以技術理性為引領的一系列復雜方案和文化的轉型。也就是說,教育方式的數字化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還需要與之匹配的新視野、新理念、新理論和全新的政策組合工具[11],才能維系和延伸數字化的生命力。然而,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甚至不同背景的教師和學生所具備的數字素養不同,對教育方式數字化轉型的適應和生存能力也不同,這也是教育數字鴻溝產生的邏輯基礎,也被稱之為“數字達爾文主義”[12]。

(三)數字化教育環境下數字暴力現象

數字暴力是指在互聯網或數字化環境下,通過網絡、社交媒體、手機等數字工具實施的一種暴力行為,包括言語攻擊、恐嚇、侮辱、人肉搜索、網絡欺凌、網絡詐騙、色情、暴力恐怖等形式的行為。這些行為可能會對個人的心理和身體造成傷害,也可能對個人的社會形象、名譽、財產造成損失。由于數字工具使用的便捷性和匿名性特點,數字暴力現象在某些情況下也更加普遍和頻繁。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環境數字化下,數字暴力是需要重點防范的數字風險。其一,教育環境的數字化轉型使學生更容易成為數字暴力的受害者。隨著教學活動的數字化,學生在線上平臺交流和互動的機會增多,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在虛擬空間中,學生、教職工可能會遭受網絡欺凌和網絡騷擾。侮辱、惡意詆毀等暴力行為對職校生和教職工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積極性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自殺和輟學等嚴重后果。其二,教育環境的數字化轉型使得虛假信息和網絡謠言更加容易傳播,進而加劇了數字暴力的發生。在數字化教育環境中,學生和教師容易受到不準確或具有誤導性的信息影響,可能導致對個人聲譽的損害,進而引發仇恨言論、人肉搜索等暴力行為。這種數字暴力對于受害者的社交關系和自尊心造成傷害,也會影響教育環境的和諧與穩定。其三,教育環境的數字化轉型還可能加劇職校生之間的競爭和壓力,從而加劇數字暴力的風險。在線平臺上的互動和評價系統可能會強化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焦慮情緒。在這種競爭和壓力的環境下,學生可能會采取攻擊性的言語和行為來傷害競爭對手,甚至進行網絡暴力。

(四)教育資源數字化下知識產權糾紛

知識產權是指知識和創造性作品的產權,是對一種創造性思想或成果的控制權,以及從中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利。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工業設計、地理標志等各種形式的產權。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對創作者和創新者勞動成果的尊重和保護,它賦予創作者和創新者對其作品、發明或設計的獨家使用權,防止他人未經授權的使用、復制或盜版。然而,高等職業教育資源的數字化轉型在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同時,也為相應知識產權的保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其一,教育資源的數字化轉型使得教育資源可以更容易地被存儲和傳播。職業院?;驒C構可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遠程學習等方式將課程內容共享給更廣大的學生群體,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然而,教育資源的數字化在提升資源存儲和傳播效率的同時,也容易催生出一系列的利益鏈條,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相關數字教育資源很容易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復制和傳播,從而引發知識產權爭議。其二,教育資源的數字化轉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教育資源的進一步對外開放,人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經由數字化平臺獲取和使用免費教育資源,但同時也增加了版權爭議的風險。由于開放授權的性質,部分教育資源可能存在盜版、未經授權的二次創作和商業利用等問題,導致原創作者和教育機構的知識產權權益受到侵害。其三,數字化轉型下,在線教育平臺成為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了教育內容的托管、傳播和交流等服務。然而,在線教育平臺上的教育資源可能被未經授權的機構或個人使用,或者被他人非法復制和傳播,從而侵犯教育機構和教師的知識產權。其四,教育資源的數字化促進了學生作業和研究成果的在線提交和共享,但也可能引發學術誠信問題。學生可能面臨作業抄襲、未經授權引用他人作品和研究成果的情況,違反了原創性和知識產權的原則。

三、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倫理困局探因

(一)數據收集的廣泛性與數據處理的復雜性

教育管理數字化下,隱私保護困境的原因主要體現在數據收集的廣泛性與數據處理的復雜性上。數據收集的廣泛性針對的主要是學生和教職工個人相關信息的收集。一方面,教育管理的數字化使得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個人數據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被多種數字化平臺所搜集,其搜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學生和教職工的個人身份信息、學習成績、出勤記錄,以及他們的社交、通訊等。這種數字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個人的隱私界限被打破,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隨之受到挑戰,進而導致職校生和教職工的隱私權受到威脅。另一方面,數據處理的復雜性也為學生和教職工個人信息的安全帶來一定隱患。由于用作教育管理而被廣泛收集的數據需要經過復雜的技術處理才能更加有效地應用于儲存和共享,可能要經過多道程序,流程較復雜。而網絡的開放性、隱匿性和技術更新的快捷程度都使得龐大的數據管理和安全保護變得尤為困難,極易出現數據被泄露、被濫用以及未經授權訪問等問題。

(二)數字化轉型的不平等性與不充分性

教育方式數字化下,數字鴻溝困境的原因主要體現在數字化轉型的不平等性和不充分性上。其一,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數字化轉型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包括技術設備、網絡基礎設施、數字教材等。然而,不同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在資源占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和機構能夠更容易地獲取和應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而欠發達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則面臨著數字資源匱乏的問題。這種數字資源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同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和效果的差距,這種差距也初步導致了數字鴻溝的存在。其二,雖然數字化技術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具有巨大潛力,可以提供更廣泛、更靈活的學習機會和教育資源。但是,由于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對數字化技術的認識和運用程度不同,導致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不夠充分。一方面,很多教師,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教師缺乏數字化技術的培訓和支持,不具備充分的能力和信心來應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可能面臨數字技術使用能力和數字素養的不足,難以充分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這種不充分的數字化轉型阻礙了廣大學生和教師享受到數字化教育的紅利,加劇了數字鴻溝問題。此外,數字化轉型的不平等性和不充分性相互作用,共同強化了數字鴻溝問題。資源不平等導致一些高職院校無法獲得充分的數字化教育資源,進而加劇了院校差距。而不充分的數字化轉型又使得資源不平等問題更加突出,因為在數字化教育中,技術和信息的滯后會導致高等職業教育、教職工和學生很難充分參與到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

(三)數字監管力量的缺位

教育數字化下,數字暴力困境的主要原因體現在數字監管力量的缺位上。數字監管力量的缺位主要表現為現有法律和法規相對數字化發展速度的滯后性。具體來說,即現有的法律和規范難以跟上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速度和多樣性,無法有效應對數字暴力行為。一方面,數字化時代下,網絡的匿名性和無界性容易導致人們在網絡上缺乏責任意識。在現實社會中,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到社會規范和道德約束,因為他們必須承擔言行的后果。然而,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使得信息的傳播和交流更加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網絡上的言論和行為難以監管,人們在網絡上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使用虛假賬號進行惡意擾亂和攻擊,從而避免了個人的法律和道德責任。這種匿名性和無界性的特點使得人們更容易采取攻擊性、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從而導致數字暴力的發生。另一方面,數字監管力量的缺位使得數字市場無序發展,進而加劇了數字暴力問題。許多社交媒體和在線平臺依靠富有爭議性的信息來吸引用戶和賺取利潤。這種商業模式下,平臺往往以寬松的態度來對待用戶的言論和行為,不會進行嚴格審核和處理,這也使得一些惡意用戶有機可乘,利用網絡平臺實施數字暴力行為。

(四)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共享之間的平衡難以把握

數字化轉型下,知識產權問題的根源在于知識產權保護和共享之間的平衡難以把握,即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促進知識共享和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共享成為一個復雜且關鍵的問題,過度的知識產權保護可能會抑制知識創新和共享,而忽視知識產權保護則會導致數字市場創新活力下降。具體表現為,數字化技術使得知識和信息的復制、傳播和訪問變得更加容易和快捷。這為知識產權的盜用和侵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方式。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高職院校及其教師創造的教學資源、課件、教材等被廣泛應用和共享。然而,未經授權的使用和復制可能侵犯知識產權,削弱知識創造者的利益和動力。如開放教育資源、在線課程和遠程教育等數字化教育模式的出現,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互動機會。然而,知識共享的范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如何在數字化轉型中平衡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共享,確保創作者得到應有的回報,同時促進教育資源的廣泛應用和創新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和制度的差異也增加了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知識產權問題的復雜性。各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標準和實施方式存在差異,導致知識產權的跨國保護和維權面臨諸多挑戰。

四、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倫理困局的破解路徑

(一)提升“數字化技術”使用者的倫理意識

首先,個人隱私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在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數據的收集和使用必須遵循合法、合理和透明的原則。高職院校和技術提供商應明確告知學生和教師相關數據的使用領域和方向,確保數據處理過程的透明度。其次,維護數據安全是保護個人隱私的重要環節。教育機構和技術提供商應采取必要的技術和組織措施,確保個人數據的安全性,包括加密數據、限制數據訪問權限、建立安全的數據存儲和傳輸機制等。同時,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明確規定個人數據的保護責任和違規行為的處罰。再次,數據的合法使用是個人隱私保護的重要方面。高職院校和技術提供商在使用個人數據時,應遵循數據最小化原則,只收集和使用必要的數據,并將其限制在特定的教育目的范圍內。數據的使用應符合教育倫理和法律規定,不得用于商業目的或不當用途。同時,個人數據的使用應經過學生和教師的同意,并保證數據的匿名化和去標識化,以降低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最后,加強對學生和教職人員的倫理培訓,提高其對個人隱私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了解和遵守相關的倫理準則和法規,確保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濫用個人數據,不侵犯個人隱私權。同時,建立獨立的監管機構或委員會,負責監督和審查個人數據的收集和使用行為,確保其合法性和合規性??傊?,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下的個人隱私保護困境需要從法律、技術和倫理等多個層面進行綜合考慮。只有在充分尊重個人隱私權的基礎上,學生和教職工在數字化環境中的權益才能得到充分保護,進而充分挖掘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潛力。

(二)以優質均衡的數字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也是社會公平的基石。不同時代的教育公平必然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新時代,教育公平需要不斷迭代升級,為社會發展、人的發展以及國際競爭與合作做出更大貢獻。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是當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優化資源配置是縮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意味著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合理地分配各種資源,使得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公平的教育機會。這些資源包括教育經費、教師、教學設備、教材和課程等,特別是滿足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學生的需求。教育數字化轉型深刻改變了教育的面貌,數字教育資源成為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教育的優勢在于:教育資源更加普及,教育方式更加多樣,教育評估更加公正。為此,應充分發揮數字化教育的優勢促進教育公平。首先,數字教育資源的配置應以教育公平為出發點。數字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僅要考慮資源的數量,還要考慮資源的質量,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育需求,制定合理的數字教育資源配置方案,使得各個地區、各個學校都能獲得適合自身的數字教育資源。這就需要加強政府的投入,并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管理制度。政府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個集中管理的教育資源平臺,用于收集和統計全國各地的高等職業教育資源信息,以便于進行教育資源的評估和調配。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將各種優質的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如優秀的課件、教材、教學方法等)進行共享,以便于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進行學習和借鑒。此外,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遠程教育,為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學生提供教育資源,如推進信息技術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通過智能化教學平臺、虛擬教室、在線課程等手段加強教育資源共享。其次,數字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僅要考慮當前的教育需求,還要注重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數字教育資源的配置要能夠滿足未來教育的需求,同時還要注重數字教育資源的更新和維護,確保數字教育資源的長期有效性,從而保障教育公平的可持續性。

(三)完善數字化技術使用中的法律法規監管機制

要解決數字暴力問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數字暴力的監測和預警機制,對數字暴力行為進行監督和打擊,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培養他們正確的網絡行為和安全意識。其次,社會應該加強對數字暴力危害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數字暴力的認識和警惕。此外,也需要加強網絡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對數字暴力行為進行法律懲處,確保網絡空間的秩序和公平。最后,數字化教育平臺應加強安全技術和管理手段,保障教育信息和學生隱私的安全,防止數字暴力的出現??傊?,解決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下的數字暴力問題,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建立數字暴力的監測和預警機制、加強教育和引導、加強宣傳和教育、加強網絡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以及加強數字化教育平臺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手段等。

(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知識共享之間的平衡

在創新和知識產權競爭的時代背景下,知識產權與有形財產一樣甚至成為比有形財產更為重要的資產[1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知識共享之間的平衡,是解決數字化轉型下知識產權爭議的關鍵途徑。首先,在推動知識共享和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促進知識創新和創意產業的繁榮,實現知識普及和共享的同時,制定和實施適應數字時代的知識產權政策和法律制度,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監管,防范知識產權侵權和濫用的風險。其次,加強高職院校教師及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教育,培養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的責任和意識。再次,通過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加強開放式課程建設等方式,促進知識共享和交流。同時,數字化教育平臺也應加強技術手段,防范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如加強數字資源的版權保護、建立數字版權管理體系等。最后,建立知識產權維權機制,及時處理知識產權糾紛,保護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

參 考 文 獻

[1]宋延軍.論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教育性[J].教育與職業,2013(17):5-8.

[2]Paulin A A. Informating public governance: Towards a basis for a digital ecosystem[M]//Open government: Concepts, methodologies, tools, and applications. IGI Global, 2020:1534-1555.

[3]胡姣,彭紅超,祝智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2(5):72-81.

[4]張培,南旭光.現代職業教育“三融合”發展機制及其實現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5(20):8-11.

[5]周麗麗.“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24):65.

[6]楊宗凱.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3(3):1-4.

[7]吳砥,李玲,吳龍凱,等.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國際比較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4):27-36.

[8]吳永和,許秋璇,顏歡,等.數字化賦能未來教育開放、包容與高質量發展[J].開放教育研究,2023(3):104-113.

[9]舒杭,顧小清.數智時代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基于社會變遷和組織變革的視角[J].遠程教育雜志,2023(2):25-35.

[10]祝智庭,戴嶺.綜合智慧引領教育數字化轉型[J].開放教育研究,2023(2):4-11.

[11]王興宇.數字化轉型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耦合邏輯與實現路徑[J].社會科學戰線,2023(1):236-244.

[12]祝智庭,胡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框架[J].中國教育學刊,2022(4):41-49.

[13]金明浩,袁偉.高??萍紕撔轮械闹R產權文化生態環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53-56.

Ethical Dilemmas and Solution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Shuping, Su Chaoju, Zhu Xingchen

Abstrac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However, in China,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and there are risks of privacy leakage under digital management, im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digital divide, digital violence in the digi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ethical issues such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under digitaliz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re multifaceted, involving the widespread collection and complex processing of data, the inequality and inadequacy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lack of digital regulatory power, and the difficulty of balanc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sharing. To address the ethical dilemma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pproach it from two paths: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enhancing digital literacy.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raising the ethical awareness of “digital technology” users, promoting educational equity through the equitable allocation of high-quality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for digital technology use, and strengthening the balance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shared education. These efforts will create a favorable ecosystem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its qua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thical dilemmas; digital divide; digital violence

Author? Yang Shuping, professor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Su Chaoju, doctoral candidate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Xingchen, lecturer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猜你喜歡
倫理困境數字鴻溝數字化轉型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基層公務員政策執行過程中倫理困境及對策
潛在舉報人秩序遵循倫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視角下人力資源管理倫理困境的研究
推進“信息化”消除“數字鴻溝”
寧養社會工作服務中的倫理困境及反思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數字鴻溝的視角下中國網絡政治參與失衡研究
傳統雜志的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