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的李娟,天生的作家

2024-07-01 10:03元氣鄧峽野
讀者 2024年13期
關鍵詞:阿勒泰李娟牧場

元氣鄧 峽野

1

李娟1979年出生于新疆,母親是當地的農業技術員。李娟從小跟著外婆在四川長大,童年時期的她長期輾轉于新疆、四川兩地。

李娟從小很“笨”,到了5歲說話還不利索,經常被人笑話。此后李娟便更加不愛說話,終日待在家里,趴在窗臺上淡然旁觀著外面的世界。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李娟偶然看到一張舊報紙,就把自己認得的字挨個兒念出來,發現竟然能組成一句自己尚能理解的話。這種奇妙的體驗讓李娟大為震動,“好像寫出文字的那個人無限湊近我,只對我一個人耳語”。

從此,李娟愛上了閱讀。外婆拾廢品撿來的破報紙、舊雜志,李娟挨著讀了個遍。在那堆“破爛”里,李娟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名為《小王子》的小書,雖然當時還弄不清作者想表達什么,但閱讀帶來的那種快感,讓李娟欲罷不能。

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李娟跟著母親回到新疆生活。母親單身,當時有兩個追求者。母親征求李娟的意見。小小年紀的李娟哪里懂得大人的事情,但她慫恿母親選擇了其中一個——“那人家里有一面擺滿書的書架,令人神往”。最后,李娟得償所愿,但母親的婚姻變得一塌糊涂。繼父嗜酒如命,母親歷經了8年的混亂人生。后來,母親開始做廢品回收生意,這更是樂壞了李娟。她成天躺在快要頂到天花板的書海中,蠶食鯨吞般進行著毫無選擇的閱讀。

童年的李娟,境遇并不樂觀:在學校成績太差,被老師區別對待;放學路上,被男同學霸凌,“當作人肉沙包踢來踢去”;回到家里,又常常被醉酒的繼父呵斥、辱罵……但好在閱讀為她打開了一扇治愈的窗,讓她能忘記煩惱,任由自己在書海中暢游。

毛姆說:“閱讀是一座可以隨身攜帶的避難所?!睂δ菚r的李娟來說,閱讀是孤獨苦難童年里最好的慰藉。

2

李娟對“考大學”沒什么概念,她理解不了為什么一個人才十多歲,就神經緊繃得“好像要為一生負責”。老師講課她聽不進去,課后作業她也不想寫,高中時期的李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差生。

李娟其他科目的成績尚可,偏偏文科成績差得一塌糊涂。高三的一次英語考試,李娟提前打好了小抄,卻不小心在開考前最后幾分鐘將其落在教室講臺下。李娟很害怕,遂逃回宿舍,把床單一卷跑回了家。至此,李娟的讀書生涯被倉促地畫上了句號。

知道此事的外婆哭了,母親也哭了——不上學,孩子以后可咋辦?但李娟自己很高興,覺得輟學后就可以不受管束地干其他事了。她跟著母親收廢品、做裁縫、賣雜貨,偶爾浪漫一下,在日記里寫一些漂亮的句子:“抬頭望向窗外,那一汪藍天藍得令人心碎。忍不住放下衣料,把針別在衣襟上,鎖上店門出去了?!?/p>

李娟也曾一個人揣著5塊錢,跑到烏魯木齊一家黑作坊做流水線女工。她做得慢,吃得多,很不受老板待見。有一次,作坊里丟了2個煤氣罐,老板娘硬說是她偷的。李娟為了能留下來賺錢,沒有反抗。那段時間,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跟一個能幫她買秋衣秋褲的老板干活”。

打工不易,李娟想改變生活,就拿著自己的文章跑到《中國西部文學》雜志的編輯部去投稿。就在那時,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劉亮程。劉亮程是新疆作家,那時他剛出版《一個人的村莊》,名氣很大。讀完李娟的文章,劉亮程很喜歡。社里有編輯懷疑李娟抄襲,劉亮程說:“這只能是野生的。她找誰去抄?中國文學中沒有這樣的范本讓她抄?!?/p>

雖然第一次投稿被退了回來,但受到行家的鼓勵,李娟之后寫得更起勁了?;氐阶鞣缓?,李娟身上沒有錢,工資又遲遲不發,她找到同學借了些錢,湊合著過了個把月。好在李娟所在的作坊附近有很多來自她老家富蘊縣的人,母親托當地的夜班車司機打聽到李娟的下落,把她帶了回去。

物質上的貧乏尚能忍耐,精神上的乏味必須要有所寄托才能化解。在阿勒泰漫長蕭瑟的冬季里,閱讀和寫作成了李娟對抗無聊生活的武器。2000年,外婆意外摔倒中風,李娟前去陪護。在外婆的病榻前,李娟寫成了對她個人而言極為重要的一部作品——《九篇雪》。在新疆生活數載,李娟積攢了大量獨特的生活體驗和見聞,當這些往事和感受流淌到李娟的筆尖,便成了一篇篇渾然天成的散文和隨筆。次年,重返烏魯木齊打工的李娟,將《九篇雪》投稿給《人民文學》雜志,喜獲發表。這是李娟第一次得到主流文學雜志的認可。也正因為這部作品,李娟意外地獲得了去阿勒泰市委宣傳部工作的機會。

在新單位里,李娟不再需要為生計發愁,終于可以踏實地進行創作了。記憶中一家人在阿勒泰的日常生活,在李娟的心底和筆下瘋狂跳動,之后這些文字被結集為《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在那些鮮活的文字里,澡堂、蝗蟲、采木耳……這些看似瑣碎乏味的事物有了新的風致。對于那個前半截用來做生意、后半截用來生活的,面積只有十幾平方米的裁縫鋪,李娟在書中這樣寫道:“墻皮突然掉下來一塊,也是被鍋里燉的風干羊肉溢出的香氣酥下來的?!?h3>3

阿勒泰的牧居生活為李娟的寫作提供了充足的養料,但在李娟心里,自己仍然只是途經這片土地的旅者。進機關工作的第5年,揣著5000元的存款,李娟辭掉了穩定的工作。

在南方闖蕩半年后,李娟偶然間看到人民日報社發起的非虛構創作招募計劃。拿到創作贊助后,李娟回到阿勒泰牧場。她先是跟著哈薩克族牧民扎克拜媽媽輾轉于四季牧場,隨后又跟隨居麻一家去往冬牧場,在地下一米深的地窩子里生活了3個多月。

正是這段艱難的荒野之旅,讓李娟開始重新審視這片“旅居”20多年的土地?!叭绻麤]有這段經歷,我也和你們一樣,覺得耕種就是遠遠的風景?!崩罹陱呐杂^者變為參與者,那些從土地里、從生活里生長出來的感觸噴薄而出,她沒日沒夜地寫成了《羊道》和《冬牧場》。

在那片遙遠的牧場,李娟用語言細膩地還原了一個美好的詩意世界,那里有天然的風物、真實又治愈的人性和物性,以及藏在日常生活里的某種無法言說的生命寓言。她不厭其煩地寫著瑣細的故事,寫扎克拜媽媽如何做出一張黃金饃,寫舞會上求愛的小伙子的憨態……而在細致之外,是對遼闊、宏大精神世界的求索:“這里是大陸的腹心,是地球上離大海最遙遠的地方。亞洲和歐洲在這里相遇,這是東方的西方,西方的東方……但是在這里,真正屬于我的世界只有腳下的小路那么寬?!?/p>

那么宏大,又那么孤獨,而孤獨也是李娟童年生活里永恒的主題。母親和外婆的愛,給了她緩解孤獨最好的解藥。

李娟從小是外婆帶大的,在《遙遠的向日葵地》里,李娟用很多篇文章回望多年前與外婆相處的日子。外婆老了,常常做夢,醒來后便要同李娟講夢中發生的事,而隔天再講,卻成了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故事。被李娟糾正后,外婆會停下筷子,迷茫地想好久。這種糾正,讓李娟恍然意識到“外婆已經沒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攏,慢慢與死亡和解”。當外婆以96歲高齡去世時,李娟覺得“她最終不是死于病痛與衰老,而是死于等待”。寥寥數字,就將孤獨表達到極致。

而李娟筆下的母親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縱使生活百般刁難,她也總有辦法破解。在得知女兒在外租房后,母親不顧山高路遠,頂著茫茫風雪,背著、扛著、抱著三五人份的行李,還帶著2根二三米長的樹干,倒了3次車,去給李娟布置小窩。在《遙遠的向日葵地》里,李娟這樣寫在地里勞作的母親:“于是整個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曬得一身黢黑,和萬物模糊了界線。葉隙間陽光跳躍,腳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于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來。大地最雄渾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萬物的生長啊……”這些細碎的、滿是生活情趣的描寫,讀起來絲毫不覺得累贅,反而在不知不覺間將讀者領進更為廣闊的天地,再讓他們像上帝一樣,低頭看一眼渺小孤獨的自己。

從《遙遠的向日葵地》《冬牧場》《夏牧場》到《阿勒泰的角落》,李娟寫盡草原人苦寒單調的生活、人類一代又一代重復的命運。這類主題本身是沉重的,但在她的筆下,世間萬事皆不寒涼、不消沉,盡是溫熱快樂的細節。

李娟像一個天真的畫師,更像一個獨行的英雄——入眼皆風景,耳聞是詩歌。她認清苦難,咀嚼孤獨,進而在任何一片土壤上都能一生向陽,隨萬物生長。

(綺 窗摘自微信公眾號“投稿指南”)

猜你喜歡
阿勒泰李娟牧場
海上牧場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s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BMP-2 and OPG levels
印象·阿勒泰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論阿勒泰烏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阿勒泰水電站“以閥代井”研究
叮當牧場
阿勒泰考古之行
Gift Horse
海的牧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