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的思考與實踐
——以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為例

2024-05-10 11:49石逢軍
中國應急救援 2024年1期
關鍵詞:救援裝備消防

石逢軍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致災因素趨于多樣化、復雜化,主要呈現出傳統隱患根深難治、瓶頸問題亟待突破、新興業態風險疊加、自然與社會災害事故威脅并存等特點,新形勢、新挑戰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后,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作為一類總隊,實行“總隊—支隊—消防站”三級管理,下轄22個消防救援支隊,現有城市標準消防救援站196 個、小型消防站237 個、執勤車輛1353 部、各類裝備器材11 大類66萬件套,主要承擔全市城鄉綜合性消防救援工作和重要會議、大型活動消防安全保衛工作。與其他省市相比,北京具有“四個中心”城市地位的特殊性,首都消防安全工作面臨的形勢相對更加嚴峻復雜,一旦發生災害事故極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甚至國際影響,這就要求必須聚焦初戰打贏,以“大火不發生、小火不亡人”為目標,加快提升首都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1 積極融入黨委政府大應急防災減災救災體系

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以及《北京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北京市在市委統一領導下,分設市應急委、市委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和市委平安北京建設領導小組3 個應對處置機構。在市應急委下,又根據北京市可能發生的21 類災害事故或事件,分設了21 個專項指揮部,涵蓋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4 類突發事件,北京總隊是21 個專項指揮部之一,同時,還在3 個應對處置機構和其他20 個專項指揮部中承擔著相應的職責任務。市應急委是一個跨黨、政、軍的協調機構,這是由首都的特殊性決定的,也是北京市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的優勢所在,多年來,北京總隊積極融入北京市大應急體系,依托市應急委統籌協調和牽頭抓總作用和21 個專項指揮部的支撐作用,不斷健全快速應急響應機制,強化決策、信息、聯絡等現場應急處置保障,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條塊結合,專業處置、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有效履行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作用,全力鍛造維護首都安全穩定的應急救援精兵勁旅。

2 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的實踐

2.1 積極推進實戰調度指揮能力建設

以建立健全地方應急聯合指揮平臺和力量調用機制為牽引,不斷整合資源,優化機制,大力推進橫向聯通、縱向貫通、科學高效、反應靈敏的調度指揮能力建設。

一是建強兩級指揮中心和基層隊站通信平臺,推行支隊級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推進119 智能接處警系統平臺升級,拓展報警方式,優化報警定位功能;完成數據資源池建設,打通防消數據共享通道;開展自防自救力量綜合管理平臺與119 智能接處警系統的對接整合,豐富優化“一張圖”建設,實現多種形式消防力量一體化調度、一體化指揮。

二是持續內提“五速”,不斷深化隊伍應急狀態建設。聚焦提高“接警調派、登車出動、途中行駛、戰斗展開、內攻搜救”速度,建強支隊級指揮中心,升級兩級實戰指揮平臺,全面推行“三方通話”,固化落實雙指揮長坐班值守、遂行指揮、作戰督導等機制,基層隊站到場用時和火災撲救用時均大幅縮短,“以快制快”質效明顯提升。

三是主動積極探索,推進作戰指揮改革創新。探索啟動數字單兵、透明戰場、智慧戰車等建設項目,以信息化建設帶動作戰指揮模式改革。拓展全勤指揮部和指揮中心融合運行功能,全勤指揮部的作戰、通信、保障等崗位人員和技術專家組成指揮團隊,與指揮中心捆綁融合,實體運行全勤指揮部,提升響應時效,實現作戰力量全程導航、作戰安全科學管控、作戰環節精準指揮。探索專職指揮長遴選任職,嚴格按照戰訓崗位經歷、滅火救援指揮經驗等條件遴選作戰指揮崗位人員,提升隊伍應急救援專業指揮水平。

2.2 積極推進多元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建設

按照“建強國家隊、壯大專職隊、發展志愿隊,構建多元消防救援力量體系”的總體思路,不斷提升國家隊攻堅打贏能力,規范建設管理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健全各類應急救援力量共訓共練、救援合作等機制。

一是持續推進攻堅專業隊建設,聚力提升攻堅打贏能力。聚焦北京災害事故類型特點,大力推動“特勤建特、專隊建?!?,優先加快推進超高層建筑和大型商業綜合體、地鐵和地下空間、文物古建、地震地質災害以及核生化等5 類滅火救援專業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特種災害事故攻堅打贏能力。

二是建管訓用并重,不斷壯大政府專職消防救援力量。推動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發展的意見》,提升政府專職消防員入隊薪酬保障標準;根據各區隊站建設進度和規模,同步配備政府專職消防員,實現各類隊站動態滿編執勤,目前已達6300人,隊伍實力明顯增長。加強建設同時,按照與國家隊一體化管理、一體化訓練、一體化作戰、一體化保障“四個一體”原則,制定配套規章制度,使政府專職力量建管訓用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具體化,不斷提升戰斗力。

三是持續外強“四聯”,全面提升打早滅小能力。推動已建成的自防自救力量實現“四有一聯通”1四有一聯通即有隊員、有場地器材、有制度、有預案,與119 指揮中心及轄區消防站建立手臺或固定電話直聯直通機制。,并加強防滅兩個條線協同配合,實現防滅清單式移交;為全市1 萬個社區、重點單位的義務消防隊配備應急通訊及滅火救援器材;不斷完善與社會多種形式消防隊伍聯勤聯訓聯調聯戰“四聯”機制,將所有具備24 小時值守能力的社會應急力量全部納入兩級指揮中心聯調聯戰,并由轄區消防隊站負責日常聯勤聯訓;強化與環衛、園林、水務等部門協同,推進與武警部隊、街面交警聯勤,實現滅火救援統一調度,最大限度滅早滅小滅初期。

2.3 瞄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持續深化提質強能

一是持續提質強能抓“五訓”。強化基礎體技能“全員普訓”、滅火救援專業操法戰法“分崗專訓”、跨區域跨單位“輪崗駐訓”、分層級分戰區實戰演練比武“以賽促訓”,優化作戰效能評估制度“實戰檢訓”。加大實訓經費保障力度,開展指戰員輪訓3.6 萬余人次,組織大型比武競賽和實戰綜合演練500 余場次,隊伍實戰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持續固本創新夯實訓戰基礎。全面推行以整建制實戰編成或戰斗班組為基本單元、以實兵實裝實操為基本形式、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以資源共享共用為目標的調研熟悉新模式,推廣應用“防消結合”APP,實行調研熟悉、滅火作戰和防火工作閉環管理;改進戰評,開展以“講問題找差距”為主要內容的總隊、支隊級戰評復盤,推動全隊伍真正做到打一仗進一步。

2.4 大力推進實戰硬件支撐保障體系建設

堅持“規劃引領、目標管理、政策支持、集約共享”,努力打造與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和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公共消防安全硬件支撐保障體系。

一是圍繞“大站建強、小站建密、微站建廣,織密城鄉滅火救援網”,大力推動各類消防隊站建設。堅持規劃引領,優化消防站點布局,站點總數由改革前的213 座發展到目前的433 座,大幅縮短了隊站作戰半徑、提升了響應速度。城市建成區每4-7 平方千米布點建設1 個規劃站;立足北京特點,加密建設小型站,原則上主城區2 平方千米左右有1 個小型站,遠郊區最低目標實現“一鎮一隊”。

二是大力推動市、區、站三級專業訓練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總隊綜合訓練基地功能,積極推進總隊第二戰勤保障基地建設前期工作。組織對50 個具備訓練條件已完成訓練設施改造任務的隊站進行復檢,不具備訓練條件的隊站,與周邊具備條件的隊站或社會單位建立合作機制,保障常態化日常訓練有序實施。

三是提升應急物資儲備和投送能力,大力推動戰勤保障基礎建設。落實四部委《“十四五”應急物資保障規劃》和總隊《應急裝備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健全隊伍、部門、社會、企業“四位一體”聯儲聯保聯供模式,完成兩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目標任務,區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庫100%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加強與航空、鐵路、公路等部門和大型物流企業協作,提升跨市域的應急機動遠程投送能力。

四是大力推動消防裝備優化升級。按照各類裝備逐步實現體系化功能升級、結構優化、統型統標、信息化管裝整體思路,不斷強化裝備建設管理。在加強裝備建設同時,推動車輛裝備“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納入調度指揮平臺“一張圖”,實現裝備保障與滅火救援聯勤聯動,為滅火作戰調度指揮和裝備采購提供科學依據。

2.5 堅持實戰導向,積極探索作戰效能評價體系和嚴明獎懲

一是探索出臺公平理性客觀的作戰效能綜合評價體系。對滅火作戰的評價不能非黑即白,也不能單純靠領導說了算。戰訓部門和政治部門量化標準,實事求是評判滅火作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的作戰成效,結合北京地域特點,衡量作戰投入的人力和裝備、消耗的滅火劑和滅火器材、作戰持續時間、過火面積、火災損失、人員傷亡等評判標準,針對性實施獎懲,保護真正英勇善戰的骨干力量,同時通過火災事故延伸調查體系對失職失責行為嚴厲懲處,立起練兵打仗的鮮明導向。

二是牢固樹立“訓練有功、滅火救援有位”的鮮明導向。善于在執勤訓練、滅火救援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分級建立骨干人才庫,健全教練員選訓用管機制,培養新型的“四會”教練員。積極宣揚練兵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充分利用各類媒介平臺宣傳練兵好經驗、好做法,采取多種形式增強指戰員榮譽感,引導指戰員人人爭先進、個個受教育,充分調動激發練兵備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濃厚的練兵氛圍。

3 問題與思考

3.1 存在問題

3.1.1 戰訓基礎工作還有提升空間

基層隊站轄區調研熟悉工作模式僵化、效果較差,熟悉工作未分類無計劃,把握不清量大、量小統籌關系,有的單位對轄區單位開展調研熟悉和實戰演練走形式、不深入、不細致,基礎信息采集不扎實、臺帳底數失真,實戰應用性不強。

3.1.2 多種形式消防力量建設還不滿足實際需要

“國家隊”消防員編制有限,政府合同制消防員發展比較緩慢,部分消防救援站不能滿編運行。企業專職隊、單位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隊等多種形式力量戰斗力比較薄弱,且統籌力度不夠。

3.1.3 多災種滅火救援車輛裝備結構有待優化

面對“全災種、大應急”救援任務所需要的特殊災害類型處置車輛和跨區域救援所需要的后援類車輛、“高精尖”裝備仍有較大缺口,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3.1.4 滅火救援編成化作戰模式有待完善

滅火救援現場指揮混亂、供水混亂、通信混亂的老大難問題,根本在于作戰編成不規范、指揮層級不清晰、作戰分工不明確,加之不同災情的力量調度也有不同,單純以“大專業隊”為劃分的力量編成已逐漸不適用于復雜多樣的災害事故處置。

3.2 思考與建議

3.2.1 規范執勤戰備秩序

規范戰備檢查程序、內容和檢查標準,細化檢查流程,做到工作任務表格化、表格內容具體化,確保規范實效,通過常態化、精細化的戰備檢查,著力解決基層防護不到位、隱患排查不深入的現象,建立規范統一的執勤戰備秩序。

3.2.2 強化多元化消防隊伍建設。

按照“建強國家隊、壯大專職隊、發展志愿隊,構建多元消防救援力量體系”的總體思路,逐步擴大政府專職消防員規模,補充基層人員實力,力爭實現城市消防救援站、小型消防站滿編執勤,在此基礎上,持續抓自防自救力量全覆蓋建設和“一警六員”實操實訓,努力做到與專業消防救援力量互為補充。

3.2.3 優化滅火救援裝備結構

推進裝備結構優化,在滿足滅火作戰需要為主的裝備數量基礎上,結合北京實際,強化專業救援裝備配備,推進裝備統型,實現車載器材全部標準化、標識化;推進消防站無人機、滅火機器人等裝備列裝,梯次推進個人防護裝備升級換代,逐步實現“機器換人”。

3.2.4 推行編成編隊作戰模式

從以往單兵、班組、整建制的劃分形式,轉化成“作戰編組、作戰編成、作戰編隊”3 級編成模式。班組層級打破“班”的概念,按照任務分工,構建“1組不少于2 人”的作戰編組,形成若干個最小作戰單元。隊站層級推行大站“3車15 人”和小站“2 車10 人”基本作戰編成,同時,結合“大站帶小站”共訓共練、一體化作戰模式改革,組建“3+X”功能作戰編成。支隊層級根據災害事故特點和跨區域作戰任務需求,分類組建組織指揮、應急通信、攻堅滅火、搜索救援、破拆排煙、供水供液、戰勤保障等作戰編隊,做好應對處置高低大化、老幼場所、新能源等急難險重任務和跨區域作戰準備。

4 結語

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實戰導向,心懷進取之心,保持“能力恐慌”,從調度指揮、力量編成、全員練兵、業務基礎、綜合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入手,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總結經驗、固化成果、優化機制、抓出成效,才能在“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方向上穩步前行,真正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消防救援新路子。

猜你喜歡
救援裝備消防
《消防界》征稿啟事
好裝備這樣造
緊急救援
港警新裝備
全國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防曬裝備折起來
漫畫說消防
消防也幽默
救援行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