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學習理論視角下校園欺凌的預防與應對

2024-05-10 11:09薛晨李玲子
中小學班主任 2024年7期
關鍵詞:校園欺凌

薛晨 李玲子

[摘要] 當今社會,校園欺凌因其頻發性和其對青少年的發展、學習環境、整個社會的影響而備受關注。本文從社會學習理論的視角出發,深入探討校園欺凌的預防和應對策略,以期為校園欺凌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借鑒。

[關鍵詞] 社會學習理論;校園欺凌;預防與應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略全局出發,高度重視青少年工作,親切關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最溫柔的牽掛,也是兒童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議題。

在兒童健康教育研究中,如何防治校園欺凌是一個重要議題,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會給學生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解決校園欺凌問題,有必要探討理論框架,以更全面、深刻地認識欺凌現象的本質。在這方面,社會學習理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個體通過觀察、模仿和社會交往來學習行為,在校園欺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社會學習理論不僅可以解釋欺凌行為的形成和傳播,還能為預防和干預提供理論基礎,促進校園環境的改善。

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原理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基于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前期研究結論,提出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強調社會學習是人類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其從個體、環境和行為的交互管理來研究個體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變化,認為個體進行社會學習最主要的方式是,個體通過觀察學習環境中他人的行為,從而強化自身的認知經驗,并強調替代性經驗、自我效能等因素在個體行為中產生的重要作用。班杜拉在早期的研究中論證了個體行為與社會學習的關系,他認為個體的復雜行為主要源于后天習得,而個體的創新行為是一種個體行為,其產生主要源于個體后天的社會學習。

(一)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概念

社會學習理論建構在幾個核心概念之上,這些概念不僅解釋了個體學習行為的過程,還為理解校園欺凌提供了理論基礎。

模仿: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模仿或“示范影響”是形成最初不當行為的重要機制。學生可能會模仿他們身邊具有“權威性”的人,如家長、老師,也會模仿他們認為受歡迎的同學。

強化: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個體通過經驗中的強化來加強或減弱某種行為的可能性,強化又分為直接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比如,觀察類育兒節目《爸爸當家》,節目通過替代性強化,為觀眾篩選出學習對象,樹立育兒榜樣,規避可能發生的錯誤行為。反之,在校園欺凌情境中,欺凌行為可能會得到同伴的注意和認可,成為強化這種行為的因素。

懲罰: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通過經驗中的懲罰來學習避免某些行為,懲罰又分為正懲罰和負懲罰。如果欺凌行為受到學校規定的懲罰,那么這種懲罰機制可能會降低校園欺凌行為發生的概率。

這些核心概念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社會學習理論的框架。個體通過模仿他人的行為,然后通過強化和懲罰機制來調整和鞏固這些行為。在校園欺凌的背景下,這些概念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學生的行為模式。欺凌行為的模仿、強化和懲罰機制的存在,不僅影響個體的行為選擇,也可能在社會層面上影響欺凌行為的傳播和維持。

(二)社會學習理論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解釋

社會學習理論在犯罪學領域的應用得到了廣泛關注。這一理論強調了犯罪行為的社會性學習過程,提供了解釋犯罪行為形成的關鍵框架。

個體通過觀察他人的犯罪行為并模仿這些行為,從而形成犯罪行為的模式。強化和懲罰在犯罪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犯罪行為的強化可能包括經濟利益、社會認可或權力的增強,而犯罪行為的懲罰則可能包括法律制裁、社會排斥或其他負面后果。

社會學習理論在校園欺凌問題上具有顯著的解釋能力,通過社會學習理論,我們能夠理解校園欺凌是如何從一個人的行為逐漸傳播至整個學校社區的,以及為什么一些學生更容易成為欺凌行為的受害者或施暴者,為解釋個體如何在校園環境中學習和表達欺凌行為提供了思路,為制定有效的預防和應對策略提供了

基礎。

二、社會學習理論在校園欺凌中的應用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了模仿這一學習機制在校園欺凌中的關鍵作用,學生在校園環境中通過觀察同齡人或權威人物的行為進行學習,特別是在涉及校園欺凌的情境下。模仿機制使得學生可能模仿對其具有監護責任的家長,或者模仿那些在學校社交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同學,無論其行為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在校園欺凌的背景下,這可能表現為施暴者模仿某種攻擊行為而去攻擊受害者,或者是施暴者的行為被其他學生模仿,形成了一種欺凌行為的傳遞,這在班杜拉教授“波波玩偶實驗”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這種欺凌行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阻止,欺凌者可能會變本加厲,而被欺凌者也許會經歷“惡逆變”后成為欺凌者,如遼寧三號公案特大連環殺人犯王強。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了個體與社交環境之間的互動,包括家庭與校園,如校園文化、師生關系、家庭背景等都可能影響強化懲罰機制的效果。社交因素如同伴壓力、社會期望也可能改變學生對于強化和懲罰的反應。深入探討這些因素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社會學習理論在校園欺凌問題中的應用,為制定更具體、有效的干預和預防策略提供指導。

三、校園欺凌的預防策略

預防校園欺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配合。通過開展相關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家長、教師辨別和處理校園欺凌行為的能力。學校還應倡導積極溝通和團隊合作,建設友善、包容的校園文化。此外,還需建立投訴和舉報機制、獎勵和處罰機制,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通過運用這些策略,學校能夠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防范體系,能更有效地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和諧和積極的學習環境。

(一)增強多主體的教育意識

在校園欺凌的預防方面,提高防范意識至關重要。

首先,注重對家長主體的教育指導。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觸的社會化單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學校通過家長會議、研討會等,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尤其是提高家長辨別和處理校園欺凌行為的能力,使家長能夠向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人際關系技能,從而降低他們成為欺凌者或受害者的風險。

其次,強化對教職工的專業培訓。學校作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場所,承擔了重要的社會責任。教師在學生眼中往往是“權威”的代表,不應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還應成為學生的榜樣,以及道德和社會行為的引導者。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和行為。比如,教師對某個學生冷漠,其他學生也會感知到并一起孤立這個學生。學校需為教師和其他學校工作人員提供培訓,提升教師團隊整體素養,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辨別和處理校園欺凌行為,并提升自身素養,成為學生的榜樣,平等對待學生,促使整個校園形成以尊重和支持為核心的文化氛圍。

最后,突出對學生主體的專題教育。學校對學生開展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包括情感智力、沖突解決和人際關系技能等方面,以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幫助學生樹立平等的觀念,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個體。比如,引入情感智力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并培養同理心,以減少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再比如,開展沖突解決培訓,教會學生掌握有效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以減少因誤解和沖突而導致的欺凌行為。

(二)建立積極強化和有效懲罰機制

基于社會學習理論,我們可以更好地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塑造積極的行為模式來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的發生。

建立積極的強化機制,以促使學生采取正面行為而非欺凌行為。除了提高防范意識之外,建立積極的強化機制也是有效預防校園欺凌的關鍵步驟。例如,設立獎勵機制,表彰和獎勵表現良好、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的學生,從而強化他們的正面行為。倡導并建立一個積極的社交環境,讓學生能夠通過同伴的認可來強化他們的積極行為,這可以通過社交活動、團隊合作等方式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評估這些機制的實施效果,根據反饋結果調整和優化機制,確保機制對欺凌行為的預防和減少起到積極作用。

建立有效的懲罰機制,以制止和處罰校園欺凌行為。對抗校園欺凌的應對策略之一是通過設計有效的懲罰機制,以制止和懲罰欺凌行為,從而建立明確的行為規范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首先,建立和強化學校的紀律體系,確保對欺凌行為的制裁明確、公正、嚴格,比如對施暴者的紀律處分等。其次,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合作,確保對欺凌行為的處理能夠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形成一致性,家長配合學校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

(三)開通求助或舉報渠道

被欺凌者常常因為恐懼威脅或擔憂遭受報復,導致內心焦慮不安,使得他們難以向他人傾訴。即便被欺凌者或其家長向學校老師報告了情況,并懇請老師的關注,有時也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遭到忽視或拒絕。在這種情況下,開通求助或舉報渠道就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這一措施為被欺凌者提供了一個相對私密且安全的途徑,使其能夠在不受恐懼和壓力影響的情況下,及時尋求幫助和支持。不僅如此,這也為校園管理人員創造了一個更加開放的接受信息的環境,其聯系人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聽取被欺凌者的訴說,更是通過關心、理解和提供專業幫助,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梢哉f,這一機制的設立不僅有助于及時了解欺凌事件的發生和演變過程,也能夠為被欺凌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針對性的援助。

校園欺凌是一個深刻影響學生成長的社會問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社區的穩定產生負面影響。從教育的層面出發,學校應加強對家長、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培訓和教育,以降低校園欺凌發生的概率;設立積極的強化機制和明確的懲罰機制,從而減少欺凌行為的發生。同時,還需開通求助或舉報渠道,為被欺凌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援助??傮w而言,社會學習理論為校園欺凌問題的理解和應對提供了有益的理論基礎,而采取綜合性的策略,包括教育和社交技能培訓、設立強化和懲罰機制等,將有助于更全面、有效地應對校園欺凌,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安全的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尊重和支持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胡瑞,王一涵.多樣性經歷對大學生創業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基于鏈式中介效應的實證研究[J].現在教育管理,2023(05).

[2]王慧博.社會學習理論視角的我國白領犯罪解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2(08).

[3]周逵,吳卓然.育兒觀察類真人秀的題材拓展和敘事創新——基于社會學習理論的家庭性別角色再塑造[J].中國電視,2022(11).

薛 晨?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李玲子? ?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小學。

猜你喜歡
校園欺凌
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關鍵點
青少年校園欺凌現象的心理成因及應對策略
北京中關村二小事件:應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從社會建構論視角看“校園欺凌”
法律規制校園欺凌的若干思考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專項治理“校園欺凌”
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