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一脈 大地輝煌”連載之五】濟寧:孔孟之鄉 運河之都

2024-05-09 15:28張勁文
人民畫報 2024年4期
關鍵詞:京杭大運河濟寧大運河

張勁文

北倚岱宗,南瞻徐淮,東臨沂蒙,西望中原;依嶧山之雄奇,傍微山湖之秀美,臨水泊梁山之地,踞孔孟禮儀之邦……在魯西南,一座歷史名城如同明珠一般熠熠生輝,這就是濟寧。

濟寧,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千年古城,儒潤九州八萬里;千年運河,興盛幾多帝王夢。在“水利萬物”的滋養下,濟寧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積淀,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蛻變,如今通江達海,奔向未來。

儒風斂斂 運河初現

濟寧之稱,源于濟水。

據史料記載,濟水發源于王屋山太乙池。雖然水量小、水流細,但濟水蜿蜒東去,蟄伏地底又涌出地面,經歷百折千回最終得以匯入大海,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為它贏得了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為“四瀆”的地位。后來,黃河多次改道南侵,奪濟入海,濟水古道難尋。但“濟水安寧”的含義卻隨著世事變遷延續下來,成為濟寧這座城市最深沉的回憶。

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說那般,百折不撓的濟水,孕育出了自強不息的子民,在中國歷史上大放異彩。

“孔孟之鄉”是濟寧最閃亮的一張文化名片。這座城市是儒家“五圣”(曲阜的孔子、顏子、子思,鄒城的孟子,嘉祥的曾子)的故里,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更是中國的一處文化重鎮。

來濟寧游玩,就是踏上了一次文化尋根之旅。來到曲阜孔廟,靜立在大成殿里,可以聽到亙古悠揚的鐘聲;探訪尼山圣境,站在巍峨尼山額頂,可以眺望纖塵不染的月光;季春時分,走在鄒城孟府內,沁入心脾的是流蘇花開的四溢馨香;孟夏季節,站在泗水泉林邊,滌蕩心靈的是“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詠嘆……從廟宇府邸到鄉村田野,沒有一座城市能像濟寧這樣,漫步其中便能拾起一塊塊歷史的碎片,發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密碼。

鮮為人知的是,濟寧和儒家先賢,也與中國大運河的肇始有著密切的聯系。

時間回溯至春秋末期,濟寧處于魯國地界之內,當時強大的齊國在魯國邊界虎視眈眈,有進犯吞并之意??鬃勇牭竭@個消息后憂心忡忡,便與眾弟子商議救國之策。商議之后,眾人得出結論:魯國應遠交近攻,聯吳抗齊。于是,孔子派弟子子貢出使吳國,與吳王夫差達成聯合意向。

由于吳國地處長江、淮河之間,距離中原遙遠。如果遣兵運糧,需要繞道海路,風險極大;如果走內陸,會有許多湖泊沼澤阻隔,但只要開挖水路,將事半功倍。于是在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下令開鑿邗溝,連通長江、淮河、泗水,這是中國歷史上開鑿的第一條人工運河。公元前484年,夫差率領大軍沿著邗溝北上,和魯國結成聯軍,一舉消滅了齊國的十萬大軍,使魯國得以保全。

這一次戰役后,齊國國內出現了混亂,吳國繼續和晉國爭霸,越王勾踐趁機攻打吳國,最終夫差身死國滅,越國做了天下霸主。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此評價說:“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比寮蚁荣t的一次“驅虎吞狼”的陽謀,引出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諸侯爭霸,也借助吳王夫差的手,為中國大運河的最終成型挖下了第一鍬。

神工鬼斧 通波千里

元代,統治者下令對隋唐大運河“裁彎取直”,最終成就了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這是中國古代運河工程的集大成者,而它的暢通,關鍵在于濟寧。

濟寧段運河,堪稱京杭大運河的“老大難”:這里是京杭大運河全線的至高點,城北的南旺海拔高度為39米,號稱運河的“水脊”,比濟寧段運河北部的臨清和南部的沛縣高出30米,因此通水十分困難;由于地勢高,濟寧段運河的水源嚴重不足,若遇干旱時節便是“有河無水”;此外,濟寧段運河處于大運河與黃河的交匯處,黃河泥沙淤積,造成運河改道與斷流。因此,在京杭大運河鑿通后,便有了“濟寧通則全河活,濟寧塞則全河?!钡恼f法,濟寧段運河的治理一直備受歷代王朝關注。

來到濟寧市汶上縣南旺鎮,便可以看到一處修建于明代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樞紐工程。這處工程是京杭大運河南北分水的重要節點,是大運河全線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也是大運河保持了500余年暢通的關鍵之一。

回望明代初期,水利專家、工部尚書宋禮奉命疏通京杭大運河的會通河段,在濟寧治理運河受挫時,他布衣出訪,虛心探求治水之策。這時,一位來自山東汶上的農民水利家白英向他提供了“借水行舟、引汶濟運、挖諸泉、修水柜”的方略。

宋禮完全采納了白英的建議,他們利用大汶河上的坎河口地勢高于南旺這一有利條件,在大汶河上建戴村壩攔截汶水,并開挖80余里的小汶河,讓汶水經小汶河流至南旺,最終匯入大運河;同時,為了調節流入大運河水源的南北流量,宋禮與白英先是在南旺小汶河與運河交匯處的“T”字形水口對岸,規劃筑砌了一道近300米的石護坡,以抵擋汶水的沖擊,同時在河床底部設置了一種魚脊形狀的“石駁”,以實現對汶水南北分流比例的控制,這就是被后人稱為“龍王分水”的分水口。

在完成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后,為了消弭汶水汛期可能帶來的水患以及保證向運河供水,宋禮和白英又在運河上設置了38道閘門,通過圍堤造湖建設“水柜”,形成了北五湖和南四湖,另外還采用“導泉補運”的措施,開挖數百眼泉水,并因勢利導,補充水源,從而在根本上征服了南旺水脊,實現了京杭大運河的全面暢通。

南旺分水樞紐工程的規劃思想、水工技術和建造水平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獨特創造和精湛技藝,堪稱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在濟寧汶上縣的大運河南旺樞紐博物館,我們可以通過一件件文物藏品、歷史文獻,看到治河先人的智慧與心血,它們是中國古代匠人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動寫照。

為了紀念宋禮、白英的卓越貢獻,后人在汶水分流處修建了龍王廟,俗稱“分水龍王廟”。明清時期,龍王廟不斷增建,從大殿、關帝廟、觀音閣、禹王殿、水明樓,到宋公祠、白公祠、莫公祠、文公祠……眾多風格各異、布局協調的廟堂集聚此處,成為當時的一道奇觀。

現在,走進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我們還能看到關帝廟、禹王殿、觀音閣等少數遺存建筑,通過遺址的規模,可以推測過去香火旺盛的程度,感受到人們對治河先人的愛戴、追憶之情和對河道安瀾的祈愿。

漕渠之中 襟帶四方

濟寧段運河的成功治理,讓京杭大運河暢通數百年;京杭大運河的暢通,也成就了濟寧的滄海桑田。

攤開地圖,不難發現,濟寧處于京杭大運河的中心地帶,史籍稱這里“南控江淮,北接京畿”“處漕渠之中,襟帶四方”。隨著京杭大運河的暢通,漕運開始興起。元明清三代,為了管理漕運等運河事務,朝廷設立了許多官職,從元朝的開浚大臣、明朝的總督河道都御史署,再到清朝的總河部院……這些機構常駐濟寧,是朝廷治運司運的最高行政機關和最高軍事機關,百姓統稱其為“河道總督衙門”。

河道總督的權勢有多大?當時,不僅運河沿岸各省最高行政長官巡撫要受河道總督的節制,沿河各州府縣也受河道總督衙門下屬的兵備道的節制。故而,沿河省份的巡撫無不對河道總督敬畏有加,上任須來濟寧拜謁,卸任須來濟寧辭別,至于各州府縣官衙無不仿效行事。所以,由于河道總督衙門的駐節,濟寧同運河沿岸的城鎮有了統屬關系。數百年間,朝廷關注,重臣駐節,百官聚集,千軍防守,濟寧的政治地位得到極大提升?,F在,來到濟寧,仍可見很多源自河道總督衙門或其下屬機構的街道名。

濟寧不但是京杭大運河地理位置和政治上的中樞,而且是漕運經濟的中樞。濟寧段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水脊”,為了平衡水位,濟寧修建了眾多的水閘。由于水位落差大、閘門眾多,船只等候過閘所需時間較長,因此有的航船到了濟寧后便就地卸貨,并將貨物轉運到其他地方,所以濟寧成為了當時大運河中段最繁忙的水旱大碼頭,也是山東最大的貨物集散中心。

明清時期,漕運經濟高度發達,濟寧段運河沿岸應是如下模樣。店鋪、貨棧沿河分布,但根據貨物種類不同也相對集中:順河門以南是裝卸和堆存葦草的市場和碼頭;壩口上下則是糧食碼頭,許多糧行呈“一”字排開,港口業務繁忙;由小閘口至南門橋一直到草橋,則是日用品雜貨裝卸集中區;食鹽則運至城西裝卸……州城內外,遍布通衢要道,運河兩岸行棧店鋪林立,百業興盛。濟寧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運河之都”。

河畔盛景 水潤文脈

自古以來,濟寧便是文脈興盛之地。曲阜孔廟與鄒城孟府,承載著先秦儒家先賢的思想底蘊;嘉祥武氏祠,眾多漢畫像石記錄著漢朝文化的繁榮與風采;還有太白樓上的清風明月,至今還留有詩仙李白創作《行路難》《將進酒》等名篇時的浪漫氣韻。隨著京杭大運河的貫通,千帆競發引來了萬民匯聚,商貿的興盛帶動了濟寧人口和城市的日益擴張,也引來了頻繁的人員往來,為濟寧這處文明古城帶來了新鮮活潑的氣息。

走在小閘口上河西街,能看到一座清真東大寺。走近一看便可發現,這座建筑更契合中國傳統建筑風格—歇山頂、卷棚、黃綠色琉璃瓦、飛翹的翼角。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數百年前民族融合的故事。

猜你喜歡
京杭大運河濟寧大運河
濟寧華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秀美大運河 千年韻古今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與戲曲傳播研究的新視角
山東濟寧卷
大運河:最后的絕唱
濟寧玉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放歌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文化資源再開發的思路與決策
路過濟寧(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