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癥

  • 郭淑云“抓主癥”診療特色簡析*
    出主要癥狀,抓住主癥,辨明病機,立法遣方執簡馭繁,每獲桴鼓之效?,F將郭淑云教授“抓主癥”診療思路總結如下。1 抓主癥,明辨病機癥即癥狀,是人體有了病變的客觀反應,是疾病當前所處階段的本質外在表現[1]。所謂主癥,是指決定全局而占主導地位的證候[2],與疾病的本質有密切聯系?!白?span class="hl">主癥”是指依據疾病的主要脈癥,辨明病機,進行辨證立法組方的方法[3]。在疾病發展的每個階段中,常常會出現多種癥狀。主癥是指一組能夠代表和反映疾病某證候病機的癥狀及舌脈,是“證”的主要

    中醫學報 2023年11期2023-12-21

  • 中醫辨證治結核性胸膜炎
    施治。邪郁少陽證主癥:寒熱往來,身熱起伏,汗少或熱出不解,干咳,氣急胸脅刺痛,或呼吸轉側加重,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數。治法:和解疏利。方藥:柴枳半夏湯加減。柴胡、黃芩、百部、青天葵各10克,法半夏、青蒿、赤芍、瓜蔞皮各15克,郁金8克,桔梗、炙甘草各5克。加減:氣急甚者加桑白皮、葶藶子各15克;熱出不解可加佩蘭15克,蔻仁10克;脅痛明顯者加用玄胡索。飲留胸脅證主癥:胸脅脹滿疼痛,以脅下為主,呼吸、咳唾、轉側時明顯,惡寒、發熱、咳嗽、胸悶、氣緊,

    家庭醫藥 2023年8期2023-08-15

  • 中醫辨證治慢性腎衰竭
    重進行辨證治療。主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納少腹脹,腰膝酸軟,口淡不渴,大便不實,夜尿清長,舌淡,脈象沉弱。治法:益氣健脾補腎。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合二仙湯加減。廣木香(后下)9克,砂仁(后下)6克,黨參18克,甘草5克,茯苓、白術各15克,仙茅、淫羊藿各12克。加減:腎陽虛弱、畏寒肢冷者加杜仲、肉桂以溫補腎陽。主癥:少氣乏力,畏寒肢冷,氣短懶言,納少腹脹,浮腫,腰膝酸軟,腰部發冷,便溏,舌淡有齒痕,脈象沉弱。治法:溫腎健脾,行氣利水。方藥:實脾飲加減。制附

    家庭醫藥 2023年4期2023-04-16

  • 慢阻肺患者選擇中成藥應分期對癥
    苔白者慎用。2.主癥:咳喘、痰黃、口渴好飲;兼癥:喘息顯著,舌暗苔黃丹龍口服液是一種中藥合劑,對熱性咳嗽效果很好,尤其是熱肺證引起的咳喘,能清熱平喘、散瘀祛痰,咳嗽、黃痰多或者白黏咳痰不適者效果更佳。面色蒼白、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怕風的慢阻肺患者沒有效果,慎用。3.主癥:咳嗽喘息,痰黃,口渴好飲;兼癥:喘息較強,大便干、舌紅苔黃清肺消炎丸對痰熱阻肺所引起的咳嗽喘息、胸肋疼痛、痰黃有很好效果。還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厭寒畏冷、大便稀軟、痰稀

    家庭醫學 2023年6期2023-04-06

  • 黃芪穴位注射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主要癥狀觀察
    時點兩組患者中醫主癥比較:包含咳嗽、咳痰、喘息、哮鳴程度比較。不同時間點兩組患者中醫主癥得分比較。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7.0版本統計軟件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均以P2 結 果2.1兩組患者中醫主癥基線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OPD臨床主癥(咳嗽、咳痰、喘息、哮鳴音)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組間均衡可比。2.2不同治療時點兩組患者中醫主癥比較2.2.1不同治療時點兩組患者中醫主癥咳嗽程度比較 經Ma

    貴州醫藥 2023年2期2023-04-04

  • 魏子孝基于“抓主癥”思想辨治甲狀腺疾病經驗
    經驗,擅長以“抓主癥”為中心的臨床辨治方法,療效顯著。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現將其辨治甲狀腺疾病的診療思路總結如下。1 抓主癥1.1 辨證論治需要在“抓主癥”的前提下進行 由于患者的體質稟賦、生活環境等差異,疾病的臨床表現也是多樣復雜化,故辨證論治需要在“抓主癥”的前提下進行,否則辨證將漫無邊際[2]?!?span class="hl">主癥”是當前的主要矛盾,其可以是一個癥狀,也可以是幾個癥狀?!白?span class="hl">主癥”有利于疾病問題清晰化,使辨證過程簡化,所以主癥不宜多、雜,且主癥互相之間應該有病情聯系[

    中醫藥導報 2022年9期2022-11-19

  • 基于多種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濕熱證主癥選擇研究
    0237)中醫的主癥[1-2]是指疾病的主要脈癥,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病性,是臨床辨證的關鍵所在。它由疾病的主要矛盾決定,并影響著其他癥狀的出現。抓主癥方法的實用性強,是中醫治病求本原則的極好體現。劉渡舟教授[1]提倡“抓主癥”,指出每種病證都有其特異性主癥,可能是某單一癥狀,也可能是由若干個癥狀共同組成。當今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也強調“抓主癥”是治療癥狀繁雜、多重病機惡性腫瘤的重要思路[3]。特征選擇[4]是從一組原始特征中挑選出一個最有效的特征子集,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年8期2022-08-06

  • 尋常型銀屑病主癥量表反應度測評研究
    目的,初步構建以主癥作為主要評價指標的“尋常型銀屑病主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但暫未對量表進行反應度測量。對于量表而言,其成熟的評價指標除其信度、效度等指標外,對于臨床最重要的是反應度。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尋常型銀屑病主癥量表”進行反應度評價,以期為尋常型銀屑病主癥量表的反應度提供科學依據,從而促進該量表的進一步開發?,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本研究病例均來源于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廣州中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2-06-09

  • 糖尿病的中醫辨證論治
    消【肺熱津傷證】主癥: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煩熱多汗,舌紅或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治宜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加減。天花粉30克,黃連6克,生地黃15克,藕汁12克,人乳汁12克,姜汁10克,蜂蜜12克。如肺胃熱盛,耗傷氣陰,癥見煩渴引飲,苔黃燥,脈洪大者,可加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人參15克,以肅肺胃、益氣生津;大便秘結加大黃15克,芒硝5克,以通腑泄熱。中消【胃熱熾盛證】主癥:多食易饑、口渴尿多、形體消瘦、大便干燥,苔黃,脈滑實有力

    家庭醫學 2022年12期2022-05-30

  • 中醫辨證論治結核性胸膜炎
    施治。邪郁少陽證主癥:寒熱往來,身熱起伏,汗少或熱出不解,干咳,氣急胸脅刺痛,咳嗽,或呼吸轉側加重,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數。治宜和解疏利。方藥:柴枳半夏湯加減。柴胡、百部、青天葵、黃芩各10克,法半夏、青蒿、赤芍、瓜蔞皮各15克,郁金8克,桔梗、炙甘草各5克。加減:氣急甚者加桑白皮、葶藶子各15克;熱出不解可加佩蘭15克,蔻仁10克。飲留胸脅證主癥:胸脅脹滿疼痛,以脅下為主,呼吸、咳唾、轉側時明顯,惡寒、發熱、咳嗽、胸悶、氣緊,不能平臥,舌苔白膩

    家庭醫藥 2021年13期2021-12-03

  • 140例中風后遺癥中醫證候與中風主癥的相關性分析
    中醫正好以及中風主癥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探究是較為重要的一項工作[2]。本文針對于此進行相關的調查和研究,以期待所得結果能為相關領域提供科學的依據,現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4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作為本文的調查對象,其中存在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68例,患者年齡最大為88歲,年齡最小為26歲,年齡平均為(62.15±12.45)歲。本文所有患者的病程時間最長為12年,最短

    中國醫藥指南 2021年30期2021-11-07

  • 中醫辨證論治結核性胸膜炎
    施治。邪郁少陽證主癥:寒熱往來,身熱起伏,汗少或熱出不解,干咳,氣急胸脅刺痛,咳嗽,或呼吸轉側加重,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數。治宜和解疏利。方藥:柴枳半夏湯加減。柴胡、百部、青天葵、黃芩各10克,法半夏、青蒿、赤芍、瓜蔞皮各15克,郁金8克,桔梗、炙甘草各5克。加減:氣急甚者加桑白皮、葶藶子各15克;熱出不解可加佩蘭15克,蔻仁10克。飲留胸脅證主癥:胸脅脹滿疼痛,以脅下為主,呼吸、咳唾、轉側時明顯,惡寒、發熱、咳嗽、胸悶、氣緊,不能平臥,舌苔白膩

    家庭醫藥 2021年7期2021-07-23

  • 中醫辨證治胃炎
    施治。飲食積滯證主癥: 胃脘脹滿, 疼痛拒按,噯腐吞酸,甚則嘔吐,舌質紅,苔厚膩,脈滑緊。治宜消導行滯、和胃止痛。方藥:保和丸加減。陳皮8克,厚樸、清半夏各12克,茯苓、山楂、神曲、萊菔子、連翹各10克,木香(后下)6克。加減:若食積較重、脘腹脹滿者,可加枳實、厚樸各9克;若食積化熱、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9克,檳榔6克;若食積脾虛、大便溏薄者,可加白術9克,黃芪12克。寒邪犯胃證主癥: 胃脘冷痛, 遇寒痛甚,喜溫喜按,納少便溏,口淡流涎,舌質淡,苔白,脈沉

    家庭醫藥 2021年5期2021-05-11

  • 國醫大師周信有臨證思路*
    以總結。1 善抓主癥,直中肯綮“抓主癥”的學術思想來源于《黃帝內經》。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治病必求于本?!薄端貑枴ぶ琳嬉笳摗费裕骸胺驑吮局?,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敝冈谥委熯^程中,疾病會出現很多癥狀,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兩個癥狀,就可以判斷疾病的證候,從而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張仲景《傷寒論》以臨床實踐說明抓主癥的重要性,如其言:“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闭f明了太陽病的主癥有三。此外,對于小柴胡

    中醫學報 2021年5期2021-04-17

  • 中醫辨證論治神經衰弱
    治——肝氣郁結證主癥:精神抑郁,情緒不寧,心煩失眠,疲乏,胸脅脹悶,脘腹痞滿,不思飲食,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解郁。方藥:逍遙散加減。柴胡、白芍、白術、茯苓各10克,當歸15克,薄荷3克,甘草6克,生姜3片。加減:精神抑郁、心煩較甚者,加郁金、蓮心各10克;脅肋脹滿者,加青皮、佛手各10克;若兼腹脹納呆,加神曲、麥芽、山楂各30克;失眠多夢者,加合歡皮10克,炒棗仁30克;苔黃、口苦者,去生姜,加梔仁、竹茹各10克。痰熱擾神證主癥:心緒不寧,煩躁不安,失眠

    家庭醫藥 2021年4期2021-04-12

  • 六黃清肺湯治療風溫肺熱病的臨床效果
    0 天后中醫癥候主癥評定分值、中醫癥候次癥評定分值。1.4 評定標準臨床控制:癥狀基本消除或是完全消除,中醫癥候主癥及次癥評定分數下降95% 以上;顯效:癥狀改善,中醫癥候主癥及次癥評定分數下降70% ~95%;有效:癥狀緩解,中醫癥候主癥及次癥評定分數下降30% ~69%;無效:不具備以上指標[3]??傆行视嬎愎綖? 臨床控制+ 顯效+ 有效) 例數/ 總病例數×100%。中醫癥候主癥主要包含發熱癥狀、胸部疼痛癥狀、咳嗽癥狀、咳痰癥狀,中醫癥候次癥主

    醫藥與保健 2021年4期2021-04-07

  • 疏肝健脾湯治療肝郁脾虛型脾胃病的效果
    指標對比兩組患者主癥和次癥的積分、臨床療效及PSQI的評分?;颊叩?span class="hl">主癥包括胃脘脹痛、納少便溏?;颊呙宽?span class="hl">主癥的積分為2 ~6 分?;颊叩拇伟Y包括脈弦細、煩燥易怒、神疲乏力、便溏不爽、失眠多夢、脘腹脹痛、食后腹脹、噯氣反酸?;颊呙宽棿伟Y的積分為1 ~3 分?;颊?span class="hl">主癥及次癥的總積分越高,表示其臨床癥狀越嚴重。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痊愈、好轉及無效三個等級。1)痊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其主癥及次癥的積分與治療前相比減少>95%。2)好轉:接受治療后,患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1期2021-03-18

  • 祛邪扶正治習慣性便秘
    為主。腸道熱結證主癥:大便干結,腹部脹滿,按之作痛,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治宜清瀉腸熱。方藥:麻子仁丸。白蜜、杏仁、大黃各10克,枳實、厚樸、火麻仁各15克。加減:若津液已傷,可加生地黃、玄參、麥冬各15克,以養陰生津;兼郁怒傷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血虛腸燥證主癥:大便秘結,糞燥如栗,面色萎黃無華,頭暈目眩,心悸,苔薄白,脈細。治宜養血潤腸。方藥:潤腸丸加減。枳殼、火麻仁、當歸各12克,生地黃15克,桃仁9克。

    家庭醫藥 2021年1期2021-02-04

  • 不寐常見方證與藥證輯要
    藥證,尤其是不寐主癥之入睡困難、中間醒、早醒、夢多、眠淺、日間功能障礙對應的方證和藥證,抓主證,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使不寐的辨病與辨證論治更為精準,結合不寐的病因病機、兼癥或次癥、患者體質類型、現代藥理研究等進行總結輯要。關鍵詞 不寐;方證;藥證;方證對應;主癥;辨證;辨病Abstract Insomnia is the most frequent clinical disease and accompanying symptom of common dis

    世界中醫藥 2021年24期2021-01-13

  • 中醫分型辨治脂肪肝
    如下。肝郁氣滯型主癥胸悶脅脹,脘痞不舒,有時噯氣,情志抑郁或易怒,腹脹納差,惡心嘔吐,倦怠乏力,苔薄白,脈弦;女患者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閉經。治宜疏肝解郁、理氣活血。方藥:柴胡6克,枳殼6克,郁金10克,青皮6克,陳皮6克,佛手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土鱉子6克,白術10克,生山楂15克,甘草3克。氣滯血瘀型主癥右脅脹痛或刺痛,或見肝腫大,質稍硬,或右脅下觸及包塊,或有蜘蛛痣,舌質紫暗,脈細數。治宜行氣活血、軟堅散結。方藥:生山楂30克,

    家庭醫學 2020年11期2020-12-28

  •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作期的中醫辨證論治(下)
    王豪陽虛水泛證【主癥】心慌氣短,咳痰清稀,動則喘甚,身腫以下肢為甚,小便短少或清長,形寒肢冷,腰膝酸軟,冷汗時出,不能平臥,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脈沉滑或結代。治宜溫陽利水?!痉剿帯?真武湯合春澤湯加減。熟附子10克,干姜5克,肉桂(煽服)3克,茯苓皮30克,白術、葶藶子、澤瀉、豬苓各15克,益母草18克?!炯訙p】咳痰黃稠者,加黃芩10克,瓜蔞皮15克,桑白皮18克,以清熱化痰;兼陰虛出現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者,可酌減熟附子用量,加生地黃18克,天冬15克,玄

    家庭醫學 2020年2期2020-12-28

  • 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觀察
    逆證型辨癥標準。主癥為噯氣呃逆、反酸、胃脘隱痛、泛吐清涎,次癥為胃脘痞滿、大便稀溏、食少納差、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沉細。具備3項及以上主癥,或2項主癥加1項及以上次癥,具備舌脈即可確診。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中醫診斷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所用藥物有過敏反應;②心肝腎等其他重要臟器異常;③存在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等其他嚴重性消化系統疾病。2 治療方法兩組均口服奧美拉唑腸溶片(長春海外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406)20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0年2期2020-07-20

  • 首薈通便膠囊治療腫瘤患者化療后便秘的療效觀察
    :主要療效指標為主癥:排便間隔時間、大便性狀、排便困難。次要療效指標:腹脹、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五心煩熱。2.2.2 療效評定標準:(1)根據中醫癥狀計分表,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癥狀積分評價減少≥90%。②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90%>癥狀積分評價減少≥70%。③有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70%>癥狀積分評價減少≥30%。④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癥狀積分減少不足30%。(2)主癥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主癥基本消失,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20年3期2020-07-17

  • 基于臟腑體用學說指導下的“三部診療”中西醫結合辨證策略
    也具有復雜性,且主癥難以準確把握,常常會導致辨證不準確。因此,基于“病證結合”與“臟腑體用學說”的理論觀點,提出以“三部診療”的中西醫結合辨證策略,以圍繞相較臟腑辨證更簡單、更整體的“氣血津液辨證”“八綱辨證”為框架,以期為臨床中解決內傷雜病提供一種新的中西醫結合辨治思路。1 “三部診療”的思維模式、理論基礎與辨證框架1.1 “三部診療”是“病證結合”在辨證層面的發展“病證結合”是指西醫病名診斷與中醫辨證論治相結合,即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學說觀點[1]。姜春華

    環球中醫藥 2020年6期2020-01-11

  • 四逆香蘇烏貝散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研究*
    兩組在治療前后的主癥發生率,觀察主癥改善情況。對比兩組治療后主癥消失時間。參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0)》[8]確定內鏡下療效,治療后積分為0者痊愈,內鏡積分減少2分者為顯效,積分減少1分者為有效,積分無變化、或者積分增加者為無效;依據積分對兩組內鏡下療效進行對比。觀察兩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治療結束4周和8周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對比復發情況。復發:RE主癥在停藥后重新出現或癥狀加重持續1周以上視為復發;未復發:已經消失的主癥

    陜西中醫 2019年9期2019-09-17

  • 治幽螺,中醫分三型
    疼痛,口干或口苦主癥;次癥為口干、不思飲水、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小便黃、舌紅、苔黃厚膩。治療應清熱化濕、理氣和中,可選用連樸飲:厚樸10克、黃連5克、石菖蒲10克、法半夏9克、淡豆豉10克、梔子10克、蘆根15克。 脾胃虛弱(寒)證。有上腹隱痛或痞滿、喜溫喜按主癥;次癥為口吐清水、食欲減退、疲乏、手足不溫、大便稀溏、舌淡且邊有齒痕、苔白。治療應健脾益氣、和胃安中,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陳皮10克、法半夏9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

    文萃報·周二版 2019年53期2019-09-10

  • 自擬潤肺化痰糖漿治療小兒痰熱咳嗽40例臨床觀察
    觀察指標(1)主癥評分 ①咳嗽:0分,無明顯咳嗽;2分,偶有咳嗽,24h內不超過8次;4分,時有咳嗽,次數不頻繁;6分,頻繁咳嗽。②咳痰:0分,無咳痰;2分,痰色淡量少;4分,痰色黃,量少,但容易咳出;6分,痰多色黃,量多或難咳。③體溫:0分,體溫正常;2分,體溫<38.0℃;4分,體溫<38.5℃;6分,體溫≥38.5℃。(2)次癥評分 ①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結:0分,無;1分,有。兩者均有計1分。②舌質紅:0分,無;1分,有。③苔黃膩:0分,無;1分,有

    中國民間療法 2019年5期2019-05-17

  • 月經周期與不寐證候相關性分析
    不同月經周期不寐主癥與中醫證型出現的頻次及其構成比。(1)主癥 該表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1],可分為4個主癥:入寐困難、寐而易醒、醒后難寐、徹夜難眠;兼癥、體征、舌象、脈象共40個條目:心煩、易怒、胸悶、頭痛、口苦、便秘、尿黃、脘痞、咳嗽、多痰、頭暈、目眩、手足心熱、耳鳴、健忘、心悸、潮熱、口干、多夢、易醒、寐而不酣、神疲乏力、易驚膽怯、面紅、目赤、顴紅、面色無華、舌紅、舌淡、苔黃、苔黃膩、少苔、苔薄、苔白、脈弦數、脈滑、脈滑數、脈細弱、脈弦

    中國民間療法 2019年18期2019-01-08

  • 胃黏膜糜爛患者胃鏡下胃小凹形態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研究
    。(1)實熱證 主癥:①胃脘灼痛,痛勢急迫;②口苦咽干,嘈雜反酸;③脈弦滑數。次癥:①呃逆,噯氣;②煩躁易怒;③惡心嘔吐,大便黏滯;④口苦口臭,渴喜涼飲;⑤舌質紅,苔黃。(2)氣郁證 主癥:①胃脘部脹痛或疼痛竄及兩脅;②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③脈弦。次癥:①噯氣頻繁,胸悶喜太息;②咽部梗阻感(無器質性改變);③胃脘痞滿,不思飲食;④精神抑郁;⑤舌淡紅,苔薄白。(3)氣虛證 主癥:①反酸或泛吐清水;②呃逆,噯氣;③神疲乏力。次癥:①胃脘隱痛或脹滿;②食欲不振;

    中國民間療法 2018年7期2018-08-07

  • 亢澤峰運用抓主癥法辨治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思路探微
    床實踐,提出從抓主癥法辨證論治,治療效果明顯。1 抓主癥已故名醫印會河先生開創的 “抓主癥”辨治方法,是中醫辨證和西醫辨病相結合,掌握辨證論治規律,定方定藥[4]。不同醫家對“抓主癥”方法有不同看法,郝萬山等多認為[5]抓主癥主要為抓住一兩個能反映其基本病機的屬該方主治范圍內的主要癥狀,則可以選用該方施治,具有“湯證辨證”的特點??航淌谑芷鋯l,認為主癥是疾病基本的、本質的外在表現,是疾病的中心環節,通過抓主癥進行辨病、辨證、組方用藥,能夠識別病證本質,可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2018年1期2018-06-13

  • 舒胃湯聯合三聯療法治療肝胃郁熱型消化性潰瘍的效果探究
    患者治療的效果、主癥積分和次癥積分。1.6 療效判定標準1)治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潰瘍病灶完全愈合。2)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其潰瘍病灶基本愈合。3)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潰瘍病灶的面積縮小≥50%。4)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其潰瘍病灶的面積縮?。?0%??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1.7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當代醫藥論叢 2018年6期2018-05-23

  • 213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臨床主癥特點分析
    診療過程中,應從主癥入手,“執簡馭繁”,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旨在以甲亢患者臨床主要就診癥狀為切入點,對不同主癥就診患者流行病學規律、甲狀腺功能水平變化趨勢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后不同癥狀緩解時間是否存在差異等問題進行分析討論。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統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13例甲亢患者病歷信息,記錄患者的診斷年齡、性別、甲狀腺疾病家族史、其他疾病史、臨床主要癥狀及體征、甲狀腺功能等指標等。甲亢診斷標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年2期2018-04-16

  • 符為民“精準辨證”理念探討
    患者第一次就診時主癥中的尿頻、心煩、口干均已經問及,但問的不夠詳細具體,所以漏掉了主癥中的重要信息,當然在中醫內科學的教材中,無論是桑螵蛸散還是縮泉丸都不是治療失眠的方子。所以患者就診過程中不能只看到疾病“失眠”,而看不到失眠以外的其他癥狀如尿頻、乏力等,所以如何從繁雜的癥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提取辨證所需的主癥非常關鍵,這就是主癥信息準確了,辨證才能精準。1.2 痹癥案 李某,女,63歲,因“全身疼痛1年余,加重2天”來診?;颊?年來背部脹痛,腰部酸痛,

    江蘇中醫藥 2018年2期2018-02-14

  • 耳針分型辨治復發性口腔潰瘍
    色。外感時毒型。主癥:潰瘍多在外感后1~2天發生,初起口腔黏膜充血,紅腫微痛,繼則在舌尖或唇內出現小的紅點或小瘡疹,一天后瘡疹破潰,呈圓形,表淺,微痛,周界清楚。治療:針神門、口、舌、交感穴。肝火上亢型。主癥:舌尖及舌邊緣常見2~3個潰瘍面,色紅赤,呈圓形或橢圓形,略凹陷,周圍充血,有灼熱痛感,臨床常見易怒、肋痛、失眠多夢,便秘尿赤等癥。治療:針口、舌、心、肝、小腸穴。肝郁脾虛型。主癥:潰瘍部位多在舌邊緣或口低部,充血輕,色淡紅,數量3~5個,潰瘍面較大,

    益壽寶典 2018年6期2018-01-27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相關抑郁狀態中醫證型分 布 研 究
    。(1)氣虛證。主癥:乏力,神疲,自汗,齒痕舌;次癥:納差,便溏,氣急(氣短),舌淡紅,苔薄或苔薄白,脈細或脈弱。主癥具備2項,或主癥具備1項,次癥具備1項。(2)陰虛證。主癥:口干,潮熱,舌紅,舌紅絳,苔少,無苔;次癥:盜汗,便秘,脈細數。主癥具備3項,或主癥具備2項,次癥具備1項,同時排除熱毒證。(3)陽虛證。主癥:畏寒(怕冷或肢冷);次癥:舌淡胖,舌淡紅,苔薄白或白,脈沉細。主癥必備,次癥具備1項。(4)腎虛證。腰酸,頭暈,耳鳴。腰酸必備,其余具備2

    江蘇中醫藥 2018年1期2018-01-11

  • 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
    ,包括臨床表現、主癥、次癥和辨證要求。肝衰竭各期納入重型肝炎進行辨證分型,肝衰竭診斷標準見附錄C。本《標準》適用于病毒性肝炎中醫證型的辨識與判定。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在其所注日期的版本內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并于2000年9月發布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中華醫學會肝病學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7年10期2017-10-23

  • 中醫證候臨床評價的探討
    法不合理;其三,主癥、次癥權重受癥狀個數影響,存在不合理性;其四,以主證、次證的合計評分,綜合評價中醫證候療效,科學性有待探討;其五,研究者應用現有等級評價方法,容易導致系統誤差偏大,影響評分的準確性。探討在不改變原有評價思維的基礎上,對原方法進行改進,建議將分級賦分法與90 mm刻度法相結合,旨在對原中醫證候臨床評價方法進行改進探討,為實現中醫證候科學量化評價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模式。關鍵詞 中醫證候;主癥;次癥;臨床評價;分級賦分;定量評價Abstrac

    世界中醫藥 2017年6期2017-05-30

  • 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2017年版)
    ,包括臨床表現、主癥、次癥和辨證要求。肝衰竭各期納入重型肝炎進行辨證分型。本標準適用于病毒性肝炎中醫證型的辨識與判定。1 急性肝炎1.1 濕熱內蘊證臨床表現:納呆,嘔惡,厭油膩,右脅疼痛,口干口苦,肢體困重,脘腹痞滿,乏力,大便溏或黏滯不爽,尿黃或赤,或身目發黃,或發熱,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主癥:①納呆或嘔惡;②右脅疼痛;③舌紅苔黃膩;次癥:①脘腹痞滿或肢體困重;②口干口苦;③脈弦滑數;辨證標準:(1)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2)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

    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 2017年3期2017-01-11

  • 睡眠障礙的中醫療法
    1. 心火熾盛[主癥]心煩不寐,躁擾不安,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數有力或細數。[治法]清心,瀉火,安神。[方藥]朱砂安神丸(《醫學發明》)加減:朱砂0.5克,黃連、甘草各6克,當歸、遠志各9克,生地黃12克,珍珠母(先煎)30克,知母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加減]若胸中懊憹,胸悶煩惡,加豆豉、竹茹,宣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黃、淡竹葉、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2. 肝郁化火[主癥]急躁易怒,不寐多夢,甚至徹夜不眠,伴有頭

    家庭醫藥 2016年6期2016-06-14

  • 105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中醫辨證論治
    , Ⅳ級15級。主癥:胸悶, 隱痛, 心悸, 氣短, 甚者喘促。1.2 辨證治療1.2.1 痰濁中阻證 主癥心悸氣短, 胸脘痞滿。兼次癥困倦乏力, 小便短少, 惡心吐涎, 大便溏稀。舌質淡, 苔白滑。脈象弦滑。為痰濁停聚, 遏阻中陽, 上擾凌心。治法以溫中化飲, 和胃降濁。方藥為苓桂術甘湯加減。本方出自《金匱要略》。1.2.2 痰瘀阻脈證 主癥為胸悶疼痛, 心悸不寧。兼次癥痛處固定, 入夜更甚, 脘脹便溏。舌質紫黯有瘀斑, 苔白膩。脈象細澀。痰瘀阻脈, 胸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2期2015-01-25

  • 中西藥合用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研究
    準:肝腎陰虛證。主癥為頭痛,眩暈,腰酸,膝軟,五心煩熱。次癥為失眠多夢,耳鳴健忘,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細而數。2 治療方法治療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49105)5mg,1日1次口服。杞菊地黃丸(枸杞子15g、菊花15g、熟地黃30g、山茱萸15g、山藥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澤瀉10g),每日1劑,水煎早晚2次服,療程1個月。對照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49105)5mg,1日1次口服,療程1個月。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4年9期2014-12-01

  • 經方臨床應用的若干思路與方法
    以饗同仁。1 抓主癥,對癥選方當代醫學上在研究《傷寒雜病論》的幾例方證時,經常僅將原文中所記述的一系列必見癥狀稱作為主癥,或者是將或見癥狀和非必見的各種癥狀稱作為副癥來作為方證。而臨證時的方法則只要是見到若干類似主癥或者主癥狀態來對癥選方,所以臨證時主抓主癥來對癥選方。對抓主癥進行選方的案例主要有以下所述的幾種情況。1.1病易識而證難辨,所以抓主癥則可容易對癥用方 例如:某患者在深秋不慎淋雨,當晚則見寒戰而立、頭身疼痛,遂至夜而全身發熱、無汗。自服普通的解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年2期2014-01-25

  • 本期導讀
    老的經驗為:只要主癥為咳喘吐白沫,伴口燥咽干者(肺痿),不論其疾病的診斷屬于肺炎、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還是肺氣腫、肺心病、肺結核及肺癌等,均可率先使用清燥救肺湯治療,其效非凡。凡外感熱病,只要主癥為咳喘吐膿血伴痰腥者(肺痿),或痰臭,或呼吸、咳嗽引胸作痛以及胸痛不能偏一側睡等(但見一癥便是,不必悉具),不論其疾病的診斷屬于肺炎、肺膿腫、胸膜炎,均可率先使用《千金》葦莖湯加味治療,一般都能收到不錯效果。對于肺痿,明確指出痰是濕的產物而沫則由燥生,并對沫與痰做

    中國民間療法 2014年4期2014-01-25

  • 基于臨床科研一體化平臺兒童肺炎中醫內外合治對主癥影響的前瞻性研究
    中醫綜合治療減少主癥持續時間,增強療效,防止復發,是現代兒科臨床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自國家中醫臨床基地兒童肺炎重點病種研究以來,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又承擔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劉保延院長主持的基地臨床科研一體化系統(以下簡稱為共享系統)的建設,利用這個平臺,開展了中醫藥內外合治治療兒童肺炎的臨床研究,取得一定進展,現將其結果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2-12-24/2013-05-14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病房住院的229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3年4期2013-12-05

  • 更年康湯治療更年期綜合征31例
    發性潮熱、出汗為主癥,心悸失眠、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抑郁、性欲低下、腰酸痛等為次癥。2 治療方法更年康湯藥用熟地黃20g,當歸20g,白芍18g,淫羊藿20g,女貞子20g,山藥15g,山茱萸15g,酸棗仁15g,五味子10g,夜交藤30g,柴胡15g,知母10g,黃柏10g,梔子15g。頭暈甚者加菊花、天麻,汗出頻者加小麥、麻黃根、煅牡蠣,面浮足腫加車前子、澤瀉。將藥裝入瓦罐內清水浸泡50~60min,水量以高出藥面為度,煎煮2次,每日1劑,分2次服,早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3年5期2013-04-07

  • 中醫濕阻病的證治體會
    型。1 濕蘊胃腑主癥:胃脘痞悶不適,食后脹滿,惡心欲嘔,納呆食少,呃逆時作,舌苔白膩,舌質紅,脈滑。治則:芳香化濕,和胃降逆。方藥:姜半夏10 g,枇杷葉12 g,藿香15 g,蘇梗9 g,白蔻6 g,陳皮12 g,茯苓18 g,杏仁9 g,生姜3片。加減:舌苔白厚膩者加草果9 g;舌苔黃膩者加竹茹12 g,蘆根12 g;苔黃膩、口黏者加黃芩9 g,黃連6 g;呃逆、嘔吐者加刀豆12 g,旋復花(包煎)12 g。2 濕困脾土主癥:脘腹疼痛,周身倦怠,納呆不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年6期2013-01-22

  • 骨科騰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
    直腿抬高試驗4個主癥的變化,并填寫觀察表,保證數據記錄的及時、準確、真實、完整。主癥體征評分方法見表1。1.4 療效標準[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 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主癥積分減少大于等于67%。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主癥積分減少不足67%,但大于等于33%。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主癥積分減少不足3%。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數據以()表示,采用 χ2檢驗、秩和檢驗及 t檢驗。P表1 主癥體征評

    中國中醫急癥 2012年4期2012-11-30

  • 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中醫癥候特征及分類
    定標準可以簡化為主癥、次癥各2項,加舌、脈。①痰濁證:主癥是眩暈、脘悶,次癥是嘔惡、納少,舌苔膩,脈滑;②血瘀證:主癥是面色黧黑、癥積,次癥是肌膚甲錯、脈絡瘀血(如口唇爪甲紫暗),舌紫暗或瘀斑瘀點,脈澀;③氣滯證:主癥是脘悶腹脹、納呆,次癥是疼痛、走竄不定,脈弦;④心氣虛證:主癥是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次癥是少氣懶言、自汗,舌淡,脈虛;⑤脾氣虛證:主癥是脘悶腹脹、納少,次癥是面色萎黃、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弱;⑥血虛證:主癥是頭暈眼花、失眠多夢,次癥是面色無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年22期2012-11-20

  • 從《傷寒論》探討問診在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斷中的應用從鑒別主癥、兼癥、同癥、病性等方面進行探討。1 鑒別主癥鑒別主癥指依據主要癥狀而對病癥進行鑒別診斷。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睏l文將結胸與痞證的主癥進行鑒別,結胸主癥為“心下滿而硬痛”,而痞證的主癥為“心下滿而不痛”,通過主癥的問診,可以將兩

    天津中醫藥 2012年5期2012-08-15

  • 慢傳輸型便秘中醫證型與心理因素的關系*
    氣滯證(實證) 主癥:(1)大便干結,欲便不出;(2)便而不爽;(3)腹中脹滿。次癥:(1)噯氣;(2)胸脅痞滿;(3)腸鳴矢氣;(4)情志不舒而加重;(5)舌脈: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證型確定:主癥2項加次癥2項;或第(1)主癥加次癥2項。1.2.2 氣陰兩虛證(虛證) 主癥:(1)大便干結,如羊屎狀;(2)大便并不干硬,但排便乏力。次癥:(1)自汗,便后乏力,肢倦懶言,勞則加重;(2)形體消瘦,心煩少眠,潮熱盜汗,腰膝酸軟;(3)舌脈:舌淡或紅少苔,脈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2年1期2012-08-02

  • 肝硬化辨證分型臨床調查
    1 濕熱蘊結證 主癥:①腹大堅滿,脘腹撐急;②舌邊尖紅,苔黃膩或兼灰黑,脈象弦數。次癥:①煩熱口苦,渴不欲飲;②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或溏垢;③面目皮膚發黃。證候確定:主癥2項加次癥2項。1.2.2.1.2 寒濕困脾證 主癥:①脘腹痞悶,腹脹大如蛙腹;②口淡不渴而膩;③下肢浮腫。次癥:①面黃白無華;②神疲氣怯;③大便溏泄;④舌胖有齒印,苔白膩;⑤脈細緩。證候確定:主癥2項加次癥2項。1.2.2.1.3 肝脾血瘀證 主癥:①腹部堅滿,脈絡怒張;②脅腹刺痛;③舌紫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年11期2012-05-25

  • 中西藥合用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
    :①濕熱中阻證:主癥為胃脘疼痛,痛勢急迫,脘悶灼熱,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次癥為口渴而不欲飲,頭重如裹,身重肢倦,納呆惡心,吞酸、嘈雜,小便色黃,大便不暢。②肝氣犯胃證:主癥為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情志不隨則加重,噯氣矢氣則舒,喜長嘆息。次癥為胸悶食少,泛吐酸水,舌苔薄白,脈弦。③瘀血停滯證:主癥為胃脘疼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如針剌或如刀割,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次癥為痛時持久,食后加劇,入夜尤甚。納入標準: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中醫辨證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2年6期2012-01-30

  • 淺論失眠的辨證論治
    。1 肝氣郁結①主癥:失眠多夢,心煩,悲傷欲哭,焦慮不安,胸悶憋氣,喜太息,胸脅脹滿,食欲不振,情緒低沉或急躁易怒,坐臥不安或不愛講話,對周圍事物、生活缺乏興趣。舌紅,苔薄黃,脈弦細。②處方:柴胡、炒白術、炙甘草各10g,當歸、白芍、梔子、炒遠志、合歡皮各12g,茯神、夜交藤、浮小麥各30g,薄荷3g,琥珀粉(沖服)2g。若心煩易怒,焦慮不安較甚者,可加丹皮、郁金;若兼胸脅脹痛,婦女痛經者,加川楝子、元胡、香附。2 肝郁化火①主癥:不寐,煩躁易怒,不欲飲食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2年22期2012-01-25

  • 胃癌中醫辨證準確度分析*
    雙虧。并告知采用主癥次癥打分法,具備主癥2項,舌脈象基本符合,或者主癥1項,次癥2項,舌脈象基本符合即可。具體分型標準如下:①肝胃不和型:主癥為胃脘脹痛或竄及兩脅;噯氣頻繁;嘈雜泛酸,次癥為呃逆嘔吐;口苦口干;大便不暢。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沉或弦細;②脾胃虛寒型:主癥為胃脘隱痛;胃痛喜按喜溫;食后脹悶痞滿;納呆少食;便清腹瀉,次癥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蒼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腫。舌淡而胖,苔白滑潤,脈沉緩;③瘀毒內阻型:主癥為胃脘刺痛不移;胃痛日久

    云南中醫學院學報 2011年6期2011-07-26

  • 推拿治療小兒泄瀉(濕熱證)臨床研究
    具有可比性。2組主癥(大便次數、性狀、質量)積分、次癥(腸鳴、腹痛、腹脹、嘔吐、食欲、精神、口渴、小便、便色、舌象、脈象、指紋)積分、主癥總積分、主癥+次癥總積分等的基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主癥中大便質地經logistic回歸分析后認為2組亦有可比性。2 方法2.1 治療方法2.1.1 試驗組 推拿療法治療,清天河水200次,清大腸100次,摩腹500次,揉臍500次,揉龜尾300次,推上七節骨300次,推脾經300次,清小腸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年5期2011-04-25

  • 基層獸醫臨床工作中常用鑒別診斷方法
    位同道斧正。1 主癥鑒別(1)所謂的主證就是臨床出現機率最高,并且臨床診斷價值也很大的癥狀,如牛瘤胃臌氣與瘤胃積實的腹脹就是主癥。(2)所謂的主證鑒別法,就是根據主癥出現的臨床組合差異來鑒別疾病。如牛的瘤胃臌氣與瘤胃積實的腹脹就是兩病共有的主癥,但兩個主癥的組合就有差異。瘤胃臌氣的腹脹按壓非常緊張不留痕,叩診呈鼓音;瘤胃積食的腹脹按壓不太緊張易留痕,叩診不呈鼓音以此作鑒別。2 兼證鑒別(1)所謂的兼證就是指:對于某種疾病來說臨床出現的機率不高,但是可能出現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1年3期2011-02-13

  • 月經不調
    。3.2 血虛證主癥:月經后期,月經過少,經色淡紅,經質稀薄,面色萎黃。次癥:頭暈眼花,心悸,失眠。舌脈:舌色淡、苔薄。脈細弱。3.3 陰虛證主癥:經行先期或經期延長,經色深紅,質稠,五心煩熱,咽燥口干。次癥:潮熱顴紅,便結,尿短赤。舌脈: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3.4 腎虛證主癥:月經先后不定期,量多或少,經色黯,經質稀薄,腰骶痠痛。次癥:頭暈,耳鳴或耳聾,性欲減退。舌脈:舌淡黯,苔薄白,兩尺脈沉弱。3.5 脾氣虛主癥:經行先期,月經過多,經色淡,面

    河北中醫 2010年4期2010-02-28

  • 吳新欲主任醫師調理肝脾治療冠心病經驗
    論治①痰濁閉阻。主癥:胸中窒悶而痛,形體偏胖,痰多氣短,納呆,苔濁膩,舌體胖大且邊有齒痕,脈滑。方以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②痰瘀互結。主癥:胸悶如窒,痛有定處,惡心倦怠,口唇稍紫,舌質暗紅,或見紫斑點。方以瓜蔞薤白白酒湯加減。③痰熱互結。主癥:胸悶,喉中時有痰梗,口干苦,心中煩熱,少寐多夢,小便黃赤少,大便秘結,舌質紫暗,邊有瘀斑,或瘀點,苔黃膩,脈弦澀。方以黃連溫膽湯加減。④心脾兩虛。主癥:胸悶心慌,頭昏目眩,納差失眠,舌淡嫩,脈弱。方以歸脾湯加減。⑤氣陰

    中醫研究 2010年12期2010-02-10

  • 金剛藤膠囊配合微波治療30例慢性盆腔炎臨床觀察
    準①顯效:治療后主癥積分較治療前少>70%;②有效:治療后主癥積分較治療前少35%~69%;③無效:治療后主癥積分較治療前少治療方法治療組:金剛藤膠囊,3次/日,4粒/次,口服;配合微波治療(30分鐘,1次/日盆腔照射)。對照組:婦炎康片,3次/日,4粒/次,口服;配合微波治療(30分鐘,1次/日盆腔照射)。兩組均以14天為1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無效者視為無效病例放棄。就診時開始服藥,服藥前后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查。結果總體療效比較治療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

    中國社區醫師 2009年11期2009-07-13

  • 壯陽藥不可誤服濫用
    、陰虛火旺型,除主癥外兼見口干顴紅唇赤、盜汗、手足心熱、虛煩失眠、大便干結等。三、濕熱下注型,除主癥外兼見口苦、大便溏臭、小便黃灼、陰囊潮濕、舌苔黃膩等,此型往往有酒色過度史。以上各型中,一型適用于壯陽藥物。二型則應慎用,如不配合它藥,草率使用恐生助火熬油之弊,初偶有效,久則油盡火熾癥狀加重。三型斷不可妄用壯陽藥,否則即為火上澆油,濕熱更甚,久則可致鼻衄、煩躁、上火發瘡,甚至中風等血熱妄行之證。我國兩晉時期,士大夫尚食“五石散”(皆壯陽藥石組成),其毒致嗜

    祝您健康 1994年5期1994-12-3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