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學校改進何以可能

2024-05-08 19:42劉建強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4期
關鍵詞:法術學校教育

劉建強

廣東乃至全國的鄉村學校,尤其是在一些欠發達地區,都存在教育資源不足、師資力量薄弱、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基礎設施落后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鄉村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水平,限制了師生的發展,造成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影響區域協調發展的實現。如何改進鄉村學校,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廣東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中國古代哲學“道法術器勢”思想為教育管理者和學校管理者理解和改進鄉村教育提供了一個全面的邏輯框架。通過堅守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采用有效方法、提供必要工具、營造有利環境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動鄉村學校的改進和教育質量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公平。

一、“道法術器勢”的哲學方法論及其辯證關系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內容所闡述的主旨是:“道以明向,法以立本,術以立策,器以成事,勢以立人?!边@是中國傳統哲學中作為思想精華的“道法術器勢”哲學方法論。一般原理的道、方法原則類的法、技術策略的術、實體化材料的器層層相扣,從形而上逐漸往形而下遞進,下一層受到上一層的規制,而內外部條件集成的勢則是以“術”行“法”的補充,也是“道”“法”“術”的實現之基礎及“器”之選擇的前提。鄉村學校改進的問題實則為“道法術器勢”的關系問題,分別表征為辦學理念、發展路徑、教育技術、教育環境和態度立場,各要素相互依存、耦合互塑、協同共生。辦學理念如同燈塔,指引方向;發展路徑是行動指南,決定學校發展的根本策略;教育技術是推動力,提升教學效能;教育環境是基礎,影響學習效果;態度立場則是行動的動力源泉,決定改進工作的態度和決心。五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構成鄉村學校改進的完整體系。通過優化這些要素及厘清其相互關系,我們可以為鄉村學校改進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支持和指導。

(一)“道法術器勢”的哲學方法論

“道法術器勢”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重要方法論?!暗馈笨梢岳斫鉃樽裱淖匀环▌t或原則,是所有事物運行發展的基礎,是處理人與自然、社會、人本身關系的最基本原則、原理或規律,是一種抽象化的方法論,是解決事物發展中矛盾的方法論?!胺ā笔侵笇袨榈囊巹t,是對“道”的具體化,讓抽象的原則有了可操作的形態,是實現價值觀并遵循規律所采取的核心理念和推進策略;“術”是實現目標的策略或者手段,是對“法”的應用,后來逐漸泛化為一種策略、戰術、技術、具體的方法;“器”就是工具,是實現目標的物質支持,也是實現“術”的手段,是感官可以感知到的物質性對象,是有形的工具,是人們實現或者提高行動效率的工具;“勢”則是環境、形勢,是實現目標的社會條件或支持,也可以理解為當下所處的各種條件,比如地勢、情勢、形勢、權勢、勢能,是指實現目標、推進事物發展的各種外部條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這種方法論強調遵循自然規律,在明確法則的基礎上,運用策略手段,選擇合適工具,征變隨勢,將個體的行動嵌入到整體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以更好地實現目標。

(二)“道法術器勢”各要素的內在關系

在中國古代的“道法術器勢”哲學方法論中,五個要素之間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暗馈贝碜匀缓蜕鐣幝?,是一種普遍原則或法則,決定了行為的方向和目標。一旦理解了“道”,學校就需要找到合適的“法”或規則,使之具體化,這是把“道”的宏大理念付諸實踐的過程?!靶g”則是在確定“法”之后,運用創造性和策略性手段去實現這些規則。在執行“術”的過程中,學校需要借助各種工具或“器”,它可能是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包括人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等?!暗馈薄胺ā薄靶g”“器”四個要素是由形而上向形而下的過程,體現了事物發展變化的階段。而“勢”是外在的環境、文化、條件的融合體,人們行動的“道”“法”“術”的良好實現有賴于“器”和“勢”的運用與發揮程度。整個過程如同流水行云,各環節環環相扣,互為依存,始終堅持“道”的指引,將法、術、器統一于勢下,從而實現目標。

二、鄉村學校改進“道法術器勢”及其內在邏輯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道法術器勢”思想是一個深刻的哲學體系,其中“道”為總綱,指導方向,“法”“術”“器”“勢”分別代表著在“道”指導下應遵循的規則、技巧、工具和情境。這種思想邏輯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包括教育改革。在鄉村學校改進的過程中,“道法術器勢”可以為我們提供全面且實用的思考框架。

(一)鄉村學校改進的“道法術器勢”

對于鄉村學校改進來說,“道”就是要明確教育改革的總體目標,即遵循教育規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胺ā笔窃诿鞔_了改革的總體目標之后,教育主管部門需要設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例如,可以制定特色教育政策,優化師資配置,改善學校管理、完善評價機制等?!靶g”主要涉及如何運用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來實現改革目標。它包括落實新型的學校管理體制,采用活動化、情境化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捌鳌眲t是指改革過程中所需要的物質資源和設施,如教學設備、校舍、教材等?!皠荨标P注的是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比如通過加強校館(文化館、科技館、紀念館等)共建、校家社合作,積極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等。

(二)鄉村學校改進的“道法術器勢”各要素內在關系

“道法術器勢”五個元素相互交織,形成緊密的內在聯系,共同推動鄉村學校的改革進程?!暗馈笔歉母锏囊I力量,可被理解為教育理念或目標,它既是學校改進的方向和燈塔,也是衡量“法術器勢”實效性的評價指標?!胺ā眲t像一張明晰的地圖,為學校的改革指明行動路線。有效的“法”保證了學校沿著設定的目標和方向穩步前行,是達成教育目標的具體路徑或策略?!靶g”如同各種工具,幫助學校在改進過程中解決具體問題。適當的“術”可以提高學校改進的效率和效果?!捌鳌笔菍崿F這些方法和手段所需的具體工具或者資源,包括硬件設施、教學材料、技術手段等。充足的“器”是學校改進的物質基礎?!皠荨眲t是實現教育目標所需的環境或者條件,包括政策環境、社區支持、家長合作、氛圍營造等。優良的“勢”為學校的改革提供強大的外部助力。這五個元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構建了學校改革的整體框架。

三、“道法術器勢”視角下的鄉村學校改進路徑

鄉村學校的改進需要構建有助于“道法術器勢”融合的制度保障,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優化,以超越“道法術器勢”的割裂,實現各要素之間的有機融合。以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榕城教育實驗區為例,本著“高校所研、地方所需、學校能為”的宗旨,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和揭陽市榕城區構建了“U—G—S”協作共贏模式。經過十多年的合作,高校、地方和學校三方協同共進,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一)構建有助于“道法術器勢”融合的鄉村學校改進制度保障

1.制定具體的政策?!暗馈笔歉母锏撵`魂,鄉村振興是國之要求、民之所向。鄉村學校改進將有助于提高鄉村教育水平,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吨泄矎V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指出,通過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建立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兑庖姟访鞔_各級地方政府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要求,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鄉村教育的振興。具體來說,榕城教育實驗區以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為目標,落實“U—G—S”各方的責任,建立詳細的工作臺賬和時間表,把鄉村教育振興和鄉村學校改進的宏觀方向具體化,全面引領鄉村學校改革的實踐和探索,基本實現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并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目標。

2.教育教學方法與技巧。為推動榕城實驗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高校根據政策走向和要求對教育實驗區的建設進行策劃,開展各類培訓,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支持相關工作、協調具體事務,打通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中小學結合自身的條件大膽實踐,全面改進學校。例如,區教育局組織校長深入研讀國家和省市的教育政策文件和新課程標準,聘請專家舉辦主題為“高品質學校建設十二講”的專題培訓,引領校長改進學校。校長通過集中研修、自我修煉、專項培訓以及專家指導,主動融合優質的本地教育資源,組織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教育,全方位推動學校管理和教學方法的優化。在教學實踐中,鄉村學校普遍采用項目式學習、合作學習、翻轉課堂等先進教學方法,并結合信息化手段來優化教育資源分配,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策略,完善學校管理,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和辦學質量,實現學校改進的預定目標。

3.資源配備與利用?!捌鳌鄙婕敖逃Y源和設備的配置。在鄉村學校改進中,地方政府需要充分調動各種教育資源,如高校專家、地方教育人才和鄉村教育振興基金等,并進行合理分配,以便于更好地推進鄉村學校改進和鄉村教育的振興。例如,榕城教育實驗區不但充分整合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等高校的教學、科研、中小學教育專家資源,還引入東莞中小學教育名家等資源,選擇區內東南西北中五所學校鄉村學校(含城中村學校)為試點學校,運用“診斷—督導—評估”手段為鄉村學校提供長期指導,建立鄉村學校改進的“1+1+N”(東莞名校+試點學校+鎮內各鄉村學校)模式,全面推動學校改進。榕城區委區政府還籌集了資金,用于支持鄉村學校功能場室的改造、設施設備的更新和優秀教師的培養。試點學校充分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教育資源,比如教材、教具、信息技術,以及新開發的地方特色課程和綜合實踐社區資源等,整體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4.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鄉村學校改進需要以多種方式營造出一種積極、開放和包容的內外環境。例如,試點學校充分整合周邊的文化中心、科技館、醫院、揭陽學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古跡、自然景觀等資源,培育學科特色、學校特色。在校內營造一個良好的尊師重教氛圍,包括來自家庭、學校、社區和政府的支持和參與,形成相互尊重和多元包容的良好氛圍。揭陽市榕城區蓮花學校利用學校周邊的護欄打造了一個家庭教育長廊,供家長在接送孩子時自主閱讀,營造了一個良好、積極的家校共育氛圍。

(二)鄉村學校改進需要超越“道術法器勢”的割裂,實現雙向融合

1.“道”與其他四個要素的融合?!暗馈笔侵笇г瓌t,必須貫穿于“法術器勢”的制定與實施中。同時,鄉村學校改進也應從“法術器勢”的反饋中反思和調整“道”,形成動態的相互作用。在鄉村學校改進中,“道”貫穿于鄉村學校改進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辦學理念更新、課程設計的優化、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評價改革,還是學校管理的完善、教育資源的整合,“道”都為鄉村學校改進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行動依據。通過不斷地反思和調整,“道”與“法術器勢”形成動態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動鄉村學校向更高水平發展。例如,揭陽市榕東中學在改進過程中堅持以“道”為引領,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法術器勢”方面,學校積極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并與周邊社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這些努力,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發展。

2.“法術器勢”之間的融合。鄉村學校改進需要確保教育政策、學校管理、教學方法、資源利用和教育環境之間的協調一致。在實踐中,一是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制定科學合理的鄉村學校改進規劃和政策,確保政策的落地實施;二是加強學校管理團隊建設,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效能,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加強教師培訓和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四是加強資源整合和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和交流合作;五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參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社會環境,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

總之,“道法術器勢”之間的融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內在要求。鄉村學校改進應該在理論上深入研究其內在聯系和規律,同時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有效的實現路徑和措施,以推動鄉村教育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注: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 2020 年度學科共建項目“基于協同理論的鄉村學校改進實證研究”(批準號:GD20XJY2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法術學校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贊大棚栽培技術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杜詩中的道教法術與杜甫的宗教觀
學校推介
唐僧的法術
夢幻西游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