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歷程回溯、基本任務和時代特征

2024-05-10 14:39初金哲劉傳雷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農業

初金哲,劉傳雷,2*

(1.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9;2.大連理工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中國式現代化涵蓋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中國式農業現代化不但是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如今依然是,這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將“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為黨和國家未來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目標,為此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現代化發展與建設農業強國提出了具體目標和要求,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一、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歷程回溯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其主要的內涵看,也是一部中國農業發展史。在黨的百年奮斗光輝歷程中,中國農業發展歷經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直至數字農業的轉變進程。在各個歷史階段,黨都緊密結合歷史國情,實事求是地探索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貼合中國實際的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既有一定的歷史教訓,也凝練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個發展過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充分體現了中國農業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的發展歷程。對中國近百年來農業發展歷程進行總結回溯,有利于明確新時代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基本任務,深刻認識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中國式農業現代發展規律的必然性,對指導新時代推進實現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農村土地政策變革,嘗試探索農業現代化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對于“三農”工作的認識逐漸深化,歷經從認識到重視的演變進程。從黨旗圖案的演化過程即可印證這一觀點,黨旗的變化由最初的洋鎬錘子、“犁頭旗”,變化為鐮刀斧頭,最后敲定為鐮刀錘頭,這一過程生動地反映了黨從工人運動到農民運動,從城市走向農村創建革命根據地,持續走出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式革命道路。

這一時期,農民登上了歷史舞臺,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黨的領導人深刻認識到“三農”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相繼提出了“耕地農有”“減租減息、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等重大政治思想,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奠定基礎。盡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目標尚未提出,但在實現國家獨立自主和現代化發展的大局中,黨不斷摸索、制定和實施諸如發動農民運動、解決土地問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等有利于農業發展、壯大農業產業、維護農民利益的政策舉措,全面推動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中提出“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歸社會公有”的目標要求,這是黨對于“耕地農有”的農村土地改革政策最初顯現。192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的《中國共產黨告農民書》詳細指出“耕地農有”的土地政策是破解農民貧窮問題的根本解決辦法。1937年,在洛川會議上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綱領明確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應以“減租減息”政策為指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首次提出“農業近代化”一詞,這是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設的早期追溯。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提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原則。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土地革命以點帶面逐步延伸,在全國掀起農業發展的浪潮,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持續高漲,對于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思想上和物質上的準備。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農業資源整合重構,首次提出農業現代化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處于百廢待興和一窮二白的發展階段,急需通過廢除舊有制度,確立正確發展方向,建立起一個新的社會秩序,走上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發展道路。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時間里,黨的中心任務逐漸由革命轉向建設,在這一歷史時期,我們黨首次明確提出了“農業現代化”的建設總目標,制定并實施了諸多如建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農業合作化改造、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工農整合發展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帶領廣大農民走向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195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為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提供法律保障,其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截至1952年12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改革。在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要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總目標,“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化、機械化”則成為完成總目標的重要任務,同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四個現代化”,其中包含“現代化的農業”。在1956年12月我國全面實現農業合作化,黨的八大討論通過的新版《黨章》其內容囊括“四個現代化”,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盡可能迅速地實現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農業?!?/p>

1953年—1958年期間,我國相繼出臺《關于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等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文件為整合工農業發展、強化農民管理和構建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奠定了堅實基礎。1964年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現代化農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強國的根本特征??偟膩碚f,在這一時期,黨首次提出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并明確了農業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支撐,我國“三農”工作的開展涉獵經濟、社會、政治、生態等各個領域,重點聚焦于農業現代化發展。

(三)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農業現代化持續向縱深發展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中國共產黨堅持改革創新是第一動力,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謀復興、以改革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大召開的四十四年時間里,中國共產黨通過制定并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市場化改革以及統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等眾多惠農舉措,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推動農業現代化持續向縱深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將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這一科學的決策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1979年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政策文件對于指導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件中提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三個需求,即需要現代科學技術、需要農業機械化、需要農業合理布局。1978年—1984年期間,我國持續推進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改革,1980年黨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文件中充分肯定了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實踐成效。同年鄧小平同志也對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工作方式予以高度認可,并積極鼓勵農村嘗試多種責任制模式的探索實踐。1982年我黨將農民自發實踐的多種形式責任制命名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在這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們黨對于農業現代化的實踐研究進一步拓展至現代化經營管理體系。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將改革發展目標定位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黨對于農業現代化的實踐探索進一步深入,從工業技術應用、經濟管理體系延伸至產業體系建設方面。1993年—1998年期間,我黨多次就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改革以及完善作出重要指示。

進入21世紀,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逐漸深入,致使城鄉矛盾、干群矛盾以及工農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農民增產增收問題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問題。2002年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總方略。2002年—2012年期間,中國共產黨對于農業現代化的認識更加深入,在農業現代化發展應用中已由工業技術應用轉向現代科學技術、產業體系、農村金融以及經營方式等全方位拓展。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要堅持走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為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明方向。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至今):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展現新優勢、新動能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黨的突出位置,制定并實施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等諸多惠農政策。這一時期,我們黨深入研究探索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路徑,致力于推動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第一,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2年-2021年間,我們黨從提出精準扶貧“十六字”方針,到印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直至2020年底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了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為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第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2017年-2023年間,我們黨持續推動鄉村全方位振興發展建設,從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建設以來,黨和國家多次在重要會議、政策、文件中提及鄉村振興建設,并明確提出要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產業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以及組織振興。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充分體現了黨對“三農”工作的關注和重視,在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進程中,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我國農業機械化覆蓋率高達74%,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26.5%,均有大幅提升。

第三,建設農業強國,持續推動農業供給、科技、經營、產業現代化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農業強國的根本目標,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建設農業強國做出具體部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2]接下來我們黨要重點從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和裝備技術支撐以及強化制度改革創新三方面推動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始終堅持推動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充分利用脫貧攻堅、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等政策路線系統解決了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重點問題,為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確立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二、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基本任務

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由獲得地權開始,經過制度探索、改革創新直至科學完善這樣一個邏輯發展過程,不同階段承擔不同的歷史任務。進入新時代,推進實現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需要完成新的歷史任務。新的歷史任務在有些基本方面是過去歷史任務的延續,但在內涵、條件、標準及質量要求等方面都有新的變化,必須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特別是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

(一)糧食安全——樹立大食物觀,確保世界復雜形勢下的穩產保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強調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對于我們黨深刻認識把握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律,提升世界復雜形勢下的糧食風險抵御能力具有新的時代意義。

1.全面促進糧食生產增產,確保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堅決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強化耕地保護相關的舉措,確保各省份耕地面積不縮減,不變更,通過現代技術創新應用加速推動基本農田的改造升級,最終轉化為高標準農田。要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提升糧食品質,豐富糧食多樣性,持續推動優勢農產品增產增收,嘗試多元化農產品種植。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截至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連續十九年豐收,成績固然可喜,但新時期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更加嚴峻,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面臨更大沖擊,致使全球糧食安全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要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把科技創新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引擎。

2.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F代設施農業發展建設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現代設施農業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產出、高效率的鮮明特征,代表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在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進程中,要從技術革新、科技創新、產業結構、數據要素以及服務配套等方面著手,重點加強總體謀劃布局,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完善基礎設施裝備建設,提升設施科技自主研發水平。要持續強化糧食烘干、農產品存儲、冷鏈物流運輸以及農產品精加工,善于探索利用沙漠、濕地、戈壁等極端環境地區發展設施農業,擴大食物供給來源。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這一體系能夠起到穩定和擴大食物供給,豐富食物多樣性,提升糧食安全抵御風險能力的作用,滿足人們對食物多樣性的物質需求。要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提升青貯和秸稈的飼料轉化率。同時,要豐富食物資源供給,在保障谷物等主產糧產量充足的前提下,注重擴大投喂豬、牛、羊等動物飼料的生產規模,注重增加肉類、奶制品、蔬菜、菌類以及水果等食物的生產供應。

(二)科技支撐——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黨的二十大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敝袊睫r業現代化發展建設需要現代科學技術支撐,更需要在農業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方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破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困境。新時代我國農業機械化、數字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精準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新興領域正在逐漸由探索階段走向應用推廣階段,在這些農業發展領域,關鍵核心就是科技創新,只有不斷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持續強化農業裝備支撐,才能最終實現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1.堅持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發展理念,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要堅持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現階段我國諸多先進農業設備其核心技術來自國外引進,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凝聚人才、科技、資金與政策合力,開展農業先進技術的創新研發,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尤其是針對農業生產過程中大型機械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的創新研發,針對精準農業領域中的精準播種、施肥、打捆、收割等先進技術的創新研發,針對水果、蔬菜、堅果等多種食物采摘和噴藥的技術創新,針對智慧農業中的數字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的創新研發。著力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建農業產業技術平臺,打造農業先進技術產業集群。在農業生產進程中全力推廣先進農業機械裝備的普及應用,特別是對于大型智能農機裝備的使用。

2.依托數字技術發展,實現農業發展向數字化轉型。要在農業生產、加工、運輸、營銷、售后處理等方面依托數字技術推動農業數據要素變革,加強對農業土地、氣象、環境以及種子肥料信息的可視化表達和信息化管理,將數據要素呈現在農業智能終端、手機、電腦等設備中,讓這些設備成為新型的“農業裝備”,實現農業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合理分配,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是利用數字技術轉變農業生產關系,重點結合農村第三次產業融合和城鄉融合發展,形成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變革,推動農村電商快速發展,提高農產品市場流通效率,全面提升農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三)產業升級——樹立綜合協調發展理念,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3]產業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農業強國的根本保障。在新時代要清晰認識到產業振興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人才匯聚、文化繁榮、生態和諧的基礎性支撐,需要提升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持續推動農業產業體系升級轉型,并充分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促進農業產業融合式發展。

1.推動農業產業體系升級轉型。要立足農業農村特色產業,開發農業產業各項功能,挖掘農產品多元價值,壯大農產品產業規模。要依托其自身價值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為農產品銷售拓寬渠道,完善、補齊農業產業鏈條、延伸、擴增衍生產業鏈條,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優勢農業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推進農業產業提升基礎設施,完成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鏈條現代化發展,建設抵御風險能力強、科學技術水平高、產業鏈條完備的農業產業體系。要筑牢農業基礎建設,發揮我國各個行業的優勢,提高各行業反哺農業的規模力度,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發展。

2.充分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要立足現有農業產業基礎的前提下,吸納引進第二、三產業,加強農產品細加工、精加工、深加工技術應用,從農業單項生產轉向多項生產。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農業+工業”“農業+旅游”“農業+運輸”“農業+金融”等多領域、多行業與農業融會貫通的發展模式,加快貫通產加銷,融通農文旅,提升農業生產的附加值,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的競爭能力。要提升農業產業韌性和可持續性,加快在農業產業鏈各環節培育樹立龍頭企業和品牌企業,特別是在生產端、運輸端、加工端、消費端要著力提升產業規模和增強產業韌性,促使農業產業生產端更加智能化、機械化,在運輸端更加高效化、流暢化,在加工端更加數字化、特色化,在消費端更加便捷化、自由化。

(四)鄉村治理——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扎實建設美麗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美麗鄉村建設是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業是我國基礎性產業,由于其耕地面積廣闊、生產工藝繁瑣、涉及領域眾多,所以,要建設美麗鄉村就需要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和提升鄉村公共服務能力為抓手,持續深化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1.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治理體系是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體現,要從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和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兩方面著手。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作用,提升其政治功能、育人功能、服務功能,強化政治領導力,提升鄉村干部個人能力和文化素養,在政府、高校、企業選拔優秀青年人才駐村鍛煉;注重營造良好的鄉村風俗風氣和社會氛圍,將黨的先進思想、鄉村的優秀文化以及典型人物事跡在鄉村中廣泛宣傳并號召學習;鄉村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要全心全意為農村農民服務,既要聚焦解決鄉村急難愁困的問題,也要深入農民生活、生產一線,防范化解各類潛在風險。

2.全面提升鄉村公共服務能力。鄉村公共服務能力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環節,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息息相關。要在加強政策引導、堅持標準化建設、注重人文關懷三個方面提升鄉村公共服務能力。在政策引導上,要明確鄉村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政策性崗位吸納青年人才服務鄉村,通過政府扶持推進鄉村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在標準化建設上,要推動城鄉基礎教育向均等化、優質化方向發展,提升鄉村辦學水平;提升鄉村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扎實加強農村醫保、生活補貼、困難救助的扶持力度,解決農民“看病難”“吃藥貴”的現實問題。在人文關懷方面,要注重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老年群體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群體的關心關愛,既要解決他們的教育、醫療、生活等物質生活問題,又要為其提供社交娛樂、知識文化的精神生活保障。

三、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時代特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新時代黨帶領全體人民扎實推進的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應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具體體現出符合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本質特征。

(一)使命擔當——堅持履行大國責任推進人類農業現代化

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最為顯著的特征,既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更是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面臨的現實問題。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必須依據這一現實問題,逐漸解決與此相關的各類“三農”問題,促進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加速實現,承擔起時代所賦予的重大歷史使命。

1.承擔起實現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責任。首先,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農民人口9億,占中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如此眾多的人口要生存、要發展,必須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保障;其次,中國只擁有世界9%的耕地,卻要養活世界近20%的人口,也必須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保障;再次,從經濟結構功能看,農業是根基,沒有農業就沒有工業,沒有現代化的農業就沒有現代化的工業,作為經濟發展第一產業,只有實現現代化,才能進一步推進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現代化。顯然,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對一個世界大國的發展來說肩負著極其重大的歷史責任。在過去的百年時間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體人民實現了從饑餓走向溫飽并邁向小康的偉大壯舉,已經圓滿承擔起了過去時代的歷史責任,進入新時代,歷史責任更加重大。

2.承擔起推進人類社會農業現代化發展責任。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幾十年間就成為如今的第二大世界經濟體,其中農業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可忽視。中國作為歷史久遠的農業大國,在保證民生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農業產業體系,從穩產保供到增產增收實現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飛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農業生產總值9萬億元,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16.69萬億元,約占全國生產總值的16,47%,由此可見,農業經濟不但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也在世界經濟市場上也占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不但為中國自身的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為推進世界農業發展現代化做出了貢獻。進入新時代,世界農業市場越發廣闊。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中共同促進農業發展現代化作為世界人民和平共生的基礎產業,是世界和平、合作、友好發展的根基,充分展示了中國正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扎實推進人類社會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責任。

(二)共同富?!獔猿置撠毠圆粩嗫s小貧富差距

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實現全體農村農民共同富裕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本質特征。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钡娜蝿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徹底消除農村相對貧困。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跟進農村脫貧地區的動態監測,對存在返貧趨勢或出現返貧苗頭的個人和家庭落實全面幫扶措施,將確實存在返貧傾向的監測對象納入到農村低保、惠民救助、醫療救助、特困救助和臨時救助范圍。要分層分類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對于農村低收入和欠發達地區要采取點對點幫扶機制。要積極落實各項返貧惠民政策,重點面向貧困人口提供創業補貼、就業崗位、貸款支持、生活補助以及技能培訓。要持續推進東西部協同合作,促成經濟發達地域與經濟落后鄉村結對幫扶,全面帶動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不斷激發相對貧困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以農民增收為出發點,不斷推動相對貧困農村產業結構優化,經營理念改革與人力資源投入,在政策扶持方面更加側重于扶志扶智,圍繞支柱型產業打造全產業鏈條,擴增衍生產業鏈條,為農民群體返鄉就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機會,不斷縮小政策差距、收入差距以及發展差距。

2.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要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促進農民增收需要將重點放在提升農民技能水平、提供穩定就業崗位以及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三方面。一是為農民職業發展提供知識儲備和技能培訓,通過對農民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能夠提高農民的農機操控使用能力、經營管理能力、農業科學生產能力。二是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要將各項穩崗紓困政策落到實處,充分認識中小微企業在緩解農民就業崗位緊缺問題中的重要位置,要持續鞏固和發展涉農的中小微型企業,進一步提高農民就業崗位數量,提升農民就業崗位薪資待遇。三是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要完善農村地區的農業產業創業園、孵化基地以及實訓基地建設,制定創業補貼、貸款免息、租金減免等優惠政策,為農民自主創業提供政策激勵、技術支持和平臺保障,為更多農民創業提供機會。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充分利用政策激勵引導廣大青年人才返鄉和赴村就業,為鄉村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提供保障。在經濟發展上,要豐富產業結構,為產業提供場地、交通、政策、人才等諸多便利,吸引優質產業進村投資建廠,激發經濟活力。

(三)文明素養——堅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素質

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除了要實現物質生活共同富裕,還要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括大力加強鄉村教育和文化建設等。精神文明的關鍵是推進實現人的現代化,因此必須高度關注如何改善廣大農民的精神風貌,使他們全面提升精神文化素養。

1.全面加強鄉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公共服務基礎設備建設是影響農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要統籌加強鄉村規劃建設,重點夯實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設以圖書館、文化館、少年宮為主的文化類服務設施,建設以活動室、公園、體育場為主的體育類服務設施,建設以創業孵化園、人才服務機構、技能培訓中心為主的惠民類服務設施。要著力改善農村居住環境,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開展農村公廁建設改造,農村污水排放治理,農村垃圾集中處理,農村道路交通改造。要持續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水力資源、電力資源等相關設備的配備,強化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修繕,實施數字鄉村建設,推動數字化信息技術在鄉村中的推廣應用,構建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

2.全面提升新時代農民精神風貌。要不斷挖掘探索以中華優秀農耕文明為代表的典型先進“三農”文化,重點將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在建設農業、改造農業、發展農業過程中孕育而生的精神文化作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予以傳承弘揚,融入個人價值觀念與企業文化。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中華優秀農耕文化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農民的精神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要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為出發點,利用文化名村的典型引領作用,通過打造若干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村,激發人們對于鄉村文化的了解喜愛和深入探索,提升新時代農民對于自己的身份認同、文化認同以及屬地認同。要以鄉村家風、鄉風以及非遺傳承為建設重點,通過開展重大節慶日儀式感教育、思想引領教育、道德品質教育以及鄉村文化教育塑造新時代良好的鄉村風貌。要徹底整治鄉村陋習,充分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造鄉村精神面貌,注重用良好鄉村風氣帶動家教家風,促進個人思想進步。

(四)生態和諧——堅持綠色方式轉型打造環境友好型農業

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優質的自然環境和物質資源是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保障,也是中國式農業現代化追求的價值目標,重點要處理好人與資源、產業、生態、鄉村間的關系,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強國。

1.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綠色升級轉型。首先要加快農業發展轉變,打造資源節約型農業。資源節約型農業主要以節省自然資源、注重自然資源的重復循環利用為根本遵循,構建一種集約化的農業綠色生產體系。要通過發展多熟制種植,建立多層次、一體化的農業生產模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強化灌溉和施肥的精準實施,解決大型農業機械的高耗能問題。在秸稈的處理上,要通過對秸稈的二次處理加工使其能夠成為肥料、飼料和能源。在農村電力系統開發建設上,要探索采用太陽能、水力、風力發電設備,實現能源的綠色獲取。在牲畜糞便處理上,要通過運用沼氣技術,將畜禽糞便轉化為綠色能源。在農業資源消耗上,重點采用精準灌溉、施肥、培養等技術,減少資源消耗??傊?要通過政策、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協同配合,共同推進,方能實現資源節約型農業建設。

2.要加快打造環境友好型農業。環境友好型農業是提倡采用可持續、可推廣的農業生產方式,注重在農業生產中降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要通過采用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精準農業的生產方式,構建生態平衡的農業生態系統,降低土壤對化學肥料和藥物的攝入總量,提升土壤質量和生物多樣性,重點解決農業生產中對于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問題。通過構建以循環農業為主體的綠色農業生產體系,鼓勵綠色低碳農業生產企業,支持標準化有機化肥和農藥生產企業,引進污水治理、廢棄物處理以及耕地保護技術設備,支持綠色農業先進技術創新研發,實現廢物利用資源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投入減量化、產品供給無害化,全面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五)和平崛起——堅持合作共贏理念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的一貫宗旨和主張,也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1.堅持黨的領導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是堅定主張和平的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制度。進入新時代黨結合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實際,參考借鑒世界各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經驗,以和平發展為原則,推動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高速發展。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和保障,因為從中國這樣一個在世界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角度看,中國是否穩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世界是否穩定。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堅決不走西方發達國家殖民掠奪和破壞環境的老路,而是要走符合中國國情,推動世界農業共同繁榮的和平發展道路。

2.加強合作、互通有無、共同發展。中國目前是農產品世界第一大進口國、第二大貿易國以及第五大出口國,擁有多元化的農產品以及豐富的產業資源,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活力。在新征程上,我國要持續推進農產品貿易對外開放,豐富農產品進出口種類,持續深化農產品貿易合作模式,與西方農業發達國家就農場建設、農業技術以及經營模式開展深度交流合作。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匱乏以及耕地面積縮減等人為與自然災害造成的糧食危機問題,積極主動與各國合作研究,共享成果,共謀發展。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