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和教育

2024-05-10 22:01
開放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機心智教與學

文 青

人工智能對教育影響的討論已連篇累牘,這里也說幾點:

一、 教學內容。有人認為人工智能的教育應用,需要教育將重點放在培養人的高級思維上,比如批評性思維、創新思維培養和價值觀塑造等,不用關注低級或簡單技能的培養了。這種觀點的基本框架是人機協作下的人機職責分工。這從任務完成的角度看是有道理的,但從教育或人的心智發展歷程看可能就不是了。人的心智發展遵循的是由簡單到復雜的路徑,需要從掌握簡單的思維運算到掌握高級的邏輯推理再到批評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它是一個漸進的、累積的發展過程,不是教育者可以隨意選擇的。教學內容的變化,也更多的是源自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某種新教育技術的應用,很少會引發教學內容的變革。比如,計算器已能夠完成加減乘除等所有運算,應用廣泛,但是基本運算仍然是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

二、智力衰退。有人擔心,大規模的ChatGPT 等技術的教育應用,會帶來人類智力的衰退。這種觀點認為,人機協作完成某一學習任務,比如寫作,如果ChatGPT 幫助了學習者寫作,那么學習者需要付出的努力顯然就少了。諸如此類的學習任務如果都如此,學習者學習就可能很少或不用需要經歷心智磨練,智力由此可能衰退。這種觀點的實質是官能論,主張用進廢退。但從現實看,人的心智發展的根本動力源自于競爭(即社會內卷或人與自然的斗爭)。先進學習工具的使用更可能帶來的結果是,推動人們在更高水平上的競賽。

三、替代教師。人工智能教師不太可能會替代人類教師,這已是社會的大致共識。因此,人工智能教師替代人類教師的憂慮是不必要的,其原因一是如果允許人工智能替代教師,那顯然超越了人工智能以人為本的倫理原則。二是這種憂慮和學校消亡論一樣不可信。學校存在的功能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還要實現人的社會化。學生在學校這樣的場所可以比家庭或分散教育更高效地實現社會化和價值觀的塑造。如果一定要替代,那就是人工智能可以作為輔導教師,在課后或家庭扮演教師角色輔導學習者,比如,糾正學習外語語音等。

四、主體性。學習顯然依賴于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沒有主體性的學習,大概率是一種被動學習。教育的現實顯示,學習者主體性的發揮程度,更多的是和教與學的方式有關,而不是和使用教與學的工具有關,即教與學本身難以激發學習者的主體性,而不是因為應用了某一新工具。由此,擔心人工智能的應用會引發學習者主體性遮蔽的認知,恐怕是難以立腳的。

猜你喜歡
人機心智教與學
起始課要下得去的功夫
人機“翻譯員”
《發現大腦:誰開啟了我們的心智之旅》書評
楷書的教與學
默:從人生態度到審美心智
從內到外,看懂無人機
教與學
讓“預習單”成為撬動教與學的支點
甘露珠寶 匠心智造,創新引領未來
“人機大戰”人類智慧遭遇強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