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馬魚

  • 氚水長期暴露對斑馬魚子代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
    以檢測[8]。斑馬魚是一種模式生物,其具有體型小、養成周期短、產卵量大、胚胎透明、成本低等優點[9],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可的5 種魚類實驗動物之一,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薦用于各種類型的生態毒理學試驗[10-11]。本研究擬通過斑馬魚構建氚水長期暴露動物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檢測斑馬魚子代發生的改變[12],初步探討斑馬魚長期氚水暴露可能導致的子代生物效應。1 材料與方法1.1 實驗動物實驗所用成年AB 品系野生型斑馬魚購自國家斑馬魚資源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 2023年10期2024-01-16

  • 虛擬視覺刺激引起幼年斑馬魚捕食行為放棄的研究*
    -7]等方式在斑馬魚、小鼠、果蠅、蜜蜂等動物上展開。習得性無助的動物表現出逃避行為/攻擊性減少、焦慮和恐懼增加等現象[8]。但是習得性無助實驗中,引發動物行為的刺激往往是厭惡刺激或者中性刺激,動物面對可能獲得獎勵的積極刺激也會產生放棄[9],但是相關研究較少。斑馬魚作為常見模式動物,單次產卵能達到三四百顆,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有69%和人類同源[10],而且腦體積較小,便于進行全腦水平的研究[11]。捕食行為開始于斑馬魚受精后的第5 天(5 days post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23年6期2023-06-20

  • 斑馬魚天生就能辨別數量
    意yì大dà利lì費fèi拉lā拉lā大dà學xué的de科kē研yán人rén員yuán測cè試shì了le新xīn孵fū化huà的de斑bān馬mǎ魚yú是shì否fǒu可kě以yǐ識shí別bié印yìn在zài白bái色sè缸ɡānɡ壁bì上shànɡ不bù同tónɡ數shù量liànɡ的de黑hēi色sè豎shù條tiáo的de差chā別bié。結jié果ɡuǒ發fā現xiàn,斑bān馬mǎ魚yú幼yòu魚yú在zài孵fū化huà96小xiǎ

    學苑創造·A版 2023年6期2023-06-16

  • 斑馬魚腫瘤模型研究進展
    210023)斑馬魚作為一種體外受精的模式動物,廣泛應用于人類多種疾病的研究。由于斑馬魚腫瘤模型與人類腫瘤的高度保守性,許多人類腫瘤相關通路在斑馬魚腫瘤中存在同源物。早在2005年斑馬魚就用于腫瘤的研究[1],近來轉基因斑馬魚和腫瘤移植斑馬魚的出現,使其成為具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腫瘤動物模型。1 斑馬魚在腫瘤研究中的優勢斑馬魚屬于非哺乳類脊椎動物,比無脊椎動物線蟲和果蠅更加與人類相近,用于體內腫瘤增殖、分裂、轉移及抗腫瘤藥物的快速篩選研究。斑馬魚先天免疫系統和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22年2期2022-12-29

  • 1,2,4-三氯苯對斑馬魚及其胚胎發育的影響研究
    ]。常年產卵的斑馬魚個體?。w長4~5 cm),飼養方便簡單,產卵量大且易于收集,其早期發育階段對外界環境敏感,是毒性試驗的常用模式生物。直接暴露于1,2,4-TCB 中的成年斑馬魚容易受到損傷,對其胚胎進行染毒能夠避免對其母體的傷害,能更直觀地觀察到胚胎的發育毒性效應。本試驗主要研究不同濃度的1,2,4-TCB對斑馬魚的毒性效應,并通過卵凝結、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毒理學終點指標觀察其對斑馬魚胚胎發育的影響。1 試驗方法與材料1.1 受試生物與試劑采用反應靈敏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22年11期2022-12-10

  • 模式生物斑馬魚在卒中研究中的應用
    一定的局限性。斑馬魚(zebrafish,Danio rerio)是一種理想的脊椎模式生物,在活體血管研究方面更是具備自身的特點及優勢,已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腦血管病的研究當中,本文將對此作一綜述。1 斑馬魚腦血管系統發育及生物學特點1.1 斑馬魚的腦血管系統發育過程 斑馬魚在受精后20 h左右,兩條靜脈——原始后腦通道逐漸形成,并沿著后腦腹側的前后軸平行分布[2]。在受精后28~32 h,新生血管從兩條原始后腦通道的內側芽生,并向中線遷移,垂直于前后軸形成

    中國卒中雜志 2022年5期2022-11-22

  • 斑馬魚環狀RNA研究進展
    4]。模式生物斑馬魚作為一種小型水生動物,與人類之間大約有70%的基因是直系同源的[5]。斑馬魚特有的透明胚胎可用于實時監測胚胎發育的過程,展開各種病理生理現象的研究。斑馬魚還具有繁殖周期短、養殖費用相對較低、可用于高通量藥物篩選的獨特優勢,在醫藥研究領域應用日益廣泛[6]。因此人們試圖從斑馬魚的組織中鑒定并表征circRNA[7],發掘斑馬魚體內與人類基因同源的circRNA,以利用斑馬魚自身優勢,開展與circRNA相關的更高效、深入的疾病研究。cir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9-02

  • 斑馬魚SDC4基因的克隆與遺傳進化分析
    于非哺乳動物如斑馬魚中SDC4介導的生物學功能則鮮有研究。HOFMEISTER等[11]揭示了SDC1-4四種家族蛋白在斑馬魚胚胎期腦部發育的表達模式相異,推測SDC1-4可能在斑馬魚體內有不同的生物學功能。LUO等[12]通過原位雜交研究發現SDC4在斑馬魚胚胎期廣泛表達,并且影響斑馬魚胚胎神經發生過程中神經細胞的增殖。本文對斑馬魚SDC4 基因進行克隆并測序驗證,分析其在斑馬魚胚胎發育前10 d的表達量差異,并且對斑馬魚SDC4、人SDC4和鼠SDC4

    長治醫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08-03

  • 持續光照建立斑馬魚失眠模型及評價
    的負擔[2]。斑馬魚與人類基因高度同源,可以通過光照、咖啡因、持續流動水流、感官刺激、電刺激、物理搖晃等方式對斑馬魚進行睡眠剝奪[3-7],但目前尚未見斑馬魚成魚失眠模型的報道。該研究探索建立一種斑馬魚成魚失眠模型,并通過比較睡眠剝奪后斑馬魚的運動行為、學習記憶能力、生物鐘基因表達和腦部超微結構的改變進行評價,以期為失眠的機制和動物模型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實驗動物4月齡同批次野生型AB系雄性斑馬魚160尾,購自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飼養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22年6期2022-07-13

  • 斑馬魚有氧運動能力評估方法的探究
    410081)斑馬魚具有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相似度高、基因編輯簡單、飼養方便等特點,而且其水環境適合多種運動方案和高強度運動訓練的開展,是一種新興的研究運動干預效果的理想模型[1]。運動方案的設計需要考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運動時間和能量供應方式。研究表明,不同的運動干預方案對斑馬魚機能的影響截然不同,合理的運動方案對實現預期的運動干預效果至關重要[2]。建立斑馬魚有氧運動能力評估方法和有氧/無氧運動訓練判斷方法,有利于了解斑馬魚能承受的運動強度及運動時能量

    生命科學研究 2021年6期2022-01-11

  • 咖啡因與光照誘導斑馬魚睡眠剝奪模型行為學研究
    430065)斑馬魚容易大規模飼養,3 個月可性成熟,雌魚每周可產卵1 次,每次產卵約為200~300枚,受精在體外完成,透明可見,便于觀察。由于斑馬魚與人類基因同源性高,可作為多種實驗動物模型的斑馬魚備受科研工作者的青睞。目前斑馬魚睡眠剝奪的方式主要有光照、咖啡因、持續流動水流、感官刺激、電刺激、物理搖晃等方式[1-4]。其中持續流動水流、感官刺激和電刺激需要專用的儀器與設備,而作為誘導睡眠剝奪方便快捷方式的光照與咖啡因對實驗室要求較低,運用較多。但使用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21年22期2021-12-07

  • 探究tspo基因缺陷對斑馬魚生理功能的影響
    凋亡[13]。斑馬魚作為一種模式生物由于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已經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利用藥物處理、外科手術或者基因編輯技術構建人類疾病模型,可以實現藥物的高通量篩選,極大地促進了藥物研發進程。本研究利用實驗室前期已構建成功的tspo功能缺失斑馬魚(tspocpu87)[14]與野生型斑馬魚進行對比,探索了tspo敲除突變體斑馬魚的部分表型,為進一步闡明tspo的生理功能以及相關疾病提供實驗基礎。1 材料與方法1.1 主要儀器與試劑尼羅紅(上海阿拉丁公司)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76期2021-10-30

  • 2G型肢帶肌營養不良癥斑馬魚疾病模型的構建
    賴于動物模型。斑馬魚用于科學研究已有80多年的歷史[9],因具有體積小、繁殖能力強、易于基因改造的優點,目前廣泛應用于藥物的篩選[10],在動物疾病模型的構建中也顯示出了其特有的優勢,然而目前LGMD2G斑馬魚疾病模型的構建及致病機制的研究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致斑馬魚tcap基因突變來構建LGMD2G的活體動物模型,并進一步利用該模型初步探討tcap基因在LGMD2G中的功能以及潛在作用機制,旨在為進一步研究LG

    精準醫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09-22

  • 牡蠣酶解物對慢性不可預知溫和應激斑馬魚抑郁行為改善作用研究
    待進一步探究。斑馬魚作為新型模式生物,具有成本低、用藥量少等多種優點[10],可以高通量地進行活性物質篩選;同時,斑馬魚與人類有高達70%以上基因同源性[11],并且有類似的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形態[12-14],作為實驗動物用于神經行為學和神經內分泌學研究具備很大的潛力[15-16]。目前,國外對斑馬魚在神經方面的研究較為完善,國內關于斑馬魚相關研究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利用斑馬魚進行藥物毒性篩選,并未對其進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21年4期2021-08-26

  • 斑馬魚歷險記
    陳立鳳供稿小斑馬魚最近可倒霉了,接二連三地遇到了會打氣泡“子彈”的槍蝦,正當他以為逃出生天時,誰料卻被一槍擊中……小斑馬魚追著老斑馬魚說:“你怎么不認識我了?昨天還教過我捕食呢?!闭f起食物,呆滯的老斑馬魚一下子精神起來,回過頭說:“我現在餓了,想吃掉你?!闭f著,竟然真的轉身向小斑馬魚追過來,小斑馬魚嚇得臉都白了,趕緊逃命。突然,“轟隆”一聲巨響,震得兩條斑馬魚都昏了過去,像兩片樹葉一樣,輕飄飄沉入水底。小斑馬魚清醒過來之后,看到不遠處,一只槍蝦正把老斑馬魚

    小天使·二年級語數英綜合 2021年8期2021-08-16

  • ucp2基因敲除斑馬魚的模型建立及其鋁暴露神經毒性相關研究
    寶全*基因敲除斑馬魚的模型建立及其鋁暴露神經毒性相關研究汪雪雁1,談 勇1,張 芳1,陳 豪1,賀亞南1,李行舟2,趙寶全2*(1. 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合肥 230036;2.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利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斑馬魚基因,研究基因在鋁致斑馬魚癡呆中的作用。針對斑馬魚基因設計并制備gRNA,通過顯微注射技術將gRNA與Cas9-mRNA混合注入斑馬魚單細胞胚胎中,利用酶切和基因測序篩選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3期2021-08-13

  • LM609聯合TBBPA對斑馬魚神經行為毒性的影響
    A的神經毒性。斑馬魚是一種新型的模式生物,相比于嚙齒動物而言,斑馬魚具有體型小、易繁殖的特點。斑馬魚的胚胎在體外發育,易觀察易操作,可實時記錄斑馬魚胚胎發育的動態過程,適合進行多種體外實驗,且目前斑馬魚的實驗技術均已成熟,如斑馬魚胚胎行為學實驗、斑馬魚胚胎顯微注射[6]、斑馬魚基因突變體構建[7]等。因此,斑馬魚在毒理學研究、神經行為學研究等方面均有卓越的優勢。在本實驗中,我們進行了斑馬魚自主運動實驗、接觸反應實驗、光暗周期實驗,以比較LM609添加前后T

    浙江農業科學 2021年4期2021-04-01

  • 我的好朋友
    三條活潑可愛的斑馬魚。這三條斑馬魚分別是墨藍色、粉黃色和肉紅色的,雖然它們的個頭差不多,但性格卻大相徑庭。先來說說墨藍色的斑馬魚吧!它是這三條小魚中最勤勞的,但也是脾氣最不好的。它平時只要看見吃的,就會飛快地游過去,將食物銜進嘴里,然后分給另外兩位小伙伴吃。如果有其他種類的魚搶了它的食物,它一定不會“嘴下留情”——不游過去把“奪食者”狠狠地咬上幾口,它是不會善罷甘休的。粉黃色的斑馬魚膽子最大,大到你可以拿著鑷子逗它玩兒。只要我拿著細長的小鑷子輕輕地撥弄它的

    紅領巾·成長 2021年10期2021-02-10

  • 模式生物斑馬魚在藥物毒性評價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
    611137斑馬魚(Danio rerio或Zebrafish)是一種熱帶硬骨魚,最早產于印度、東南亞等熱帶地區,因其體表具有延伸至尾部的藍色水平條紋,形似斑馬而得名[1],此外,又名花條魚、藍條魚和斑馬擔尼魚等。通過對比斑馬魚與人類基因庫,發現斑馬魚與人類基因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相似度高達87.0%[2,3],這意味著以斑馬魚為模式生物而取得的實驗結果大多數也適用于人類。因此,筆者結合國內外近5年文獻報道,綜述了模式生物斑馬魚在藥物毒性篩選方面的最新研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2020年10期2020-11-10

  • 單色光對斑馬魚趨光行為的影響
    戴明云單色光對斑馬魚趨光行為的影響鄧青燕1,盧克祥1,錢衛國2,王偉杰1,戴明云1(1.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上海 201306;2. 浙江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研究個體和群體斑馬魚對5種單色光的趨光反應。在無外界光源干擾下,設置紅光(625±5)nm、黃光(585±5)nm、綠光(525±5)nm、藍光(455±5)nm、紫光(400±5)nm等5種人工光源光照環境,利用自制裝置研究個體和群體斑馬魚在5種單色光照環境下的趨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20年6期2020-10-27

  • 金訶含片促進腸蠕動作用研究
    01)0 引言斑馬魚(Danio rerio)是一種簡單的生物實驗動物,具有和哺乳動物相似的生物結構和生理功能。幾乎透明的胚胎、胚胎的體外發育以及與人類高達87%的基因相似性,使得斑馬魚被廣泛用于藥學領域的研究。模式動物斑馬魚在生態毒理學、發育遺傳學等研究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斑馬魚模型已拓展延伸至人類疾病動物模型、藥物代謝及藥物篩選研發等多個方面。國內外文獻報道[1-5],斑馬魚模型在現代藥學研究中關于疾病動物模型、藥物活性篩選及代謝研究方向的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2020-09-01

  • 失眠的斑馬魚
    似的失眠困擾。斑馬魚是目前生命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模式脊椎動物之一。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了87%,這意味著在其身上做藥物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也適用于人體,因此它受到了生物學家的重視。像大多數魚一樣,斑馬魚沒有眼瞼,當它們處于不活躍狀態時或者僅僅是短暫休息時,人們很難判斷它們是否在睡覺。如今,研究人類睡眠紊亂癥的美國和法國研究小組發現,斑馬魚不僅可以睡覺,而且也會受到失眠癥和睡眠不足的折磨。研究人員說:“睡眠紊亂這種現象很普遍,而且往往鮮為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0年8期2020-08-17

  • 色溫對斑馬魚趨光行為影響的研究
    的適應范圍等。斑馬魚Daniorerio作為一種經典模式生物,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魚類生理代謝、遺傳發育、干細胞再生、心血管毒性評價等領域的研究[13]。在斑馬魚的趨光研究方面,Oliveira 等[14]和Spence 等[15]研究了斑馬魚對環境顏色的辨別和偏好;Fernandes等[16]和Orger 等[17]研究了斑馬魚腦部的光感受器,發現大腦內部的光敏元素可影響其生理和行為;Cameron[18]運用電生理方法探討了光感受器在斑馬魚視網膜中神經活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20年4期2020-07-22

  • 利用CRISPR/Cas9 技術構建斑馬魚tspo 基因純合突變體
    顯著性差異。而斑馬魚作為研究早期胚胎發育的優勢模型之一,2009年有研究通過原位雜交實驗指出在斑馬魚幼魚發育過程早期,tspo主要表達在內細胞團(intermediate cell mass,ICM)中表達,可能參與原始紅細胞的分化[17],但其在斑馬魚生物體發育過程中的具體功能未作描述。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一直是藥物發現和機制探索的重要基石,在疾病動物模型中我們才可以更準確地將基因功能與發病機制聯系在一起。斑馬魚模型在研究基因功能和病理機制過程中具有極為突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27期2020-04-22

  • 蘆薈大黃素誘導斑馬魚肝毒性及作用機制研究
    游龍泰 董曉旭斑馬魚與人類基因同源性高達85%,擁有廣泛的細胞色素P450酶參與代謝反應,包括氧化、羥基化、接合、去甲基化和甲基化[1-3],能體現Ⅰ相、Ⅱ相、腸菌及多途徑代謝的綜合結果。另具有飼養成本低、體外受精、透明易觀察、單次產卵數較高等特點[4-5]。目前斑馬魚已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列為繼人和鼠之后的第三大模式生物,可以快速篩選藥物和定量評價待測化合物的肝毒性作用。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黃Rheumtangu

    環球中醫藥 2020年1期2020-02-06

  • 斑馬魚在毒理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 而每條雌性斑馬魚1 次能產生200 ~300 個卵,可以將其放入96 或384 孔板中進行培養,斑馬魚胚胎能夠依靠卵黃囊中的營養存活,這使得即便是一個小的實驗室也可以達到成千上萬,甚至上千萬的培養規模[2]。 斑馬魚實驗與細胞實驗均可以達到相近的數量規模,且斑馬魚作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又能夠對藥物進行吸收、代謝、分布、排泄,可以用于研究器官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反應等。 所以近年來斑馬魚的應用十分廣泛,本文將對于斑馬魚在毒理學中的應用進行綜述。1 斑馬魚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2020年3期2020-01-15

  • 毛果蕓香堿對不同光照下斑馬魚幼魚自發運動和焦慮性行為的影響
    201203)斑馬魚是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重要脊椎動物模型[1],目前已被廣泛用于遺傳、毒理[2-3]和發育生物[4]等學科的研究。Rihel等[5]證明斑馬魚可以作為神經系統相關藥物研究的一個快速、可靠且成本較低的工具, 在神經疾病的病因學方面與嚙齒動物和人類有許多共同性[6]。4~5天的斑馬魚幼魚即可表現出狩獵,回避和趨觸等廣泛的行為學[7-9]變化,在人類認識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新藥的研發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0-11]。斑馬魚的凍結、旋轉[12]

    復旦學報(醫學版) 2019年5期2019-10-09

  • 海分枝桿菌感染斑馬魚成魚模型的構建
    的海分枝桿菌-斑馬魚幼魚模型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結核病致病機制以及藥物篩選方面的研究,例如結核病肉芽腫的形成與成熟機制等基礎研究[10-13]以及依賴熒光的細菌菌數計數法用于藥物篩選等[14-15]。不同于斑馬魚幼魚,斑馬魚成魚同時具有先天免疫系統以及后天免疫系統。鑒于后天免疫系統在控制結核病方面具有關鍵的作用[16-17],海分枝桿菌感染斑馬魚成魚模型更為接近正常生理狀態。目前,盡管海分枝桿菌感染斑馬魚成魚模型已在結核病致病機制和結核病疫苗等方面的研究中廣泛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 2019年3期2019-06-18

  • 谷氨酸受體1與鉤藤堿抑制甲基苯丙胺依賴斑馬魚條件性位置偏愛的關系
    ]。本研究利用斑馬魚作為動物模型,聯合應用行為學、免疫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中藥有效成分鉤藤堿對METH誘導斑馬魚CPP效應的作用機制。1 材料1.1 藥品與試劑鹽酸甲基苯丙胺(國家麻醉品實驗室,批號:1212-9802);鉤藤堿(日本MATSUURA YKUGYO公司);鹽酸氯胺酮注射液(規格:2 mL ∶0.1 g,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氨基苯甲酸乙酯甲基磺酸鹽(JL160318010,江萊生物公司); 抗GluR1抗體(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9年5期2019-05-05

  • 生長激素促進斑馬魚尾鰭的再生
    生潛能,例如:斑馬魚(Daniorerio, zebrafish)作為模式動物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它的鰭[2]、心臟[3]、肝[4]、視網膜[5]、脊髓[6]和感覺毛細胞[7]在損傷后能夠再生,是研究再生問題的良好模型[8]。大量研究發現,組織再生過程中,FGF、Wnt、Notch、BMP、Hedgehog、IGF等信號通路參與其中[9-11]。然而,至今組織再生的信號調控機制還沒有被闡述清楚[12-15]。組織再生過程中,涉及大量細胞的分裂、增殖生物學過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2019年2期2019-04-28

  • 孑孓“終結者”
    器,那就是——斑馬魚!”我家養著很多條斑馬魚,平日里它們在魚缸里悠閑地游來游去,和同伴們嬉戲打鬧,如同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非常討人喜歡。說完,媽媽就撈起兩條斑馬魚,放進睡蓮盆里面。斑馬魚見到肥胖的孑孓,就好像餓虎見到了小綿羊,饞貓見到小老鼠一樣,飛快游過去,毫不客氣地將孑孓吞入口中。別看斑馬魚體型很小,消滅孑孓的效率倒是挺高,很快就吃掉了一大半孑孓。剩下的孑孓嚇得四散奔逃,躲的躲,藏的藏,想利用荷葉作為掩體,垂死掙扎,但還是逃不過斑馬魚的追捕。兩條斑馬魚

    學與玩 2017年9期2018-03-12

  • 斑馬魚在藥學領域的應用研究
    201306)斑馬魚(Zebrafish, Danio rerio)是輻鰭亞綱鯉科短擔尼屬的熱帶觀賞性淡水魚。斑馬魚最早被用于水體污染,致畸和有毒物質的檢測[1]。1981年,美國生物學家Streisinger等[2]首次在Nature上發表了關于斑馬魚的文章,介紹了斑馬魚是將遺傳學、胚胎學和分子生物學有機結合的一種理想模式動物,此后斑馬魚被廣泛用于科學研究中。斑馬魚相比哺乳動物是體外受精,且胚胎透明,可觀察到內部的組織器官。成年斑馬魚體長4~5 cm,胚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8年7期2018-01-22

  • 小小斑馬魚幫科學家篩選新藥“水中小白鼠”基因與人類相似度70%
    可以輕易買到的斑馬魚,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新寵。斑馬魚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70%以上,因繁殖力強、體外受精、胚胎透明等生物學特征,被譽為“水中小白鼠”。日前,筆者探訪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這里保藏著1400多個品系的斑馬魚,已成為全球三大斑馬魚資源庫之一。目前,國內外科學家正在利用斑馬魚,開展包括腫瘤等疾病的藥物篩選,以及毒理學、生物育種學等方面的研究。最佳養殖溫度28.5℃28℃,是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內的常溫?!斑^熱容易滋生細菌,過

    漁業致富指南 2018年22期2018-01-17

  • 鉛和得克隆聯合暴露對斑馬魚胚胎的神經毒性作用
    克隆聯合暴露對斑馬魚胚胎的神經毒性作用陳香平1,黃長江2,陳元紅2,劉濱3,劉翠平3,朱亞先4,張勇1,*1.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廈門 3611022. 溫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溫州 3250353. 溫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溫州 3250274.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廈門 361102以斑馬魚(Danio rerio)為研究對象,探討鉛(Pb)、得克隆(DP)及二者聯合急性暴露對斑馬魚胚胎的

    生態毒理學報 2017年3期2017-10-13

  • 斑馬魚
    ·埃德蒙茲一條斑馬魚不過三、四厘米長,可這小小的魚類卻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發揮著大作用。斑馬魚可以在實驗中充當人類的角色,二者同為脊椎動物,有許多身體部位是類似的,包括大腦、心臟、肝臟和腎臟。并且,基因組測序顯示,84%的人類致病基因也能在斑馬魚中找到。自2001年昆士蘭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家本·霍根開始研究斑馬魚以來,它們在實驗室中的使用率急劇上升,他說。這種魚的優點之一是它們是一目了然的。因為胚胎是透明的,并且在母體以外發育,所以科學家就可以通過操縱基因來模

    華夏地理 2017年9期2017-08-16

  • 水族新貴斑馬魚
    水族新貴斑馬魚斑馬魚又名藍條魚、花條魚、藍斑馬魚、印度魚、印度斑馬魚,鯉科屬,原產印度。因體色艷麗,深受水族愛好者喜愛。斑馬魚的生活特征斑馬魚的品種:斑馬魚體長為4~6厘米,最大體長可達8厘米。體呈紡錘形,稍側扁。斑馬魚頭稍尖身上有斑馬樣的條紋,故得名斑馬魚。其背部為橄欖色,體側從頭至尾布滿多條藍色條紋,雄魚為深藍間檸檬色條紋,雌魚為藍色間銀灰色條紋。斑馬魚眼眶虹膜黃色,泛紅光。斑馬魚的臀鰭寬大。與背鰭相對應,胸鰭較小。斑馬魚的品種約有10多種,有長鰭斑馬

    農家之友 2017年7期2017-08-07

  • 腫瘤壞死因子α突變型斑馬魚在海分枝桿菌感染中的應用研究
    死因子α突變型斑馬魚在海分枝桿菌感染中的應用研究謝玲玲1,王風華2,王德成3,趙超1,彭剛2,牛辰11.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32; 2.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上海 200032; 3. 三峽大學醫學院,宜昌 443002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作為重要的炎性細胞因子,在類風濕關節炎、感染性休克等疾病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為探究TNF-α在宿主抵抗海分

    微生物與感染 2017年3期2017-07-18

  • 斑馬魚在藥物毒性評價中的應用
    300301)斑馬魚在藥物毒性評價中的應用段 蕊,吳昊澤(天津藥物研究院新藥評價有限公司,天津 300301)目前在國內的新藥研發領域,迫切需要建立有效而又經濟的藥品早期安全性能評價體系,在臨床之前進行試驗階段,藥品的研發主要的研究對象是細胞,通過細胞對藥物以及體外實驗。使用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高效并且快速,但是也是有很多缺陷,所以在對藥物進行研發的過程中,需要一種動物模型作為實驗對象,來整體評價藥物的安全性。本文就斑馬魚在藥物毒性評價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供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22期2017-03-07

  • 斑馬魚
    翟文我家有一條斑馬魚,雖然它長得不錯,可是它的性格就沒那么好嘍。它外表美麗,魚鱗只要碰著陽光就會發出彩虹般的光線。最漂亮的是它那長長的鰭,游動時鰭總是在后面拖著,頗像披了一層白色透明的紗。當我準備叫它“彩虹使者”時,我發現我錯了。 ?斑馬魚已經陪伴我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來,它總愛追其他的魚。一開始,我以為是在嬉戲打鬧,結果很快發現它們的“嬉戲打鬧”逐漸演化成了追殺。斑馬魚總是追著其他的魚,一旦追上對方,就對這條魚猛撕亂咬,最終這條可憐的小魚就走上了黃泉路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小學版 2016年8期2016-03-16

  • 魚類會失眠嗎
    似的失眠困擾。斑馬魚也會失眠斑馬魚是目前生命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模式脊椎動物之一。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了87%,這意味著在其身上做藥物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也適用于人體,因此它受到了生物學家的重視。像大多數魚一樣,斑馬魚沒有眼瞼,當它們處于不活躍狀態時或者僅僅是短暫休息時,人們很難判斷它們是否在睡覺。如今,研究人類睡眠紊亂癥的美國和法國研究小組發現,斑馬魚不僅可以睡覺,而且也會受到失眠癥和睡眠不足的折磨。研究人員說:“睡眠紊亂這種現象很普遍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15年12期2016-01-22

  • 斑馬魚的奇遇
    陳立鳳小斑馬魚追著老斑馬魚說:“你怎么不認識我了?昨天你還教過我捕食呢?!闭f到食物,呆滯的老斑馬魚一下子來了精神,說:“我現在餓了,想吃掉你?!闭f著,竟真的轉過身,張開大嘴來咬小斑馬魚,嚇得小斑馬魚臉都白了。小的在前面逃,老的在后面追。突然,“轟隆”一聲巨響,震得他倆昏死過去。兩條斑馬魚像兩片落在水里的樹葉,輕飄飄地沉入水底。等小斑馬魚清醒過來后,他看到不遠處,一只槍手對蝦正把老斑馬魚當作美食吃得津津有味。小斑馬魚嚇得趕緊鉆進礁石堆,躲在石頭縫里,藏好后,

    第二課堂(小學版) 2015年2期2015-05-22

  • 斑馬魚模型在藥物非臨床毒代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
    201203)斑馬魚模型在藥物非臨床毒代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趙琪,汪溪潔,馬璟(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上海201203)斑馬魚是一種簡單的生物實驗動物,擁有和哺乳動物相似的生物結構與生理功能。斑馬魚模型在藥物毒代動力學的研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采用斑馬魚模型研究藥物在體吸收、分布和代謝過程,能夠減少實驗研究的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提高實驗準確性;采用斑馬魚模型進行一般毒理學實驗的毒代動力學研究,有助于一般毒理學實驗研究的劑量選擇和靶器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15年4期2015-01-24

  • 斑馬魚模型在藥物早期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
    理與毒理專欄*斑馬魚模型在藥物早期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劉可春,孫晨,王希敏,侯海榮(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014)在藥物研發領域,建立經濟、有效的藥物早期安全性評價技術已成為當前國內外的迫切需求。斑馬魚作為常用的三大模式動物之一,是一種理想的藥物早期安全性評價模型。采用該模型對新藥進行早期安全性評價可以提高藥物早期毒性預測的可靠性和靈敏度,縮短新藥研發周期,降低新藥研發成本,提高新藥研發成功率。本文綜述了斑馬魚模型在藥物早期安全性評價,如

    山東科學 2014年5期2014-04-10

  • 靈芝多糖對斑馬魚存活、發育和衰老的影響
    2)靈芝多糖對斑馬魚存活、發育和衰老的影響夏廣清1,姚慧敏2,董麗紅3,劉 偉1(通化師范學院1.生命科學學院;2.制藥與食品科學學院;3.化學學院,吉林通化 134002)目的 觀察靈芝多糖對斑馬魚存活、發育和衰老的影響。方法 取正常受精的斑馬魚卵,在其單細胞發育期注射二胺嗎啉代寡核苷酸(MO),制備p53基因敲除斑馬魚模型。正常斑馬魚卵和p53基因敲除斑馬魚卵孵育8 h后,分別加入靈芝多糖1,2和3 g·L-1于28℃繼續培養3 d,測定斑馬魚存活率和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14年4期2014-03-22

  • 斑馬魚資源的開發保藏與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
    點實驗室,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武漢 430072)在現代生命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歷程中,實驗動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些被廣泛認同、使用、研究的實驗動物物種,被稱為模式動物。斑馬魚(Daniorerio)是一種原產于印度半島熱帶淡水水域的新興模式動物[1],它具有胚胎體外受精、體外發育、發育迅速、胚體透明、體型較小、性成熟快、產卵量大、適于高通量養殖和篩選等優點[2],因而受到遺傳學[3]、發育生物學[4, 5]、神經生物學[6]、腫瘤學[7]、再生和干細胞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2014年6期2014-01-27

  • 嗎啡誘導的斑馬魚條件性位置偏愛模型的研究
    張文清,莫志賢斑馬魚(Danio rerio,zebrafish),是一種常見的熱帶觀賞魚,因其體側具有像斑馬一樣縱向的暗藍與銀色相間的條紋而得名。其具有體積小,產卵量大,胚胎繁殖迅速且整體透明,易于活體觀察[1]等特點,作為一種新的模式生物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各種人類疾病模型的建立以及藥物的高通量篩選。與大鼠、小鼠等哺乳動物相比,斑馬魚給藥量少且給藥方式簡單;與果蠅等低等動物相比,斑馬魚基因圖譜與人類有極大的相似;與細胞模型相比,斑馬魚擁有整體生物優勢以及能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3年11期2013-12-08

  • 1-苯基-2-硫脲對斑馬魚胚胎發育與黑色素生成的影響
    基-2-硫脲對斑馬魚胚胎發育與黑色素生成的影響張利軍,史慧勤,苑曉燕,余壽忠,趙 君,彭雙清(軍事醫學科學院疾病預防控制所毒理學評價研究中心,北京 100071)目的 1-苯基-2-硫脲(PTU)可抑制斑馬魚胚胎黑色素的產生,保持斑馬魚透明,便于形態觀察和信號檢測。本文研究了PTU對斑馬魚胚胎發育的影響和抑制斑馬魚胚胎黑色素生成,保持斑馬魚透明性的最佳濃度。方法 用不同濃度PTU處理23 hpf(受精后,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2012年9期2012-09-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