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里森作品中意象背后的身份認同問題探究

2024-05-09 10:42郭雨欣
文化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寵兒莫里森白人

郭雨欣

一、莫里森作品里意象和身份認同意識的來源

莫里森對種族關系的認識深受父母的影響,她的父親對種族關系態度消極,但母親對此充滿希望。父母的沖突的觀點使莫里森始終辯證地思考美國社會里的種族關系,如《最藍的眼睛》傳達的是兩族對立的消極態度,《柏油娃娃》傳達作者對兩族融合的期望。父母的影響也使莫里森洞察了黑人迷失的精神狀態,塑造了她的身份認同思想。

莫里森的家庭教育讓她學習了豐富的非洲傳統文化,父親和祖母經常講述民間故事和神話,母親常將生活熱情融入音樂。這些經歷影響了她的文學審美、寫作表達以及思維方式。其作品中的鬼魂意象、民間故事意象等都根植于此。

莫里森的學業豐富了她的文化背景,深化了其身份意識。她不僅書寫本民族命運,也自然地以一個美國人的身份,展望整個社會和自身的關系,從非裔美國人的視角描繪美國黑人的生活,塑造黑人形象。莫里森對抗著美國社會的白人中心主義,也用這種方式為黑人爭奪話語權。

另外,1526—1865年的非洲黑人創傷史也是莫里森作品里意象內涵的重要來源。莫里森曾編輯過《黑色之書》,她借此了解了美國黑人約300年的創傷史。它讓作家看到了黑人精神世界的迷失、被同化和被邊緣的命運以及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由此,莫里森對黑人命運和美國社會都進行了反思。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黑人仍受到奴隸制度的剝削,他們被敵視、漠視,在文化沖擊中陷入精神迷失,最終丟失了集體身份感。為了保持心靈的平衡,奴隸面對悲劇生活和暴力的奴隸主時逆來順受,又通過宗教儀式和唱歌來逃避?!秾檭骸分械乃_格斯在林間空地帶領黑人們歌唱和大笑,這正是用宗教撫慰心靈創傷的表現。了解史料后,莫里森在作品中為走出這一身份迷失的困境提出了解決方法,她認為美國社會中的非裔群體必須正確看待自己的歷史,以民族文化為根基,堅強地建立起嶄新的民族身份。

19—20世紀初的美國黑人運動深刻影響了莫里森的身份認同意識。她的前八部小說都設定了廢奴前后背景,以表現黑人艱苦的生活境況。哈萊姆文藝復興中,賴特和艾里森的《土生子》與《隱身人》都是反映黑人作為現代人遭遇不公正待遇的作品。莫里森在此基礎上創作的《秀拉》等作品受到極大歡迎。莫里森一開始就是從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遭遇中挖掘更深層次的內涵,她意識到了黑人日益美國化,美國也不再是一個白種人的國家。莫里森在后期的作品里表現出了在力求保有黑人種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美國社會的身份認同意識,走出了前期過度追求黑人自我保護卻難以融入美國社會的困境。

二、新創的意象:艱難前行的融入之路

新創的意象挖掘于美國社會,隱喻著非裔美國人艱難前行的融入之路,典型代表是工業制食品意象和家園意象。

工業制食品意象象征著非裔美國人被白人同化,生活被白人文化入侵以及否定自身的黑人身份?!蹲钏{的眼睛》中的典型意象就是甜品。一方面,甜品代表著白人文化的影響?;煅浩栆驗橛邪兹搜y,獲得了種種厚遇?!蹲钏{的眼睛》中:“弗里達和克勞迪婭因此嫉恨她,叫她‘六指犬牙水果派’?!盵1]這個外號暗指這是一個被白人同化的女孩兒。另一方面,工業制食品暗喻了非裔美國人對白人社會的憧憬。喜愛工業制食品的程度對應著被同化的程度。佩科拉放棄自然的蒲公英而選擇了瑪麗·珍糖,將自己所遭受的一切不幸都歸結為自己不具有白人特征,被同化的程度很深。在白人和黑人兒童可以共同學習的環境里,佩科拉希望擁有一雙最藍的眼睛,這代表不公正的對待導致部分黑人的認知產生異化,開始否認自己的種族外表。

工業制食品意象對應著白人對黑人的同化以及白人文化對黑人生活的滲透。莫里森認為,美國黑人如果否認自己的種族身份,實際上就是承認了白人優越論,這種做法在美國是不能獲得真正的平等的,佩科拉的悲慘結局就證明了這一點。

莫里森作品里最突出的家園意象是黑人社區。黑人社區作為種族隔離的產物,是黑人在美國城市的容身之所,表現了黑人被邊緣化的現狀以及和白人的互斥關系。前者表現在《寵兒》中,塞絲帶著孩子逃到北方,在黑人社區中容身,這是黑人重新認識個人身份的一次進步。后者表現在《秀拉》中,秀拉被白人異化后,將黑人社會攪得一團亂,被整個黑人社區排斥。這里的黑人社區隱喻著黑人的自我封閉,表現了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相互排斥。另外,這兩個黑人社區都有社區內部不團結的現象,他們排斥秀拉和破壞塞絲的家庭重新團結。這是莫里森對黑人的警示,這種無謂的內耗以及不加辨別地排斥白人文化必然會有悲慘的結局,就像秀拉死后的黑人社區,所有人都得了病。這種描述表明作家認為黑人內部必須有選擇地學習白人文化,真切地團結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重建完整的新身份。

在復雜的融入過程中,黑人艱難地進行身份重構。莫里森借此反思了黑人探尋自身身份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重新思考了非裔美國人被白人同化和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原因,并為黑人對抗文化侵略以及重建種族和文化自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三、移植的意象:文化認同的歸屬之感

移植的意象根植于非洲黑人文化中,隱喻著非裔美國人文化認同的歸屬之感,包括非洲民間故事和神話的意象、自然意象及超自然意象。

莫里森作品里非洲民間故事和神話意象的代表是柏油娃娃?!栋赜屯尥蕖返臉祟}、故事結構和象征意義取材于一個非洲民間故事[2]。作者還讓作品中的森不被白人文化同化,這是堅守黑人文化的體現。另外,柏油娃娃故事在美國經歷了變異,故事中的形象都是比例不同的白和黑的混合。一方面,白人逐漸適應和黑人一起生活,如堅守白人優越論的瓦利連都可以與黑人奴仆和諧相處;另一方面,黑人被白人文化吸引,如森雖然拒絕吉丁的生活方式,但他最后仍然走上尋找吉丁的道路??傊?白人和黑人都已經走上了交流的道路,瓦利連本質上蔑視黑人,但仍自私地不愿他們離開,黑人奴仆夫婦也不想離開瓦利連一家等。這些都象征了兩族文化的融合,也反映了她為黑人建構新文化身份的設想,即以黑人文化為基礎,在文化融合中建構。

自然意象中的植物意象很突出。非洲傳統宗教的最初形態是自然崇拜[3]126?!秾檭骸分?塞絲背后鞭傷像一棵櫻桃樹,這個意象隨人物行動轉變內涵。在塞絲逃跑的路上,未愈的鞭傷隱喻著奴隸制給黑人帶來的痛苦;塞絲和薩格斯相遇后,愈合的鞭傷隱喻著黑人迎來新生。另外,林間空地既是一個植物圍攏成的地方,也是黑人安撫、接受乃至升華自己的地方。大自然的生命力與黑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崇拜相互呼應并結合,極富民族特色。莫里森借助自然意象證明了黑人文化的價值是其重構身份的必要要素。

超自然意象狹義上是鬼魂,如《寵兒》中的寵兒以及《所羅門之歌》中派拉特父親的鬼魂。傳統非洲宗教的尊崇對象就是鬼魂。死者的鬼魂與生前的氏族、部落保持一定的聯系[3]141。派特拉父親的鬼魂現身為孩子指路,幫助后代。寵兒的鬼魂寄托著死者的傷痛經歷以及殘酷的奴隸制歷史。寵兒強烈地尋求母愛導致險些將母親殺死。同時,奴隸制的歷史也融入了這個鬼魂。鬼魂意象表明作者對黑人歷史和文化的態度,要吸收優秀黑人文化繼續前行,不能逃避歷史、沉湎于仇恨。

綜上,黑人在融入美國社會的過程中,始終都有迷失和慌亂的心理。移植的意象表明非裔美國人逐漸尋回了文化歸屬感,并擴展了其文化意義。黑人文化與美國文化開始深層融合,美國黑人從精神迷失、文化失根,逐漸過渡到接受和繼承種族文化。在此基礎上,莫里森期待白人和黑人可以各退一步,實現和諧共處,雙方共同促進美國的發展。

四、轉型的意象:兩個身份的艱難妥協

轉型的意象根植于非洲傳統文化,又在美國社會經過抽象提煉,實現轉型。它隱喻著黑人種族身份和美國公民身份的艱難妥協。轉型的方向是從實體物本身走向實體物表層,典型代表是顏色意象。

顏色意象的來源是非洲黑人文化中的動植物崇拜。動植物崇拜的起因在于人們對危及或惠及人類生存的動植物的恐懼或依賴[3]131。黑人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很早就出現了具體的動植物崇拜物,隨后轉向了圖騰崇拜[3]132,將具體的崇拜對象抽象為圖像。牲畜和牧人等詞匯也進入了他們的語言。在白人文化的影響下,顏色意象開始轉型,從實體物本身走向實體物表層。從整體說,顏色意象的文化基礎在美國社會發生改變。工業生產替代了自然,黑人開始信仰基督教。具體崇拜物變為抽象崇拜物之后,進一步影響了語言,黑人的表述方式從描繪實體物本身走向描述實體物表層,顏色就是實體物的重要表面特征。至此,自然意象也轉型成為顏色意象。

最典型的顏色意象在《寵兒》中:“屋里空空如也,只有被子上的兩塊橙色,使得顏色的匱乏更為觸目驚心。房間的墻壁是石板色的,地板是土黃色的,木頭碗柜就是它本來的顏色,窗簾是白色的,……在這素凈的背景上,兩塊橙色的補丁顯得野性十足——好像傷口里的勃勃生氣?!盵4]46-47這一段話敘述了九種顏色。橙色意味著野性十足的生活氣息,與其他素凈的顏色形成對比,突出了薩格斯一家對生活的強烈執著。薩格斯一直渴求著象征積極生活的色彩,這種追求是血統深處的傳統。作者借助色彩說明,抹去色彩的不是日常生活的重壓,而是白人歷史上給黑人帶來的創傷。

顏色意象也對應著人物感情和作家傳達的思想。它連通了人物的回憶和感情,《寵兒》中:“仿佛有一天她看見了紅色的嬰兒的血,另一天看見了粉色的墓石的顆粒,色彩就到此為止了?!盵4]47塞絲對寵兒的回憶凝聚成兩種顏色。紅色與鮮血相連,粉色與死亡相連,這些記憶會激起人物強烈的痛楚和傷感。為了繼續生活,塞絲選擇壓制痛楚,麻木感情。這種麻木用顏色表達就是塞絲看到紅色和粉色之后,色彩就到此為止了。作家用顏色替換情感的直接表達,使得這種顏色意象的使用成為了一種思維表達的方式。

綜上,新創的意象意味著黑人遭受的歧視和排斥,移植的意象意味著兩個種族的文化逐漸融合,轉型的意象是黑人文化和美國文化的融合。莫里森的創作始終在幫助美國黑人正確對待種族歷史和文化,擺脫失根和被白人同化的命運,融入美國社會的發展,重構身份認同意識。

五、意象表達身份認同意識的藝術效果

莫里森的作品中,意象的內涵各有不同,可以成對組合并構成意象系統,這種創作技巧使作品的觀點更準確且易理解。

相對的意象組合有工業制食品和自然食品。工業制食品和自然食品是白人和黑人生活的必需品,代表著不同的選擇取向。二者的搭配表現著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對抗關系。黑與白的對比也是如此,在黑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牛奶,就是黑中融入了白,隱喻了白人文化對黑人生活的入侵。另外,意象可以構成意象系統。新創、移植和轉型意象各自形成了一個意象系統,其中又包含小的分類。在書寫黑人苦難時,意象系統營造的意境對讀者的影響力很大,如《寵兒》中的顏色意象系統。一方面,顏色意象讓讀者串聯起整個故事:血的紅,林間空地的綠,被凌虐黑人的黑以及殘暴家庭教師的白,換句話說,白毀滅黑,形成紅,綠救贖黑。另一方面,色彩直接刺激讀者的情感。紅色是寵兒死時的血,使人聯想到了恐懼、血腥、死亡和強烈反抗后的悲劇場面,勾起痛苦、無奈和憤怒的悲劇意識。四種顏色直接營造了黑人負重前行的傷痛意境。這樣的意境里,作家沒有說理式的抨擊,但使讀者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作家的身份認同意識。

意象還可以傳達更準確的身份認同意識。一方面,上文的三類意象基于兩種文化血脈產生,解讀空間很大。在《最藍的眼睛中》中,黑人女孩兒佩科拉喜愛喝牛奶,牛奶是自然食品,但它是白色的,多了一層黑人被白人同化的意蘊。另一方面,這種創作技巧能有效傳達作家的態度。鬼意象有黑人銘記歷史和傳承文化之根的雙重含義。家園意象黑人社區有美國黑人被邊緣化,以及要團結起來,有尊嚴地融入社會的雙重內涵。從移植、新創意象角度看,前者更強調身份重建過程中要銘記和傳承黑人文化和歷史,后者更告誡黑人警惕被白人邊緣化的危險??傊?雖然幾個解釋性質不同,但仍呈現出一定的共同性。這更準確地表達了身份認同意識和作品主題。

總之,莫里森通過意象搭配,既清晰地表達了本人的觀點,又表達了本人的態度和情感,使文本兼具思理效果和感染力。這種間接表達觀點的方法使作家與讀者產生更深層次的共鳴。同時,作品中的意象系統給讀者豐富的文化審美感受,也可以讓作品的觀點更易接受。作家對美國黑人的生活、內心世界與前途的關注,以及對身份認同問題的思考異常豐富。本文從意象角度對莫里森作品里的身份認同問題進行探究,更明晰了作家的觀點和這種創作技巧的文學質感。

猜你喜歡
寵兒莫里森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將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時期爭取到的進步變革一手粉碎的 精讀
諾貝爾獎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歲
花卉的寵兒——吳昌碩
論莫里森《孩子的憤怒》的藝術張力
新西蘭殺戮事件凸顯白人極端主義在全球影響之廣
影史上第一個黑人與白人接吻的鏡頭,是他剪輯的!
短視頻因何成了寵兒?
《寵兒》中的后現代敘事策略
托尼·莫里森筆下的女性形象解讀
馴馬師也能是時尚寵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