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趕街”去,看見大理的本土底色

2024-05-10 11:28李喬
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12期
關鍵詞:劍川木匠大理

李喬

劍川Gai上的老哥兒倆,就好聽一聲號

沙壩街只在每周三出現。

在其他時候,這里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內一片貼著214國道的空地,幾排簇新的房屋和倉庫沉默相對。到了熱鬧的“趕街天”,這塊空地會被密集的遮陽篷占領。周邊的農戶和采購者紛至沓來,有人牽來溫順的奶牛,有人擺出木雕和盆景;糧食蔬果曝曬于高原日光下,沿街的喇叭里此起彼伏地叫賣著水果、草藥和零食。

各色物產植根于山川大地,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律中生長出來,匯集到沸騰的街子上。從二月八的螺螄到端午節的草藥,再到雨季的菌子,四時之景不同,街子也變換出不同的色彩。

“街(音Gai)子”是云南方言對傳統市集的稱呼。這些市集由眾多流動攤販組成,本地農產、牲畜與小吃、日用品混雜。街子通常位于交通要道,輻射臨近的縣城、鄉鎮和村落。趕街的次數基于鄉村的生產節奏,通常一個月四次或六次。大理人趕街,既是為采買日常所需,又是一種社交和游玩活動。趕街,是鄉村活里的一抹亮色。

2020年,媒體人趙茜離開此前供職的商業雜志,從北京回到家鄉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發起“液態市集”。這是一個以大理市集為田野,關注傳統市集的現代性和在地文化的研究項目。2024年1月,“液態市集”主創的系列紀錄片《走,趕Gai去》在視頻網站上線。節目以團隊三年間對大理街子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展現鮮活而具體的鄉村圖景。

拼貼大理

談起大理,總繞不開鄉野田園、自在悠閑之類的想象。但如果摘除這些標簽,細看被山河切割的版圖,會發現這里并非鐵板一塊。蒼洱環抱之間,有白、漢、彝、回等13個世居民族,4249種高等植物,817種陸地野生動物。從最高點雪斑山到怒江江面,大理州的海拔落差超過3500米。

大理內部風貌迥異。西北部的劍川縣和鶴慶縣鑲嵌在橫斷山脈之中,木匠和銀匠游歷四方,遠走藏地。喜洲因商幫而興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富商大賈豪宅連綿,是云南最闊綽的城鎮之一。在南邊,洱海從西洱河流出,流過下關新城的樓宇、橋梁和馬路,匯入瀾滄江。

1984年,大理市成為中國第一批對外國游客開放的城市之一。異國背包客們來到洱海邊,在古城的街道上游蕩、喝咖啡、曬太陽,也帶來了嬉皮士文化。1999年的“十一”假期,中國人有了第一個黃金周,大理自此成為經久不衰的景點。到了21世紀,在“逃離北上廣”的聲音中,大理被塑造成“詩意棲居”的符號。白領、創業者、酷兒、數字游民……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到來,將自己想象中的大理附著于山野之間。

2018年,趙茜做了一個關于大理商業地理的選題。那段時間,她見了一眾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的新移民,聽他們講各種各樣的創業嘗試——市集、民宿、農場和創新教育……大理變成了一個“奇特的旅游產品孵化器”。她發現創客們口中那個豐富時髦的大理與自己從小生長的大理毫無關系?!按罄硎莻€天然的背景板。不斷涌現的創意生活方式與自然勝景無縫銜接,但與當地的文化又是斷裂的?!?/p>

大理不斷被外來者觀看和言說,不同的想法和生活層疊拼貼,被這片土地吸納。然而不同于閩南、嶺南這樣對本土文化有很強話語權的地域,大理人很少講述自己的民族文化?!八麄兙秃煤眠^日子,懶得去跟你講,有點與世無爭的隱士風度?!壁w茜說。

如何書寫一個更在地的大理?這是她在探索的問題。

“街子比菜市場好玩一萬倍”

一開始回到家鄉時,趙茜想寫一本關于喜洲商幫的書。但那時商幫大佬們多已去世,留在國內的后輩們基本已不再從商。在對商幫后代的采訪中,她能得到的只是流水賬一樣的記憶,難以編織成有血有肉的故事。寫書受挫后,她從歷史中抽離,轉向了更日常的大理街子。

相比于花樣繁多的線上和線下商業,街子是最簡單的交換方式。這種古老的商業模式依然在農村占據一席之地。在大理生活,即便在快遞和外賣發達的今天,你也無法忽視街子的存在。廣場上、馬路邊、荒廢的空地上,一個個流動攤販支起遮陽篷,就可以即興鋪陳出本地的物產和人情。

作為一個“瘋狂的菜市場迷”,趙茜覺得街子比城里的菜場“還要好玩一萬倍”。街子少了菜市場的整潔和秩序,卻也因此多了自由、隨性和驚喜。場地是臨時的,攤位是臨時的,“買”和“賣”之間的界線也是臨時的。有人才買到東西,逛了一圈后就賣出。有人的“尖貨”很受歡迎,不到一早上就賣空,他們便也加入“趕街”的隊伍,從攤主瞬間變成顧客。

在大理趕街,你有機會見到各種有意思的人。趙茜曾在沙壩街上遇到過一個特立獨行的民間牙醫。他一身白族服飾,頭戴黃布裹巾,身著紅領褂,搖晃著手鼓與人對唱大本曲。這是一種白族民間的說唱曲藝,常見于節慶和紅白喜事等場合。牙醫老伯的心思并沒有完全放在給人鑲牙上,他花了很多時間收集、創作大本曲,還自費印刷了很多本歌詞冊子,方便跟街子上碰到的同好交流。沒有生意時,牙醫攤子就成了他的舞臺。如果一天下來一個病人也沒有,那就唱一天歌、跳一天舞。

每年五月端午,喜洲的佰草集專門賣新鮮藥草,一年一天

“街子上有太多文藝青年了,他們文藝的方式都很多元?!壁w茜笑談,“大家都愿意坐下來,你拉一個二胡,我彈一個三弦,一邊拉一邊就開始唱了?!?/p>

在沙壩街的另一邊,梁師傅在賣羅漢松和吊金鐘。每個星期他都要拉上一車植物去趕三個街——下關街、沙壩街和大理街(大理街地點在大理古城西郊,時間為每月農歷的初二、初九、十六、二十三)。

作為一個資深的盆景師,他并不諱言自己在商業上的訴求。他深諳如何花最少的錢買下一株吊金鐘,再把它加工成好看的盆景,賣上一個好價錢。然而相比于每天能賣幾盆花,他更在乎同道中人對自己作品的認可?!拔也幌矚g一開口就問多少錢,你要是走過來說這個很漂亮,很有味道,我就很高興?!痹诩o錄片里,身形瘦削的梁師傅一面說,一面侍弄花草。

攤主們不僅僅是在賣東西,更在舒展自己的個性。甚至可以說后者才是趕街的真意所在。

從2020年開始,人類學者馬立安在大理待了三年。此前她更為人知的工作是扎根于深圳城中村的“握手302”項目,該項目曾發起許多探索城市文化和激發社區活力的藝術活動。從深圳來到大理,她更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的生活“并非一座孤島”,而是與周圍緊密聯系。

隨著規模擴大,城市的地方性被削弱。在物流系統發達的北上廣深,你可以吃到泰國的香米、北歐的三文魚、反季節的智利車厘子,但這些國際化的食材與本地生活并無聯系。在大理,城鎮對附近鄉村物產的依賴性更強?!澳慊旧现莱缘臇|西來自當地的哪個村子,對季節也會有更具體的感受?!倍肿邮羌竟澓蜁r令靈敏的指針。

馬立安認為街子最吸引她的地方在于人與人之間真實可感的連接。在買和賣之間,新鮮的食物成為聯系攤主和顧客的載體?!霸谮s街的時候,你會意識到一棵青菜、一塊肉、一塊豆腐都需要經過別人的勞動才能來到你的餐盤里?!辟u家像是一部“活百科”。對于攤前的山珍野菜怎么做才好吃、各類草藥有何功效,他們了如指掌。去趕街,你收獲的不只是瓜果蔬菜,還有本地人的生活智慧。

發達的數字經濟正在切斷這種日常的連接,這是馬立安所擔憂的。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線上平臺購物,外賣和快遞送到家門口。整個過程順暢而高效,甚至不需要與任何人接觸?!拔覀兌冀兴拓泦T‘小哥,但我們并不認識他們。而在街子上,即便你和賣家不是親切的朋友,他們也不是陌生人?!?h3>金姑、公路與城市

奶奶們是大理街子上不容忽視的主角。她們精打細算,買任何東西都要貨比三家、討價還價。五谷雜糧、瓜果野菜、銀手鐲、繡花鞋、扎染布……攤位上五顏六色的貨品展開來就是她們豐富的生活世界。白族女性一生辛勞,耕作、打漁、蓋房、洗衣縫補、養育后輩……繁重的家務在她們的臉上留下刻痕。

每年的“接金姑”儀式是奶奶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相傳金姑是唐初白子國大首領張樂進求的三女兒,因不滿父親的包辦婚姻,從喜洲出逃。沿途遇到蟒蛇襲擊,被獵人細奴邏搭救,兩人在巍山結為連理。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到十七,奶奶們組團出游,從喜洲一路向南,到達巍山縣西邊大寺,把遠嫁的金姑接回娘家。為了這趟旅行,她們很早就穿梭在各個街子上,購買紙衣紙馬、香燭貢品、盛裝首飾,準備各種物事。

“接金姑”的旅程延續了幾百年。十天不到的出游像是短暫的喘息,將奶奶們從操勞中解放出來。相比于高高在上的神明,金姑更像是她們的姐妹。她們向金姑娘娘傾吐心事,精心為她挑選衣物和飾品。每個奶奶都能講出不同版本的金姑故事,三公主的叛逆、獨立和堅韌,也寄托著她們的祈愿。

以前的人們徒步“接金姑”,要足足走一百來公里;現在有了公路和汽車,旅途多了舒適和悠閑。在《走,趕Gai去》的鏡頭里,奶奶們把大包小包塞進大巴的行李倉。車子駛過新生的田野、未化的雪山,她們在車上舉著話筒唱起白族調。山路鋪了柏油,乘車取代徒步,但金姑所聯系的情誼似乎從未改變。

承載著太多鄉野想象的大理也逃不開城鎮化的浪潮,而這也為本地人帶來了機會。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的火把節簡直可以說是一次打破一切禁錮的狂歡節

沙壩Gai上的夫妻檔小王姐和小蘇哥

劍川木匠老何花了好幾年,終于找到了適合放在假山上的松樹

楊奶奶作為本村接金姑團隊的二把手,精力滿滿

紀錄片里的另一位主角劍川人老何靠做木工起家。劍川自古因木匠而聞名,有俗語道:“麗江粑粑鶴慶酒,劍川木匠到處有?!崩虾我涯暧馄呤?,年輕時遭遇動蕩波折,上世紀70年代因家境貧窮而做木工糊口。他自嘆其時木匠斷代,沒有遇上好的師傅,但也幸運地趕上了大興土木的年代。改革開放后,老何進入本地一家做木雕的鄉鎮企業。之后遇上城市開發大潮,他自學工程知識,毛遂自薦,拿下多個仿古建筑承建項目。老何從傳統木匠躍入更精確的現代工程體系,耕耘多年,將公司業務拓展至東南亞。

然而另一方面,當鄉村遭遇城市治理的邏輯,街子變得更有序,卻也更馴良和單調,有的甚至萎縮、消失。聊起那些還沒來得及拍攝就變了模樣的街子,趙茜的言語中透出惋惜。

巍山縣盛產牛,自然也有賣牛的街子。每年春節的市集上,放眼望去全是牛,有的牛甚至被趕到干枯的河床里。牛兒太多,人們走路都會貼上牛肚皮。然而等紀錄片團隊準備去拍攝牛街時,這里已搖身變成了智慧化交易中心。土路變成了水泥,每一個欄口都加上了鐵圍欄?!敖肿拥娘L味沒有了?!壁w茜說,“牛是很膽小的動物,很容易會崴到腳摔倒。欄桿一弄,水泥地一鋪,看起來是氣派,然而這里的主角牛卻更容易受傷?!?/p>

馬立安回憶起1998年她第一次來大理趕街時的情景。那時大理市是中國少數幾個對外國人開放旅游的城市之一。洱海邊上沒有碼頭,更沒有民宿和餐廳。街子在湖岸邊延伸開,從肉菜食材到大理石和木制品,玲瑯滿目。即便在中心城區,走兩步也能遇到街子。

對于大理新移民來說,趕街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是了解本地的窗口,而非必須。對于經濟條件有限的人來說,比超市和網購要便宜的街子依然是他們獲取食物和日用百貨的途徑。然而在線上和線下的選擇變得繁多的當下,街子確實已經離開了很多人的生活。

城鎮繁榮而農業式微,這似乎是難以阻擋的趨勢?!叭绻粋€地方還有街子存在,那肯定是因為這里與農業生活還有著具體的連接。當這種連接斷裂后,街子也就不會再有了?!瘪R立安說。

尋找一棵松樹、一座魁閣

拍攝當天,盆景師梁師傅要帶紀錄片攝制組去尋訪大理最正宗的羅漢松。他要找的松樹位于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大理一中”)內。學校坐落在熙熙攘攘的人民路上,鬧中取靜,一方照壁隔開喧囂。校園本不對外開放,但門衛聽說這一行人要來看羅漢松,高興地開門邀請。

大理一中的天井里一共栽培了五棵羅漢松。梁師傅最喜愛的那棵已有將近170年樹齡。松樹矗立在角落里,樹干用圍欄和鋼筋支撐,依然生生不息,新綠疊著舊綠。用手撫摸葉片,會激起一層輕霧。這棵樹也是大理羅漢松的重要種源之一,人們從這棵母樹上剪取枝條,扦插、培育,蟠扎成各式盆景。老樹以這樣特殊的方式開枝散葉,繁衍生息。

三十多年前,梁師傅因一棵老樹樁而與盆景結緣,后來趕上羅漢松身價暴漲的熱潮。梁師傅有著許多云南人的共性,一開始養花弄草是奔著錢去的,最后大部分都沒賺到錢,他卻成了真花迷。人的雕琢加上時間的造化,一株樹苗長成好看的盆景需要三五年。而一個盆景師的一生不過幾十年。對于一棵參天的羅漢松來說,這些時間都太過短暫。

在劍川,老何花了六年籌備一件大事。他一生為別人建房造園,到了晚年終于在家鄉為自己建了枕石山房。在方圓一畝多的土地上,亭臺樓閣,花木掩映。建筑用的都是劍川傳統建筑的榫卯結構,園內的松石梅竹則是老何從各個街子上精挑細選而來。園子建在一塊高地上,從茶室望出去,村落與稻田相連,山巒連綿,盡收眼底。

功成名就的老何花大力氣修枕石山房,是為了把自己的一生所學留存下來,以供后人品鑒。這也是許多劍川儒匠的一生所求。調研之后趙茜發現,雖然劍川是典型的白族聚居地,但影響劍川木匠最大的文化其實是儒學?!澳切﹨柡Φ哪窘?,即便操著非常地道的白語,最想過的卻是漢族文人的生活?!?/p>

一次采訪中,趙茜跟著老何去了劍川縣沙溪鎮大長樂村,去看村子里的魁星閣。這是老何最佩服的劍川木匠楊永泰的作品。老何與楊永泰相隔幾代人,中間隔著幾十年的天翻地覆。他拜師學藝時,培育劍川傳統木匠的鄉村土壤已經開始變化。厲害的木匠師傅斷代,老何就遍訪楊永泰的足跡,自己測繪沙溪的古建筑,自學古建的結構構造,以這種方式接近劍川木匠最高級的手藝。

魁星閣屹立于村子中心,閣前掛一牌匾,上書“文光射斗”。六角塔頂在一片平房中格外出眾。飛檐翹角,像群鳥振翅于藍天下。建筑已關閉多年,屋檐上荒草搖曳。光影流轉,夕陽灑在老何身上,落在褪色的彩繪上,也把雕花欄桿的影子映在地上。

那一刻,老何與自己無緣遇見的師傅隔著時間的長河握了握手。

猜你喜歡
劍川木匠大理
千年繁華后的平淡劍川彌井村
做夢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風吹
木匠身影
劍川娃
木匠手中的詩情畫意
想念大理
劍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解讀“風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譚木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