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生活角度出發開展實驗教學

2024-05-16 15:28張淼
小學科學 2024年14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實驗教學

張淼

〔摘? ? 要〕?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科學教師對如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進行了積極探索??茖W實驗既是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講,科學實驗相對抽象,理解起來并不容易,這也需要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實驗內容?;诖?,小學科學教師就需立足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幫助學生從生活角度理解科學實驗知識,加深對實驗原理的認識與理解。這對提高科學實踐教學質量是有利的。因而,文章將從生活化角度出發,探究小學科學生活化實驗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 小學科學;生活化;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4? ? 070-072

結合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實踐來看,在實施生活化實驗教學之前,學生在記憶一些實驗知識的時候,大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對其中的實驗原理、現象等內容理解不夠深入,容易遺忘。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實驗教學方式,則可讓學生從生活角度理解科學實驗現象及原理等,能夠加深他們對科學實驗內容的理解,進而實現對知識的內化,有助于提高其知識遷移能力。由此可見,生活化實驗教學的開展,可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升,這對提高其核心素養是有利的。因而,本文將以小學科學為例,從如下幾個方面探究生活化實驗教學策略,在推動小學科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同時,使科學教學達到一種“回歸生活,探索奧秘”的目的。

一、從生活角度出發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他認為教育來源于生活,并倡導教師要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并以此來改造生活。而科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開展實驗教學具有較大的意義。首先,可以增強科學知識的實用性。在充滿生活元素的基礎上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可以強化科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并學會具體應用,強化教學的實用性。其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讓學生切實地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用客觀的眼光探索生活中的科學。最后,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動手能力。在生活化實驗中學生參與度更高,會認真地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并且有更多操作的機會,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與動手能力,為后續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從生活角度出發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搜集生活實驗素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是開展實驗教學的主要場所,為了給學生創設豐富的實驗環境,教師也要注重觀察生活中的科學材料,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搜集一些科學實驗素材,教師也可鼓勵學生結合實驗教學的內容,自主搜集生活材料,這樣會讓學生更有參與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結合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特點來看,學生需具有客觀的態度,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及方法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在探究中提高學生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诖?,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實驗時,注重引導學生分析科學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互相合作搜集生活實驗材料,自主將生活元素融入科學實驗中,促進生活化實驗教學的實現。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生活角度探究科學實驗中的相關知識,并使用科學知識將相關問題妥善解決。

例如,以小學科學教科版為例,四年級上冊有一單元內容為“呼吸與消化”,其中第5節是《食物中的營養》。在講授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需引導學生自主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外包裝,像飲料瓶、方便面及餅干包裝袋等,把這些外包裝清洗干凈,并帶到課堂上來。結合課上學過的科學知識,對食品外包裝上標記的營養成分做出分析。比如,脂肪、能量及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所占比重,以此了解食品所蘊含的營養價值。同時,教師還需幫助學生掌握選擇健康食品的方法,引導其合理飲食。另外,教師也可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鑒定一些食品的組成成分,并進行相關實驗,如對饅頭、蓮藕、米飯及南瓜等進行取樣,然后,滴上碘酒,對樣品顏色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倘若顏色呈現藍色,則證明食品中有淀粉存在。進行此類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科學實驗,能夠把一些科學知識變成生活小常識,不但能讓學生對科學實驗內容充滿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對事物進行科學分析,由此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分析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不論何種教學過程,最終均需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落腳點。從科學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學生通過科學實驗能夠加深對科學的認識。同時,很多科學現象都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教師可將科學實驗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總結科學知識,分析一些科學現象產生的原因,在完成相關實驗內容的基礎上,了解科學實驗的基本原理。當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提升后,學生就可對后續遇到的實驗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因而,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探究能力,教師就可圍繞教學內容,以科學實驗為基礎,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情境中探究相關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讓學生結合實驗問題提出假設及猜測,并制定實驗方案,最終將問題解決。

例如,在講授小學科學教科版時,其中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主題為“生物與環境”,在這一單元中,第一節內容是《種子發芽實驗》。在對這一實驗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則可創設這樣一種情境:使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多個植物種子播種及破土生長的視頻及畫面,然后,把同一植物種子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長情況向學生展示。而后,學生則可結合此情境提出疑問,然后試著應用所掌握的科學原理來對疑問進行解答。比如:“同一環境條件下,不同植物發芽時間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同一種植物種子,當環境不同時,破土時間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呢?”“影響植物發芽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植物發芽率?”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并進行合理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對討論結果做出總結,讓學生從情境回歸教材,讓其從教材中找到問題的答案。授課完成后,教師進行科學實驗的布置,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挑選自己喜愛的植物種子進行播種,并觀察不同環境條件下種子的生長情況,將其與課堂上的實驗結論相比較。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將科學實驗與生活聯系起來,可讓學生從生活角度分析科學現象,最終得出問題的答案,有利于提高其科學探究能力。

(三)客觀分析與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科學精神就是要客觀地分析,并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疑問,這也是小學生素質發展的關鍵。在小學階段開展科學實驗,其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引導學生以科學的眼光對待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做出正確的解釋,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快速發展。在此基礎上,學生可對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觀點及結論質疑,并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通過科學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為了讓學生養成“質疑”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故意出錯”,在教學中適當地出一些小錯誤,鼓勵學生敢于發現錯誤,分析錯誤,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從生活角度看待一些科學現象,說出自己的疑惑,并表達自己的見解,最終提出具有創新特點的解決對策。

以小學科學教科版為例,其中五年下冊第二單元主題為“船的研究”,第2節內容為《用浮的材料造船》,第3節內容為《用沉的材料造船》。在講授該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以科學實驗形式對影響物質浮沉的因素進行分析,同時,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討論,并表達自己對該問題的觀點。因為不同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存在差異,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也有一定區別,所以學生需結合自身分析結果表達觀點。比如說,“由于材料大小存在一定差異,故物體浮沉現象也有所區別”“因材質重量不一致的緣故,如金屬及石頭物品的密度大于水,故極易沉入水中,而塑料和木板等材質則不同,它們的密度小于水,故極易浮于水面,不易下沉”。當學生表述完觀點之后,教師可繼續提出問題:“輪船的制作材料以金屬為主,而它卻能夠在水面漂浮,?其原因是什么?可是,有些木質的桌椅及家具等,在水中卻會下沉,是為什么呢?”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層次討論后,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合理想象。從這一教學過程可以看出,教師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喚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關注,讓學生盡情想象并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同時開展科學實驗,在水盆中放入造型及材質不同的物品。在教師的生活化指引下,讓學生對科學原理進行探究,拓寬思維,以此提高創新能力。

(四)由課堂向生活拓展,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

課堂是主要的教學場所,但是學生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在任何地點、任何場所都可以學習。因此,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開展實驗教學活動,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要注重對課堂教學進行延伸,完全將實驗融入生活中。用生活中的科學知識作為引導,讓學生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再利用實驗來驗證結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探索與研究科學知識的積極性,還能塑造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讓學生保持持之以恒的態度,為其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環境與我們”的教學中,學生需要接觸宇宙、環境問題、水資源、垃圾問題、資源利用等知識,這些知識內容在我們生活中廣泛存在。教師就可以生活中的環境污染現象作為引導,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污染防治,垃圾分類與回收、利用的相關知識進行解釋。在本單元知識的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各種污染物,而在城市生活中“大氣污染”是常見的現象,空氣污染后會對人的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每一個小學生都需要關注空氣污染,掌握環保知識,并從自身入手,培養環保意識。

三、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不難發現,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開展科學實驗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學會用科學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現象,為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還需廣泛搜集生活化材料,不斷豐富科學實驗資源,強化生活與科學實驗的聯系,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小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教育界,2023(20):68-70.

[2]蔣飛鷹.小學科學生活化實驗開發案例:造一艘吸管小船[J].進展:科學視界,2023(6):258-259.

[3]王心怡.小學科學實驗生活化的邏輯,設計與實施[J].小學教學研究,2023(30):59-60.

[4]余俊杰.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有效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2023(27):61-63.

[5]唐婉琴.新課標下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運用探析[J].炫動漫,2023(2):136-138.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生活化實驗教學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小議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