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教

  • 醫教協同??浦委煂β璺位颊叻喂δ芎童熜У挠绊?/a>
    療效有限[4]。醫教協同??浦委熓侵付ㄆ诮M織醫學研討活動,以??萍膊橹行膶ι鐓^全科醫生開展??萍膊≈R培訓,提高全科醫生對??萍膊∠嚓P知識認知,并掌握早期高危因素,以醫教協同的治療模式,實現雙向轉診和全程治療干預[5]。本研究結合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我院診治的86 例慢阻肺患者臨床資料,觀察醫教協同??频闹委熜Ч?,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巴中市中心醫院診治的86 例慢阻肺

    醫學信息 2023年19期2023-10-25

  • 醫教結合模式對布氏菌病患者精細運動與有氧運動的影響
    病情狀況[7]。醫教結合模式護理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從患者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這一獨特視角出發,以患者精細運動與有氧運動為切入點,通過整體性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預后[8]。本文具體分析了醫教結合模式對布氏菌病患者精細運動與有氧運動的影響,以促進醫教結合模式的應用?,F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0年4月-2022年3月在本院診治的布氏菌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布氏菌病的診斷標準;病程≥1周;年齡25-65歲;存在疼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3年13期2023-07-05

  • 醫教協同模式下雙班主任合作育人機制研究
    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醫教協同改革發展問題;2018年《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又提出“3+2”助理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即三年醫學??平逃觾赡戤厴I后全科醫生培訓,這兩份重要文件為??漆t學院校醫教協同指明了發展方向。圍繞醫教協同,醫學院校紛紛推出一系列教學改革模式,這些模式各具特色,為醫教協同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醫教協同教學改革是目的,然而在實踐中要想將醫教協同的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51期2023-01-04

  • 醫教協同”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庭為核心紐帶的“醫教協同”模式,針對心理異常學生及其家庭及時開展適合的心理輔導工作,形成家、校、醫支持聯盟。本專題從整體模型建構的角度研究學校心育工作中“醫教協同”的路徑、從區域工作的角度進行“醫教協同”教師培訓的研究、從家校合作的角度為心理異常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從小學心理輔導工作的難點出發探索“醫教協同”、從案例研究的角度思考“醫教協同”對中學生情緒障礙的干預策略,以期為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內容提供經驗啟示。

    江蘇教育 2022年40期2022-11-21

  • 心理健康教育醫教結合實踐:困境與出路 ——以上海區域為例
    418)1 何為醫教結合:概念界定與研究現狀1.1 概念界定“醫教結合”是指整合醫療機構與學校的力量,對學生進行綜合多重干預,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一種簡稱。早期實踐表明,單純的醫學治療無法將病人治愈并使之適應社會[1],這預示,多種模式的融合勢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1977年,美國精神病學家和內科專家恩格爾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呼喚新的醫學模式對生物醫學模式的挑戰》對生物醫學模式的局限提出批評,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概念[2],自此,相對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2年27期2022-11-19

  • 醫教協同”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庭為核心紐帶的“醫教協同”模式,針對心理異常學生及其家庭及時開展適合的心理輔導工作,形成家、校、醫支持聯盟。 本專題從整體模型建構的角度研究學校心育工作中“醫教協同”的路徑、從區域工作的角度進行“醫教協同”教師培訓的研究、從家校合作的角度為心理異常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從小學心理輔導工作的難點出發探索“醫教協同”、從案例研究的角度思考“醫教協同”對中學生情緒障礙的干預策略,以期為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內容提供經驗啟示。

    江蘇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5期2022-06-02

  • 我國醫教協同研究歷程與發展趨勢分析*
    來中國尤為重視“醫教協同”[2-4]。醫教協同是指醫學院校協同政府、行業、醫院、學習者等,共同參與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專業課程開發、教學基地建設和制度保障等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進行跨專業、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的合作育人模式[5]?!?span class="hl">醫教協同”于2014年在我國被首次提出[6],在醫學教育學科領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醫學教育者的努力和醫學教育實踐的迫切需求下,政府愈加重視“醫教協同”理念,并將其推向了一個新高度,由國務院辦公廳相繼在2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22年4期2022-04-27

  • 醫教結合視角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提升
    務專業力量,進行醫教協同心理服務模式的實踐探索,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1]“醫教結合”指整合醫療機構和學校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多重干預,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一種工作機制。[2]醫療機構與學校協同合作、整合資源,能夠及時對可能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評估和轉介,提升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能力[3],共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一、醫教結合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要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包括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專業能力指教育教學能力、心理

    江蘇教育 2022年88期2022-03-07

  • 醫教協同發展大學生醫學學術型團體的探討及實踐研究
    [1-2]。其中醫教協同是使用頻率和達成效果較優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在實施于醫學專業型學術團體時,能夠產生極為良好的培訓效果,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幫助醫學生達成理論和實踐操作融合,幫助醫學生盡早完成從學校到實習崗位的過程,這對于已經接受一段時間的醫學生能夠產生極好的幫助,大學生醫學學術型團體又是極為注重相關專業知識的拓展、補充和鞏固的團體,因此在接受醫教協同發展后,團體醫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思維邏方式能夠得到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同樣能夠得到改善,臨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22年4期2022-03-04

  • 醫教協同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改革過程、問題與建議
    ? ?要]? 醫教協同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改革經歷了積極探索期、深化改革期和創新發展期三個重要階段。從學生視角出發,認為當前醫教協同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存在協同育人理念滲透有待深化、協同育人師資建設有待加強、協同育人質量評價有待改進等問題和挑戰;建議凝聚醫教協同育人理念的共識,建立高素質醫教協同育人師資隊伍,強化醫教協同教育教學常態監測、評價與改進,關注學生個體的成長與發展、獲得感和歸屬感,合力提升協同育人質量。[關? ? 鍵? ?詞]? 醫教協同;基層衛生人才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1年49期2021-12-21

  • 醫教協同背景下強化臨床教學質量的思路構建
    ? ?要]? 醫教協同是培養臨床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對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相互促進有重要意義。醫學教育主要是將醫學院校以及臨床教學基地進行有效結合并對醫學人才培養起到協同作用。而為了改善并完善醫學教育制度,首先就得對院校以及醫院的臨床教學進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提高醫教協同管理。鑒于此,科學有效的臨床教學,既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關? ? 鍵? ?詞]? 醫教協同;臨床教學;教學質量;教學思路[中圖分類號]?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1年40期2021-12-12

  • 醫教協同培養模式下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分析 ——以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為例
    印發了《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要求建立健全符合醫藥行業特點的醫學人才培養制度,完善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機制,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1]在此背景下,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按照國家醫學教育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實踐,總結出適應學院實際情況的醫教協同教學改革方法:利用醫院優質的醫療資源、工作經驗,選取有資質的醫院授課、學院監督的教學方式,讓臨床醫學生能早臨床、多臨床。臨床實踐能力是評價醫學生教育效果的重

    現代交際 2021年19期2021-11-23

  • 醫教協同背景下
    敏 李盛娟摘要:醫教協同改革從根本上能夠解決,高等醫學院校所培養的醫學人才的質量與實習單位的實際能力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尤其是醫學畢業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動手能力不能自如轉化。醫教協同是醫學院校培養有質量的醫學專業人才的主要途徑,在醫教協同改革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討了臨床教學基地建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旨在培養出高質量的醫學人才。關鍵字:醫教協同;臨床教學基地;醫學人才培養前言臨床教學階段是培養醫學專業的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重要階段,

    醫學前沿 2021年4期2021-09-10

  • 五術融合提升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的實證研究
    學任務不斷加重,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已成為醫學院校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能力是教師教學專長的核心部分,而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影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從而影響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以浙江中醫藥大學醫教結合協同育人工作推進為契機,從臨床“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分析、教學能力結構模型構建、教學能力提升路徑探索以及育人成效分析等維度,探討醫教結合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教學發展有效路徑,為醫教結合協同育人工作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年6期2021-07-12

  • 醫教協同背景下醫學人才培養策略探討
    人才培養理念應從醫教協同發展總體觀出發,搭建基礎與臨床并重,有效融合的醫學高等教育平臺,形成科學、規范、可持續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1 醫教協同概念解析醫教協同重在“醫教”,貴在“協同”,是指高等醫學院校與其附屬醫院、政府機構、行業領域和學習者等多方共同參與教學模式制訂、教學平臺搭建、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等各個環節,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廣角度的合作育人模式[2]。醫教協同模式的建立,是教育系統與其附屬醫療衛生系統彼此依存、互惠共贏、持續向前的必然選擇。2 醫

    衛生職業教育 2021年7期2021-03-06

  • 醫教結合”為有需要的學生保駕護航
    殊教育學校堅持“醫教結合”理念,以“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為目標,強化學校醫教支持課程建設與實踐,完善區域內特殊需要少年兒童鑒定評估、康復訓練、培訓指導等一體化服務機制,打造一支懂醫學、會康訓的教師隊伍,使殘疾學生在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身體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復,初步形成“醫教結合”辦學特色。一、專家進校,舉措保障永安市特殊教育學校聘請永安市多家醫院副主任以上的??漆t生作為“醫教結合”指導專家,定期邀請專家醫生進駐學校,開展講座、培訓、坐診等一系列活動,醫教

    華夏教師 2020年18期2020-12-03

  • 醫教結合視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服務的融通模式 ——以上海高校為例
    工作黨委明確把“醫教結合”作為心理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的重要內容,作出頂層設計規劃。經過從大眾健康觀念的樸素需求,到國家法律條文的嚴格規范,再到黨政機關工作會議的積極推動,醫教結合已成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工作思路。一、從“供需”到“共贏”——醫教結合互動關系的演變(一)單一供需階段醫教結合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方法最初應用于干預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個別高校邀請精神衛生機構的專業人員來校開展心理危機評估或依照倫理對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學生向精神衛生機構轉介等[1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20年1期2020-04-27

  • 加快醫教結合促進殘疾兒童教育和康復同步發展
    》中指出,“促進醫教結合,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加強專業人員的配備與合作,提高殘疾學生評估鑒定、入學安置、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的有效性”。醫教結合能夠促進殘疾兒童的教育和康復全面同步發展。由于造成兒童身體缺陷的原因、程度、機制不一,疾病對學生的認知、學習能力的影響也都各不相同,只有清晰了解每個兒童個體情況,才能夠在教育方面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效果。所以,缺少了基于“醫”的特殊教育,教學缺乏針對性,也不能很好地開發殘疾兒童的個體潛能。但是,我國醫教結合工作

    民主 2019年1期2019-11-17

  •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衛生類專業醫教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 ——以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為例
    2470091 醫教協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背景分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按蠼】怠崩砟钜矟u從理論付諸實踐。高職院校醫學衛生類專業在新形勢下作為一種與當前社會經濟關系最為密切和直接的高等教育專業類型,在大健康產業背景下,高職醫學衛生類專業的發展戰略與人才培養模式等問題,已成為高職院校醫學衛生類專業最需面對的問題。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于2012年升格為高職院校,存在起步晚、基礎差、地域受限等問題,如仍按原有高職院校衛生

    新生代 2019年9期2019-11-14

  • 特殊教育學校中如何開展醫教結合
    融合比比皆是,“醫教結合”殘障兒童康復教育改革的趨勢誕生了,將教育與醫療相融合,引入先進的醫學知識和康復手段,并融入多種新的相關技術,這樣就打破了傳統的單一封閉式康復教學模式,多措并舉地對殘障兒童進行全面的“醫教結合”的康復教育。在全社會高度關注“醫教結合”的背景下,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形勢的緊迫和責任的重大。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地開展“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我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觀點。(一)培養專業化的特殊教師是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34期2019-09-10

  • 醫教結合“背景下綜合康復體系的實踐與探究
    紅特殊教育實施“醫教結合綜合康復”旨在采用教育、醫學、綜合康復訓練等多學科合作的方式,提高特殊兒童生存質量,使他們重新走向社會。我們多年來積極開展“醫教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教師業務能力培訓,研究、開展特色課程,著重注意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大力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初期,老師們對“醫教結合”的認識還停留在低水平上,甚至對一些具體的實施工作還有畏難情緒。于是全體教師對是否開展、如何開展實驗工作進行了多次研討,校領導和骨干教師多

    中國教育科學 2019年3期2019-05-24

  • 談韶關地區特校開展“醫教結合”的研究
    馬海燕一、“醫教結合”的內涵“醫教結合”的“醫”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利用先進的臨床醫療技術對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各種疾病實施專項檢查、診斷、治療;其二是利用康復醫學的手段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體各方面的功能?!?span class="hl">醫教結合”的“教”是指對學齡前期(0~6歲)的特殊兒童,根據其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教育、訓練、醫療和康復綜合的方法,在家庭和社會影響下對其所進行的補償與補救性教育?!?span class="hl">醫教結合”將打破“康教分離、各自為政”的

    師道·教研 2019年4期2019-05-08

  • 談韶關地區特校開展“醫教結合”的研究
    殊教育學校一、“醫教結合”的內涵“醫教結合”的“醫”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利用先進的臨床醫療技術對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各種疾病實施專項檢查、診斷、治療;其二是利用康復醫學的手段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體各方面的功能?!?span class="hl">醫教結合”的“教”是指對學齡前期(0~6歲)的特殊兒童,根據其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教育、訓練、醫療和康復綜合的方法,在家庭和社會影響下對其所進行的補償與補救性教育?!?span class="hl">醫教結合”將打破“康教分離、各自為政

    師道(教研) 2019年4期2019-02-20

  • 基于多源流理論的醫教協同改革政策過程研究
    832000)醫教協同改革何以成為一項國家行動,醫教協同問題是如何引起政府關注的?醫教協同政策建議和備選方案是如何形成的?醫教協同政策共同體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運用多源流理論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與解釋,對于推進醫教協同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一、分析框架: 多源流理論及解釋力1984年,約翰·W·金登(John W·Kingdon)在《議程、備選方案與公共政策》中提出多源流理論,政策過程由問題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構成,三個獨立的源流通過一種耦合機制匯合,使社會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9年1期2019-01-31

  • 高校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培訓模式初探
    德醫學院一、高校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的培訓目標(1)了解教育和相關醫學康復的理論基礎知識。教育和醫學康復作為“醫教結合”的基本范疇,對兩者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解,是特教工作教師必須要達到的標準;(2)熟練的掌握康復的實踐技能。一般實踐技能中技能操作中關鍵的部分,技能操作是醫學康復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對于每天都和視力、智力、聽覺障礙等殘疾兒童打交道的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來說,熟練的運用康復實踐技能是這份工作的基本職責;(3)可以對特殊兒童智障特點快速的判斷,能

    長江叢刊 2018年23期2018-11-14

  • 醫教結合在特殊教育推行的可行性研究觀點綜述
    其方法的特殊性。醫教結合把醫學和教育結合起來,正是當前特殊教育模式的一種探索。從哈爾濱燎原學校等試驗學校的實踐情況來看,醫教結合是促進特殊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良好途徑。經過專業醫學培訓的教師,能更好地了解特殊兒童的生理特點,更有利于特殊兒童的康復。一、三大優點1. 轉變特殊教育觀念,完善特殊教育學校職能教師以往所采用的傳統、單純的教育手段在特殊教育中所能起的作用很有限。 “醫教結合”可以使教師在特殊教育觀念上逐漸走出那種“教育是萬能的、是無所不起作用的”認識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8年3期2018-07-11

  • 醫教結合 綜合康復”的實踐與反思
    紅特殊教育實施“醫教結合 綜合康復”旨在采用教育、醫學、綜合康復訓練等多學科合作的方式,提高特殊兒童生存質量,使他們重新走向社會。我們多年來積極開展“醫教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教師業務能力培訓,研究、開展特色課程,著重注意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大力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初期,老師們對“醫教結合”的認識還停留在低水平上,甚至對一些具體的實施工作還有畏難情緒。于是全體教師對是否開展、如何開展實驗工作進行了多次研討,校領導和骨干教師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18年1期2018-04-02

  • 智慧醫療在醫教協同人才培養中的實踐應用研究
    271016)醫教協同是教育部為全面提升醫學教學質量提出的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機制,是實現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有機銜接的手段,是對傳統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創新改革,也是一種實現中國特色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的途徑,同時醫教協同的開展也為醫養健康、健康中國的建設提供支持[1]。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醫教協同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醫療衛生領域的廣泛普及和深入應用奠定了基礎。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逐漸成熟,智慧醫療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8年21期2018-03-29

  • 醫教結合,綜合康復”我們一直在路上
    找準模式,開展“醫教結合,綜合康復”依據我?!?span class="hl">醫教比重和康復方式的策略”,康復中心主要實行醫學康復訓練。醫學康復占90%,教育康復占10%。即從學生3歲到10歲之前,“醫教結合、綜合康復”是以早期干預醫療康復為主。教育為輔,形式上多為個體干預。因為這一時期是學生康復的黃金時期,抓住這一關鍵期,康復效果才能事半功倍??祻椭行囊钊腴_展“醫教結合,綜合康復”,本質上還要深入教育教學這一核心陣地,要課程創新,深化內涵?;谖沂 ?span class="hl">醫教結合、綜合康復”的實驗工作的經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8年40期2018-02-25

  • 從特殊教育治理機制與體制改革看醫教結合政策
    》首次明確提出“醫教結合”以來[1],有多位學者先后對這一政策提出了質疑,引發了實踐層面的疑慮,也出現了醫生指導教師教學的情況,更導致部分特教研究者對之批評。本文就這一主題從特殊教育治理機制與體制改革角度談幾點思考。一、醫教結合政策實施更多是特殊教育治理機制與體制改革的探索從特殊教育學科發展的歷史來看,不管是最初的醫學模式(病理學模式),還是后來的心理學模式、社會模式乃至綜合模式,研究者認為,醫學從未離開特殊教育的學科視野[2],或者始終滲透于特殊教育發展

    現代特殊教育 2018年3期2018-02-24

  • 省域特殊教育師資“醫教結合”培訓實踐探索
    題研究的背景自“醫教結合”理念被提出以來,無論是政府在政策層面的支持還是學術界在理論層面的研討,以及各個試點學校在實施模式上的探索,都取得了巨大成績?!?span class="hl">醫教結合”已經成為我國特殊教育事業關注的熱點之一,做好“醫教結合”工作有助于引領我國特殊教育的進一步改革,構建我國特殊教育的嶄新格局。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作為“醫教結合”理念的踐行者和生力軍,特殊教育師資的專業水平仍需提高,而社會對于兼具特殊教育教學與教育康復基本能力的“復合型”教師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現代特殊教育 2018年21期2018-02-19

  • 政策
    醫教協同推動醫學教育更好更快發展7月11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推動醫學教育改革發展作出部署?!兑庖姟诽岢?,到2020年,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得到完善,以“5+3”為主體、“3+2”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緊缺人才培養得到加強,各類人才培養協調發展,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對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到2030年,醫

    南風窗 2017年15期2017-08-16

  • 醫教結合模式在智障兒童生活適應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江蘇/紀加芳醫教結合模式在智障兒童生活適應課程中的應用策略*?江蘇/紀加芳醫教結合的模式更加符合智障兒童的教育培養需求,這也是更好的引導這部分特殊兒童群體今后適應與融入社會的教育過程。醫教結合模式融入智障兒童的生活適應課程中,必須明確相應的教育關注要點。應當注重這部分兒童今后的職業、社交和獨立生活這幾個方面的基本技能培養,將生存教育作為醫教結合核心。這樣才能夠讓這部分特殊兒童群體學會學習,能夠慢慢融入生活、融入社會,這才是教育教學功效與價值的體現。一、在

    小學生 2017年5期2017-02-15

  • 浙江:公布首個特殊教育發展五年規劃
    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到2020年全省特殊教育基本達到發達國家平均發展水平。這是浙江歷史上第一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五年規劃?!兑巹潯诽岢隽恕皹O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中重度殘疾兒童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部分中度殘疾兒童在普通學?!l星班就讀,輕度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特殊教育安置模式。計劃在全省普通學校建設100個特殊教育“衛星班”,建成1000個省級示范性資源教室,實現特教在全省2000個鄉鎮的全覆蓋?!兑巹潯诽岢?,浙江將推出特殊教育醫教結合實

    教育 2016年46期2017-02-13

  • 在培智學校實施醫教結合的有效性探索
    凱健+趙小艷一、醫教結合模式的產生在南海區教育局和南海區殘疾人聯合會等部門的支持下,從2013年開始,南海區星輝學校與南海區社會福利院合作,建立“醫教結合康復中心”,開展“醫教結合”康復項目,打破以往醫教結合僅僅是依靠特殊教育學校的康復教師以及教學教師結合進行醫教康復的模式。由南海區星輝學校提供康復對象、康復實驗基地、器材及教師助教等,涵蓋硬件、軟件條件的資源支持;由南海區社會福利院提供康復醫生、康復理念及康復技能,在對中重度各類型障礙學生進行康復矯正的同

    師道·教研 2016年7期2016-12-14

  • “院中辦班,醫教結合模式”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五官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5)“院中辦班,醫教結合模式”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五官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蔣偉蓉(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岳陽414015)目的探討“院中辦班,醫教結合模式”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五官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校2012級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兩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和成績比較,對比兩種教學方法的效果。結果實驗組72.3%的學生對“院中辦班,醫教結合模式”表示認同,其中對教學改革表示滿意的占40.8%,25.7%的學

    衛生職業教育 2016年3期2016-11-18

  • 加大投入加快發展江蘇農村特殊教育
    件限制流于形式;醫教結合發展步伐緩慢,康復訓練尚存較大空缺;師資編制人員結構不能滿足發展需求,職稱評聘存在瓶頸;教育經費尚顯不足,辦學規模有待完善和提升?!揪唧w建議】1.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不斷促進特殊教育轉型發展。教育行政部門應聯合殘聯、民政、醫療等相關部門成立區域特殊教育指導和管理中心。隨班就讀要由特教學校專任教師負責,計入工作量并健全考核機制,對涉及的普教教師要定期培訓考核。為每一位隨班就讀學生制定成長檔案,并積極探索初高中隨班就讀模式。送教上門,要由

    民主 2016年9期2016-11-02

  • 特殊教育領域“醫教結合”研究述評
    )特殊教育領域“醫教結合”研究述評楊賽男1李歡2(1.山東省青島三江學校 山東青島 266001;2.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特殊教育系 重慶 400715)“醫教結合”是近幾年特殊教育研究領域的焦點話題,其作為一項政策頒布實施以來引起學術界的爭鳴。文章從“醫教結合”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文獻期刊載文數量、文獻作者分析等方面對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進行梳理,發現目前的研究中存在冷話題與熱話題探討,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問題,并從基于循證方法考究“醫教結合”的實施和組建研究團

    綏化學院學報 2016年7期2016-09-05

  • 醫教結合”工作成果與規劃
    09年開始進行“醫教結合”實驗,2012年此項工作被確定為縣政府重點工作。我校是“醫教結合”的實施者,學生是“醫教結合”的受益者。醫教結合工作的開展,使特殊教育走進了春天。我簡單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幾年來我?!?span class="hl">醫教結合”工作的開展情況:一、“醫?!苯Y合,彌補教師專業知識不足由于我?!?span class="hl">醫教結合”工作剛剛起步,教師還處于理論學習階段,缺少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而有一部分學生正需要物理治療,所以我們與縣中醫院康復科合作,每周三下午由教師和家長帶領學生到中醫院做康復治療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5期2016-05-30

  • 在培智學校實施醫教結合的有效性探索 ——以南海區星輝學校為例
    艷在培智學校實施醫教結合的有效性探索 ——以南海區星輝學校為例文/佛山市南海區星輝學校高凱健趙小艷一、醫教結合模式的產生在南海區教育局和南海區殘疾人聯合會等部門的支持下,從2013年開始,南海區星輝學校與南海區社會福利院合作,建立 “醫教結合康復中心”,開展 “醫教結合”康復項目,打破以往醫教結合僅僅是依靠特殊教育學校的康復教師以及教學教師結合進行醫教康復的模式。由南海區星輝學校提供康復對象、康復實驗基地、器材及教師助教等,涵蓋硬件、軟件條件的資源支持;由

    師道(教研) 2016年7期2016-04-12

  • 探索建立跨地區醫教結合研究共同體
    英探索建立跨地區醫教結合研究共同體●周志英為推進兩地醫教結合工作,衢州和麗水兩地建立了跨地區醫教結合研究共同體,積極探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協作、共同發展模式,初步實現了共同體建設目標??绲貐^;醫教結合;共同體2015年4月,浙江省教育廳確定了第一批共15所醫教結合實驗校,其中衢州和麗水兩個地市各有4所特殊教育學校進入實驗校名單。當年6月,兩地達成共識,建立了跨地區醫教結合研究共同體,合作推進兩地醫教結合工作。一、跨地區醫教結合研究共同體的創建途徑(一

    現代特殊教育 2016年21期2016-03-03

  • 醫教結合研究的現狀與未來展望
    層面有機結合,“醫教結合”的口號和理念也應運而生,成為近年來特殊教育研究的熱點話題。鑒于此,筆者嘗試對現階段我國醫教結合研究的進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期為加快醫教結合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考。一、醫教結合的研究起源醫教結合是將醫療康復手段與教育方法進行有機結合,在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個體需求的基礎上實施的一種教育模式。本文運用文獻法對2000年至2014年醫教結合類公開發表的論文進行量化分析,發現我國學者對于醫教結合的研究呈上升趨勢,稿件質量逐年

    現代特殊教育 2015年21期2015-08-15

  • 淺談殘疾人中等職業學?!?span class="hl">醫教結合”教育模式的構建
    儀器設備,開展‘醫教結合’實驗,探索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完全可以通過“醫教結合”的教育模式,降低甚至消除殘疾人的缺陷,最大程度的發揮他們的潛能,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使他們能和正常人一樣,擁有美好幸福的人生。一、“醫教結合”的含義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的“醫教結合”,主要是指將現代康復醫學與殘疾人職業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聽力言語、認知、情緒行為、學習能力和運動等領域對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與教育,如聽力言語殘疾學生的語言康復訓練,視

    中國校外教育 2015年1期2015-08-15

  • 多學科合作是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兼論“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發展政策
    元化的特點。三、醫教結合發展政策的局限性醫教結合是特殊教育的熱點話題?!?span class="hl">醫教結合”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2009 年上海市發布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09 -2011)》中,它明確以實施“醫教結合、按需施教、開發潛能、人人有所發展”[11]為目標。之后,2010 年,上海市教委和衛生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特殊教育醫教結合工作的通知》[12]。到2014 年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 年)》中的總目標中指出,要經過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

    現代特殊教育 2015年8期2015-08-15

  • 兒童康復政策的現狀、發展與啟示
    點。(一)瞄準“醫教結合,綜合康復,融合教育”的發展方向學界一直對“醫教結合”存有異議,對于特殊教育的本質以及循證教育觀與社會醫學觀、生物醫學觀與行為訓練特教觀等理念進行了深度探討。盡管學界爭議不斷,但是在國家和地方的政策中還是頻繁出現“醫教結合”?!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提出,“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培養殘疾學生積極面對人生

    現代特殊教育 2015年23期2015-08-15

  • 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
    理局在京聯合召開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工作推進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醫教協同是培養臨床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此次專門召開推進會,對于醫學教育與醫療衛生事業互促互進具有重要意義。人民群眾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健康衛士。希望教育部、衛生計生委會同相關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遵循醫學教育和醫學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探索醫教相長的好做法、新機制,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為持續提升醫療衛生服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5年1期2015-03-01

  • 強化醫教結合制度提升醫院信息系統科技水平
    恒球【摘要】中國醫教結合制度的實施對大學與醫院信息系統科技發展舉足輕重,為了更好地利用醫教結合制度的優勢,深化校醫合作,本文從醫院課題研究、校醫互動、醫教結合定位、校醫雙贏等四個方面介紹了新沂市人民醫院在實施醫教結合制度方面的心得。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medicine system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the level o

    電子世界 2014年6期2014-10-21

  • 特殊教育醫教結合的反思:政策分析的視角
    殊教育學校建立“醫教結合”實驗基地的通知》,并委托華東師范大學展開醫教結合的相關實驗,以及2011年4月中國首批特殊教育學?!?span class="hl">醫教結合”實驗基地的授牌儀式的啟動,關于醫教結合孰是孰非的問題,成為學界近來熱議的話題。關于醫教結合的問題,諸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之進行了贊成或批判的分析。例如:張婷認為,醫教結合是我國當代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醫教結合對殘障兒童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1]周念麗等人對醫教結合的早期融合教育進行了實證研

    教育學報 2014年6期2014-04-17

  • 殘疾兒童“醫教結合”綜合康復的研究進展
    的發展趨勢下,“醫教結合”綜合康復已經成為國內特殊教育和康復醫學領域中殘疾兒童服務從業者所關注的熱點話題。殘疾兒童的醫教結合綜合康復是指為了滿足殘疾兒童可能同時具備的教育與康復等主要需求,梳理和整合現代康復醫學和特殊教育等學科間交叉重疊、相同相通的知識與技術,整合教育、康復訓練的內容和手段,從運動功能、感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語言交流能力、認知能力、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領域對其提供綜合服務,以殘疾兒童的需求為導向的一種工作模式。目前特殊教育界和康復醫學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4年9期2014-01-2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