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公共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建設的思考與啟示研究

2024-05-09 10:42田景英
文化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銅仁市館藏特色

田景英

引言

截至目前,貴州銅仁市擁有1個市級公共圖書館、10個縣級公共圖書館,全市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131萬余冊。加上各級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建設、數字圖書館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但目前群眾閱讀需求多樣化,閱讀群體復雜化,公共圖書館只有加強特色閱讀空間建設,才能確保貴州銅仁市公共圖書館體系更好地服務于地方文化發展,乃至嵌入地方經濟、文化、政治等領域,為本地區綜合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公共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的起源與發展

最早的特色閱讀空間出現于北京西城區,該城區推出“書香西城”主題活動,閱讀空間打造成為該主題活動主要內容,最后總體建設了30余家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閱讀空間。之后,隨著群眾閱讀要求越來越高,中國圖書館學會將“閱讀空間建設”“閱讀空間與服務”納入優秀案例選評之列[1]。從形式來看,特色閱讀空間主要是將公共圖書館館藏與閱讀受眾精準對接作為目標,將傳統服務向特色服務轉變為方向,以公共圖書館智能化管理為依托,以特色線上閱讀空間、線下閱讀空間為基礎的特色閱讀服務體系,能夠承接培訓、演講、科研、討論、藝術交流、文化展示、文博行業交流和探討等具體活動。

二、特色閱讀空間如何促進公共圖書館的發展

(一)書以載道,文化興邦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構成部分[2],在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要積極發揮社會文化服務功能,將專業書籍、專業資料、各類文獻、各種圖書、各行資訊等作為基本資源,面向地區內外提供包括咨詢、閱讀指導、文獻推薦等在內的各類服務。例如,2022年,銅仁市公共圖書館系統在銅仁市文體廣電旅游局主導下,憑借現有館藏將“全民閱讀·書香銅仁”作為主題,面對市內外人民群眾提供線上、線下閱讀活動,讓更多人通過閱讀豐富知識,通過閱讀學習法律、通過閱讀學習藝術、通過閱讀拓展社交圈以及通過閱讀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真正地做到“書以載道、文化興邦”。

(二)因地制宜,順勢而為

公共圖書館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將“因地制宜,順勢而為”作為閱讀服務工作總體要求,積極地整合地方各類文化資源,提升自身公共文化服務以及文化資源供給能力。銅仁市公共圖書館體系現階段擁有11家公共圖書館,具有131萬余冊館藏資源可對市內、縣內的文化群眾提供各類服務。不僅如此,這些公共圖書館都在積極地迎合時代要求,引入互聯網大數據等在內的各類技術,不斷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提高虛擬閱讀服務水平。2021年、2022年,這些圖書館根據本地區人民群眾需要,每年舉辦包括講座、培訓、展覽在內的各類活動總計近300次。

(三)點面結合,凸顯特色

點面結合是以現有館藏為“點”,針對不同單位、機構、組織提供相應的服務,從而形成公共文化服務上的點面對接;以現有的實體圖書館為矩陣,以網絡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掌上圖書館等為代表的虛擬平臺為依托,打造出線上線下點面結合的閱讀推廣方式,提高所有讀者的閱讀體驗,提高現有館藏利用率。

銅仁市公共圖書館體系將該市地理分布作為具體依據,考慮現有實體圖書館的具體位置,形成總分館建設規劃,不斷地打通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增加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人群和服務面。在特色方面,主要整合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書籍,創辦了包括“書香潤童年·書簽寄童心”主題活動在內的各類閱讀活動,讓本地區內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色民俗能夠被更多小朋友學習和了解,最終達成了傳承經典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

三、公共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建設的路徑

(一)打造多種文化的主題特色閱讀空間

第一,少數民族文化。銅仁地處武陵山腹地,黔、湘、渝三省、市交界處,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這里共生共榮,是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薈萃之地,聚居著漢族和苗、侗、土家、仡佬等28個少數民族??梢詫⑦@些少數民族文化、藝術、民俗等編制成冊,這樣不僅積極宣傳本地民族特色,更有力地收藏和傳承民族文化,不斷提升本地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為本地的文旅融合做出貢獻。例如將苗族的語言、民俗活動(儺戲、苗族祭祀——巴狄雄薩滾等)整理成相應的文獻,可便于民族文化研究者、外來旅游者閱讀等。

第二,紅色文化。為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和革命文化,以國家長征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將銅仁在辛亥革命時期涌現的陳天星、徐龍驤、席正銘等軍政要人和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周逸群、曠繼勛等革命先烈人物整編成冊,同時結合黔東革命根據地、木黃會師、石阡甘溪戰斗遺址等紅色文化資源,以現有的周逸群烈士故居、周逸群烈士陳列館、印江木黃會師紀念館、萬山區紅軍橋等紅色場地,打造出特色的紅色文化的公共閱讀空間。

第三,旅游文化。將當地的旅游景點、旅游資源和特色民俗節慶活動(苗族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年等)融入特色閱讀空間當中,通過視頻、文本、音頻、圖片等展示銅仁本土的人文環境、人土風情。更可以結合先進的智能技術形成旅游地圖,為旅游者提供旅游攻略。

第四,非遺文化。銅仁市目前擁有花燈、儺戲、書法、簫笛、山歌、滾龍、龍舟賽、木偶、說春等非遺文化,將這些非遺文化編制成冊,同時轉化為數字讀物,可以宣傳銅仁文化,打造出良好的文化品牌。為了增加非遺文化閱讀體驗,可以融入混合現實(MR)、數字孿生、AI 等技術,對現實場景進行高度仿真[3],打造出特色閱讀空間,讓讀者能夠立體感受銅仁市非遺文化有關的各類資源。

第五,歷史文化。將銅仁市的歷史編制成冊,同時轉化為數字讀物,在特色閱讀空間展示,方便讀者選擇閱讀。這對于宣傳銅仁市、提升銅仁市向心力有著積極作用。

第六,朱砂文化。朱砂文化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萬山區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老礦區變成了景區,建成了中國第一個以山地工業文明為主題的礦山休閑懷舊小鎮——朱砂古鎮,實現了從賣資源到賣文化的綠色“蝶變”。萬山汞礦有3000多年的開采歷史,是“中國汞都”,汞礦遺址完整地記錄了各個時期汞資源勘、采、選、冶最為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流程,世界多個國家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參與了萬山汞礦的開采,客觀全面地反映了東西方采礦技術的交流與融合發展,是世界汞科技文明發展的“活標本”。我們可以將有關萬山汞礦的歷史資源、文獻、藏品等收集起來,建立一座集觀光旅游、文化推廣、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朱砂文化特色閱讀空間。

(二)統籌規劃特色閱讀空間選址與宣傳

公共圖書館在搜集國外文獻和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有著獨特作用和重要地位。同時,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也促進了公共圖書館自身的發展與創新[4]。不過,公共圖書館在進行國際文化交流之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努力促進全民閱讀政策落地,要彰顯文化服務的公平性、公正性。這是激發人民群眾“四個自信”的重要抓手,提升我國國際文化影響力的關鍵。從微觀層面來看,通過特色閱讀空間的建設,保證公共圖書館在地理空間獲得合理分布,有效吸引社區群眾前來閱讀,不斷提升群眾綜合素養,使得書香社會建設得到了明顯推動。

銅仁市公共圖書館體系優化布局,保證讀者可以快速抵達圖書館站,閱讀目標讀物。在宣傳上主要是以主題宣傳為主,例如,“全民閱讀·書香銅仁”“書香潤童年·書簽寄童心”都屬于從頂層設計形成的全民閱讀政策實施方案,將市級圖書館(1家)、縣級圖書館(10家)、鄉鎮文化站圖書室(175家)、鄉鎮公共圖書閱覽室(164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務站點(133個)、村級農家書屋(2685個)、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57個)、數字圖書進農家(54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1943個),電子圖書閱覽屏100個等都納入進來,形成了龐大的全民閱讀服務體系,讓該市總計449.30萬人都因此受益。

(三)基于社會協作下改善特色閱讀空間

在參考銅仁市智慧城市建設基礎上,銅仁市公共圖書館體系將“城市書房”作為概念,形成了許韻蘭公共閱讀空間,該工程總體投入260余萬元,成為代表貴州省參加貴州文采會重慶站最美閱讀空間,此外,在2022年鄉村公共文化空間設計展示活動評審中,入選最美鄉村文化空間(創新案例類),也是該市文化領域地標,吸引了市內外讀者。另外,縣級圖書館之間實現資源整合,紛紛推出各自特色的閱讀空間建設活動。例如,江口縣圖書館開展“新書推薦”“掃碼看書”等虛擬閱讀空間活動,讓讀者可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書進行閱讀。在這些特色閱讀空間建設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體系和其他文化單位力爭合作,確保資金、人力資源、技術、設備等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梳理,達成了資源整合目的。

(四)加強細節把控與做好相關推廣活動

如今,不同人群閱讀需求不同。公共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包括實體圖書館館內特色閱讀空間、館外特色閱讀空間(自助閱讀書屋)、虛擬特色閱讀空間,明顯滿足了這些群體的閱讀需求。尤其是公共圖書館會利用大數據充分采集讀者群體數據和信息,分析館藏和讀者群的關系,做到館藏的精準供給。

銅仁市公共圖書館體系特別建立了“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以當地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學習需求為“面”,積極地整合館藏資源、法律人才,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開展各類特色的閱讀推廣活動,進行了包括法律講座、有關法律書籍推介等視頻活動。例如,松桃苗族自治縣便是如此操作,很好地體現了公共圖書館“書以載道,文化興邦”“以點帶面,凸顯特色”的職能和功能。

現如今銅仁市公共圖書館面臨著地區內其他圖書館、書店等文化單位帶來的競爭,在互聯網沖擊下,更需要和眾多網絡閱讀平臺競爭,唯有針對目前自身存在的問題來形成針對性策略,才能保證特色閱讀空間建設獲得進一步發展。具體提質增效的建議如下:

第一,進一步增加技術投入,推進虛擬閱讀空間質量,實現縣志類文獻數字化建設進程。如此可以服務于銅仁市文旅融合、農業發展,打造地方文化服務名片。例如,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圖書館建設需要更進一步,將虛擬閱讀技術融入線下圖書館、線上圖書館當中,提高讀者索引效率,改善讀者閱讀體驗;各縣公共圖書館需要進一步加大大數據技術使用水平,要更精準分析讀者,形成讀者“臉譜”,圍繞讀者形成館藏供給,或者根據讀者新的閱讀需求增加新的館藏;在互聯網技術之下,實現銅仁市11家公共圖書館館藏共享,如此可以減少資源重構帶來的經濟壓力;鄉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要積極引進農業科學、農業科技書籍,要通過網絡傳播這些科學內容,讓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延伸到農村田間地頭。

第二,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主體之一,必須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基本任務[5],尤其是特色閱讀空間建設,能夠滿足大部分人閱讀需求,更是全民閱讀服務工作當中的重要一環。但這項工作需要培養一批思想先進、技術扎實、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一方面,必須將特色閱讀空間建設的內涵通過培訓落實下去,要讓所有人員配合決策層,能夠整合各類資源,保證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資源整合的培訓必須要系統化,具有針對性,最終能夠培養所有人員強大的學習能力,這是現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建設獲得人力資源保障的關鍵。另一方面,要通過內部激勵提升所有人員的服務意識,既要有服務于內部又要有服務于外部的思維。

第三,要建立與特色閱讀空間建設匹配的制度體系。趙廷霞認為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要以空間與技術創新、讀者信息服務創新、少兒讀者閱讀服務創新等作為具體維度[6]。而這些創新工作必須要以制度為保障,同樣,特色閱讀空間建設也需要匹配的制度??臻g與技術創新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紙質閱讀,讓人的耳、眼、腦得到調動,沉浸在視聽閱讀環境之下;讀者信息服務則是利用大數據明確各類讀者群體,然后有針對性地提供館藏;少兒閱讀服務,則是迎合這部分人群圖文閱讀需求增加繪本類館藏,并提供相對專業的閱讀指導。每一種特色閱讀空間的建立都要將人力資源、技術管理等納入到制度體系之內,以各類培訓、考核、激勵激發工作人員工作熱情。

四、結語

總而言之,公共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建設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也是公共圖書館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手段。提高公共圖書館特色空間建設質量,必須要明確特色閱讀空間的內涵,將實體空間、虛擬空間以及相應的資源(館藏、技術、人力資源、制度)的分配作為重要抓手。在特色閱讀空間建設當中,必須將服務于全民閱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作為第一目標,結合本地區特點不斷更新地方特色館藏,讓公共圖書館服務于當地經濟、文化、政治等領域的發展。

猜你喜歡
銅仁市館藏特色
館藏
特色種植促增收
博物館的生存之道:館藏能否變賣?
貴州銅仁市石阡縣第二小學
貴州銅仁市石阡縣第二小學
中醫的特色
貴州銅仁市逸群小學
貴州銅仁市思南縣第三小學
知還印館藏印選——古印篇
完美的特色黨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