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探索歷程及方法論意義

2024-05-10 14:59孫采芳
安陽工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發展

孫采芳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離不開黨對世界歷史發展大勢的把握。黨的百年征程總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抓住變革機遇,掌握發展主動權,以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思想上破冰謀創新、實踐中突圍開新局。中國式現代化正是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立足中國具體實際,在批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資本為中心、國強必霸邏輯的基礎上,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實踐,為世界上想發展、求發展和尚未實現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中國方案”。

1 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

現代化是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然趨勢,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現實進行的運動和未來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式現代化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面向世界、胸懷天下的格局和獨立自主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心境,切實地按照馬克思唯物史觀、大歷史觀走進歷史深處,挖掘中國式現代化的過去,正視其現在,把握其未來。馬克思、恩格斯雖在著作中沒有直接運用“現代化”概念,但卻在文本中反復提到“現代社會”“現代國家”“現代資本主義”等詞。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提到,“德國的國家學說的現狀就表現了現代國家的未完成,表現了現代國家的機體本身的缺陷”[1]11,這是馬克思立足正在進行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實展開的批判;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指出,“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2],這是馬克思從社會形態演進展望社會發展趨勢。工業革命推動現代大工業變革社會關系,人類社會由封建社會形態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世界歷史呈現出新特點: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各民族多方面的生產消費相互往來和商業貿易往來相互依賴,代替以往地方和民族自給自足和封閉自守狀態,“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3]。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都繞不開現代化的應有歷史走向,都規避不了現代化的綜合塑造。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意義要求中國社會發展必須將這種意義置入世界歷史的進程之中,而實踐本身在證成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同時,也具有了世界歷史意義。

怎樣實現現代化?取得獨立自主的國家政權、擺脫政治依附是實現現代化的必要前提。19世紀50年代后半葉,馬克思把理論關注的焦點目光從西歐轉向東方,特別關注俄國、中國、印度等相對落后的東方國家的發展。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正遭受西方的剝削壓迫,英國政府為挑起戰爭而制造事端以顛倒黑白、欺騙公眾(美化鴉片戰爭),但馬克思批判性地指出,“這一切都是在‘中國人的挑釁行為危及英國人的生命和財產’這種站不住腳的借口下發生的”[4]!恩格斯不僅指責英國侵略的虛偽和非道德性,而且還高度肯定了中國人民反對英法侵略的英勇斗爭是正義的、光明的戰爭,“最好承認這是‘保衛社稷和家園’的戰爭,這是一場維護中華民族生存的人民戰爭”[5]。馬克思、恩格斯甚至還提到了接近“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語句描述,如“以掠奪和壓迫農民為基礎的貴族共和國處于完全土崩瓦解的狀態”[6],“一切美麗的東西都建立在承認所謂人民主權的基礎上”[7]。馬克思、恩格斯站在世界歷史和真理道義的制高點,對西方列強野蠻侵略行徑進行無情的批判,并高度贊揚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浴血奮戰的斗爭,對未來中國必將實現主權獨立的歷史走向作出了大歷史觀研判。同時,馬克思還特別指出,俄國農村公社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不以“外國征服者的獵獲物”存在,即要擺脫殖民統治、保持國家民族的獨立性,否則一個國家的獨特文明和歷史優勢也將不復存在,適合于本國國情的現代化也就無從談起。東方國家要想走現代化之路,必須擺脫西方殖民統治,去除外在依附,為爭取國家政權獨立和民族解放而不懈斗爭。此外,馬克思、恩格斯特別關注不同國家走向現代化路徑多樣性的重要問題,針對俄國所特有的農村公社具有的自身優勢指出,農村公社以土地集體所有為基礎,這一“集體所有”具備將耕地由個體轉變為集體勞作的可能性,而后逐步過渡為合作社,以此帶動機器工業大生產,這就具有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因素,成為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形態的支點。1876年,馬克思在《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提出,俄國可以根據現有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發展自身,同時也要吸收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所形成的優秀成果,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而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制度的設想;1881年在《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中,同樣提出了俄國等相對落后的東方社會可以避免資本主義痛苦“跨越卡丁夫峽谷”直接進入更高級社會形態即社會主義社會的可能性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正是以輝煌的實踐成就驗證了馬克思“跨越卡夫丁峽谷”的設想,為其他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選擇。

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不列顛百科全書》對現代化這樣定義:“從一個傳統的鄉村的農業社會轉化為一個城市工業社會,始于18世紀產業革命,現代工業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日益普及。從一開始,現代性便具有兩副面孔?!盵8]《中國大百科全書》指出:“現代化還表征一種發展狀態,即發達國家已經達到的世界先進水平所處的狀態,以及發展中國家趕上發達國家后所處的狀態?!盵9]現代化是總體性、歷史性范疇,是動態的社會發展過程,具有多層次、多維度、多矛盾的復雜結構?,F代化的實現需要以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等為基礎,受歷史文化條件和國家具體實際的影響,尤其是受社會制度制約。西方國家現代化同資本主義制度緊密相關,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一致,是依靠資本內在邏輯和少數人的現代化。西方任何現代化流派實際目的都是把世界各國納入資本主義體系,傳遞“西方中心論”“現代化即西方化”“普世價值”“資本主義永恒性”等虛偽觀念,結果是現代化發展進入異化困境,使原本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異化為奴役人、剝削人、阻礙人自由發展的現代化,“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10]。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模式、價值目標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蘊含著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東方邏輯”,最終“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11],基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即“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12]。這些內容蘊含中國式現代化的總特征和制度的優越性。

2 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歷程

中國式現代化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歷史淵源,“走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既是重大理論問題,又是重大實踐問題。時代召喚新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應勢而生,主動肩負起實現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重任,成功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2.1 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期: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時期

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憑著先進的武器和商品強行打開中國大門,使國人發現了中西方的巨大差距,由此,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現代化的強國之路,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的失敗表明,舊式西化(歐化)之路無力改變國運。于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使無產階級成為新的革命力量,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指南,同時立足于中國具體實際,采用“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定式,重構中國式現代化新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現工業化貫穿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全過程。土地革命時期,中國以農業為基礎輔助工業發展。1927年,毛澤東在《在土地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上的發言》中指出,解決土地問題的意義,要“發展中國工業”[13],通過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為工業發展打下了基礎??谷諔馉帟r期,國家以實現工業化作為抗戰勝利的重要保障。1944年,毛澤東在《共產黨是要努力于中國的工業化的》中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必需有工業;要中國的民族獨立有鞏固的保障,就必需工業化”[14]。同時,以軍事工業化為重點,“我們必須建設國防工業,自制重武器與高武器,同時設法輸入這些武器,以便能有力進行防御的與攻擊的陣地戰,這是非常必要的”[15]。中國共產黨優先發展的軍事國防工業,這是革命斗爭的時代主題賦予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解放戰爭時期,為實現工業化接續革命,毛澤東在1945年《論聯合政府》中提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16]。在1949年《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提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必須有步驟地解決國家工業化的問題?!盵17]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工業化為指引,經過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了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的有機結合。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國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新中國成立之初,受國際政治形勢的制約,新中國必須要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高水平現代工業體系,才能沖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對此,毛澤東明確地提出,“要把一個落后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18]?!皩⑽覈ㄔO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19]。由于受國際政治形勢影響,我國照搬“蘇聯模式”而采用高度集中指令的計劃模式,導致“一五計劃”時期的產業結構失衡。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及時糾正偏差,由以蘇聯為模板轉變到以蘇聯為借鑒,正式開啟自主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趪鴥韧庑蝿莸淖兓?,黨中央充分肯定了科學與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性。1964年12月,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和“兩步走”的發展設想;在1975年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中,周恩來再次重申“四個現代化”戰略,表達出中國共產黨人對實現現代化的不懈追求和美好憧憬。在我國特殊的歷史時期,現代化理論雖未徹底貫徹落實,但我國獨立自主地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現代化這一開放的、科學的理論在實踐中得以適時動態調整、逐步完善。

2.2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期:中國人民富起來的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之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將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迎來新的光明前景。

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基礎上,1979年,鄧小平率先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盵20]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中外經濟合作問題討論會時,闡述了中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1987年,黨的十三大將“三步走”寫進大會報告,這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確立了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和奮斗的方向。此后,“三步走”作為一項重要思想,長期指導著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貫穿于“五年計劃”的制定之中。這一時期,黨中央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作為現代化的基本保證和動力支撐,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作為現代化的發展導向,將民主法治建設作為現代化的政治和法律保障。這是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現代化建設作出的創新性探索,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實踐證明,這些方針政策是符合社會實際、合乎發展規律的,它推動著中國式現代化向更高水平邁進。

現階段,“三步走”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已提前實現,如何實現第三步成為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重要課題,這急需全黨和全國人民根據世情、國情和黨情的變化作出動態調整。黨的十五大對后50年作出“新三步走”戰略規劃,致力于“建國一百年時,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目標。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進步,現代化總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這是對現代化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凸顯現代化是國家發展的中心任務和發力點。黨的十五大明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六大再次肯定了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加快現代化建設相統一,對“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1]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沙掷m發展與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提出,是黨在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科學決策,為中國實現持續、快速、綠色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2.3 中國式現代化深化期:全面開啟中華民族強起來的時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現代化建設置于世界之變與時代之變中謀新局、開新篇,中國式現代化邁上新征程。

第一,深化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與本質。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感召下,中國共產黨更加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路徑。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富足、精神富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不僅要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還要著重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無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都以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各方面需要為目標。這是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為指導,將現代化的終極追求回歸到人本身的需要,最終彰顯其價值歸旨——人的全面發展。

第二,繼承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安排。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五位一體”總布局,并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戰略目標的同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到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黨根據新時代所處的歷史交匯期作出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政治保障,堅持系統思維,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統籌布局、協調推進“新四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作用,并提出具體標準和目標,“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2]24。

第三,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重要特征,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這些特征并作詳細闡述?!爸袊浆F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蔽覈鴵碛?4億多人口,是當前現代化國家人口的1.4倍,但資本主義現代化體系已不容許新的大經濟體中國進入。如果中國走依附型國家道路,不僅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會成為霸權國家分裂與消滅的對象。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方式和發展必然具有中國特色而呈現出獨有的中國特征?!爸袊浆F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敝袊浆F代化打破了西方現代化下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宿命”,為解決財富鴻溝、中等收入陷阱等問題提供了智慧方案。如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消滅絕對貧困,防止貧富兩極分化惡性發展;提高公共產品質量,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創造以按勞分配為主的新型分配制度,使各行業人員擁有更多發展空間?!爸袊浆F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秉h中央在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的同時,建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提供健康的公共精神產品,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否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摒棄單純以物質財富增加的衡量標準?!爸袊浆F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敝袊鴪猿帧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爸袊浆F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敝袊浆F代化始終秉承在和平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促和平的原則,如“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體現了中國維護和平發展的理念。

第四,確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原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全面審視和分析當前現代化建設所面對的時代背景,分別從領導核心、實現道路、價值取向、精神動力等問題層面提出了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22]27。 西方現代化的原則是刺激和擴大個人私欲,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這種放縱式發展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現代化后期的無序性,表現出“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零和博弈”狀態。而中國式現代化則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重大原則和本質特征。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等發展機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等風險挑戰,這5項重大原則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

3 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論意義

3.1 從哲學范疇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雙向驅動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遵循理論從實踐中來、實踐是理論之源,堅持實踐和理論辯證關系的唯物論、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法。馬克思在分析德國思想和現實的差異時認為“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1]13。中國共產黨在現實實踐中產生的系列科學理論又是怎樣趨向實踐的呢?——走出一條符合本國實際、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即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要求和中國現實對這些要求的回答是一致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續寫中國式現代化這篇大文章時,始終堅持以中國實踐生成中國理論。這里的“實踐”即是人民改天換地的實踐,只有實踐趨向于理論,才能保證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不變質、不變樣、不偏航。

3.2 從矛盾辯證關系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個別向一般的創造性轉變

在16世紀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確立之初,托馬斯在著作《烏托邦》中開始批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不合理性,但始終沒有找到改造現實社會的人民力量和物質力量,他描述的“社會主義”從一開始就帶有空想色彩。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茖W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一國到多國的過程,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向個別原則轉變的過程。在各國實現現代化的現實社會實踐中,必須實現從一般模式到特殊模式的轉化,否則一般規律就變得毫無意義,就變成教條,就是現代形而上學?!耙磺忻褡宥紝⒆呦蛏鐣髁x,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盵23]縱觀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轉變的歷史: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率先建立社會主義政權后,東歐有8個國家、亞洲有4個國家先后建立人民政權,社會主義實現從一國到多國的轉變,即是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出現了龐大的與資本主義世界對立的社會主義陣營,這是由“一”向“多”的轉變、一般向個別的轉變,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同各國具體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統一。事物的矛盾是具體的,這個具體表現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其他國家復制,可以成為新的選擇方案,可以成為全人類文明新形態?!耙磺斜举|的和偉大的東西,都從人有個家并且在傳統中生了根這一點產生出來?!盵24]縱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開創,但是其世界影響力、創造力、塑造力絕不限于中國。這正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經過七十多年的國際社會運動從個別向一般的創造更迭和敘事轉變,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所形成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體現了百年大黨的天下胸懷和擔當。

3.3 從歷史邏輯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守正創新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理論飛躍是毛澤東思想,它的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第二次理論飛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的邏輯起點是解放思想。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實現了一次哲學上的“正反合”,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守正創新即是其思想精髓。堅持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即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正,創當代馬克思主義之新;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正,創人類文明新形態之新;守科學社會主義之正,創中國式現代化之新;守未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之正,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新。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作出深化完善,不僅是對以往共同現代化理論普遍性的拓展,也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的守正創新,為世界現代化理論實現新突破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面對世界未有之大變局提出的歷史性課題,中國共產黨科學準確把握新時代面臨的機遇挑戰與矛盾風險,堅持“變”與“不變”的相統一,始終做到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從而實現守正和創新的良性互動。我們要堅持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守正創新統一起來,讓守正創新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為21世紀的中國乃至世界新的敘事方式。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