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

2024-05-10 12:53陳梓君代思偉李佳璇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 2024年3期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初中英語

陳梓君 代思偉 李佳璇

摘? 要: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下,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機械、形式單一等問題,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文章綜合分析了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旨在運用POA理論從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方面分析產出導向法對英語聽說教學的積極作用,以及在其指導下如何進行聽說教學。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

一、文獻綜述

(一)國外對產出導向法的研究

“后方法”的時代背景下,產出導向法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國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不少學者對產出導向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產出導向法作為一種能夠幫助學生成為活躍的語言使用者的方式是有意義的。它可以幫助學習者意識到自己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差距,而這種意識有助于學生更有效地從所呈現的語言材料中學習,并使他們成為更加活躍的語言使用者。

除此之外,POA理論同樣可以促進教師的發展。職前教師相較有經驗的教師,更關注完成任務的最佳方式以及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非語言學習本身,而POA理論有助于加強職前教師對某些關鍵問題的認識。為了檢測POA理論的實際教學效果,有學者嘗試將POA理論應用于某實驗班的英語口語教學中,通過實驗研究法測試前后效果,得出了產出導向法有助于學生提升英語口語興趣和英語口語能力的結果。

國外學者對POA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OA理論的實際教學作用以及實踐前后的對比上,仍有待深入。

(二)國內對產出導向法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POA理論的研究,相較國外更加全面。大多數學者將POA理論應用在高中及以上的中高等英語學習者的寫作教學中。張文娟通過行動研究驗證了POA對大學英語寫作的影響,強調學生的學習需要持續參與和循序漸進地推動。為實現有效學習,“促成”環節不能一勞永逸。梁雪指出,POA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寫作課能夠緩解學生的寫作焦慮,有效提高學生在寫作課堂上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除此之外,產出導向法還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有積極作用,能夠從內而外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國內對產出導向法的研究傾向從閱讀和寫作入手,少有與初中英語聽說課相結合的實際研究。雖然近年來,國內對產出導向法的研究在逐年增加,但是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高中學段,對初中學段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探討。因此文章從POA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聽說課這一角度進行研究,這加強了POA理論的學段指導,并深化了POA理論與聽說課相結合的研究。

二、產出導向法在聽說課教學中的應用

(一)產出導向法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在承認輸出比輸入對外語學習的驅動更大,并認為輸出為導向的綜合教學法比單項技能訓練更好的前提下,文秋芳教授于2007年提出了“輸出驅動假設”。2013年,文秋芳教授又將“輸出驅動假設”完善成“輸出驅動—輸入促成”。2015年,經各教授的幫助和指導,文秋芳教授提出了“產出導向法”。產出導向法作為立足中國實際的“國產教學法”,以“輸出驅動—輸入假說”為基礎,以“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文化交流說、關鍵能力說”為教學理念,圍繞“驅動、促成、評價”三大流程開展聽說課,目的是解決“學用分離”“文道分離”的現實問題,以培養出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用英語能說會道的國際化人才。

(二)產出導向法中“驅動—促成—評價”三個主要環節

2015年,文秋芳首次詳細闡釋了產出導向法的完整理論體系,提出了“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三環節。

1. 驅動?!膀寗印奔唇處煶尸F交際任務場景,引導學生進入場景。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能夠發現自身知識的不足,進而激發了學習內驅動力。POA理論驅動環節的活動設計有別于傳統聽說課的導入活動和課前熱身活動,其驅動環節強調交際場景的真實性。在交際活動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明確交際場景的話題,話題的設定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的親身經歷以及感受。其次,產出目的的設定決定著話題討論的方式,說話者的目的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對聽者解釋、說明信息,另一種是對聽者勸說或者論證某種觀點。教師在設計教學場景之前,需要幫助學生明確交際目的。產出者以及受眾的身份關系在言語交際中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語言的選擇與運用。最后,場合的設定,尤其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際場合,會使學生產生較強的代入感,明確交際場合的正式度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話題、目的、身份、場合是驅動環節場景設計的四個要素,教師在課前,要向學生介紹在驅動環節的活動設置中,產出任務涉及的場景四要素,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明確場景中的哪種要素起決定作用。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為例,展示驅動環節的教學。英語教師為使學生了解英美國家的節日文化,舉辦了慶祝圣誕節的活動,現需要對圣誕節的所用物品進行采買預設,其中購買的物品涉及圣誕襪、圣誕服裝、圣誕樹以及一系列的裝飾品和互贈禮物,話題的選擇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實現。教師提出問題后,給學生五分鐘進行討論,隨后邀請三名學生用英語分享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出現的語言卡頓現象,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饑渴”的狀態。

2. 促成。促成環節以內容、語言、話語結構為基本要素,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輸入材料,設計各種活動,供學生完成從接受性技能到輸出性技能的轉變,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并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以完成產出活動為主要任務,以精準、漸進、多樣為衡量標準,通過漸進過程逐步論證學用一體的教學理念。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為例。首先,教師應該遵循漸進式的教學,解釋產出活動的要求,從單詞、句子到對話,一步步建立知識框架,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其次,教師的指導和多樣化的活動應該貫穿全過程。這一環節注重讓學生意識到選擇性學習的意義,即懂得從輸入中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并積極參與促成活動。比如假設學生在商場購物,讓學生建立情境感,將課堂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借助教師提供的支架,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將input轉化為intake。再次,教師可以將聽力搶答、個人演講、小組合作等納入實際教學中。最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將選擇學習的結果運用到產出活動中,并予以檢查。

3. 評價。在聽說課的評價環節中,主要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機器評分的方式。聽說課既要注重流利性,又要看重準確度,學生在口語交際環節“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應最大限度保證口語的流利性,同時教師應及時點評學生表述的準確性。在小組活動及展示環節,學生自評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互相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將更容易理解同齡人的建議,有利于學生之間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有條件的學??梢圆捎脵C器評分的方式。因為機器評分更直接,能夠針對性地指出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使評價環節的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

三、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生的英語聽說水平相比讀寫能力存在較大差距。雖然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英語聽說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模式逐漸取代了“灌輸式”模式,使師生、生生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數教師仍然唯分數是瞻,重視學生語法、閱讀能力的教學,輕視學生口語以及聽力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較差。存在此現象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導,以“教師、課堂、課本”為中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有限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形式,造成學生主體性的缺失,課堂缺乏活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大部分教師在聽說教學中,采取了“教師放錄音、學生聽,教師問問題、學生答”的模式,學生變成了“聽眾”“速記員”,因此學習興趣不濃,參與程度和層次均較低,學習效果不佳,難以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

(二)聽說教學語境缺乏,阻礙學生認知發展

1. 英語交流語境的缺乏

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忽視了英語學習真實語境的創設。缺乏真實語境的耳濡目染,使學生無法聽懂甚至理解“純正英語”。加之學生普遍缺少英語聽說交流與實踐的機會,其知識的內化與遷移效果不佳,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從而產生了“啞巴英語”的現象。

2. 英語語言文化的缺失

語言學習亦是文化的學習。想要學好一門語言,首要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初中生單純學習英語這門語言,但對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知之甚少,以致很多時候,學生無法聽懂外國人在談論什么內容,無法融入主題的交流,也很難進行恰當的回應。

3. 教師的教學素養不足,學生的自信心缺乏

(1)教師教學素養不足。聽說課需要英語教師全英文授課,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尤其是在開展“說”的英語教學活動中,要求英語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較強的外語表達能力以及組織性強、協調性好的教學活動設計,而很多教師無法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堂缺乏活力。

(2)學生缺乏自信心。其一,初中生的詞匯量相對較少,語言知識儲備相對不足,在交流中,經常用一個單詞或者一個短語,很少用一個完整而有意義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訴求與想法;其二,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非常在意教師、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初中生的英語發音與英美國家的口語發音相差甚遠,所以大多數學生所說的英語不夠標準。由于擔心自己的音調、語調被他人嘲笑,很多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英語,甚至是用英語進行交談,因此用英語表達的自信心嚴重不足。

四、產出導向法指導英語聽說教學的有效性體現

(一)聽說教學現狀

1. 多用外國引進的教學法教學,不完全適合本土教學實際。

2. 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

3. 聽說課學生不知道該學什么,注意哪些詞句,教學重點不突出。

4. 聽說課教學時常出現內容冗雜,效率不高,質量不好的現象。

5. 教學過程中缺乏互動,一般都是教師評價學生,師生缺乏互動,評價方式單一。

6. 以教師為中心,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機械練習。

7. 學生輸入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輸出。

(二)POA如何彌補聽說教學現階段缺陷

1. POA源于本土實踐,充分考慮了我國學生的學習情況。

2. POA以“輸出—輸入—輸出”為流程,能夠使學生“知困”,從而有效引起學生的“饑餓感”,學習者可以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引發主動學習。

3. POA理論將input轉化成intake,使學生易于發現重點,明晰學習目標。

4. 倡導選擇學習,以目標為導向,有重點地學習,教學過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兼顧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

5. 兼顧互動,評價有教師的專業指導,有重點,有目的,反饋評價不僅限于課后,而是貫穿課程的全過程。

6. 倡導以學習為中心,兼顧教師和學生雙主體。

7. 在驅動環節,有利于學生適當地輸入。

五、結語

產出導向法作為立足中國本土的教學法,對提升初中英語聽說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信心、提升教學效率、兼顧教師學生雙主體、優化傳統評價方式等產生了積極作用。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應圍繞驅動、促成、評價三個重要環節完成教學,使學用結合、文道結合,真正提升英語的實際效用。

參考文獻:

[1]Matsuda P K. Some thoughts on the 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7,40(04):468-469.

[2]Polio C. Reflections on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vis-à-vis pre-service teacher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7,40(04):464-467.

[3]蘭鑫. 產出導向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4]文秋芳. 產出導向法:中國外語教育理論創新探索[M]. 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何田田)

猜你喜歡
產出導向法初中英語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以讀促寫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讀寫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POA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教學模式研究
產出導向法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嘗試
淺論“產出導向法”研究及其應用
產出導向法驅動下的微課設計與實踐研究
初中英語教學“四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