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菇設施化高效栽培技術

2024-05-09 04:01孫紅張翠娥趙書光周華江楊靜
新農民 2024年10期
關鍵詞:平菇栽培技術

孫紅 張翠娥 趙書光 周華江 楊靜

摘要:平菇是市場需求比較大的食用菌之一,營養價值高。平菇的栽培要根據當地氣候和市場條件。采用生料栽培可以選擇抗雜菌較強的側耳(平菇)菌株;對于菌株抗雜菌能力弱的則采用熟料栽培。栽培方式可以選擇畦式栽培、林間栽培、高粱地混合栽培、大棚內堆垛栽培、墻式栽培(適宜南方)等[1]。國內一般采用兩種栽培技術,發酵料大包以及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優點是發菌快、雜菌少、出菇快,和熟料栽培相比成本更低。

關鍵詞:平菇;筒袋;栽培技術

1 栽培季節選擇

我國南方與北方的溫度差異較大,因此平菇栽培時間也要根據本地氣候情況。一般是:秋季平菇的栽培為8月~11月,南方要遲于北方;春季栽培時間為

2月~6月,北方遲于南方。

秋季是平菇栽培的理想季節。一是因為秋季的氣溫是由高到低的,與平菇生長過程中對溫度需求一樣(平菇的發菌期需要高溫,而產菇期需要低溫);二是病蟲害也是隨著氣溫的下降而減少;三是產菇的生育期也比較長。

2 平菇栽培前準備

平菇栽培的原料一般采用棉籽殼、廢棉、玉米芯、玉米秸稈。

2.1 棉籽殼

棉籽殼,也稱棉皮,是棉籽經過剝殼機分離后剩下的外殼,富含纖維素、聚戊糖、木質素,碳氮比

79∶1~85∶1,通氣性好、取用方便、結構疏松、質量穩定等,屬于食用菌栽培的中上等原料。利用棉籽殼栽培食用菌,出菇率可以達到80%~120%,甚至能達到

200%。絨量多的棉籽殼預濕不透徹,透氣性差,因此應要選用的棉籽殼一般色澤為灰白色、絨量少、手觸之略有刺感,能發出“沙沙”的聲音,沒有霉變、色澤新鮮、足干。霉變和結塊的棉籽殼不能選用,會造成嚴重污染[2]。

2.2 廢棉

廢棉是棉花紡織、棉籽加工廠生產出來的不能用的廢棄棉花。平菇菌絲對棉花的絨纖維分解能力很強,廢棄棉花的絨纖維在94%左右,價格低廉,是食用菌栽培原料之一[3]。

廢棉的油脂含量較高,吸水能力差,瀝干性也差,易造成養料間的容氧量低,對發菌和散熱都有影響,還會因厭氧菌的繁殖造成培養料的腐爛變黑。所以在利用廢棉栽培時,一定控制含水量,并且不能拍實,需要時可加10%的稻草段、稻殼增加其通氣性[10]。

2.3 玉米芯

玉米芯富含蛋白質、纖維素和糖,是平菇栽培比較好的原料。玉米芯呈海綿狀,組織疏松,透氣性好,因為間隙比較大,吸水能力強,浸泡1 h吸水可達75%,如果和棉籽殼一起使用可以對栽培包的結構有所改善。栽培之前一定要把玉米芯曬干,粉碎至豆粒大小備用[4]。

2.4 玉米秸稈

玉米秸稈是現下運用廣泛的食用菌栽培原料,生產成本相對比較低,而其生產效益卻有所提高。青的玉米秸稈堆放在一起,易造成雜菌感染。導致栽培不成功。種植前,首先要選擇看上去比較新鮮,放外面場地上攤均曬透的玉米秸稈,發現有變質上霉的秸稈不能用,用機械把秸稈破碎成豆子左右大小的粒。粒不能太大,易導致培養基間隙變小,導致營養跟不上,產量降低;粒也不能太小,易培養基透氣性能變差,發菌速度會變慢,還容易感染上病菌[12]。

2.5 其他輔料

常用的輔料有石灰、石膏、過磷酸鈣、玉米面、麥麩等。

3 栽培場所設置

有條件新建大棚最好,條件不允許的話可以將種蔬菜的塑料棚子改裝一下,就可以栽培平菇了。大棚長約19~21 m、寬5~8 m、高2.3~2.6 m。為了抗風抗壓,最好建鋼架大棚。大棚頂子上面用兩層黑色薄膜之間放上一層保濕的棉制品加以覆蓋,黑色薄膜上面一定再蓋上一層厚實的草簾,保溫性能更好[5]。

塑料鋼架大棚非常適合農戶栽培平菇,優點有很多:平菇栽培的不同時期對環境條件要求比較高,而鋼架大棚覆蓋草簾可以隨時調節溫度;通風性能好,隨時可以打開大棚兩端換氣;大棚內氣溫很低時,可在大棚內放兩個配有排煙裝置的煤爐,用來提升大棚溫度[8]。

4 培養料配制

4.1 培養料的配方

培養料常用配方有四種:棉籽殼76%,玉米芯14%,麩皮7.5%,石灰2.5%;棉籽殼81%,稻草段9%,麩皮7.5%,石灰2.5%;玉米秸稈85.5%,麥麩6.5%,玉米面3.1%,鹽0.9%,二銨1.1%,石灰2.9%;玉米秸稈51%,玉米芯35%,麥麩6%,玉米面3%,鹽1.1%,二銨1%,石灰2.9%[4]。

4.2 培養料堆的制作

先將棉籽殼原料充分攪拌好后堆放一起。最好用攪拌機械攪拌20 min以上。要使棉籽殼完全浸濕,必須采用機械對原料堆推幾下。原料堆里還需要添加沒有水分的棉籽殼原料400~490 kg左右。并把原料堆壓實,原料堆的頂部形狀像烏龜背部,堆邊要看上去稍有傾斜垂直形狀。為使其不腐敗、燒料,在原料堆兩邊和中心部位間距在38 cm左右的中部和下部各打1個通氣孔,再從堆頂部向下直到底部垂直打2個1.4 cm的圓形透氣孔,料堆用透氣的編織袋蓋好。

2 d后,在料堆中放置的長柄溫度計準確測出堆料表層深25 cm處溫度達到55℃左右時,持續12 h后再進行第1次翻堆,將料堆外層(干燥冷卻層)培養料與內層(好氣發酵層)和底層(厭氣發酵層)的培養料進行翻轉[4]。再次將料堆堆制成跟上述一樣,當溫度再達到55℃左右時,持續1 d后進行第2次翻堆。正常情況下要經過3次翻堆。料堆的堆制時間5~8 d左右。能夠及時發現料堆中有大量白顏色放線菌存在,并發現基料觸感軟、顏色均勻變為深色,基料也沒有異味時,料堆就發酵好了。為了殺死害蟲幼蟲,可以在第3次翻堆時,一邊翻堆一邊噴灑農藥敵敵畏或菊酯類的殺蟲劑,也可以最后一次拆堆前12 h在料堆表面噴灑大約稀釋1 000倍的敵敵畏[6]。

利用玉米秸稈為原料。原料按配方比例拌勻,料中的二銨、鹽要經過水稀釋后才能放入料中,在料水為比例1∶1.5中加進石灰水。攪勻后建堆發酵,料堆高要在1.3 m左右,寬要在1.7 m。和上述一樣進行3次翻堆[6]。

5 菌種制備、裝袋

原料要含有多種元素,如礦物質、氮源、碳源等。在容器的準備方面,菌絲生長的容器要進行無菌處置。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種植戶在種植平菇時,母種要到正規單位進行購買。因為正式母種制作的無菌實驗室要求比較高,工序也繁雜,要經過反復無數次的實驗及提純復壯才能成功[8]。菌種瓶內外要清洗干凈,并把裝入瓶中的培養料壓緊實,瓶口要封好,再放入高壓鍋內進行高壓殺菌。接種之前對放入接種箱內的所有物件都要高溫消毒0.5 h。經過培養室里菌絲培養后的原種,室溫達24℃左右時,平菇菌絲在

28 d左右就能全部長出來了。

栽培種袋中裝入無菌的熟料。培養基要經過高溫滅菌,對于普通農戶來說,為了提高效率,可用普通家庭的大蒸鍋,但必須在蒸鍋達到100℃時保持8~10 h左右。裝栽培種用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規格18 cm×45 cm(裝料后長為30 cm)。經過高溫消毒的大棚內異味消失后再將滅菌后的培養料放進棚中接種[13]。

裝袋方式有多種。第一種是在兩邊都鋪上菌種,中間鋪一層料。裝袋和接種兩道工序一起開始,對裝袋的原料要噴灑菇蟲凈殺蟲。再用套環套住袋子兩端,先放菌種,后放培養料[7]。第二種是適宜秋季播種,在裝原料時袋子兩邊各鋪放菌種并打洞,再在中間放2層菌種,并在菌種上用針扎10個左右的小洞[7]。第三種是菌種接種法。在兩邊中間都鋪上2層菌種,并在塑料袋一邊扎1.5 cm大小的孔來促進菌絲吸氧生長,兩邊袋口用環套住,封口紙要用打濕了的[7]。

6 栽培管理

6.1 菌絲培養階段管理

要想栽培好平菇必須在菌絲定植之后盡快封面。影響出菇的時間和效果的關鍵是菌絲生長的優劣。接種后等到袋內菌絲長滿,要保持棚內黑暗、溫度22~24℃、相對濕度70%[3]。如果光照太強,養分就會很快流失掉,菌絲吸收不到足夠的養分導致表面長出一層菌膜,既會降低平菇的質量也會降低其產量。棚內濕度如果超過75%左右時,要打開大棚兩端加大通風力度。菌袋內菌絲接種后9~11 d左右,袋內溫度即可保持平穩。在接種14 d后,菌絲快速生長,同時產生大量熱量,為了不讓“燒菌”發生,翻堆的時間要控制好,一般在4~7 d進行1次翻堆,并用小針在橫隔6 cm接種層部位扎小洞,深大概在4 cm。要做好仔細觀察,及時觀察到菌絲不吃料現象,做到對癥應對。要想讓袋中菌絲一起現蕾,必須在菌袋中的菌絲滿6 d后讓大棚內的光照慢慢變強,使菌袋適應光的照射。溫度不宜過高,否則菌絲生長變快,易造成出菇早,茬口不齊,產量下降。一般菌絲的生長溫度約為21~25℃左右,適合熟料栽培的品種生長溫度一般在25℃左右[4]。

到了中后期管理階段,要控制好溫度,讓菌絲向培養料更深地方生長,致使菌絲生理成熟加快。生理成熟的菌絲會發出特有的菇蕈味[9]。

6.2 后期出菇的管理

培養好后的栽培筒里的菌絲,要經過10 d生理成熟才能夠進入出菇管理階段出菇,否則菌絲還沒有對培養料徹底分解,營養累積不足[14]。

出菇管理要點分為“促”“?!薄坝币簿褪窃只?、菇蕾形成及子實體生長階段。

6.2.1 促:前期環境條件非常重要,是促進原基分化形成關鍵

生理成熟后的菌絲,需要晝夜溫差刺激,誘導側耳類原基形成。要根據子實體分化溫型的不同來調控溫度,提高干濕度差和晝夜溫差,光照在50~100 Lx范圍內都可正常發育。完全黑暗下不會形成子實體;當光的強度超過2 500 Lx,原基發生也明顯減少,甚至有可能形成不了原基[8]。如果發現原基一直沒有形成,那就要通過某些措施刺激它的形成,一般都采用粗一點滅菌后的鐵絲類,在料面上輕銼幾下。原基在形成后溫度一定要控制好,低溫溫度在9~14℃、中溫在15~21℃、高溫22~27℃,棚內通風量要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少,但要提高棚內濕度和光照,出菇口要保持濕潤。4~5 d后,菇蕾就會整齊[14]。

6.2.2 保:在中期,環境條件相對穩定下菇蕾成活率高

原基在2~4 d內,要減少通風量,因為還在幼蕾階段,抵抗能力相對弱,通風量大就會使菇體水份流失太快,發育不好。在子實體階段,棚內要早晚噴霧保持濕度在86%~91%,噴槍的頭朝上,噴出的霧粒要均勻。濕度過低會使子實體變干縮小[12]。

6.2.3 育:在后期要調整大棚環境條件

當菇蕾的菇蓋直徑達到1.5 cm時,它對環境適應能力相對增強,溫度濕度上下變動不大的話不會有所影響,反而會使菇體緊實、肥壯[13]。

7 出菇與采收

采收時間要在平菇在菌蓋邊緣還沒有完全展開、孢子未彈射時。菇柄達到3~5 cm,菇蓋直徑7~10 cm時就可以采收[1]。叢生菇不能硬采,要保證完好地將菇體采摘下來,用刀割的時候要緊貼培養基表面,小心地摘下來。單生菇就簡單一些,采摘過程中只要不使培養料被根部帶起就行。為了保護平菇好的賣相,一定要細致小心,不能擠壓,放在專用的包裝盒內。平菇不能曬干,可用鹽漬進行加工,最好新鮮的時候出售。采收后要清理殘留下的廢棄物,繼續做好第二茬平菇的管理工作[11]。

參考文獻

[1] 張新玲.平菇塑料袋立體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09(9):43-44.

[2] 黃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羅潔,劉玉環,高龍蘭.生物質組分與食用菌生長發育關系研究進展[J].食用菌,2008(1):1-3.

[4] 黃元,楊夢麗,趙國海.平菇的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22(19):17

[5] 王尚堃.平菇發酵料栽培新技術[J].西北園藝:蔬菜,2007(7):20-21.

[6] 陳牧野.平菇新法發酵料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7,4(4):94.

[7] 冷凱,馬朝紅,張國華.平菇筒袋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7):149.

[8] 榮菁.平菇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22):90+96.

[9] 包金亮,包金寶.韓國小平菇集約化栽培新技術[J].食用菌,2006(5):49-50.

[10] 呂作舟.食用菌栽培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鄧春海,桓明輝,冀寶營.定位出菇技術在食用菌栽培中的應用[J].食用菌,2013(3):47-48.

[12] 易平.整草整秸稈直接露地栽培食用菌[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1995(9):14.

[13] 王鐵崗.秸稈大床栽平菇高產技術[J].農業科技信息,1994(9):43.

[14] 林杰.澳大利亞平菇栽培技術(二)[J].福建農業,2005(3):24-25.

猜你喜歡
平菇栽培技術
平菇平菇快出來
平菇生長記
平菇種植記
平菇菌糠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平菇冬季提溫發菌效果好
新疆發現巨型野蘑菇重3.6公斤屬于無毒類平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