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研究

2024-05-16 05:12張劍松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24年5期
關鍵詞:績效評價行政設置

張劍松

紅安縣二程鎮財政所 湖北·黃岡

一、引言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資金,高效履行職能,不斷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建立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績效評價體系,并結合政府會計改革的相關內容,準確反映政府履職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

二、政府會計改革的相關內容

1.明確費用概念

在政府會計改革過程中,相關規章制度明確了費用概念,以成本替代支出,有利于加強成本管理。

通過設置相關科目用于核算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費用和辦公費用,有利于對各部門的費用結構、費用利用率進行對比分析。同時,通過對相關科目進行細化,分別設置“商品和服務費用”“工資福利費用”“資產折舊費用”等二級科目,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地區分資金的使用方向,從而加強成本管理,實現降本增效。

2.收支跨期分攤

在政府會計改革過程中,部分事項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有利于準確反映成本情況和資產情況,避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大額支付等方式提高預算執行率。

3.核算資產和負債

在政府會計改革過程中,明確了資產和負債的內容、范圍,有利于解決資產價值虛高、隱性債務等問題。

第一,設置“預計負債”科目,能夠對可能產生的債務進行預測,從而加強統籌管理,降低風險。

第二,按月核算“累計攤銷”和“累計折舊”科目,不斷提高會計核算質量。

第三,設置“應繳財政款”科目,加強對罰沒收入和資產殘值收入的管理。

三、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1.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第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范圍不廣,沒有將所有資金納入其中,只對部分資金進行績效評價。

第二,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只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評價,沒有對資金使用的合理性進行績效評價,導致部分資金使用不合理。

第三,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對資產管理情況進行績效評價,無法及時掌握資產配置情況和資產處置情況,難以詳細了解資產折舊情況,容易造成賬實不符。

2.定性指標較多,定量指標較少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設置績效指標的過程中,為了完成工作任務,更多地選擇操作簡單的定性指標,導致定性指標較多、定量指標較少。定性指標的內容和范圍不明確,存在含糊不清的情況,不符合績效評價的相關要求,導致績效評價結果不客觀。

另外,由于定性指標較多、定量指標較少,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很難對各部門的工作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無法及時改進工作流程。

3.成本效益意識不強

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績效評價,需要堅持“效率性、經濟性、效益性”的原則,不斷增強成本效益意識。目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效益意識不強,只關注項目效益和項目產出,忽視了資金投入情況,容易出現資金浪費和資金流失的情況,既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也影響了資金使用的規范性。

四、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的優化對策

1.基本目標

(1)優化資源配置。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提升決策水平,加強統籌管理,圍繞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績效評價,能夠不斷提升決策水平,有效降低風險。同時,還能對資源配置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減少低效項目,杜絕無效項目,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穩定運行。

(2)加強預算管理。政府會計改革為績效評價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行政事業單位同時實行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能夠從不同角度對各項會計信息進行分析,有利于加強預算管理。

(3)加強成本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績效評價,能夠掌握資金使用方向和資金使用效率,避免出現隨意支出資金的情況。

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將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深入分析成本管理的影響因素,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積極應用績效評價結果,減少低效項目,杜絕無效項目,從源頭上加強成本管理,從而更好地落實“過緊日子”要求。

2.績效評價體系構建思路

行政事業單位在建立績效評價體系時,涉及資金管理、資產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內容。為了提高績效評價體系的合理性,行政事業單位需要以相關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充分聽取各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績效評價方案。

3.績效評價體系的基本框架

(1)績效信息使用對象。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信息使用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上級主管部門。上級主管部門需要督促行政事業單位加強績效評價,并對各項業務工作進行檢查。

第二,財政部門。財政部門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情況進行檢查,詳細了解資金使用情況。

第三,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績效評價結果,對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完善措施。

第四,社會公眾。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定期公布績效評價結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社會公眾可以通過績效評價結果,了解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情況。

(2)績效信息類型。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全面收集績效信息,包括會計信息、資產信息、預算信息、合同信息、業務信息等,并將相關的績效信息提供給不同的績效信息使用對象。

4.設置績效指標

(1)項目準備。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加強項目管理,對項目立項必要性、項目預期目標等進行分析,并設置“項目準備工作情況”“項目立項必要性”“績效指標合理性”“項目預期目標合理性”等績效指標。

(2)項目產出。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從成本、時效、數量、質量等方面來設置績效指標,可以設置“項目完成程度”“資金結構”“資金支出進度”“成本管理情況”“項目完成時間”“項目跟蹤監控情況”等績效指標。

(3)項目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從預算管理、政府采購等方面來設置績效指標,可以設置“預算執行率”“資金使用情況”“政府采購合規性”“預算調整情況”等績效指標。

(4)財務運行。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從資產管理、收支管理等方面來設置績效指標,可以設置“資產利用率”“資產使用規范性”“收支比率”“資金閑置率”“資產負債比”等績效指標。

(5)滿意度。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項目滿意度進行調查,可以設置“工作人員滿意度”“居民滿意度”等績效指標。

5.開展績效評價

(1)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結合歷史標準和行業標準,明確績效評價標準,為績效評價提供支持。

(2)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相關數據進行篩選,避免出現異常情況,提高績效評價的準確性。

(3)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選擇合適的績效評價方法,綜合運用360度評價法、專家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等績效評價方法,規范地開展績效評價。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在此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設置合理的績效目標,不斷完善績效指標,明確績效評價標準,規范地開展績效評價。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落實項目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的相關要求,設置具有針對性的績效指標,為績效評價提供支持。只有不斷完善績效評價體系,行政事業單位才能提升績效評價水平,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績效評價行政設置
行政學人
中隊崗位該如何設置
行政調解的實踐與探索
基于BSC的KPI績效評價體系探析
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本刊欄目設置說明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行政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審批體制改革
氣象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