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鳥

  • 幼鳥不可留
    大幾倍的肉團團的幼鳥,躺在水泥地上可憐巴巴地掙扎著想站起來。這分明是出殼沒多久,它那粉紅色的鳥皮上還沒長出羽毛呢,全身光溜溜的,但兩只小翅膀卻在抖動著,本能地做著飛翔的動作。此時它半睜開眼,對我張望了幾下,似涂了一層淡黃色的尖尖的小嘴兒一張一合地向我發出了低低的又很清晰的唧唧求救聲音……我蹲下身來,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我的手心里,進屋對在我家做家務的花紅叫道:“快,花紅,沖點西湖藕粉涼一下,喂一下這才出生的小鳥?!被t見狀嚇得大叫:“叔叔,你從哪兒撿的就放那

    散文選刊·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4-20

  • 小??的故事
    窩一般有3~4只幼鳥,數量不算多,但成活率比較高。幼鳥身體顏色和成鳥的接近,只不過頭部顏色沒那么豐富,這有利于幼鳥在水草環境中隱蔽自己。在杭州,黑水雞和白胸苦惡鳥也是常見的水鳥,但這兩種鳥的幼鳥有個統一的特點:都很黑。小PT則不太一樣,它們打小就沒有純黑的保護色,而是有很多紋路,特別是頭部。稍大一些后,顏色變淺,身上的紋路就更明顯,雖然不是一身黑,但我覺得這同樣是保護色。幼鳥身體顏色和成鳥的接近,只不過頭部顏色沒那么豐富幼鳥孵化出來以后,親鳥會輪流來喂食幼

    大自然探索 2023年4期2023-04-02

  • 候鳥飛,問題追
    )來說吧,親鳥(幼鳥的父母)完全不會帶著幼鳥飛往越冬地,甚至比幼鳥還要晚2~4周才出發呢。候鳥在遷徙時一定像遠足郊游一樣“逛吃逛吃”的吧?能打敗4BBRW的,只有4BBRW!你說得對,但不完全對。大多數鳥類遷徙的時候,的確會經常停下來歇(xiē)腳以及進食。但有少數鳥類,幾乎不會在遷徙途中停歇進食,而是始終處于風雨兼(jiān)程的狀態。斑尾塍鷸(chéngyù)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僅需要8~11天,斑尾塍鷸就能一口氣飛完10000千米的遷徙路程。2021

    紅領巾·萌芽 2022年12期2022-12-28

  • 不養孩子的鳥爸媽
    危害性的還屬杜鵑幼鳥的行為,在其他巢穴里,杜鵑的幼鳥一般都會率先孵化。這時,還未睜眼的杜鵑幼鳥就已經展現出了極強的破壞行為。它們會利用身體把巢穴里所有未孵化的卵都推出去。實際上,并非所有的杜鵑鳥都不撫養自己的幼鳥,它們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品種存在著讓其他鳥類撫養后代的行為。剩余的杜鵑種類都會自己建巢撫養自己的后代。響蜜鴷也是一種巢寄生的鳥類,它們一般會把蛋下在須鴷和啄木鳥的巢穴里,讓它們代養。響蜜鴷幼鳥天生就有一對尖鉤喙,它們會利用這一對鋒利的尖鉤破壞巢穴里的

    科學大觀園 2022年24期2022-12-27

  • 一起鸚鵡幼鳥大腸桿菌病的診療
    狀發病初期,鸚鵡幼鳥精神萎靡且體力衰弱,突然變得瘦小,鼻子顏色變暗,鼻孔流下清澈的黏液,脫水癥狀嚴重,指甲干燥。特別是剛出殼的幼鳥卵黃吸收不良,臍孔處理不充分,臍帶發炎。在某些疾病中,幼鳥的腹部會因腹瀉而擴大,腹部后面的帆狀物松弛,有一些幼鳥因腹部壓力而呼吸困難,并且身體體重會迅速降低,最終導致脫水并死亡。2.2 病理解剖分析大多數患大腸桿菌病的鸚鵡幼鳥均會出現卵黃腫脹現象,并且卵黃的內容物會表現出黃綠色或者深黃色的粘稠水樣物質,大多情況下伴有惡臭氣味,有

    吉林畜牧獸醫 2022年3期2022-11-15

  • 基于MaxEnt模型的康巴諾爾湖遺鷗幼鳥生境適宜性評價*
    —7月,新孵化的幼鳥20 d后便可獨立進行飛行和覓食等行為,等到8月中旬向東部渤海灣區域遷徙越冬[8].幼鳥階段是遺鷗生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后期進行越冬遷徙和生存等具有重要意義.受到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干擾等影響,我國北方荒漠-半荒漠地區的內陸湖泊水位不斷下降,甚至消失[9],目前遺鷗的主要繁殖棲息地僅為陜西省榆林市紅堿淖和河北省康??h康巴諾爾湖[10].因繁殖地的喪失和數量的減少,遺鷗越來越受到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已有多名專家學者針對鄂爾多斯國家自然保護區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0-19

  • 自然界的“長尾小精靈”:紅頭長尾山雀
    16 天的孵化,幼鳥會在24 小時內相繼破殼而出。這樣可以避免每只幼鳥的體形相差太懸殊,導致個體競爭力差異過大,從而保證幼鳥搶食的相對公平性,提高幼鳥的整體成活率。幼鳥成長記幼鳥出生后,雌雄親鳥便開始共同養育下一代。它們的食物以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為主,無論成蟲還是幼蟲都可以成為它們的盤中餐。每當親鳥銜著食物出現在巢邊時,幼鳥們都會伸長脖子,張大嘴巴,并發出叫聲以吸引父母的注意。親鳥在喂食時會盡量照顧到每一只幼鳥。喂食結束后,幼鳥會轉過身來,排出一團白色的糞

    科學24小時 2022年9期2022-09-08

  • 江西地區草鸮救助情況分析與保護對策
    少[6],尤其對幼鳥救護及救助分析更未見報道。本文通過整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江西省林業科學院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以下簡稱救護中心)接收救護的41只草鸮檔案,對救助情況進行分析,查找江西地區草鸮受傷原因,并提出保護對策,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1 救護數量2015-2020年,救護中心接收救護草鸮共41只(表1)。其中,幼鳥22只,占救護總數53.66%;亞成體8只,占救護總數19.51%;成鳥11只,占救

    南方林業科學 2021年3期2021-07-28

  • 生命的探險
    ,才能確保它們的幼鳥,遠離地面的食肉動物。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個代價需要付出。五只小雁待在這上面,也許是安全和溫暖的。但它們沒有東西可吃,而且會越來越餓。小雁跟它們的父母一樣,它們只吃草。想要填飽肚子,小雁們就必須先去到地面,而它們的鳥巢卻距離地面120米。它們還需要經過八個星期的成長才能學會飛行,所以它們只能從距離地面120米的鳥巢往下跳。成年白頰黑雁會帶頭飛下地面,并且通過叫聲鼓勵小雁們往下跳。成年的白頰黑雁在小時候,都經歷過這項嚴峻的考驗,它們就是小雁

    小天使·五年級語數英綜合 2021年2期2021-06-15

  • 杜鵑的“免費奶媽”
    代價。此外,杜鵑幼鳥不僅貪食,而且會趁“養母”不在時,將同巢的“異姓”兄弟姐妹擠出巢外摔死,獨享“養母”的恩寵。對于絕大多數鳥類來說,如果幼鳥丟失,強烈的育雛本能會促使母鳥另選對象代養。有人曾發現,家燕等鳥兒正在給幼鳥喂食時,忽然飛來一只銜著食物的其他母鳥,參與喂食活動。原來,這個“不速之客”多半是剛剛失去孩子的“媽媽”。美洲朱雀失去幼鳥后,偶然間把水池中的金魚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金魚嘗到這樣的甜頭后,也十分樂意,一見朱雀飛來,就跳出水面索食。如果將禿鷲的

    課外生活(小學1-3年級) 2021年3期2021-05-26

  • 伍榮創:棄商當起“鷺鳥爸爸”
    風下雨天氣,一些幼鳥會不慎墜落地上。每年這段時間,伍榮創都會到竹林里拾取幼鳥,帶回家后放在紙箱里喂養。他說,紙箱可以保溫,讓幼鳥不至于受凍。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去市場買來小魚小蝦喂養幼鳥。當喂養三個月后,幼鳥長大,學會飛翔,就讓其外出覓食。這樣的場景每年都會發生,伍榮創平均每年都要喂養三四十只幼鳥。去年,有村民在后山砍竹子,不小心打下了6只幼鳥。他便將鷺鳥帶回家悉心照料,可惜有2只沒有養活。說來也奇怪,這些小鷺鳥也不怕人,簡直把伍榮創當爸爸了?!奥堵?,過來這

    環境 2021年4期2021-04-26

  • 江西三只獲救東方白鸛在萬年放飛
    將三只奄奄一息的幼鳥背了下來,并連夜送往省林科院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救護。中心接到三只幼鳥時,已是晚上9:30。大鳥已經死亡,三只幼鳥精神萎靡、體弱無力,其中一只幼鳥嚴重拉稀。通過觸摸食管和胃部,初步判斷這三只幼鳥在野外有三四天沒有進食。救護中心工作人員為它們飼喂早已準備好的小活魚,同時,對拉稀的幼鳥進行靜脈輸液治療。4月2日,大的和小的能主動進食,拉稀的幼鳥上午繼續治療,下午癥狀緩解,能進食。從3只小東方白鸛入住救護中心起,工作人員就當起了它們的臨時爸

    江西畫報 2020年4期2020-12-28

  • Unexpected Encounters with Wildlife Animals in Shennongjia
    )嗷嗷待哺的松鴉幼鳥 (劉鵬 攝)Sika Deer Drinking WaterOn May 26,2020,in Qianjiaping (core area of Shennongjia),the park rangers captured a sika deer drinking water and enjoying leisure time for the first time on drone camera.The sika deer are

    Special Focus 2020年5期2020-11-27

  • “鳩占鵲巢”知多少
    先破殼而出,杜鵑幼鳥孵出1~2天后,就會盡力將仍未完成孵化的雀卵擠出巢外。接著,杜鵑幼鳥會和后被孵化出的雀幼鳥爭奪食物。雀在喂食幼鳥時,會以幼鳥喙張開的大小來判斷其饑餓程度,而杜鵑幼鳥喙張得比較大,喙的顏色也比較鮮艷,所以獲得的食物更多,大大提高了成活率。最后,杜鵑幼鳥逐漸長得比雀還大,而雀仍然給它喂食。由此可見,巢寄生是一些寄生鳥類生來就有的行為,這種由身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鳥類經過自然環境的長期選擇進化而來的。

    初中生學習指導·作文評改版 2020年5期2020-09-10

  • 貴州省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海南繁殖巢
    zhou2.2 幼鳥行為7月18日—8月21日,1號巢中的3只幼鳥一直未離巢(圖1:B),8月22日觀察到只有1只幼鳥在巢中,8月23日3只幼鳥全部飛離鳥巢。在整個觀察期,幼鳥均站立,隨著觀察日期增加,其站立位置距巢越來越遠。幼鳥在受干擾情況下會伸直脖子,但從不鳴叫。7月中旬,在2號巢下的地面撿到1只幼鳥(圖1:D),而鳥巢已損壞,未見其他幼鳥。該幼鳥目前被安置在保護區九十九工區救助站(圖1:E),不主動進食,需用筷子夾住食物伸到嘴邊才啄食,當人靠近受到威

    四川動物 2020年4期2020-07-28

  • 鴉巢
    著吸引同伴,或給幼鳥喂食。白嘴鴉總是不滿意筑巢的位置,因為它們很難找到十全十美的樹枝。在選擇樹枝時表現出的獨具匠心是很奇妙的;狂風大作時,鳥巢隨樹枝搖擺,鳥兒棲息在鄰近的樹枝上,上下擺動,就如海浪中漂泊的小船。如果樹枝鴉巢彼此碰撞,重重打在鳥巢上,鳥巢幾乎不會受到破壞;在某種程度上,時間越久的鳥巢越穩固,或許是因為它們更重一些。有時,在冬天,沒有樹葉的保護,猛烈的風把鳥巢吹翻在地,它在掉落的過程中撞到其他樹枝,又摔到地面上,但依舊完好無損。榆樹是白嘴鴉最喜

    文苑·經典美文 2020年6期2020-06-08

  • 烏紫鳥的成功路
    巢,繁育后代。當幼鳥漸漸長大,成年烏紫鳥便開始尋找黑果來喂養它們。成年烏紫鳥要找的黑果必須是長在樹上的,沒有蟲眼的。成年烏紫鳥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尋找合適的黑果,然后往返巢穴喂養幼鳥。因為每天要長距離往返無數次,成年烏紫鳥十分疲憊,因此,當它將一窩幼鳥養大后,自己就會因為過度勞累而死亡。研究人員指出,其實在成年烏紫鳥巢穴的周圍,往往會有許多黑果掉在地上,有的熟得恰到好處,營養比掛在樹上的黑果還要豐富。人們不禁感嘆,倘若成年烏紫鳥愿意撿拾掉在地上的黑果,那么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小學版 2020年1期2020-02-14

  • 粉紅椋鳥24小時
    ,等我們產完卵,幼鳥剛出殼時趁機騷擾,吃掉幼鳥。二是藍胸佛法僧,它看上去挺美,發起狠卻很可怕,喜歡騷擾我們,欺負幼鳥。挑啊挑啊,我們終于找到了一個特別特別好的大石堆。石堆位置偏僻,幾乎沒有其他鳥類光顧,旁邊還挨著草場,昆蟲繁多。6月初,我們總算在石堆上安頓好,每一只粉紅椋鳥都筑好了屬于自己和另一半的巢穴。就在我們安安心心地住下來,產完卵,靜靜地等待著幼鳥出殼的時候,災難來臨了。在繼續我的故事之前,我得再科普一個知識。我們粉紅椋鳥一般一窩產4~5枚卵,幼鳥

    小哥白尼·野生動物畫報 2019年7期2019-11-29

  • 絕情的鰹鳥
    ,這兩個蛋孵化成幼鳥間隔3~7天,往往是大的已經會鳴叫著向媽媽要吃的了,小的才剛破殼。這時候弱肉強食的本性在大的幼鳥身上開始表現出來,它總是狠狠地啄向幼鳥,把它啄得無處躲藏,還拼命地把它往巢外面推。一旦幼鳥被推到巢外,它不是餓死就是被太陽曬死,或者被其他野獸吃掉。奇怪的是,鰹鳥媽媽就在旁邊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手足相殘,無動于衷。它很絕情,就那么冷漠地看著大的欺負小的,直到巢里只剩下一只寶寶時,它才專心致志地喂養它,直到它長大能獨立生活。這種殘酷的方式代代相傳

    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2019年9期2019-11-06

  • 三門峽濕地成幼大天鵝晝間越冬行為差異分析
    齡的差異,成鳥與幼鳥面臨著不同的生存壓力,成鳥負責照顧幼鳥使其獲得最大的生存率,因此它們的行為選擇有所不同(Avilés,2003)。國內外對成、幼鳥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取食和警戒行為(Schmutz & Laing,2002;Woogetal.,2012;Lietal.,2015);以及成、幼鳥日活動節律等方面(Lietal.,2013;李忠秋等,2013)。Lamontagne等(2001)研究了加拿大黑嘴天鵝Cygnusbuccinator春季在遷徙

    四川動物 2019年5期2019-09-23

  • 短尾信天翁的生存之道
    個月。孵化成功的幼鳥無法行動,需要9個月左右才能離開雌鳥的襁褓獨自生活。因為短尾信天翁的巢穴大多建立在海島凹地之中,所以陸行動物趁成鳥外出捕食時很容易“乘虛而入”把幼鳥吃掉。但短尾信天翁的幼鳥擁有一種極為特殊的“防身術”,它們會將體內未消化掉的殘渣和油脂合成一種“胃油”,儲存在體內。當危險來臨時,短尾信天翁的幼鳥便會將“胃油”噴射而出,濺在天敵的眼部。依靠這種“防身術”,短尾信天翁的幼鳥一次又一次地成功自救。而其他鳥類的幼鳥雖然數量多,但是存活率卻不高,被

    故事家·花開不敗 2019年2期2019-09-10

  • 鳥類救助指南
    些科學而又實用的幼鳥救助知識。常見落難者見到地上有落單的幼鳥時,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好可憐啊”,如果在其旁邊見不到成鳥,便會想當然地認為它是被遺棄的,然后順手把它帶回家。但其實,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好心辦壞事”。落巢的貓頭鷹雛鳥每年的5~7月,是遇到落巢雛鳥概率最高的時期,因為這一時段是鳥類的繁殖季,也是雷暴天氣較多的時期,狂風暴雨很容易吹斷鳥巢所在的樹或者把幼鳥從巢中吹落。它們大多屬于晚成雛鳥類。所謂晚成雛鳥類,即幼鳥出殼后皮膚幾乎裸露,基本沒有行動能力,

    科學24小時 2019年12期2019-07-24

  • 紅耳鵯育雛
    物。通常親鳥會以幼鳥嘴巴張合的大小、叫聲殷切的程度來決定給哪一只幼鳥喂食。紅耳鵯為晚成性鳥類,雛鳥只會張嘴索食,食物完全仰賴親鳥提供。為了喂飽對食物需索無度的幼鳥,育雛期間的親鳥們除了短暫的休息之外,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覓食??粗煌ow進飛出的鳥爸鳥媽,我深感做父母的辛勞和幼鳥能順利成長的不易。

    廣東第二課堂·小學 2019年5期2019-06-14

  • 灰頭綠啄木鳥幼鳥這樣離巢
    頭綠啄木鳥的家。幼鳥把頭露出巢穴,張著嘴焦急地等待親鳥帶回食物。2.親鳥回來了,把頭豎起來,好把嘴中的食物吐出來喂食。3.親鳥把食物喂給幼鳥,站在巢外喂食是育雛后期的表現。4.親鳥鼓勵幼鳥離巢,可以看到幼鳥羽翼已豐滿。5.幼鳥緊張地離開巢穴,用爪子緊緊抓住樹干,謹慎地觀察外部世界。6.幼鳥試著舒展羽翼,親鳥在一旁鼓勵。7.親鳥飛遠,樹洞邊的幼鳥扭頭看著遠處的親鳥。8.親鳥在旁邊的樹枝上注視著幼鳥,好像在鼓勵它獨立飛行。9.幼鳥再次展開翅膀……很快,它與親鳥

    森林與人類 2018年6期2018-12-03

  • 利用無線電跟蹤技術對三江平原東方白鸛幼鳥離巢擴散行為初探
    跟蹤器對東方白鸛幼鳥開展初步研究,以揭示東方白鸛幼鳥在飛行能力和活動區域方面的規律[5-13]。使用追蹤器對鳥類進行追蹤研究由來已久。將無線電追蹤技術應用于鳥類學研究方面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挪威學者對野鴨進行心跳和飛行方面的研究[14],以及1988年我國鳥類研究者對黃腹角雉(Tragopancaboti)活動區域進行的研究等[15]。而無線電追蹤技術卻有著明顯的局限性:信號傳輸距離有限,工作范圍小。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新的追蹤技術—衛星跟蹤技術開

    野生動物學報 2018年3期2018-08-21

  • 黑足信天翁的飛行之路
    約有20000只幼鳥出生。它們在出生后起初的4個月中,就像是生活在天堂。在這與世隔絕的小島中,沒有陸地捕食者。它們可以在 4 個多月的時間里,在海邊的鳥巢中慵懶地生活,狼吞虎咽地吃下父母帶來的魚肉來增加力量。在 6 月末的某天,毫無一點預兆,所有成鳥都起身出海,再也不會回來。開始,這些被遺棄的幼鳥待在巢中,困惑父母為什么不見了。最終,饑餓迫使它們開始行動。陸地上沒有任何食物,只能到海上尋找食物。突然間,這些養尊處優的幼鳥們,不得不變成飛行員、航海家和獵人。

    林業與生態 2018年7期2018-08-08

  • 偉大的沙雞爸爸
    爸也不例外。帶著幼鳥的沙雞爸爸,生怕孩子們會走失或者發生危險,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孩子們,仿佛變成了360度無死角高清攝像頭,想要把每個孩子裝進自己的眼睛里。走過危險地帶時,沙雞爸爸是勇敢的。只見帶著幼崽穿越危險地帶的沙雞爸爸,緊緊跟隨在孩子們的周圍,不時地關注著一個個搖搖晃晃的幼鳥,又要時刻警惕周邊是否有天敵出現,危害孩子們的安全,真是煞費苦心啊。幼鳥需要關懷時,沙雞爸爸是暖暖的。在幼鳥感到委屈時,沙雞爸爸就會展開自己龐大的胸懷,一把將自己的孩子摟在懷里,

    旅游縱覽 2018年8期2018-08-02

  • 恃強凌弱的大杜鵑寶寶
    左)給一只大杜鵑幼鳥喂食。30天后,大杜鵑幼鳥的體重就從3克增加到90克——幾乎是葦鶯體重的8倍。在照顧和喂養后代方面,大杜鵑把這項任務“外包”出去了。雌性大杜鵑準備產卵時,就會選擇體型較小的鳥類的巢,趁親鳥不在巢中的時候飛進去,然后吞掉巢里的一枚卵,再把自己的卵產在里面——這種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孵育寄生”。有時,潛在的受害者會奮起反抗,巢中的親鳥可能會圍攻大杜鵑母親,阻止它產卵;它們也可能會在大杜鵑的卵孵化之前把卵從巢里推出去,甚至可能會舍棄自己的巢。

    華夏地理 2018年1期2018-07-31

  • Frightful’s Mountain (Excerpt IV)
    勾盯著“驚悚”。幼鳥們坐在地上,腿伸在身前。它們很小,不過一周大。圓滾滾的身上覆蓋著白色絨毛;它們的喙和腳都是灰色,像巖石一樣。它們挨挨擠擠,直接坐在一片粉紅色矮百合中間的地面上。[4]“普希、普希?!泵恐?span class="hl">幼鳥都在叫?!拔刮??!边@些叫聲讓“驚悚”有了新的感覺。她俯下身子,似乎要叼起食物,接著,又不知道該做什么,就盯著丘普。[5] Chup picked up a half-eaten duck and delicately snipped off a sm

    英語世界 2018年7期2018-07-27

  • 一起鸚鵡幼鳥大腸桿菌病的診療
    00)?一起鸚鵡幼鳥大腸桿菌病的診療方雨彬 孫秀崗 解東霞 付太銀 齊樹河 薛凌壯*(山東省臨清市畜牧獸醫局 252600)鸚鵡養殖專業戶張某養殖鸚鵡種鳥216對,在大棚中養殖,幼鳥在育雛室養殖,自2017年11月開始,陸續出現20~30日齡幼鳥死亡,經診斷為大腸桿菌病。1 主述鸚鵡養殖專業戶張某,于大棚中養殖養殖種鳥216對,今年共繁殖幼鳥500只,飼養在10余平米的育雛舍保溫箱中,從11月份開始出現20~30日齡幼鳥陸續發病死亡(幼鳥已經6~7分毛),

    山東畜牧獸醫 2018年6期2018-03-19

  • 生存從跳崖開始
    在懸崖頂上,孵化幼鳥。但是,崖頂之上寸草不生,大鳥也不會銜來草葉喂養幼鳥,因此,剛出生的小白頰黑雁為了獲得食物,不得不面對生命中的第一個嚴酷考驗:跳崖。在一座高達128米的懸崖頂上,五只剛孵出兩天還不能飛行的小白頰黑雁挨挨擠擠地站在懸崖邊。一只勇敢的幼鳥率先跳了下去,它在空中舒展身體,努力拍打稚嫩的翅膀以減緩下墜的速度。對它來說,如果與巖石的第一次碰撞是腹部,那么活下去的概率率就會大一些。轉眼間,這只幼鳥跌落在一塊菱形的石頭上,小小的身體旋即彈起,翻轉后再

    意林·少年版 2018年4期2018-03-04

  • 仙八色鶇在董寨白云站繁殖季觀察記錄
    容親鳥和4~5只幼鳥相互間移動。在建巢期間,仙八色鶇發現人或動物時,如仙狼色鶇嘴上叼有樹枝或干草時會在樹枝上登停到人或動物離開為止,并有3~5min一次頭向上一伸然后一縮地來回運動。一般營巢為3~4d完成。4 蛋仙八色鶇營巢完成后,雌鳥開始蹲窩下蛋了,每天一枚蛋,一般4~5枚蛋,5枚少見,4枚多見,每窩常見為3只幼鳥。5 孵化期蛋齊后,仙八色 鶇就開始孵蛋。孵化為雌雄親鳥相互孵化蹲窩,一只出去覓食,一只孵化,孵化期為12~13d。6 育雛期小鳥出殼后,親鳥

    中國畜禽種業 2018年12期2018-01-18

  • 生存從跳崖開始
    崖頂端筑巢,孵化幼鳥。但是,由于崖頂寸草不生,大鳥也不會銜來草葉喂養幼鳥,因此,剛出生的小白頰黑雁為了獲得食物,就得面對生命中的第一個嚴酷考驗:跳崖。英國一個紀錄片攝制組通過實地拍攝,向人們呈現了白頰黑雁一個7口之家離開崖頂的全過程,可謂驚心動魄。在一座400英尺高的懸崖頂上,5只剛孵出兩天的小白頰黑雁毛茸茸的十分可愛,可是它們很饑餓,盡管要過六七周它們才能飛翔,但現在卻是離開懸崖的時候了。只見白頰黑雁爸爸首先飛離崖頂,用叫聲鼓勵孩子們,接著白頰黑雁媽媽也

    意林 2017年23期2018-01-02

  • 生存從跳崖開始
    崖頂端筑巢,孵化幼鳥。但是,由于崖頂寸草不生,大鳥也不會銜來草葉喂養幼鳥,因此,剛出生的小白頰黑雁為了獲得食物,就得面對生命中的第一個嚴酷考驗:跳崖。英國一家紀錄片攝制組通過實地拍攝,向人們呈現了白頰黑雁一個7口之家離開崖頂的全過程,可謂驚心動魄。在一座400英尺高的懸崖頂上,5只剛孵出兩天的小白頰黑雁毛茸茸的十分可愛,可是它們很饑餓,盡管要過六七周它們才能飛翔,但現在卻是離開懸崖的時候了。只見白頰黑雁爸爸首先飛離崖頂,用叫聲鼓勵孩子們,接著白頰黑雁媽媽也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18

  • 火烈鳥:自然史的奇跡
    到火烈鳥繁殖及其幼鳥從出生地向成長地遷徙的場景。下面就請跟隨我的鏡頭看一看這大自然的奇跡吧!物種檔案?筆者第一次在東非大裂谷拍攝到火烈鳥繁殖的場景火烈鳥,別名紅鸛,是紅鸛科紅鸛屬和安第斯山紅鸛屬共6種鳥類(大紅鸛、小紅鸛、加勒比海紅鸛、智利紅鸛、安第斯紅鸛和秘魯紅鸛)的統稱。它體型大小似鸛,嘴短而厚,頸長而曲,腳極長而裸出,翅大小適中,尾短。因其全身羽毛主要為朱紅色,遠遠望去,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故名火烈鳥。大紅鸛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東達印度西北部,南抵

    知識就是力量 2017年8期2017-08-23

  • 絕情的鰹鳥
    ,這兩個蛋孵化成幼鳥間隔3~7天,往往是大的已經會鳴叫著向媽媽要吃的了,小的才剛破殼。這時候弱肉強食的本性在大的幼鳥身上開始表現出來,它總是狠狠地啄向小的幼鳥,把它啄得無處躲藏,還拼命地把它往巢外面推。一旦小的幼鳥被推到巢外,它不是餓死就是被太陽曬死,或者被其他野獸吃掉。奇怪的是,鰹鳥媽媽就在旁邊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手足相殘,無動于衷。它很絕情,就那么冷漠地看著大的欺負小的,直到巢里只剩下一只寶寶時,它才專心致志地喂養它,直到它長大能獨立生活。這種殘酷的方式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8-09

  • 絕情的鰹鳥
    ,這兩個蛋孵化成幼鳥間隔3~7天,往往是大的已經會鳴叫著向媽媽要吃的了,小的才剛破殼。這時候弱肉強食的本性在大的幼鳥身上開始表現出來,它總是狠狠地啄向幼鳥,把它啄得無處躲藏,還拼命地把它往巢外面推。一旦幼鳥被推到巢外,它不是餓死就是被太陽曬死,或者被其他野獸吃掉。奇怪的是,鰹鳥媽媽就在旁邊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手足相殘,無動于衷。它很絕情,就那么冷漠地看著大的欺負小的,直到巢里只剩下一只寶寶時,它才專心致志地喂養它,直到它長大能獨立生活。這種殘酷的方式代代相傳

    感悟 2017年4期2017-05-02

  • 彭澤救助3只領角鸮幼鳥
    澤救助3只領角鸮幼鳥日前,江西省彭澤縣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與當地村民聯手救助了3只領角鸮幼鳥。芙蓉墩鎮的一位村民在農田發現3只野生幼鳥后,立即采取保護措施并及時與縣野保站取得聯系。經野保專家鑒定,這3只幼鳥為領角鸮幼鳥,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赡芤虼箫L將鳥巢吹落,3只領角鸮幼鳥由于尚無飛行能力而滯留地面。經野保站工作人員檢查,3只幼鳥身體健康,無明顯外傷。為確保幼鳥生存安全,野保站決定將3只幼鳥飼養起來,待合適時機再放歸大自然。

    浙江林業 2016年6期2016-12-03

  • 一對游隼在摩天大樓里的生活
    開始了觀察,期待幼鳥在不久后的某天孵出。約每4個小時,兩只親鳥就輪換一次進行孵化,期間它們都會興奮地叫著。如果輪換時間到了,雄鳥還沒有回來,雌鳥就會飛到巢穴對面的大樓上去尋找。通常情況下,不當班的那只親鳥要么是去覓食,要么就是在巢穴對面的大樓上休憩或梳理羽毛。終于,在5月15日,達西他們終于迎來了第一只幼鳥出殼,但是僅匆匆瞥到一眼,雌鳥就換了位置由雄鳥來進行孵化。于是,他們只能靜靜地等待,直到第二天下午5點30分,才看到這只孵出的幼鳥。喂食時間緊接著第二天

    大自然探索 2016年10期2016-11-11

  • 烏紫鳥的成功路
    么區別,可當它的幼鳥長到一定程度時,這種鳥便展示出與別的鳥兒不一樣的特性。當幼鳥漸漸長大,成年烏紫鳥便開始尋找黑果來喂養它。這時的喂養很關鍵,果實的多與少、成熟程度都直接影響著幼鳥的發育。因此,成年烏紫鳥找黑果有講究,有自己的標準,它要找的黑果必須是長在樹枝上的,沒有蟲眼的,且是黑里透著紅的。幼鳥在這個時候每天能消化二十幾顆果實。因此,成年烏紫鳥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尋找合適的黑果,然后往返巢穴喂養幼鳥。它從巢穴出發,由近及遠地找黑果,當最近的樹找完后,它便

    第二課堂(初中版) 2016年3期2016-05-30

  • “慈悲鳥”離開以后
    習性,就是在撫育幼鳥時,只要聽到跟幼鳥的饑餓叫聲相同的“餓啊餓啊”的呼叫聲,便會立刻飛過去,不管對方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都會毫不猶豫地將嘴里的食物投向發出叫聲的地方,而且對方發出的叫聲越大,它們投放的食物就越多。 當地一部分貪婪而懶惰的土著人,利用“慈悲鳥”的慈悲之心,打起了它們的主意。他們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專門學習“慈悲鳥”幼鳥的叫聲,然后整天坐在事先放置好的地毯旁,不停地叫喊著“餓啊餓啊”。果然,很快便有無數“慈悲鳥”飛來投擲食物,等地毯上堆滿了魚蝦、蛤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6年5期2016-03-11

  • 卷羽鵜鶘幼鳥感染大腸桿菌診治報告
    育雛的1周齡鵜鶘幼鳥出現陸續發病并死亡的現象,至2012年共計82只幼鳥發病,造成56只幼鳥死亡。發病幼鳥一般于7日齡時出現嘔吐,食欲不振,排泄物呈橘紅色,呼吸困難。發病幼鳥生長發育較差,身體裸露,缺乏絨毛,體重增長緩慢。為了探求鵜鶘幼鳥的發病原因和醫治方法,從2010年開始連續對發病死亡的幼鳥進行細菌的分離鑒定、藥敏試驗和治療試驗,取得了較好的結果,現就2008-2012年間鵜鶘幼鳥發病情況、疾病診斷和治療結果報告如下,希望為今后鵜鶘的人工繁育和野外保護

    中國獸醫雜志 2014年3期2014-08-08

  • 滇池越冬紅嘴鷗幼鳥比例及種群數量變化研究
    )滇池越冬紅嘴鷗幼鳥比例及種群數量變化研究白林壯1韓聯憲1魯紅林2鄧章文1巖 道1(1. 西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2. 昆明市野生動物收容拯救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采用捕捉取樣、數碼相機拍攝取樣和查閱資料,對滇池3個區域紅嘴鷗幼鳥比例進行研究。其中捕捉取樣結合紅嘴鷗環志在滇池海埂大壩進行,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越冬季分別捕捉131、339和475只紅嘴鷗;拍攝取樣于201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4年4期2014-07-18

  • 動物行為研究的新進展(九):親代撫育行為
    個方面。親鳥喂養幼鳥可增加后代的存活機會,但也會遭遇一定的風險,這其中就存在著利弊分析的問題,應當如何進行權衡呢?即使是雙親把撫育完全給自己的幼鳥,也不能做到在子女之間完全均等地分配資源,甚至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緣系數是0.5的情況下也是如此。白鷺雙親不僅對同胞互殘行為不加制止,反而會促使它的發生,這是因為在一窩幼鳥中借助互殘行為可自行淘汰那些不太可能存活到生育年齡的個體,這有助于雙親把它們的關愛只傳遞給那些最有可能發育到生殖年齡傳下后代的個體,并使雙親的

    自然雜志 2014年2期2014-02-01

  • 為什么帝企鵝會“綁架”賊鷗的寶寶
    常撫養不是自己的幼鳥,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它還想撫養自己天敵的幼鳥。賊鷗是一種喜歡吃企鵝的鳥類,尤其是小企鵝,有時也會捕食成年企鵝。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哺乳動物研究學會的克里斯·奧斯胡澤和尼克·德布魯恩在去往南非馬里恩島好望角的途中看到了這只帝企鵝。他們要在好望角研究南方海象、海狗、虎鯨和企鵝。奧斯胡澤說:“起先我們以為這只企鵝在撫育自己的寶寶。但是,那時還不到它們的繁殖期,也不在企鵝經常繁殖的地方。走近一看才發現它照顧的是一只小賊鷗?!币恍r后,研究人員在

    今日科苑 2009年11期2009-09-3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