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戲劇工作坊模式的幼專戲劇類課程重構研究

2024-05-09 20:28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工作坊排練戲劇

雷 虹

(太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太原 030401)

工作坊(Work Shop)是一種人員組織形式,自誕生以來,就廣泛運用于不同領域,為各種不同立場、族群的人們提供思考、探討和交流的場域。據研究,工作坊最早出現在教育與心理學研究領域,一般由引導者與數名參與者組成,引導者通過組織活動,幫助參與者積極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與同伴交流中學會體驗并形成自己的觀點,最終促進自身經驗的建構。[1]因此,工作坊是一種協作的建構學習模式,融集體體驗、參與、互動于一體,有助于參與者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并獲得成長。[2]

戲劇工作坊是伴隨著英美教育戲劇的興起而誕生的戲劇活動組織形式。教育戲?。―rama in Education)往往用戲劇方法或手段來實現人文學科或語言學科非戲劇的教育目標。一般采用“即興的、非表演性的,以過程為主的戲劇形式?;顒拥姆绞绞怯梢粋€領導者帶領參與者將人類生活之經驗加以想象、反應及回顧?!保?]戲劇工作坊便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和形式建立。因此,兒童戲劇工作坊提供一個場域,以教育戲劇的方式組織兒童的戲劇活動——“兒童圍繞某一主題,在教師的帶領下,經由肢體、聲音和語言,充分發掘自身的身體表現力,在故事創編中反映自身的獨特經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保?]

一、戲劇工作坊模式的特征分析

(一)幼兒為本,過程導向的建構理念

無論是商業戲劇工作坊還是公益戲劇工作坊,均可看到“以幼兒為主體”的戲劇教育理念。從招生方面看,兒童戲劇工作坊向一切有意愿的兒童開放,戲劇不再是某些特長孩子的特權。從“被選擇”到“我選擇”,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從組織戲劇活動的整個過程來看,兒童戲劇工作坊始終“以幼兒為本”,保證幼兒作為戲劇的體驗者、參與者和創作者的多元身份。

兒童戲劇工作坊以課程為中心,匯報演出不再是必選項?!皯虮忍齑蟆痹谶@里變成了“人比戲大”,角色扮演不是為了舞臺演出,而是通過扮演去體驗和進行身體表達?!皡⑴c者與角色既融合又分離,在融合中體會角色,在分離中思考角色,最后采取行動和決策?!保?]因此,兒童戲劇工作坊給兒童提供了深度體驗、自由表達、反思成長的現場過程。

(二)釋放多元的育人價值

戲劇工作坊還原了戲劇作為綜合藝術本身帶來的多元育人價值。兒童戲劇工作坊除了能實現戲劇目標之外,還可以實現一般教學的認知、技能、情感等發展性目標。[6]可見,戲劇工作坊的教育目標具有“戲劇+”的特征。在參與戲劇活動中,“兒童試著加入團體,學習信賴自己與同伴,并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困境。藉此,他體驗了自我價值、感覺情緒、人際關系等不同層面的情感。同時,他們也進行獨立思考、創意問題解決、價值判斷等試練。此外,也練習感官、肢體與口語之表達及美感的體驗?!保?]所以,戲劇工作坊能促進兒童社會發展、認知發展、肢體動作與美感知覺發展和語言發展。

二、戲劇工作坊教學模式分析

(一)幼專戲劇類課程運行現狀分析

隨著國家政策的利好,戲劇納入美育視野,新時代幼兒對戲劇教育的需求日趨旺盛,戲劇類課程在幼專院校應運而生。目前,此類課程主要包括幾種形態:戲劇專業課程、戲劇選修課程、社團戲劇活動以及隸屬于其他學科的隱形課程形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戲劇專業課程、選修課程等顯性課程的運作模式。

傳統戲劇教育最顯著特征是以劇目排演為目的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它遵循戲劇藝術本身的專業化追求,從演員的素質訓練、劇本的分析、反復的排練直至最后的舞臺演出,是閉環式、高控制式的教學模式。這種劇團式、戲劇院校式培養模式必然使戲劇成為某些精英學生的特權,無法惠及最廣大的學生群體。作為具有職業院校和師范院校雙重屬性的幼專院校,必須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育人觀,為幼教園所輸送合格的戲劇教育人才,而非專業的戲劇藝術人才。因此,傳統的戲劇類課程運行模式亟待改革。

(二)戲劇工作坊教學模式的優勢分析

1.有助于提高全體學生的戲劇素養

戲劇在校園里不再屬于小眾藝術,而是走進學生課堂,喚醒每個學生的戲劇天性,給每個學生提供接受戲劇教育的機會。在學習中,沒有舞臺演出的壓力,只有自給自足的戲劇課堂。

2.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自主發展

“學會學習”是中國學生六大核心素養之一“自主發展”中的重要維度,是當代學生立足知識經濟和智能時代的基本要求?!皩W會學習是個體主動地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學習、自我監測、自我管理、自我調節并且為適應不同的情境以及解決復雜的學習問題,需要進行建構、關聯和整合的能力?!保?]戲劇工作坊教學模式的引入,意味著為學生創設了“學會學習”的教學情境。戲劇活動實施一般包括戲劇主題導入、戲劇發展、表演分享、主題反思延伸四個環節。每一環節都是開放式的問題情境,沒有標準的解決模式,需要學生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和小組成員合作,通過整合自身的經驗,個性化地運用聲音和肢體去表達、反思并解決問題。所以在戲劇活動的全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3.有助于培養幼兒戲劇教育優秀師資

學前教育教學規律決定了幼兒教師必須能保教結合,勝任社會、科學、健康、藝術、語言五大領域的課程,也就是具有生活和課程的融合能力、課程之間的整合能力。所以幼專生需具備三方面的專業職業能力:專業知識、技能的專業能力;工作方法、學習方法方面的能力;社會能力。[9]戲劇工作坊模式能有效整合幼專生各項技能,促進綜合素養提升。

三、戲劇類課程《我想去看?!分貥嫲咐?/h2>

(一)確定演出大綱

《我想去看?!肥欠▏鴥和瘧騽〖壹s里波瓦創作的《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繪本故事中的一部作品。繪本講的是母雞卡梅拉看海途中的歷險故事。繪本劇是幼教園所非常流行的戲劇樣式。這部作品主題積極、角色眾多、情節曲折生動、場景多變、富有童趣,非常適合進行戲劇教學活動。

教師提供繪本版、動畫版、劇本版等不同藝術版本的《我想去看?!?,學生通過觀摩討論,搞清故事的主題、人物、情節等關鍵信息,整合出自己的演出大綱。

(二)劃分片段,成立劇組

首先,按情節發展順序將預設劇本劃分為六個片段:卡梅拉離家出走—尋找大?!庥龈鐐惒肌獙W會下蛋—邂逅愛情—衣錦還鄉。其次,根據劇情將全班同學分為六個劇組,每組承擔一個劇情片段的排演任務。根據組員興趣特長確定導演、演員、編劇、舞美設計、音響師等人選,做到人盡其才,發揮每一位同學的特長和主動性。

(三)分工合作,有效指導

劇組成員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排練前的準備工作,教師以下面幾種方式進行重點和難點的指導。

1.集體指導,分工要領

波蘭現代戲劇理論家格洛托夫斯基提出貧困戲劇概念,將戲劇簡化為三個最基本的要素:演員、舞臺、觀眾。戲劇化教學法課程設計也應該遵循貧困戲劇實踐原則,因地制宜開展課堂戲劇活動。[10]因此,教師要指導擔任劇組各角色的同學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進行創造性學習。

(1)導演要為本組演出確定風格,并創造有特色的演出形象。雖然《我想去看?!肥窍矂★L格明顯的兒童劇,但每組可根據劇情選擇表演風格。比如開端部分主要講述小雞卡梅拉拒絕下蛋,在父母激烈的反對聲中執意要去看海的劇情,第一組同學經過討論,決定將表演風格確定為正劇。他們希望以此來映射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親子關系緊張問題,并在演出大綱中強化了父母與卡梅拉的對立關系。教師應允許并鼓勵這樣多元的風格出現在同一部劇中。

(2)編劇要對表演片段的臺詞和舞臺提示進行適當的改編,以利于本組同學的表演。在“卡梅拉尋找大?!边@一劇情片段,預設劇本中只有一段卡梅拉的獨白來展現她尋海路上的艱辛。如何解決角色少人多的問題,讓全組七位同學都有事可做,需要編劇和導演的合作,增加角色或者劇情。這一組的編劇同學增加了夢中的父親、母親、朋友等反對者的角色,也增加了風、雷、黑暗等抽象角色來渲染卡梅拉遭遇的惡劣環境,突出卡梅拉追夢路上的不易。這樣的改編對每一位成員來說,既是表演的挑戰,又是創意表達的機會。

(3)演員要在熟記臺詞的基礎上把握臺詞性格化、動作化、情感性等特點,尤其是能運用重音、停連、節奏等臺詞處理技巧進行表演。教師必要時要針對重點臺詞進行指導練習或者示范,還要指導學生和其他同學進行真實、有機的交流。比如第一組同學在排練“父母反對卡梅拉看?!边@段戲時,突出了雞媽媽和雞爸爸嚴厲、堅決的特點,卻忽略了臺詞中傳遞出的父母對孩子用心良苦的愛。因此要指導學生通過重音、語調的不同處理同時表現父母的雙重情感。

(4)音響師要發揮想象力,借助網絡資源尋找和團隊預設風格一致的音樂。啟發學生通過身體和教室物品制造一些音響效果。

(5)舞美要有發現美的眼睛,要巧妙利用教室和身邊現有的物品,將之轉換為演出需要的大小道具、服裝、裝飾等,必要時進行簡單的加工創作。例如第五組同學在表演“印第安雞群群舞”片段時,將文具、餐具和衛生工具當做打擊樂器,配合印第安音樂,上演了妙趣橫生又創意十足的戲劇片段。

最后,要號召所有劇組樹立團隊意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平衡好個人表現與集體呈現的關系。

2.小組指導,撥疑解難

小組主動求助,針對學生需要,老師進行幫助。教師通過巡視、傾聽、提問等方式密切關注每組活動進展,發現學生推進困難時主動提供引導、支持和幫助。

3.個體指導,因材施教

教師要細心觀察,及時發現戲劇排演活動推進中有困難的學生,并針對其問題進行單獨指導。尤其是針對個別有抵觸情緒、疲軟情緒、畏難情緒、興奮過度忽視紀律的同學進行單獨疏導和教育。

(四)同時排練,同步指導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教室空地、排練廳、走廊等空間指導各劇組同學同時進行排練。教師巡視、觀摩每組同學的排練,進行觀察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在此階段,教師指導要點集中在以下方面:

1.幫助學生克服常規表演問題

學生表演當中容易出現情感投入不夠、臺詞處理不當、對戲過程中交流適應感欠缺等問題。教師對此要進行說戲、示范等指導。

2.注重開發學生的形體表現力

兒童劇中不乏沖突激烈的情節,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富有童趣、個性化和藝術性的形體創作。肢體動作要符合規定情境和人物性格發展邏輯,且能具體化為一連串有機的動作過程。比如小雞形象的內外部塑造不僅要突出“人性”,也要突出“動物性”。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雞的動物模擬練習”,反復推敲,終于呈現出了虛實得當、神形兼備的小雞形體表演。

3.關注場面調度問題

導演在對組員進行表演指導時,如果場面調度不當,就容易導致偏臺、背臺、舞臺行動不平衡等問題,需要教師進行實時的指導和調整。

4.引導學生為團隊的表演確定高潮

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排練中樹立整體意識,為團隊的表演確定亮點和高潮,并善于運用眾星捧月的方式去渲染這個亮點和高潮。教師應幫助每個小組調動各職位上同學的創作積極性,明確努力的方向,使舞美設計、音樂、音響、表演及動作設計都往這個方向努力,最終呈現精彩的效果。

5.關注表演的節奏感和風格的營造

一般來說,喜劇的節奏要快?!段蚁肴タ春!纷鳛橄矂?,情感的濃度、動作的力度、速度和強度都要明快。其中,抒情戲份節奏要稍微慢一些。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努力使自己的表演片段呈現一種整體的風格,找到與風格匹配的表演節奏。

(五)演出展示,觀摩評價

在排練成熟的情況下,以教室或排練廳為舞臺,按劇情的發展順序,每組輪流表演。教師進行觀察、視頻記錄和書面記錄。當觀眾的同學要認真觀摩其他組的表演并進行書面的記錄和思考。演出結束后,組織全班進行討論,從團隊和個人兩方面進行自評和他評。并通過投票方式評選出最佳演出、最佳音樂、最佳舞美等團隊獎項和最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個人獎項。

(六)撰寫學習報告

報告涉及個人表現、小組表現與班級表現等評價內容,總結自己在戲劇開放式排練課中的收獲并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結論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將工作坊模式引入幼專戲劇類課程,能夠取得一舉多得的育人效果。

(一)開放式的排演過程,突破縱向流程的封閉桎梏

1.開放式劇本

劇本,一劇之本,本是傳統戲劇排練所依據的起點。這里,劇本以開放式姿態進入創排起點。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不同藝術形式的《我想去看?!钒姹?,讓學生討論決定演出大綱,也允許在最后的戲劇展示中出現個性化調整。

2.開放式表演

開放式表演首先表現在角色分配上,為了保證每位學生個性、興趣點與戲劇的配適度,允許多人共飾一角、一人分飾多角。其次表現在不做標準化表演模板的要求。比如不同的同學飾演小母雞卡梅拉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有的同學反串,突出角色的喜劇感;有的則在形體上進行了小雞造型的舞蹈化塑造;還有的以動物角色擬人化處理取勝。這種尊重個性化理解、想象、創造的表演方式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和發展。最后,開放式表演還表現在容納即興表演的課堂表演形態,消弭了正式和非正式演出的區別,每一次排練呈現都是鮮活的、即時的戲劇學習和展示過程。學生可以切換演員和觀眾甚至其他戲劇工作人員身份,來審視自身的表演并在下一輪進行調整。這種自我決策和團隊討論將影響呈現效果,學生在開放式表演中會投入更多,學會更多。

3.開放式評價

“戲劇化教學法課程教學具有即時性、即興性,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表現都是動態進行的,而且難以用常規的測驗和完成表演的結果來體現?!保?1]因此,在評價中,要遵循戲劇作為藝術教育的評價原則,采用過程性評價、多主體評價等開放式評價原則。工作坊教學模式下的戲劇課堂,主要應以觀察、記錄(視音頻記錄、書面記錄)、問答、制作評量表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習內容、技能表現(學生在肢體和語言方面的表現)、學習質量”的全面評價。[12]

(二)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在人工智能時代,師生關系將從重知識獲得的結果取向到重情感生成的過程取向,從權威的教學關系走向協同發展的共學關系,從標準化的‘制造’關系轉向個性化的‘創造’關系?!保?3]戲劇工作坊教學模式契合了新時代的師生關系。傳統意義上的導演是劇本的闡釋者、演員的鏡子和劇組的管理者、組織者。而在新型排練課中,教師/導演的身份發生改變。教師只是劇本的闡釋者之一,提供供學生選擇的一家之言;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的唯一鏡子,學生自己和彼此都是鏡子;教師不再像導演一樣全程控制,而是讓渡給學生一大部分決策權。這樣一來,教師從高高在上的導演變為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每一階段,教師拋出項目化任務,負責提供戲劇教學資源、提示信息整合渠道,在運行過程中適時進行引導、示范、糾正、幫助,并全程進行觀察、記錄、評價及反饋。

同時,學生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協作性學習,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為達成共同的目標貢獻力量。這樣的學習共同體,經歷試錯、合作與妥協,最終完成小組共同目標,也收獲自我的提升和成長。

(三)項目驅動式的教學模式,推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項目是指一系列獨特的、復雜的并相互關聯的活動。這些活動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預算、資源限定內,依據規范完成一個明確的目標。戲劇工作坊教學模式改造過的排演課堂契合了項目式學習的特質。排練的每一階段任務都轉化成了充滿挑戰性的項目式難題。這些任務既包括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也包括可以應用到不同的任務、情境、目的和領域中的共通性素養。[14]比如排練課伊始的“確定什么樣的演出大綱”即是跨學科的項目驅動任務。學生需要整合兒童文學、影視鑒賞、編劇、表演等多門課程所學,通過觀摩、分析、比較各故事版本的優劣,最終選擇并改編成演出可依據的劇本大綱??傊?,項目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可以訓練學生的跨學科整合能力,從而發展其高階思維,助力其高質量成長。

“戲劇是離人最近的藝術”,“戲劇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立人”即“為了造就懂得真善美的、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15]。新型的戲劇類課程以更加民主、開放、包容的姿態出現,能同時提升幼專生的戲劇素養和職業技能,同步整合幼專生的個性發展和社會性發展,促進學生個人成長和職業需求的深度融合,實現“立人”“立業”并舉、培養高質量幼教人才的宏偉目標。

猜你喜歡
工作坊排練戲劇
舞動未來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記
有趣的戲劇課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兩個大忙人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羅雪芳名師工作坊:攜手共進,聚水成淵
戲劇類
第二屆“新革命史工作坊”會議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