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

2024-05-09 04:01王良偉薄劍飚段美麗
新農民 2024年10期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

王良偉 薄劍飚 段美麗

摘要:近年來,糧食安全話題受到熱議。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經濟用途廣泛,打造綠色小麥生產栽培模式,提高小麥品質與產量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將以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為研究對象,展開論述先進技術的優勢,生產高品質的綠色小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隨著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小麥綠色生產模式得到優化,全過程實現精細化管理,可以為小麥高質高效生產提供

保障。

關鍵詞:技術應用;高質高效;病蟲害防治;肥水管理

相較于傳統的小麥種植技術,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充分融合科技信息技術,實現對整地、選種、育種、播種、種植、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全流程的管理。同時,先進技術為農業生產結構轉型充分賦能,極大提高小麥的品質與產量,使小麥生產模式更加綠色,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促進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1 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優勢

當前,國家對農業生產高度重視,積極推進農村經濟建設,為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供有利環境。隨著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不斷深入,該技術優勢不斷凸顯,應用價值持續擴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改進小麥種植生產模式。在先進技術的應用下,小麥種植生產的模式發生改變。從整地到收獲各個階段,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為各環節充分賦能,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小麥種植生產結構發生轉變,對人工的依賴大大減弱,機械化與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小麥產量與品質得到保證,滿足小麥高質高效生產的需求。

(2)提高小麥種植經濟效益。小麥生產的最終目標是獲得經濟利潤,在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下,種植人員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種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利潤持續增加,滿足小麥種植行業的生產需求。相較于傳統小麥生產技術,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將生產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同時,提高小麥的品質與產量,小麥市場價值與價格持續提升,經濟效益最大化得以實現。

2 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具體應用

2.1 土壤深耕

小麥播種前,種植人員需要做出充分準備,不斷耕地、整地,改善土壤環境,調節土壤理化性質,為小麥栽培種植創造有利環境。

(1)種植人員深入融合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理念,明確土壤深耕的重要性。種植者在生產技術人員指導下,對小麥種植土壤的情況,例如,土壤的平整度、含水量、肥力與凍土層信息等進行了解。通過調查了解,制定土壤深耕計劃,確定深耕的尺寸信息,保障小麥種植生產[1]。

(2)結合現存的技術條件,種植人員操控深耕設備,按照方案要求進入田間旋耕,將土層松動,并加以灌溉,保證土壤濕潤,為小麥種植提供基礎保障。例如,某地區的4年沒有深耕土壤,土壤的肥力下降,不利于小麥的豐產。按照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要求,種植人員應保證深耕尺寸在25~28 cm,使深層土壤翻整到表面,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

(3)深犁翻耕過程中,種植者可進入田間觀察,發現蟲卵與病菌現象及時做出治理,為小麥根系發育提供安全環境。種植者可采用農藥與紫外線殺菌雙重消毒模式,不斷翻耕土壤,使土壤中的蟲卵與病菌暴露在太陽下,在紫外線作用下實現殺菌。

(4)根據土壤條件科學選擇小麥播種時間。小麥栽培中,為保證冬季來臨前形成壯苗,應不斷提升小麥抗寒性,使其在年前分葭,有效提高小麥的品質與產量。例如,某地區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人員通過觀察,對土壤的信息進行了解,不斷推遲小麥播種時間,降低播種后小麥受到降雨影響,促進小麥增產增收。同時,技術人員踐行因地制宜的理念,科學提高土壤肥力,規范整地流程,為小麥綠色栽培提供優質土壤。

2.2 選種播種

我國小麥種植區域廣泛,不同地區的小麥種植品種與播種設計存在一定差異,需要樹立科學的栽培理念,綜合考量種植地區的各項因素,提高小麥出苗率,促進其高質高效生產。

種子市場中,小麥的品種較多,選種人員應著重對種子高產、抗倒伏、早熟、抗病蟲、高品質等優勢進行選擇。例如,部分小麥種植地區經常出現蟲害、晚熟、低產、低效等問題。選種人員在篩選過程中,應綜合考量種植區域的氣候、土壤、水分、光照與溫度,選擇高產、高效、早熟、抗寒、抗旱、抗蟲等性能的品種。在當地農科院的協助下,種子篩選工作質量可以得到穩定提高,有助于實現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

小麥品種確定后,在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要求下,需要對種子進行攪拌。將種子浸泡在化學藥劑中,種子包衣具備抗病蟲害的能力,發芽率得到顯著提高。例如,根據調查顯示,小麥拌種能夠有效預防常見病蟲害的侵害。藥劑拌種后,小麥的根腐病、紋枯病、地老虎、金針蟲發生概率下降。同時,麥苗的生長速度不斷提高,產量與品質得到保障。

科學選定小麥種子播種期,結合當地農業科學院的指導意見,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人員對當地氣溫與土壤條件進行了解。為在冬季前形成小麥壯苗,播種設計者將播種日期設置在10月10—25日,并要求種植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將播種工作全部完成。小麥品種不同,播種時間也存在差異。冬性品種與春性品種的播種設計差異較大,需要生產人員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播種。

播種量的設計需要參考地力條件、水肥條件,科學確定基本描述,再通過出苗率計算得到播種量。

2.3 除草補苗

種子播種完成后,采用機械化的播種方式難免會出現同穴復株的現象,而且會生長大量的雜草,搶奪小麥的生長資源,使小麥發育受到不良影響,導致小麥低產低效。對此,需要科學開展除草、補苗工作,踐行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理念,為小麥生長發育提供有利空間。

種植人員根據播種量確定基本苗數量,通過對田間的日常管理,將多余的麥苗清除,避免相互爭奪營養物質與水分。小麥由于播種深度較大,出苗較慢,播種過程中,將深度控制在3~5 cm,并將周邊的雜草有效清除,減輕小麥出苗的負擔。

小麥的除草工作需要秉持全流程管理的原則,加強對田間小麥生長情況的監督,及時預防雜草的生長,提高除草的效率[2]。例如,生產技術人員在小麥苗生長出3~5葉片時,在小麥田地均勻噴灑化學藥劑,有效預防雜草的生長。利用化學藥劑預防的優勢在于節省成本,省時省力,初步預防后,田間雜草的生長數量減少,后續的人工除草或機械除草數量減少,效率提高,為小麥生長發育提供支持。

死亡的雜草會腐爛,不及時清除可能滋生細菌與蟲卵,為此,除草工作的開展需要徹底。除草工作完成后,種植人員應將田間雜草統一整理,并移除到田地外,避免為病蟲害滋生創造有利條件,不斷強化田間管理,提高小麥的產量與品質。

播種工作完成后,生產技術人員應進入田間了解麥苗的發芽情況。發現出苗數量少的現象,立即進行補苗。其中,生長態勢不佳的麥苗需要及時淘汰,保留生長力旺盛的麥苗,保障補苗、定苗工作質量,提高小麥整體產量,促進小麥高質量發展。

2.4 肥水管理

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田間肥水一體化建設不斷加快,為生產技術人員科學化管理提供保障,滿足小麥種植生產要求。

(1)合理選擇有機肥施加時間。小麥播種后,生產技術人員對麥苗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不斷增施有機肥,提高小麥的產量與質量。例如,種植人員通過調查分析,對小麥生長態勢進行了解。選擇恰當的施肥節點,不斷提高化肥的最大效益:在麥苗的生長時期,增加有機肥的施加量,有利于最大效率地提高肥力的轉化率;小麥進入拔節期,對水肥的需求量較大,技術人員應有效把握這一關鍵時期,增加有機肥與水分的用量,同時可每畝增施15 kg的尿素,促進小麥順利拔節。

(2)改進施肥與灌溉的方法。隨著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水肥一體化建設成果凸顯。技術人員將水與肥料進行充分混合,采用滴灌的形式精準灌溉。該模式下,肥料的作用充分發揮,有效減少水肥資源浪費,降低空氣與水體污染。精準滴灌的水肥可以被麥苗充分吸收,節省人力物力,提高小麥水肥管理的效率,水體資源污染性不斷減弱,為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應用提供有利條件。

(3)明確小麥肥水灌溉量與灌溉時長。結合種植地區的自然環境,對土壤、氣候、溫度進行控制。氣溫與土壤的干旱程度與灌溉量有著密切關系,田間一旦出現積水需要及時排出,提高肥水一體化的效率。部分嚴重缺乏肥水的種植區域,可以利用自然條件,采用溝灌與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有效降低倒苗的風險。

2.5 病蟲害防治

小麥病蟲害防治是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應用的重要方面,針對常見的病蟲害配制化學藥劑,均勻噴灑,保證小麥生長安全。

小麥紅蜘蛛蟲害顯著,生產技術人員采取預防與治理雙重機制保證麥苗健康生長。例如,可配制濃度為1.8%的阿維菌素進行防治,根據技術要求,使用阿維菌素20 mL/667 m2,并兌水30 kg,利用無人機進行噴霧防治。種植者操控無人機,在小麥田地均勻噴灑,保證藥水可以均勻噴灑到田間全部小麥。另外,對小麥蚜蟲進行防治,技術人員通過配制溶液濃度為20%的吡蟲啉兌水形成噴霧。并在無人機的作用下進行均勻噴霧,保證小麥蚜蟲的防治效果,促進小麥產量與品質的提高[3]。

小麥根腐病防治,可通過深耕殺菌、藥劑拌種等方式進行初步防治,防治效果極佳。病蟲害防治人員制定綜合防治方案,多種防治方法并舉,可提高小麥病害的防治效果。例如,運用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配合化學藥劑進行綜合防治,有效降低病害的發生概率。深耕過程中,病菌被翻整到土壤表面,在太陽光紫外線的照射下,病菌死亡,病害防治得到有效增強,滿足病害防治要求。

小麥青枯病防治。技術人員可在小麥拔節期,通過配制溶液濃度為0.2%的矮壯素與溶液濃度為0.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噴霧預防。在麥收前十天將藥劑噴灑完成,有效提高青枯病的預防水平,促進小麥品質與產量的提高。

3 提高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應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培養優秀技術人才

小麥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優秀技術人才是生產技術應用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徑。首先,當地政府與農業技術部門加強人才培養,協助高校增設對口專業,培養優秀技術人才。高校根據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應用內容,開設相應的課程,著重培養實用型人才。通過高校的系統培養,人才掌握小麥種植生產技術,利用理論知識進行指導,輔助種植人員從事農業生產。例如,高校組織人才參加實習活動,不斷提高人才的設備操控能力[4]。另外,加強對人才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理論知識的教育,為小麥生產提供人才支撐。其次,有關部門對高校人才充分吸收,在合理的招聘渠道招聘大量人才。同時,對人才的專業能力進行培養,可由相關部門組織人才培訓活動,為人才提供實踐機會,鍛煉其專業技能。例如,從事病蟲害防治的專業人才,就應不斷學習化學藥劑的配制過程,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為小麥高質高效生產提供保障。最后,應定期考核,對人才的能力進行測試,篩選高質量人才,促進小麥種植行業可持續發展。

3.2 引入先進技術設備

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應用中,需要先進的技術設備。如整地設備、播種設備、肥水一體化基礎設施、化學藥劑配制容器與小麥收獲機器設備等。隨著技術應用不斷深入,技術設備迭代升級不斷加快,引入先進技術設備成為重要工作內容。首先,設備采購人員應制定科學的采購方案,對設備的性能進行檢測,保證設備應用的可行性。檢測人員對比實際條件,對先進技術應用作出判斷,提高技術設備采購的科學性。例如,整地設備與收獲機器設備的采購需要保證性價比,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發,提高小麥生產的經濟效益。而肥水一體化基礎設施的采購則要保證工作效率,滿足小麥種植生產技術要求的設備即可批量購入[5]。同時,保證基礎配套設施穩定,促進先進技術設備的科學發展,滿足生產技術應用的要求。其次,引入無人機設備,無人機打藥的方式效果較好,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可以廣泛應用。技術人員加大成本投入,引入先進無人機設備,從而提高小麥病蟲害防治水平,促進小麥高產高效。最后,要持續更新生產設備,為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應用提供有利條件。

4 結論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的應用優勢進行分析,詳細描述了該技術的先進性與科學性,為技術應用提供理論支撐。同時,在土壤翻整、選種播種、除草補苗、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加強生產技術應用,促進小麥生產水平的提高。在相關部門的推廣下,小麥生產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小麥產量與品質上升,有助于促進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訾芳菊,趙艷秋,陳東義.豫東砂姜黑土區綠色小麥全價營養調控集成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2023(28):54-55.

[2] 耿才基.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探討[J].種子科技,2023,41(18):88-90.

[3] 劉明霞.山東無棣縣優質小麥高產種植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25):73+75.

[4] 王光輝,袁光柱.小麥病蟲害3種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應用效果試驗分析[J].種子科技,2023,41(14):

15-17.

[5] 姚娜娜,高建美.探究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助力“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J].現代化農業,2023(3):

30-33.

猜你喜歡
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
淺談四川地區果樹病蟲害防治誤區及對策
淺談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對策
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應用探析
辦公自動化中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
低碳環保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及闡述
基于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分析
現代煙草工業發展趨勢及降焦減害技術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