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國家誤讀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視角、敘事話語與價值判斷

2024-05-09 08:06祝大勇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祝大勇,彭 娜

(河北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保定 071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如果說“走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話語表達上更加注重基于“中國國情”的制度性探索,那么“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表述更加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現代化”全球語境下推進民族復興的豐富內涵和歷史意義。與此同時,既然在全球語境中,就需要傾聽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回聲與反響。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未過多使用“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完整確定表述,但并不意味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成就缺乏關注,他們的種種誤讀從某種程度上包含和反映了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視角、敘事話語和價值評判,值得我們慎思明辨。

一、西方國家關注中國式現代化呈現矛盾交織的復雜認知心態

西方主要國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種種誤讀,某種程度上折射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復雜認知心態,反映著不同的認知立場和認知動機,如萬花筒般呈現著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在海外受眾心理上產生的多重影響與調試應對。西方國家以現代化視角審視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由來已久,比較代表性的著作是20 世紀80 年代初期美國人吉爾伯特·羅茲曼完成的《中國的現代化》,全面地分析研究了中國的現代化歷史進程和影響要素。值得一提的是,羅茲曼試圖在現代化概念界定上避免將其簡單等同于“工業化”和“西方化”,指出:“(先行國家的現代化)模式決不是非西方國家莫屬,況且也不是所有西方國家都已實現了高度的現代化”。①[美]吉爾伯特·羅茲曼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比較現代化”課題組譯.中國的現代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5.但由于羅茲曼完成書稿的時代正值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從中國漫長歷史發展中找尋某些現代社會特征的論據和論證并未對國際社會產生強烈的認知沖擊或者心理反應。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引起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來的偉大變革,客觀要求作為“他者”的他們來觀察思考和消化吸收。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不管以何種方式表達中國發展道路,國際社會整體上還是普遍承認和肯定中國經過40 多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認為中國 “致力于外貿、創新、科技等方面的長期戰略,并在全球范圍內參與競爭”“上演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革命”“一個曾經積貧積弱的國家走上了現代化的新道路”②[西]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重要貢獻[N].人民日報,2021-08-19(003).。但國際社會由于存在西方發達國家與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區分,因此在這一問題上有著各自不同的認知立場和動機。發展中國家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關注,更多希望理解并發展有別于傳統西方現代化道路的有效方式,從而更多地希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汲取和增強擺脫依附、探索自主道路的力量和信心。他們注意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未簡單照搬套用馬克思主義的框架,也沒有機械復制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經驗,而是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始終牢牢掌握著中國發展進步的主動權,所以才能成功地開創、推進并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正如亞美尼亞國民會議議員、外事委員會副主席艾克·馬米扎尼楊所認識和總結的:“中國發展經驗的獨特之處在于不照搬照抄他國模式, 而是牢牢立足本國國情, 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③[亞美尼亞]艾克·馬米扎尼楊.立足國情,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N].人民日報,2022-06-02(003).。

而對于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的左翼群體,則是基于復興社會主義運動心態,更加注重總結概括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成就的政黨因素和制度根源。比如,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久加諾夫將中國式現代化所取得的全面進步概括為“維護了國家統一、獨立及自由”“戰勝貧困”“完成孔子的遺訓”(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發展科教文化事業)“成為世界工廠”“地緣政治火車頭”等五個方面,而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就,關鍵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在黨的領導下由“14 億多人民用勤勞、智慧和汗水創造出來的”。①國際社會讀懂中國的思想之窗[N].人民日報,2021-11-12(017).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伊萬·伊萬諾維奇·梅利尼科夫認為,在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通過發揮思想的力量、民族意識的力量、勇于創新的力量、自我完善的力量、自我凈化的力量、權力約束的力量、效率的力量等七種力量來實現和加強其堅強領導。所謂 “思想的力量” 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定共產主義理想,所謂“民族意識的力量”就是成功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②[俄]伊萬·伊萬諾維奇·梅利尼科夫.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實踐助益世界[N].人民日報,2021-12-09(003).,而這些力量對原社會主義國家具有很大的啟發借鑒意義。

關于中國式現代化,即使在西方國家,政要首腦、商界精英和智庫研究者之間也未必如鐵板一塊,呈現比較借鑒、自我反省與抹黑打壓、焦慮不安等矛盾交織的心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成就不容否認,甚至連長期對華持有偏見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也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慶典之際刊發長文,用數十張標志性照片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若干重大成就及其世界貢獻,并承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領導地位。就西方發達國家政要和保守派知識分子而言,因意識形態、價值立場、思維方式等多方面差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可避免地被“他者”置于誤讀與質疑之境地。即便國外有左翼學者抱持參照中國式現代化反思自身困境、比較借鑒經驗的開放性心態,盡管心態開放,甚至充滿贊譽,但認知理論視角和價值評判卻未必客觀理性。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在接受《參考消息》專訪時談到,中國在現代化道路方面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現代化必須有一種歡迎多樣性的心態,而中國在接受這一理念的時期取得了最大的成功”③“中國以民為本推進高質量發展”——歐洲專家點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N].參考消息,2022-03-31(009).。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保持著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國際復雜交織的認知心態,我們所做的所有努力,也正是爭取國際社會一種平視的視角和開放的心態。然而遺憾的是,中國以開放心態靈活包容探索自身發展路徑,國際社會特別是部分西方國家卻難以同樣開放心態認知和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及其打破西方現代化唯一性的世界歷史意義。

二、西方國家誤讀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視角存在路徑依賴

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關注并未局限于“中國式現代化”詞語本身④注:在各種外文數據庫以A New Road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Chinese style modernization/Chinese style modernization road/ a new and uniquely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為關鍵詞檢索,所獲外文文獻寥寥。,也沒有系統整體上談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而是聚焦某個具體方面概括出幾個方面,存在明顯的路徑依賴,簡單套用西式現代化尺度衡量中國,慣性沿用西方社科理論假設推導中國。事實上,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的幾個關鍵要素: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人民至上的價值邏輯、獨立自主的精神品格、循序漸進的發展戰略、試點推廣的改革路徑、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元素都是越來越引發關注的議題。只不過他們關注角度切入方式存有差異。關于黨的領導,海外中國共產黨研究更多圍繞執政黨合法性問題展開,認為如果沒有采取西方式多黨輪替和全民普選,就不具有合法性;關于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更執著于從儒家傳統價值找到與現代西方價值相似之處而為中國最終將走向西方自由民主的結論做論證依據;關于人民至上的價值邏輯,他們只是關系在程序上是否真正貫徹了一人一票普選式的西方民主,而如果沒有實行西方式選舉制度就意味著沒有貫徹民主權利;關于獨立自主的精神品格,更多則討論中國是要繼續在現行國際秩序體系中發揮作用,還是要改變現行國際秩序、國際規則而帶來更大威脅等;關于循序漸進、試點改革等更多地與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具體政策與發展命運作比較預測等等,比如糾結于“休克療法”的跨國移植問題。

西方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這些判斷大多來自于現代化理論的邏輯。所謂的現代化理論(modernization theory)是西方學者根據西方社會發展道路進行概念提煉和理論推演出來并試圖將其普遍化,用西方主要國家的發展路徑和經濟社會目標作為欠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和發展目標。然而這套理論的分析方法暴露出“傳統—現代”機械二元對立思維、過濾掉不同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具體多元特征的簡單抽象化,深層次暴露出西方在認知過程中內嵌的理論框架和假設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以下最為典型:第一,意識形態中制度屬性的分析框架,直接質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制度屬性是否還是社會主義,甚至以“列寧式”國家資本主義、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界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認為最終將殊途同歸完成西方“普世價值”的制度設計和發展指標;第二,政治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分析框架,以此框架著眼分析中國改革的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進程,由此主張政府作用最小化;第三,社會控制力分析框架中的政黨—國家—社會關系理論,由此認為所謂的中國公民社會發育不完善;第四、國際關系中現實主義利益—力量分析框架中的中國會領導世界嗎、中國將如何領導世界等類似的問題。而這些理論視角本身假設前提是存在許多嚴重問題的。比如人是理性的、程序是萬能的、權利是絕對的,以諸如此類為假設前提,推論出普選選民都是理性審慎負責的、西方式普選是真正民主的、市場是至高無上的、政府即使必要也是惡的等等結論,并簡單套用評價和質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實踐。

然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踐直接挑戰了西方現代化理論及內含的理論框架,簡單照搬西方式理論框架無法解釋包容看似不可能共存的辯證關系的中國道路現實實踐。比如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既能運用資本,又要遏制資本邏輯的泛濫;比如中國不采用西方所謂多黨普選政治體制卻依舊能夠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中國共產黨能夠長期有效執政離不開對人民民主的有效實踐探索,比如協商民主、全過程民主的貫徹實施;比如西方有人提及中國就是古老傳統的代名詞,現代化是西方獨有的普世主義的歸宿論上的社會發展狀態,二者似乎不能相容,然而西方有些人看來“中國”與“現代化”看似不可能共生并存的詞匯,卻能實現相互促進。即使有的專家認可和贊譽某些方面,仍難跳脫出上述某種理論框架。比如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斯圖爾特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哈伊里·圖爾克認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的崛起為它們提供了另一種可以用來參考借鑒的模式,這一模式更適合發展中國家”①中國式現代化堪稱“奇跡”——美國專家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N].參考消息,2022-03-31(009).。雖然是肯定了中國現代化成就,但弦外之音是中國式現代化大有向外輸出的可能。事實上,中國并非輸出確定模式和具體道路,而是提供一種獨立探索適合自身的現代化道路的可能、勇氣和實踐精神,而非讓廣大發展中國家放棄拷貝西方道路而照搬中國道路??傊?,因為路徑依賴而產生思維惰性和理性霸權的西方現代化理論已經嚴重滯后于全球現代化實踐,更加無法有效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反而說明西方現代化理論面臨自身被拋棄的危機。

三、西方國家誤讀中國式現代化的敘事話語具有典型西方中心主義特征

西方復雜的認知心態與慣性的理論框架直接影響了敘事話語的邏輯體系,暴露了中西雙方話語的差異,其中最典型的是西方中心主義話語體系。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憑借現代化發端的時間優勢及其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擁有頤指全球的霸權地位,試圖塑造“一元化世界”,將全球化等于西方化、美國化。以至于長期以來,世界流行的現代化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現代化是唯一可行的現代化模式,西方社會之外的所有民族和國家只能按圖索驥、亦步亦趨,老老實實遵循西方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化。將現代化等于西方化、將西方化等于美國化,這種觀點在敘事視角是全知全能的,用一元化壟斷了現代化敘事;在主體上是精英主義的,充斥了西方中心式精英主義的優越感;在敘事安排上是選擇性,按其所需編排材料,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無視整體、夸大細節;最終在敘事話語上體現為政治層面民主與威權、經濟層面市場化與非市場、文明層面的先進與落后、現代與傳統的二元對立。這種西方界定的二分法奠基于資本邏輯至上的單維向度的歷史進步觀①景躍進.民主理論的發展:超越與重構[J].政治學研究,2022(01).。作為現代化的先行者,西方以其自身經驗為依據,在建構自身的同時也建構了對立面,其要義在于,二分法的前項被認為據有道德制高點且運行良好,因而是可行的;后者則在否定的意義上得到界定。借此,兩者各自成為善與惡、優與劣的符號象征。不難發現,在這種二元劃分、二元對立的敘事話語中,沒有為中國道路的生存留出任何的空間。但現實給西方帶來的困惑和疑慮是,如何看待一個經驗事實——經過40 多年的發展,中國在現代化國家建設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現代性因素越聚越多,然而這些因素的組合方式卻與西方現代化模式明顯不同。約翰·耐斯比特曾準確描述西方社會的這種心態,“本著在所有國家建立西方民主的目標,西方國家迅速計劃好了正在崛起的中國摸著石頭過河到達西方彼岸的步驟,因此當他們發現中國并沒有遵循自己的指導時感到非常震驚甚至憤怒”②[美]約翰·耐斯比特,[德]多麗絲·奈斯比特.魏平,譯.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9:128.。正是出于這種心態,各種各樣新式變種的中國威脅論由西方炮制擴散出來。

從中國尋求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來看,作為后現代化國家或發展中國家一員,中國也曾長期受困于“后發劣勢”及與之關聯的種種情結,歷史上的“全盤西化”論調就是典型代表。這種無論是現代化路徑還是現代化最終目標歸宿上都應向西式現代化靠攏看齊的主張可稱為“同途同歸論”。歷史上,在鴉片戰爭失敗后,率先睜眼看世界的部分知識精英開始意識到古老中國必須實現現代化,但路子怎么走、目標是什么,只能全部向西方看齊,嘗試向英國學、向俄國學、向美國學,從“采西學”“制洋器”,到實業救國、科技救國,再到全盤西化、走資本主義道路,但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另外還有一些人,雖然承認中國歷史文化、國情的特殊性,因此主張應該走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不過仍然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國式現代化最終達到的終點依然是西方所展示的“圖景”。這種觀點可稱為“殊途同歸論”。不論是“同途同歸論”還是“殊途同歸論”,實際都暗含西方現代化敘事的一元化的普世化的話語霸權。而強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追求目標在本質和內涵方面的不同,實質在于主張獨立探索全新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目標,則可以概括為“殊途殊歸論”,以此徹底打破西方對現代化敘事的終極壟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原則和價值的現代化新觀念。

事實上,已經有相當部分國際社會專家認識到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有其鮮明特點,更具包容性①注:比如巴西瓦加斯基金會法學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埃萬德羅·卡瓦略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注意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同時沒有放棄本國的文化財富和民族智慧。,更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比如“北京共識”的提出者喬舒亞·庫珀·雷默認為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于西方傳統的現代化路徑,中國正開辟出一條通往發展的新道路,“這條道路是建立在創新、聚積非對稱性力量、實現以人為本的發展和注重個人權利和責任的平衡基礎之上”②黃平主編.中國與全球化:華盛頓共識還是北京共識[M].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46.。而西方國家企圖通過全球化來推行它們的價值觀,無視其他國家人民在價值觀、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這是典型的殖民主義思維?;谥袊膶嵺`,應有必要引發對現代化內涵本身的全新思考:關于什么是現代性、現代化該如何建設的問題,應有更加開放的話語探索空間,不能把基于少數國家的實踐而形成的標準固化、絕對化,各國都有權利和義務作出自己的回答,并在此基礎上找到“最大公約數”,凝練出更具包容性的現代化內涵界定。從某種意義上,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道路在某種意義上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拓展了現代化敘事的發展路向和全新空間。

四、西方國家誤讀中國式現代化大多因為價值判斷先入為主

中國探索走向民族復興的道路采用了國際通約的現代化敘事話語,在表述上沒有出現社會主義的措辭,但并不意味著弱化制度屬性,恰恰相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包含了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規定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制度基礎和根本方向,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根本的制度價值屬性。

中國式現代化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實現14 億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傳承了以民為本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同時又對其實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以民為本轉化為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式現代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傳承著謀求世界大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世界大同的目標理想具體轉化為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超越了西方式現代化道路資本至上的邏輯;主張美美與共的和諧世界,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實踐,超越了西式現代化“國強必霸”的邏輯,無論是對于國內繁榮穩定或國際和平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盡管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而積極的關注,但仍有少數西方精英人士或者是部分普通民眾并未做出正面評價。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多樣且復雜,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缺乏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價值主體、價值取向、價值邏輯和價值標準的認知理解,導致其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中國式現代化所承載的豐富價值意蘊,如人民至上、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合作共贏等。而西方國家遵循“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基于“零和博弈”思維將中國的成功視作對其利益的威脅,自居于價值高地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貶低甚至抹黑。

西方國家在現代化問題上的立場價值先行是其現代化理論一個重要癥候,就是強調文化精神、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在現代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主張價值觀的轉變是社會實現變革的前提,由此對現代化后發國家采取一種教化和傳道的態度,存在先入為主的道德優越感,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價值誤判基本來源于此。首先,最為典型的就是中國式現代化在制度價值上應走向“普世價值”的論調,即中國最終若想實現現代化,首先必須轉變價值觀念,放棄自身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擁抱“普世價值”;再比如忽視中國式現代化背后制度價值屬性,走向價值虛無論,無視或解構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利益有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價值動力因素,錯誤認為中國只不過是搭了全球化便車、占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便宜;再比如混淆和置換價值內核的“價值復古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早已包含西方自由民主等價值觀因素,所以最終也必將走向西方式現代化;最后就是認為中國崛起必然導致中國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喜好塑造世界,給國際秩序和某些國家地區帶來威脅,甚至引發沖突戰爭等等。

西方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誤判,有立場先行帶來的偏見與誤讀,也有缺乏深入關注和了解帶來的價值誤判,包括歷史文化、發展水平、宗教信仰、地緣結構以及國際輿論所處格局方面的差異。除此之外,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落地,帶動企業加快“走出去”戰略,發展中國家得以近距離真實感知中國企業和中國價值,但由于在經濟結構相似、經營方式差異、貿易糾紛摩擦、中國海外個別企業政策和管理失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價值誤判①祝大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價值的國際認知及傳播策略探討[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22(01).,容易被西方媒體抓住把柄進行渲染傳播。

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種種價值誤判,凸顯了向海外準確傳播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背后蘊含的豐富價值理念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式現代化彰顯全球價值比較優勢,不僅要繼續完善發展——實現“做”得好,還是改進呈現方式——實現“講”得好,這意味著需要明確向全球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指導原則、本質特征和核心價值,及時有效清晰明確地澄明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內涵,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用中國價值背書中國式現代化。

五、關注西方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態勢和特征的基本啟示

把握和辨析國際社會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認知,具有豐富的鏡像反觀審視價值,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做好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表達和闡釋,追求精細化的傳播效果,消除誤解隔閡,增加國際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同感。與此同時,對于他者視角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路徑仍然有待提升的具體方面環節,也可以針對性的發展完善,畢竟中國式現代化是正在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不斷努力奮斗。具體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完善學科理論體系,突破西方理論框架,基于中國現代化實踐創新提煉新的社會發展理論,使中國的現代化理論跟上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用全新理論向世界闡述中國成功道路;二是掌握現代化敘事的話語權,打破“全球化等于西方化、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現代化等于市場化”的一元敘事體系,用中國式現代化敘事話語打破西式現代化話語壟斷,為世界各國基于自身具體實際進行現代化探索提供精神動力;三是強化重申和傳播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內核,將“人民至上”價值理念超越于資本邏輯的歷史進步意義和價值比較優勢呈現和實踐扎實到位,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確定性邏輯;四是繼續獨立自主地探索完善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應有勇氣承認中國式現代化是進行時,并非毫無缺憾的完成時、完成狀態,應不斷根據變化發展了的情況進行調整完善。與此同時,在實踐中繼續完善走穩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充分傾聽關注國際回聲,檢視自身,揚長避短,避免在這樣一個重要的全球化議題中自說自話、盲目自大,真正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