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對習近平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的總體性認識

2024-05-09 15:04沈湘平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華文明中華中華民族

□沈湘平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北京 100875)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1]31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暗诙€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原創性貢獻,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2],“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標識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獨特本質??梢?,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是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乃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條件和必然要求,需要我們深入學習和準確把握。本文嘗試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的總體性認識??偟挠^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精準歷史定位的基礎上,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全面系統闡述,為新時代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導和科學遵循。

一、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定位

基于馬克思主義大歷史觀,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大關系中廓清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定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邏輯坐標、意義格局得以首次系統而清晰地呈現出來,其本質規定也隨之被科學地揭示出來。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文明、中華民族、中國人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3]214,直接揭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文明、中華民族、中國人的本質的內在關系。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4]。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華文明所孕育、積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最核心、最寶貴的部分。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反過來塑造了中華文明,使之具有了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5]313。對于這一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還用過“根”“魂”“基因”“血脈”等形象的表述。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精神命脈,使中華民族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成為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文化的DNA”。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這些都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指出,海峽兩岸,都是“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中國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心靈根脈和歸屬”;放眼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4]。

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社會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7]。特別是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我國歷史演進的這個特點,造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1]299。這是當今中國社會的突出特點和優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277。今天,“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兼容并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聯。我們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5]8。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社會,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決不能離開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來理解中國社會,更不能脫離中國社會獨特的歷史文化基礎,“以洋為尊”,生搬硬套西方那一套。

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全人類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曾論述道:“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無、交流借鑒,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系、豐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制度創造,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中國古代農業技術、‘四大發明’以及漆器、絲綢、瓷器、生鐵和制鋼技術、郡縣制、科舉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鮮明的獨創性。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國在悠久歷史進程中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突出貢獻”[8]。不僅如此,“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9]。特別是在當前世界并不太平的情況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崇尚和平的特質和中國人民的相關奮斗,對于全人類來說是極為寶貴的財富。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始終強調和衷共濟、和合共生。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構建和諧世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都是繼承和發揚幾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引領著人類進步的潮流。

第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百年黨史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斷自覺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在新時代,黨更是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理論創新的根脈,將黨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視為完全內在的關系。正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哺育下,中國共產黨不僅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時代新的光彩,正在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第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的關系。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體現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淵源,而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可能的基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本質、必然的關系。他深刻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5]7,“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5]5。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不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仍然是社會主義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第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中國式現代化都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牢固的文化根基,是中國式現代化之中國特色的基本底色。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從大歷史觀及本質角度看,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家底,是中國崛起和發展的堅強基石;“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5]7。同時,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我們必須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之根。

二、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何把握其基本內容一直是個大難題。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首要的是要有科學的態度與方法,“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舍,而不能一股腦兒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1]313。他所強調傳承發展的傳統文化一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正是秉持科學的態度與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作了各有側重的概括,總體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區分為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傳統文化和作為思想文化形態的傳統文化,且相對而言更加注重后者,強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11]。結合2017 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權威歸納,我們可以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本內容的論述概括為四個方面: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和歷史文化遺產[1]313,前三者正是作為思想文化形態的傳統文化內容。這些基本內容的厘定,讓人們得以“看得清”傳統文化,有了學習、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抓手。

一是核心思想理念。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抽象、形而上的部分,也是最具思想性、哲理性的部分,“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12]。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列舉過這些思想理念,比如,“關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于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于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關于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關于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關于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關于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想,關于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的思想,關于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關于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思想,關于清廉從政、勤勉奉公的思想,關于儉約自守、力戒奢華的思想,關于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思想,關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3]278。正如《意見》所歸納的,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的是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在今天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這六大核心思想理念可以說是我們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綱領性“18字箴言”。

二是中華人文精神。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鮮明特質,中華人文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的珍貴精神財富,反映著中國人獨有的智慧、氣度和神韻。習近平總書記從比較的角度指出,“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13]3;還特別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中華美學精神:“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13]26?!兑庖姟窂乃膫€方面歸納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中華人文精神具體內容的論述: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這些都是中國人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滋養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中國傳統的戲曲、武術、書畫、服飾、禮俗等等,無不閃爍著獨特的中華人文之光。在今天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三是中華傳統美德。與西方文化高度重視理性、理智有別,中國傳統文化更加重視倫理、道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14]16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等。這些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至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1]353。今天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四是歷史文化遺產。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側重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思想、精神方面的內容,這些都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形式即歷史文化遺產留存下來。歷史文化遺產又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15];“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16]。城市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核心議程和重要引擎,也正是急遽的城市化進程使得歷史文化遺產問題凸顯出來。針對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17],“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18],強調要保護好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

三、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貢獻給予高度評價的同時,立足當今中國和人類的現實,堅持問題導向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使我們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有了全新、全面的認識。

一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行歸根到底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3]15?!暗诙€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傊?,“‘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5]9?!暗诙€結合”與“第一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等一道,成為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方法和根本遵循。

二是提供治國理政的豐富借鑒?!耙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我國古代主張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這些都能給人們以重要啟示”[7]。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自古以來,我國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積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只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19]。歷史是最好的老師,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借鑒。

三是襄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8]。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充分發揮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偉大智慧,也需要充分運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積累的偉大智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在2035 年必須率先建成文化強國。這意味著文化強國是現代化強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和支撐。文化軟實力是文化強國的核心指標,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當代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因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一定意味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中華文化的再度輝煌。同時,正是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塑造,中華文明一直“具有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性與旺盛生命力”;面向未來,只有傳承發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始終堅守和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5]2。

四是提升個人修養和人生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秘其中,就會終生受用”[20]。他還現身說法地談道:“我本人也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盵20]他認為,學習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他還具體地指出,“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21]。對于黨員干部,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他說:“中國傳統文化歷來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礎和根本?!墩撜Z》中就說,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在廉潔自律上作出表率?!盵22]

五是蘊藏著解決人類普遍性問題的重要啟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今人類面臨“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困局,本質是“人類何去何從”的大問題,這是時代之問、世界之問、歷史之問,也是人類的命運之問。他認為,要解答這些問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而“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3]277-27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23]。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都是根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解決人類普遍性問題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六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直接的當代價值是使我們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8];“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4],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皥远ㄎ幕孕?,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1]349。文化自信包括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但基礎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體現為對既有文化的高度認同、在現有世界文化格局中有堅強定力、對未來文化發展有堅定信念,但根基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四、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黨和國家、民族發展大局,有針對性地系統提出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既為我們明確了使命和責任,也指明了完成使命、責任的路徑和方法。

一要推進“第二個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和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也是能夠守住中國式現代化傳統文化之根的思想方法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必須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但不能丟了老祖宗,數典忘祖就等于割斷了魂脈和根脈,最終會犯失去魂脈和根脈的顛覆性錯誤。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5000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25]。

二要“保護好”。針對一些地方挖掘歷史文化遺產資源以實現“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老做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發展旅游、搞好經濟要以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15];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特別要加強對國粹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和扶持,加強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同時,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4];“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15];“加強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6]。

三要“講清楚”。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關系錯綜復雜,“講清楚”是傳承發展的前提,但“講清楚”也是個大難題,涉及“講什么”“對誰講”“怎么講”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3]150;“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14]164。另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對“講清楚”的系統性、學術性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27];“要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提供有力理論支撐”[4]。在“對誰講”“怎么講”的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向國際社會“講清楚”的問題,要求“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23];“要講清楚中國是什么樣的文明和什么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4];要求“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從而不斷加深對當今中國的認知和理解,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8]。

四要“汲取養分”。古為今用,“說清楚”對于我們自己來說直接就是為了有效汲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23],特別強調領導干部“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23],要求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14]164;勉勵人們“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28]。

五要“教育引導”。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注重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全體人民、對黨員干部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引導作用。他強調“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14]160-161;要“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28];要“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4];“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認識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7];“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加強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特別是要讓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29]??傊?,就是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30],“使之成為我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20]。

六要“活起來”。為了更好實現“汲取養分”和“教育引導”,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對于歷史文化遺產層面的傳統文化,強調“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4];“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盵14]161還特別針對城市治理中的老城區改造提出要求,“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16]。對于思想文化層面的傳統文化,更加強調“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7],要求“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30]??偟哪康木褪恰耙怪腥A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14]161。

七要“傳播出去”。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3]38,278,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極其關注的問題。他指出,“文化是溝通心靈的橋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稟賦和生存耐性?!h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中華民族早就懂得‘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開展深層次、多樣化、重實效的思想情感交流,善于用外國民眾容易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更好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要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發揮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作用,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14]161;“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盵4]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就考古、文明研究成果的國際傳統運用提出要求:“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通過交流研討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從而不斷加深對當今中國的認知和理解,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盵8]還具體要求“同步做好我國‘古代文明理論’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轉化工作,加強對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和感召力”[8]。

八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哪怕是其中的優秀部分也不可能簡單“復活”,使傳統文化“活起來”必須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實現形式和內容的“雙創”。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將“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為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要求[31]?!皞鞒兄腥A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盵13]通過“兩創”,“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3]281;“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苿又腥A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4]。同時,實現“兩創”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任務,“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6]409。最終,“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1]340。

九要創造“新文化”、建設“現代文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中華民族從來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守住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之根,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歸根結底服從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霸谛碌钠瘘c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币环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古老文明的賡續,“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5]1。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本質必須是“現代文明”,體現人類現代文明的精華,“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25]??傊?,“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11]。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自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住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破解“古今中西之爭”,“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5]12。

猜你喜歡
中華文明中華中華民族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