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試錯 判斷選擇 合作篤行

2024-05-16 15:28殷玥
小學科學 2024年14期
關鍵詞:團隊協作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

殷玥

〔摘? ? 要〕? 本文探討了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有效試錯、判斷選擇、合作篤行”三個核心要素的重要性。有效試錯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和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即使失敗也能從中學習和進步。判斷選擇則強調在收集和分析數據后,根據證據進行合理的決策和選擇,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合作篤行則是科學探究中的必要條件,通過團隊協作和共享資源,共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 小學科學;有效試錯;判斷選擇;合作篤行;批判性思維;團隊協作;問題解決能力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4? ? 067-069

一、有效試錯,提升學生科技素養

(一)案例背景

小學科學與技術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基礎課程,其核心目標在于啟蒙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本研究以小學科學與技術學科第一冊第四單元“小紙扇”為例進行探討。

在本課時教學內容中,重點聚焦于第四單元“小紙扇”的第二課時《折紙扇》。該課程主要內容是通過觀察、實驗和制作等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正折、反折和對折的技術,進而制作扇面、扇柄和扇墜,并將這三個部分組裝成完整的紙扇?!墩奂埳取吩诒締卧靶〖埳取钡膶W習中占據重要地位,從學情分析來看,這一內容既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紙扇為媒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中體驗樂趣。在第一課時《不同的紙》學習基礎上,學生需選擇合適的紙張,運用正折、反折的方法,在教師指導下按照流程圖制作扇面和扇柄;同時,利用等分撕紙的方法制作扇墜,并將其黏合組成一把完整的紙折扇。

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靶〖埳取闭n時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制作扇面、扇柄和扇墜。在制作扇面部分,采用了觀看流程圖、學生示范、教師示范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常見的錯誤案例(如折痕不整齊、折痕未等分)進行詳細講解,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扇柄和扇墜的制作則結合觀看流程圖、教師講解制作視頻和小組合作方式進行。

試錯教學的實踐與分析。在本案例中,我們嘗試運用心理學家蓋耶的“試誤學習”理論進行教學。

(二)案例呈現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詢問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是否遇到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引導和討論。例如,當學生選擇卡紙制作扇面遇到困難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何卡紙不適合制作扇面,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根據需求選擇合適材料的重要性。

在課堂上,教師有意創設易于產生錯誤的情境和引發認知沖突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思維。教師設計的一些“錯誤”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思維,并明確教學活動的目標,提高課堂實驗效率。

在活動中,學生在經歷教師設計的“錯誤”后,會回過頭來思考錯誤原因,并最終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例如,在第一次制作扇面出現各種問題后,經過學生的討論和反思,問題得到了解決,教師再給予學生第二次制作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新知識建立聯系,通過自我修正和整合,將新知識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構建個人的知識框架。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實施“試錯教學”策略,旨在促進小學生在科學與技術課程中的主動學習和深度思考,通過實際操作和問題解決過程,提升他們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效。

二、判斷選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案例呈現

在“小紙扇”制作活動中,教師首先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選擇合適的紙張(餐巾紙、蠟光紙、皺紋紙、手工紙、卡紙)來制作紙扇。學生自主進行紙張選擇,教師不進行對錯評價,旨在營造一個輕松民主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索欲望。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提出材料問題并進行更換,確保他們能夠使用適合的材料進行后續制作。通過討論和實踐,學生發現蠟光紙和手工紙更適合制作扇面。在遇到困難時,教師引導學生參考視頻或求助已完成的同學,培養他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學生成功選擇了合適的紙張并完成了小紙扇的制作。

(二)案例分析

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核心能力中,“判斷選擇”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往往認為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缺乏判斷和選擇能力。實際上,過度控制學生的行動可能會影響課堂效果。因此,不應低估學生的選擇能力。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教師首先創設情境,明確選擇點作為教學目標,即選擇合適的紙張制作紙扇。提供五種已觀察和實驗過的紙張,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和選擇,教師不評定對錯,以此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隨后,教師調動教學進程,深化選擇點。選擇是一個持續的探索過程,包含成功和失敗。有效的選擇應與教學目標相契合,即選擇最適合制作扇子各部分的紙張。教師和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調控,如組織學生討論紙張問題導致制作困難的原因,并給予學生二次選擇紙張的機會,以提高選擇的有效性。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回歸性學習,總結每個部分的制作過程。通過實踐經歷,學生能夠識別出哪些紙張更適合制作扇面、扇柄或扇墜,從而完善他們的認知結構。

本研究通過“小紙扇”制作活動的案例,揭示了“判斷選擇”在小學科學與技術課程中的實踐策略和重要性。通過創設情境、深化選擇點和回歸性學習,教師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判斷和選擇,提升他們的科技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未來的研究可進一步探索其他教學活動中的“判斷選擇”實踐,以豐富和完善教學策略。

三、合作篤行,鼓勵學生互相幫助

(一)案例呈現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手中的小紙扇,讓學生發現其可折疊和各折痕均勻的特點。接著,教師演示對折的方法,并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學生完成初步的對折后,教師展示真實的折扇和扇形紙面,引導學生對比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引入“扇形”概念。教師詢問學生是否能用對折的方法制作出扇形的效果,學生表示可以。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采用“三步制作法”進行指導。第一步,學生觀看教師預先錄制的折法視頻,然后自行動手操作,約70%的學生能夠掌握方法。第二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已經掌握技能的學生幫助其他同學,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第三步,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再次演示制作過程中的難點,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掌握正折反折的方法,成功制作出小紙扇。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體現了“篤行”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強調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力求達到“知行合一”。在教授一年級學生“正折、反折方法折紙扇”的技能時,考慮到學生在入學前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存在差異,教師采取了靈活的教學策略。

首先,教師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嘗試對折,以發現各種不同的對折方法,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練習。這種方法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他們主動探索和實踐。其次,針對學生能力差距較大的問題,教師采用了“三步制作法”。第一步通過視頻教學和自我實踐,使大部分學生掌握基本折法;第二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借助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幫助其他同學,促進全體學生的技能提升;第三步通過教師的現場演示和指導,解決制作過程中的難點,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掌握正折、反折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在本案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還能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互助精神。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同組合作,鼓勵他們互相幫助,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教學形式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案例展示了如何通過實踐導向的教學策略,包括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和教師指導,有效地教授小學一年級學生“正折、反折方法折紙扇”的技能。這一教學方法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能力發展需求,旨在實現全體學生的技能掌握和全面發展。未來的研究可進一步探討此類教學策略在其他學科和技能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有效試錯、判斷選擇和合作篤行這三個要素相互關聯,相輔相成。它們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科學知識,更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決策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試誤,鼓勵他們做出獨立的判斷和選擇,并通過合作實踐活動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具有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

(三)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教學強調用“做中學”的方式,在相同的時間段內,相同的學習內容如何適應不同基礎的學生,需要課程實施者對教材的學習內容從功能定位上做出新的規劃來解決這一問題。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從特定的制作紙扇這一情境出發,通過從各種紙中選取合適的材料制作紙扇,再通過技能的訓練獲得制作小紙扇的方法,并進一步做出改進與創新。在特定的情境、學習經歷中獲得新知,即從直接經驗中構建獲得。

科學與技術學科核心能力中,“判斷選擇”作為單列的核心要素,可見其在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這也是制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年級的學生選擇材料通常是根據各自喜歡,缺乏日常生活經驗,并不會考慮到材料合適與否,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來親身體驗一種“失敗”,糾正自己的錯誤的選擇,或許這對學生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一種活動,體驗活動雖然簡單,但能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根據物品的特性來選擇合適材料的重要性,學著用“選擇性”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根據制作和成品的需求,做出最適合的選擇。在整個單元項目式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圍繞著“什么樣的紙才能夠合適制作”這樣一個問題展開,促使學生增進探索自然現象和問題的好奇心,選擇、創新和制作技能等學科關鍵能力得到了培養,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了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解決身邊一些簡單的問題,并為進一步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有錯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從“錯誤”中找到寶貴的學習財富,“錯”往往具有比“對”更豐富的內涵和創造因素。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用心去捕捉和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提煉“錯誤”中的可貴的信息,變廢為寶。要樹立“學生學習過程中具體生動的錯誤是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的觀念,以學生原創性真實想法來組織課程教學活動,讓有效試錯—反思—體驗—成長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使真正的個性化教育發生在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S]北京:教基〔2019〕16號,2019.11.

猜你喜歡
團隊協作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
借力“三度開放”探究設計,點燃課堂思維之花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對策探究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在美國高校英語課堂中的體現
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英語專業閱讀課程的教與學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Oracle數據庫》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
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
黑箱法建模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政工職能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