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相融的探索

2024-05-09 13:21劉靜波孫志新
四川勞動保障 2024年2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教育

文/劉靜波 孫志新

為全面掌握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學生群體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相融合路徑的探索,此次選取農林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以及地方特色農業發展需要的人才標準進行調查。具體調查內容包括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開展情況,以及專創融合課程設置、學生專業素質和創新創業素質、學校整體創新創業氛圍、地方特色農業發展、需求人才類型等。

根據所得結論,分析歸類總結,發現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學生群體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相融合若干問題,并提出發展路徑。

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現狀

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融合度不高。在課程設置方面,各高?;臼前凑战逃肯嚓P規定將《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但涉及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團隊建設、課程建設、創業項目孵化等課程內容,各高校課程設置層次差異較大,沒有完全做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深度融合。第一,《創新創業基礎》課程雖然已經在各高校得到普及,但是課程標準、教學內容、配套的教學資源不同,缺乏符合專業特色且有針對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需要進一步形成統一思想。另外,創新創業基礎和源泉是創新,而課程中創新內容占比較輕,有的甚至沒有創新內容,應適當增加創新內容的比重,并且增加相應的創新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創新的意義,從而提升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想要真正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必須用更多的課時、形式開展。第二,從支撐學生創業的其他相關課程上看,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能僅僅靠一門課程來帶動,創業過程必備的相關課程數量不足、形式單一,例如創業過程中必備的《市場營銷》《領導力》《演講與口才》《創新思維訓練》等相關課程沒有得到廣泛普及,而這些正是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備課程。第三,實踐類課程少,大多數都是停留在理論和文字上的相關課程,沒有真正讓學生動手體驗的實踐類課程,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第四,從師資力量來看,大多數高校都是由輔導員等兼職創新創業課,師資力量和專業化水平不高,不懂創業的人去教授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缺乏說服力,專業課教師只負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不涉及創新創業,導致二者割裂,學生不能夠從本專業知識中探索創新創業之路,這也是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融合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創新創業熱情與實際行動存在差距。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創業型人才,可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向社會輸送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和高適應性的人才資源,更好地傳播適應新時代的創新理念和價值觀,在當地的經濟發展中發揮優秀人才的驅動力作用,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為了深入了解學生創新創業情況,對高校大一新生的創業意愿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 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愿,同一批學生畢業后卻只有7% 真正地走上了創業之路。84% 的學生因為找不到明確的努力方向,沒有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加之動力不足,畏難情緒嚴重,最終選擇就業;16%的學生是由于資金不足、經驗不足等因素,選擇先就業再創業。而走上創業之路的學生65% 都是選擇跟風創業,創業項目與專業相差較大,只有35% 的學生將專業特色與創業項目相結合,這些學生走上創業之路后無論是在創新創業方法上還是在專業能力上,都存在短板和盲點,學生缺乏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養成。

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沒有形成協同發展環境。近年來,校企合作項目越來越多,由此產生諸多校企合作碩果,高校為企業輸送了很多專業型復合人才,企業也為高校提供了實踐平臺。高校任課教師應該充分掌握經濟形勢與政策,找到專業技術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契合點,在課程中正確引導。同時,區域創新產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能及時引導高校按照市場需求更新專業設置,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為高校創新創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實踐場所。而現實情況是部分企業只顧自身經營發展狀況,對沒有效益的合作不夠重視,導致校企需求和供應出現斷層。

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融合路徑

結合地方經濟特色,建立專創融合教育生態體系。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正在發展特色化、市場化、品牌化、現代化的新型農業,青年學生群體通過在校學習,掌握了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為返鄉創業奠定了基礎,但他們創新創業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將專業與創業項目相結合,這就需要高校對青年學生群體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建立專創融合教育生態體系,解決大學生返鄉創業對農業問題解決能力不足問題。搭建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型專業社群,組成跨學科、跨院系、對接產業群(鏈)的專業組合,緊密對接文化創意產業和教育的需要,結合當地文化產業,發揮高校的專業優勢,聚焦涉及的學科知識和專業素養,并通過集體學習、定期聚會討論、互相觀摩等活動,不斷進行專業交流,通力合作。制定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堅持對基于真實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通過開發真實項目鍛煉教師隊伍,促使他們對行業企業的項目實施流程有深刻的認識,擺脫傳統學科式的知識結構。通過對行業企業的深度了解,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得到提升,教學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師個人認識的轉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學模式的轉變。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青年學生群體創新創業能力。多數青年學生群體不知道如何回饋家鄉,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地方經濟并利用新知識帶動舊產業,因此在校期間應該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能夠服務地方農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是農林類專業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方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應根據這一變化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加強實戰類選修課在學生課程中的比重,使學生用項目成果代替課程學分,以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普遍不足,雖然大學課堂既有專業知識的教授又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但是通過日常課程的學習,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這就需要課程以外的其他要素助力,而大學期間的職業能力大賽和創新創業類大賽就是學生很好的鍛煉機會,所以高校應大力推動和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大賽,在大賽中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尤其是職業教育,實現“崗課賽證”融通,有利于通過綜合育人模式,培養更多升級版的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或大國工匠,為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服務。課堂教學在“崗課賽證”中占有中心位置,是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育人機制,在項目引領下的學訓結合、學賽結合、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良性發展中,努力在傳承中創新育人機制,提升學生實操水平和實踐能力。

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大學生要志存高遠、心系社會、回報家鄉,作為一名青年學生,要做到知農、愛農、助農,促進農村穩增長、惠民生,推動第一二三產業融合,助力建立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既可合力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又能助力高校轉型發展,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創業的人生夢想,從而達到雙贏。青年學生群體在地方、在農村仍然大有可為,在校期間應該注重思創融合、專創融合,讓服務地方經濟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為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添磚加瓦,實現生態宜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促進健康鄉村建設。

利用地方資源,實現雙創教育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高校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或創業孵化基地,讓學生參觀學習甚至入駐進行項目孵化落地,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和企業的實際生產需求,在校園中建立對應的模擬訓練基地,運用新技術、新設備,學生可以體驗企業真實工作環境,從而得到實踐訓練。學??善赣眯袠I專家和優秀創業者作為企業培訓導師,實現校內外教師優勢互補,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另外,充分利用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的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稅收、創業開放、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改善創新創業的實踐環境,實現雙創教育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構建聚集創新創業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整合機制,多渠道挖掘多種資源,運用行政配置、學術配置、市場配置等多種方式和手段,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優勢。著力從平臺和師資入手,各類平臺對地方與學校、研發與育人實行雙向互動、雙向支持、雙向負責,激活校內多學科的創新資源聯合攻關,并利用創新平臺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

綜上所述,整合城鄉資源,實現資源要素的充分流動,能有效促使高校成為承載并創造新環境、新競爭力的戰略性空間,發揮平臺作用,吸引帶團隊、帶流量、帶資本、帶技術的平臺型企業開展合作,營造良好的地方經濟發展環境。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