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明連續性與新時代文化自信研究

2024-05-09 10:42劉修志王子豪
文化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華文明連續性中華民族

劉修志 王子豪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1]。

一、中華文明連續性及其突出特性

(一)中華文明連續性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賡續延綿的文明體系,在其歷史綿延的5000多年間,歷經朝代更替、民族變遷、文化交融與更迭,愈加凸顯中華民族的文明特性和文化氣質,蘊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念等也一脈相承,對中華民族和個體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為人類文明的傳承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文明具有包容性,無論是對于各民族的文化還是對于外來文化,中華文明都能兼容并蓄,不僅能夠包容不同特色的文化內容,也能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不斷吸收、融合優秀文化要素,形成了多民族、多地域、多國家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諧格局,從根本上體現了中華文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胸襟,中華文明的包容性也進一步表現為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文明具有統一性,無論是從“書同文”“行同倫”的統一價值倫理觀,還是從政治上“大一統”來說,基于中華民族共同文化記憶和信念信仰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基礎。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統一性是其連續性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而中華文明連續性的突出特性主要體現在強大的續航力、同化力和維新力等方面。

(二)中華文明連續性的突出特性

1.中華文明連續性的文化續航力

一方面,中華文明的連續性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縱觀世界文明的發展史,中華文明的“續航力”造就了其在四大古文明體系中的“獨特性”。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民族精神,熔鑄了具有共同特質的中華文明強大的文化生命力,從根本上保證了中華文明發展脈絡賡續不斷。另一方面,中華文明歷經千年歷史考驗,形成了在傳統文化根脈、民族精神魂脈和先進文化思想融會貫通的辯證關系中不斷創新發展的格局,這也是中華文明持久發展和連續性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和強大生命力形成了強大的文化續航力,同時,強大的文化續航力也進一步強化了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在封建社會歷史時期,無論是少數民族政權更迭,還是多種文化交融碰撞,中華文明強大的續航力保證了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共同記憶中的文化傳統、民族精神等穩定內核。所以,在中華文明的影響下,現代人繼續沿襲著千百年前古人前輩的道德理念、價值取向等,而千百年形成的文化傳統、思想價值等也將繼續影響著當代人。

2.中華文明連續性的文化同化力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不僅表現為強大的續航力,還表現為強大的同化力。中華文明強大的同化力讓九州連貫,讓千年“一瞬”,實現了多民族文化一體相融,特別是在少數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傳入中國時,原有的中華文明體系并不會受到動搖和取代,而是在兼收并蓄的過程中實現本土性改造,并不斷地將優秀文化“為我所用”,文化的“同化”是保證中華文明不會發生斷裂性發展的根本所在。中華文明產生和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是基于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特點和社會結構的,中華文明中包含的文化傳統、制度理念、價值取向等能夠在相對穩定的時期達成最大地理范圍的“同一”,并進一步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方式,這些特質一旦形成,遠比形式上的政權統一、地域聯通等更具有凝聚力和穩定性。中華文明連續性的同化力特征是保持中華文明穩定性、形成統一民族意識和高度凝聚力的重要基礎,也是中華文明區別于其他文明特質的根本原因。

3.中華文明連續性的文化維新力

文化維新力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另一突出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中華文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民族意識造就了中華文明的獨特性及其歷史文化的賡續性,即中華文明在統一集權、集中治理的政治環境中,能夠形成統一的文化傳統、民族精神、價值觀念等,并能夠相對穩定地發展和世代傳承,共同形成屬于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記憶和歷史精神等;另一方面,中華文明作為一個多民族文化融匯的文明體系,其蘊含的文化包容精神和以“虹吸現象”為代表的文化改造力和創新力也不斷為文化發展、文明體系的變化創新等注入活力,并在文化革新、文明進步中不斷凸顯其核心特質,實現了中華文明體系的核心要素穩定性和多種文化要素多元創新性的動態平衡。

中華文明連續性的續航力、同化力和維新力三者也是辯證統一關系,中華文明的續航力是其同化力和維新力的必然結果,也是實現中華文明同化力和維新力的重要基礎;中華文明同化力是其續航力和維新力的必要條件,也是中華文明續航力和維新力的重要表現;中華文明的維新力是其續航力和同化力的根本保證,也是中華文明續航力和同化力的力量源泉。

二、新時代文化自信及其生成邏輯

對于文化自信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在建黨95周年大會上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3]36;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將之前的認識成果綜合概括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盵4]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對這一概念進行了確認。這一內涵首先指出文化自信的生成基礎,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是立足于中華民族漫長奮斗歷史、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在長期歷史發展、傳統文化熏陶和共同民族記憶的延續基礎上形成的文化心理,具有最為深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精神價值追求。其次指出文化自信對實踐工作的指導作用,文化自信作為一種強大的、深層次的精神力量,能夠為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提供強大的驅動力量和支撐力量,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推動他們積極投身于文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對本民族文化內涵、價值觀念、影響力等方面的高度認同和內在肯定。最后是文化自信的價值發揮,新時代背景下,“文化自信”作為“四個自信”最基礎的自信,以其持久的力量涵養和支撐著其他“三個自信”,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性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等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從“文化”要素內容和文化自信生成邏輯角度出發,文化自信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蘊含的民族精神和價值理念的自信、對紅色文化及其蘊含的革命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自信、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而這三個重要方面的內容正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的基本要素,所以,具有歷史連續性的中華文明既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基本內容和基礎條件,也是中華民族生成特有文化自信底氣和文化自信氣質的必要邏輯。

三、基于中華文明連續性的新時代文化自信培養路徑

(一)培育文化自信主體意識

堅定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內生的主體意識和精神的構建,所以,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培育首先就是提升新時代中國人自身內在的文化自信主體意識,即通過對自我身份認知和認同,對自身所在文明文化內涵及歷史發展脈絡的認知和認同,對民族精神、價值觀念的認同和培養等,增強中國人自身的文化自信。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要對自身民族身份和民族文化持肯定和認可態度,這是實現文化自信的基礎和前提,并且能夠從中華文明的歷史發展脈絡和縱向發展歷程培育文化主體“我們何以成為我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意識,能夠清晰認知中華文明對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及其民族成員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塑造影響作用,認可、肯定并贊賞中華民族文化的觀念、習俗、方式、思維等,既要了解中華文明客體的悠久歷史,也要了解中華民族區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最根本的文化標識。因此,培養文化自信主體意識,能夠促使文化主體認同自我身份、自身文化、心理結構等等,知道“我們是誰”“我們何以成為我們”,從而轉化為“我們應該怎樣成為更好的我們”的行為自覺,堅定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展現出更好的新時代文化主體風貌。

(二)推動文化自信歷史底氣闡發

“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盵3]36中華文明具有優秀文化思想資源和源遠流長的輝煌歷史,特別是經過5000多年的發展演進,在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傳統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動態交融中生成了連續發展、高度統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華文明體系,而這正是我們新時代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另外,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內容的中華文明體系,其蘊含的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精神基因和民族精神,理應成為我們文化自信的依據和底氣。新時代的中國人應該充滿熱情地投身于中華文明的歷史探尋和時代解讀中,以充滿認同和肯定的態度探尋中華文明得以發展綿延的原因,中華文明體系有著對于凝聚民族力量和共同體意識、保持民族文化生命力等方面的重要價值,在此基礎上,充滿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并不斷闡發中華文明賦予文化自信的歷史底氣,堅定中華文化自信。

(三)推動文化自信獨特優勢闡發

中華民族無時無刻不受到中華文明的浸染,特別是中華民族精神基因的傳承,文化的熏陶和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塑造都能從中華文明體系及其發展躍遷歷程中找到答案,而中華文明所創造的文化系統、價值觀念等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區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獨特優勢所在。在中華文明持久發展的過程中,其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和對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愈加凸顯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我們要在世界多元文化視野中深刻認識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深入挖掘中華文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結合的優勢,在不同文化的交流比較中深層次了解研究自身文化,從而生發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在國際交往中,通過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不斷傳播中華文明的獨特優勢,展現中華文明體系的獨特魅力,同時,通過中華文明獨特優勢闡發加強文明交往互鑒,更加深刻地體會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內容,通過對自身文明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闡釋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

(四)拓寬文化自信闡發途徑

要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優勢和魅力,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在世界面前呈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就要豐富文化傳播媒介,拓展文化自信闡發途徑。無論是從縱向角度講述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在當代歷史進程中的賡續和演進、在世界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和歷史貢獻,還是從橫向方面展現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民族精神基因、精神指向等,我們都要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對外傳播能力,不斷強化對外傳播實踐,通過文化傳播強化對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在開展文化傳播和堅定文化自信的雙向互動中不斷讓世界和“他者”從內心真正認同和接納中華文明,在促進傳統文化挖掘和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當代解讀的雙向構建中不斷創新發展中華文明,不斷促進中華文明發展成果的對外傳播。

四、結論

“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盵5]我們對中華文明的連續性進行了深入分析,重點分析了中華文明連續性的強大續航力、同化力和維新力等突出特性,并通過對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研究文化自信的內涵、重要基礎和生成邏輯等,進一步從培育文化自信主體意識、推動文化自信歷史底氣闡發、推動文化自信獨特優勢闡發、拓寬文化自信闡發途徑等方面提出了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

猜你喜歡
中華文明連續性中華民族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不可壓縮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線性連續性
非連續性實用類文本閱讀解題技巧例談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半動力系統中閉集的穩定性和極限集映射的連續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