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茶綠色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

2024-05-09 04:01高玉錦
新農民 2024年10期
關鍵詞:綠茶技術要點

高玉錦

摘要:綠茶作為茶葉中廣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其對于人類養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在茶葉種植方面有良好的種植環境,也使得茶葉在國內形成了豐富的茶文化。隨著新時代發展,茶葉在農業領域占比加大,喜好茶葉的人群加大了對綠茶生產的關注度。本文旨在通過高效栽培技術,提高茶葉的質量和產量。因為茶葉在飲用時是直接沖泡,所以要求種植過程無公害、綠色環保,才能形成品牌競爭優勢,這也使得各地茶產業市場競爭壓力劇增。加強高效無公害綠茶栽培技術是綠茶產業發展的關鍵,對于種植茶葉地區的發展有推動性作用,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關鍵詞:綠茶;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

綠茶原產地較多,生長溫度在18℃為宜,雨量大、夏季較長的地區長勢更好。近些年綠茶栽培隨著國內更高的科技研發水平也逐步實現了優化,使得綠茶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逐漸增加,也一定程度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綠茶作為產品已經打通了國際市場,近年來所增加的海外銷售途徑也使我國的茶葉栽培獲得了更高收益。銷售額提升可以倒逼綠茶高產栽培技術進一步提升,加強技術研究,有利于帶動農業發展,發揮出茶葉在農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1 綠茶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概念

綠茶作為現階段國人喜愛的茶葉產品,隨著市場發展,甚至遠銷海外。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對于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追求綠色食品的基礎上,要求茶葉向無公害方向發展,要求在綠茶的栽培過程中所有環節均實現綠色化生產。在種植過程中,盡可能少量或不使用農藥,降低綠茶的農藥殘留量,促使茶葉真正意義上成為健康食品,從而保障以及消費者食用安全,同時也能夠對周圍生態環境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實現綠色化種植栽培,不僅能夠保障茶葉質量,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產量的提升,需要加強茶葉生產安全,加強對茶葉栽培技術的優化研究。綠茶栽培種植過程中,要求相關人員注重對茶園的動態監管,嚴禁使用任何影響茶葉質量的化學成分造成茶葉污染?;谖覈斍半A段針對綠色化食品所設定的不同等級,包括常見的A級或AA級等,將會成為對無公害綠茶質量判定的標準。通過利用綠色化種植技術,確保綠茶整體栽培過程環保無污染,有助于茶葉種植健康發展。減少不合理的農藥使用頻率,減少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以滿足消費市場對于綠色食品的健康需求,合理對茶葉進行栽培,將會顯著提升綠茶種植經濟效益。

2 栽培無公害綠茶的相關技術要點

2.1 創建專屬種植園

綠茶種植需要科學思考,才能促進茶葉高品質生長,帶動茶園發展,推動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茶園建設應該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才能為生長優質高產茶葉奠定基礎。良好的茶園需要獲得優質的水土環境,盡可能選擇土質營養豐富的區域。合理的道路便于后期采茶和運輸,為生產高品質茶葉奠定基礎。

2.1.1 選址

具備綠茶生長的條件多是山林地區,土壤成分、酸堿度等都能符合茶樹生長要求[1]。為了實現茶葉高產高品質,需要根據茶葉生長需要的溫度、氣候,選擇適合茶樹生長的環境,選擇海拔400 m以上的坡地,要求選址的土壤有足夠的養分,供茶樹生長。選擇溫暖濕潤、年降雨量較高的地區,更適宜綠茶生長。選址時還要注意選擇污染較少的地方,避開工廠等。

2.1.2 規劃

茶樹成熟后需要人員采摘后運輸。事先做好道路規劃,確定好耕道、上山道路、工作道路等,保證能夠使用工具或車輛通行,保證茶葉有效運輸,提高當地農業經濟效益。山道是茶園到山腳、山頂的距離,設置好步行道路,便于種茶工人通行。設置好排水設施,避免雨水天氣在茶園積水導致茶樹被浸泡,潮濕的環境還容易滋生細菌。

茶樹唯有在適宜的環境下,才能實現高產。通過對茶葉種植園的規模以及地形環境等展開科學的計劃,有助于推動無公害綠茶的規?;ㄔO發展。要求在實際當中,根據茶葉種植地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種植園內的環境進行規劃。要求相關種植人員具有更加專業的種植栽培技術,能夠根據茶葉的不同品種充分了解其生長要求,從而在種植園內對茶道進行布置,注重創建合理的縱橫交叉位置。同時為避免種植園內土壤積水過深影響茶葉生長,應當在合理的位置設置排水系統。并且考慮到無公害綠茶種植栽培的要求,以有機肥為主展開施肥作業,應當在種植園內合理地分布糞便池。

綜合以上角度,可以通過在山坡上創建階梯式種植園的方法,保障種植園內的茶葉均能夠科學生長。

2.2 選種與播種

選擇合理的時間點及時投入種植環節。種子的選擇將會對茶園的收益成效產生直接影響,種植前,科學選擇優質的綠茶品種,對于高品質茶葉有重要意義。

在選種前應對茶葉栽培當地的氣候環境進行調查研究,確保選擇與當地地理條件以及自然環境等相適配的品種加以種植,確保樹種與環境之間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表現。同時為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應當選取多樣化的品種進行栽培。栽培期間,為保證茶葉種植期間生長鏈條完整,應取長補短地選擇品種。選擇好品種后,需要選擇降水量密集的時期,適時播種。茶葉喜雨水天氣,豐沛的雨量和溫潤氣候,有助于茶葉生根發芽。

2.3 整地與施肥

茶園建設完畢后,需要盡快投入到茶葉生產中。對茶葉的種植來說,施肥尤為重要,應合理設置種植溝,并施加足以保證茶葉生長需要的底肥。完成播種之后,移植幼苗需要等待其生長到一定高度后進行。在此等待期間,需要進行整地深翻,松弛土壤,促使土壤具有較為充足的空隙,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土壤保墑保水能力。土壤結構疏松多孔,也有助于提升土壤透氣性,同時也為施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應當重點管控水肥問題,將有機肥與土壤充分攪拌均勻后,為茶葉提供充足的養分供給生長。

2.4 田間管理

2.4.1 調整種植密度

栽培綠茶,需要因地制宜,綜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合理地對種植密度進行調節?;谏衔闹性谏狡律险归_階梯式的種植,則應根據坡度,按照1.2 m的間距對土畦進行設置,每一土畦上的種植間距應保持在0.25 m左右,上方的幼苗數量不應少于兩行,確保在規定范圍內對幼苗加以種植。同時考慮到種植坡度相對較大時,則單行種植間距以及土畦寬度等均應適應種植要求。每一種植穴內的植株種植數量為2株,植株之間保持5 cm的間距。通過這樣的種植密度,促使山坡上階梯式種植的茶樹均能夠獲得充足的光照。

2.4.2 剪枝

茶樹修剪分為兩部分進行,對幼年茶樹和成年茶樹修剪。接下來針對不同茶樹分別闡述。

(1)幼年茶樹修剪

對于幼年茶樹的修剪,首次是處于苗高30 cm、距離地面15 cm時,將頂部的新梢修剪下去,修剪過程只對主枝干修剪;第二次修剪應在首次修剪位置15 cm左右,保持茶樹整體高度;最后在前兩次位置再往上

10 cm,確保主枝干健康生長。

(2)成年茶樹修剪

對成年茶樹進行修剪,需要采用兩種不同的修剪方式,其一是在停止采摘秋茶之前展開輕修剪,選擇修剪工具,對樹冠的枝葉修剪;其二是深修剪,3~5年進行一次,將樹冠頂部弱枝剔除,保證整體樹干的生長質量[2]。

2.5 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可以采取綜合防治手段,保證綠茶無公害生長。其中,在物理、生物手段中選擇前沿的技術可以在茶樹栽培過程中達成無公害治理效果。其中生物技術能有效治理病蟲害,還能改善土壤結構。綜合多樣化的防治手段,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有效降低茶園病蟲害數量,提高綠茶品質。

2.5.1 病蟲害類型以及危害狀況

(1)蟲害

想要對茶樹病蟲害防治,需要充分了解病蟲害類型以及危害現狀,并且根據病蟲害易發時節,做好防治工作。茶樹的蟲害包含了綠葉蟬、蚜蟲、茶黃螨等。

綠葉蟬屬于葉蟬科的蟲害,多為半翅目,全國各地茶園種植過程中,都比較常見。綠葉蟬一般在每年的5~6月、10~11月為害嚴重,且全年迭代次數相對較高。發病后觀察茶樹,發現其出現明顯的芽葉蜷縮現象,有枯萎癥狀。綠葉蟬成蟲與幼蟲雨水天氣鮮少外出活動,在茶園雜草較多的環境下,更有利于其生存。

茶毛蟲是茶園中重要的害蟲之一,幼蟲通常以數十、數百頭群集,蠶食茶葉的葉片,導致葉片殘缺,嚴重時蠶食茶樹葉片、花果,導致茶樹禿枝。通常茶毛蟲群體出動,對其防治可以利用氣溫和天敵處理。

茶黃螨吸食茶樹幼嫩部位,使得嫩葉長勢不好。葉片卷縮,出現莖葉畸形的現象。茶黃螨易經風擴散,也會隨著農具傳播,主要受到溫度和濕度影響。

蚜蟲吸食茶樹嫩葉,會導致茶樹病倒,使得生長出來的茶葉顏色暗淡。想要栽種高品質、無公害茶葉,需要在了解不同害蟲習性后,科學制定防治措施,保證茶樹健康生長[3]。

(2)病害

種植茶樹過程中的病害常見為炭疽病、葉枯病、角斑病等。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基于真菌感染所造成的炭疽病。茶樹發病后,觀察其葉片表面,出現了明顯的黃褐色斑點,后期逐漸轉為黑色,通常發生在5~6月以及9~10月,茶園管理不當、采摘不當等都會導致該病害發生,受凍害和蟲害侵蝕的情況下,茶樹發病率更高。葉枯病也是常見的葉部病害,呈現不規則的病斑,后期病斑上出現灰黑色小點,導致茶樹衰老。葉枯病經常發作在夏季的8~9月,高溫、高濕是其誘發條件。角斑病對茶樹葉片造成威脅,發病初期出現褐色的斑點,后期轉變為赤褐色,多在干燥季節發病,與排水通風有直接關系。

2.5.2 無公害防治技術

(1)病蟲害監測

以無公害手段在栽培綠茶的過程中對病蟲害加以防治,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因此應當在茶葉種植園內展開動態化的病蟲害監測,通過對病蟲害的發生加以預測,提前進行阻斷防治,從而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可能,形成更加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監測過程中應當及時對技術加以更新,確保始終應用最為前沿的高科技手段進行監測防治,有助于及時干預病蟲害,掌握發生規律,合理加以控制。

(2)農業防治

基于農業防治手段在綠茶栽培過程中對病蟲害加以防治的方式,也能夠實現茶葉的無公害栽培管理?;谶@樣的方式,要求在實際操作當中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種植地的環境氣候等相關條件,對茶葉品種進行科學篩選,選擇具有較強抗病害能力的品種加以種植。經過科學檢疫,保障所有的茶葉均能夠保持良好的生長種植狀態,進而實現更加良好的無公害種植效果。

可以通過對綠茶種植密度進行調整的方式,對茶葉進行定期的修剪,去除其中的病害部分,從而實現更好的健康生長狀態。并且應當及時對茶樹種植區間進行調整,以良好的通風光照等滿足綠茶的生長需求。對茶樹生長較弱的位置修剪,噴灑波爾多液,防止修剪后的剪口位置感染。清理修剪下的病枝要集中處理,使用深埋和火燒的方式處理;增加有機肥保證茶樹生長,根據區域土壤條件,適當追肥,控制好肥料中的元素,避免氮肥施用過量。合理做好水肥管理,注意排水,保證土壤內的含水量適宜,避免土壤環境過于潮濕容易滋生害蟲。采茶結束后,需要在病蟲害容易越冬的時候,對茶園全面清理,對土壤翻耕,消除越冬病蟲害,減少病蟲害對茶樹的威脅[4]。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術能夠消滅茶園中的蟲害,可以選擇銀杏、柿子等植物在茶園周圍進行種植,從而對蟲害起到一定的驅趕作用?;蚴强梢栽诓鑸@內引進植株以及瓢蟲等蟲害天敵的方式加以治理,利用益蟲捕食害蟲,防止蟲害發生。過程中要注意對有益生物的保護,避免人為因素傷害到益蟲。通過生物防治方式,可以處理茶毛蟲等蟲害。在蟲口密度較小時,也可以使用白僵菌孢子液噴施茶樹,降低蟲害對茶樹的影響。植物農藥防治對于蟲害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藥物與水稀釋,在幼蟲3齡前噴灑進行治理。

(4)物理防治

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種植園內合理地布置殺蟲燈等對害蟲誘殺,減少蟲卵掉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利用害蟲的趨色性,使用色板引誘害蟲,對害蟲進行誘殺,有效控制蟲害?;蚴遣捎脵C械和人工捕殺的方式,人工對茶園中蟲害嚴重的茶樹處理,去除卵塊、害蟲護囊等,保證茶樹生長質量。

(5)化學防治

無公害的茶樹種植,需要遵循化學防治標準,嚴格遵守用藥標準,合理使用和增加用藥。選擇高效、低毒害的農藥,使用苦參堿等生物農藥,保證藥物無公害,對病蟲害防治,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5]。

2.6 茶葉采收

茶葉采收需要經過3次以上的修剪,根據植株生長情況,等到幼苗長到5~6葉時進行采摘。茶葉采摘可以保留一部分,選擇成齡葉采摘,保證后續茶樹的生長。

3 綠茶高產栽培技術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采用綠茶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在收獲時滿足質量標準,能夠改善農民經濟條件,擴寬綠茶的銷售市場,打通國際銷售渠道,滿足國內外市場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也能夠促進當地茶葉合理種植,形成規?;?、規范化的栽種形式,為長期穩定種植奠定基礎。

4 結論

綜上所述,綠茶作為茶葉中常見的茶品種,也是人們喜愛、市場需求量較大的農產品。高品質綠茶可以基于高品質種植,推動產業發展,也能夠形成良好的栽培規模,推動地區農業經濟發展。茶葉無公害栽培能夠降低茶葉受化學成分的污染影響,提升茶葉的價值,從而滿足市場對綠茶產品的品質需求,提高綠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譚鴻文.盤州市民主鎮龍井43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23,17(20):140-143.

[2] 陳必聰.鄉村振興背景下地域性農產品包裝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3.

[3] 郭菀璐.宜興市茶葉產業全產業鏈評價分析及對策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23.

[4] 雷雪燕.空間語境下的形與意[D].成都:成都大學,2023.

[5] 吳昌敏.山區茶葉種植相關技術與管理分析[J].河北農機,2023(4):160-162.

猜你喜歡
綠茶技術要點
不同揉捻工藝對綠茶浸出率的影響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綠茶或能預防和延緩阿爾茨海默病
紅櫻綠茶兩相歡
果樹嫁接改良技術要點
淺談提高城市電網運行安全管理技術要點
試論數字電視硬盤播出系統的技術要點
植物無敵之“綠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