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綠”

1985-07-15 05:54
讀書 1985年4期
關鍵詞:唐人前人陸游

甘 歌

綠,是富有魅力的。王安石在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妙用了這“綠”字,詩句分外生色,流傳千古。據說,詩人曾數易其稿,最初用“到”字,改為“過”字,又改為“入”字,再改為“滿”字,最后才選定“綠”字。這就給詩句另外增添了一層戲劇性的色彩,于是,人們無論是注釋還是欣賞,都喜歡說一說這“綠”字。錢鐘書先生在《宋詩選注》里,也選了王安石這首膾炙人口的《泊船瓜洲》,并且還環繞著“綠”字,提出了一連串饒有興趣的問題:

“綠”字這種用法在唐詩中早見而屢見:丘為《題農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李白《侍從宜春苑賦柳色聽新鶯百囀歌》:“東風已綠瀛洲草”;常建《閑齋臥雨行藥至山館稍次湖亭》:“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庇谑前l生了一連串的問題:王安石的反復修改是忘記了唐人的詩句而白費心力呢?還是明知道這些詩句而有心立異呢?他的選定“綠”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詩句而欣然沿用呢?還是自覺不能出奇制勝,終于向唐人認輸呢?

錢先生提出的問題不僅值得思索和玩味,而且還可以引伸出另外一個同樣值得探討的問題——既然在唐詩中已早見并屢見這種修辭手法,為什么王安石后用卻比唐人要來得知名呢?本來,煉字就是很考詩人本事的。劉勰在《文心雕龍·煉字》中曾感嘆:“故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為難?!蓖醢彩欠褚彩歉挥谌f篇而貧于一字,難以和唐人相避?但實際上他偏偏是在這“綠”字上出足風頭,領盡風騷,這難道是文學史上的一種誤會?《宋詩選注》中,錢先生對于陸游名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注釋,為我們探討上述問題提供了鑰匙。

錢先生指出:陸游所描摹的景象,前人也描摹過,如王安石詩“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強彥文詩“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不過要到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錢先生的這條注釋,點明了陸游的名聯和前人的詩句的相互關系。錢先生從內容和形式的結合上,從意境的開拓上,看到了陸游的名聯所體現出的帶著歷史繼承精神的獨創性。的確,和前人相比,陸游這一聯詩句的容量增大了,對比感、韻律節奏感都增強了;在這稍致工巧的形式里,詩人還灌注了一種他從山水風光的暗示中領悟到的深刻哲理,以及與這種哲理相吻合的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

同樣,在比較王安石的“綠”字和唐人的“綠”字時,只要不僅僅局限于辭典學和語法修辭學的范圍,而是從內容和形式的結合上,從詩句意境的開拓上著眼,就能發掘出王安石的“綠”字的特殊意蘊。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和唐人的“已綠湖上山”“東風已綠瀛洲草”相比,“綠”字的字義和用法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所綠的對象。正是這種對象的差異造成了詩的意境的差異,使“綠”字的色彩在各個意境中顯示出不同的亮度。我們看到,丘為詩所綠的只是“湖上山”,李白所綠的只是“瀛洲草”,這些被綠的對象都比較單一、具體;王安石所綠的是“江南岸”,不僅在意境上顯得氣勢恢宏,而且還實中帶虛,給讀者留下了相當廣闊的想象空間。詩人眼中的江南岸,不是一片荒寒邈無人跡的原始大地,其間還生活著、勞作著江南人。在春風的撫慰下,江南的原野、山水綠了;江南岸上的江南人,也顯示出充滿“綠”意的生氣。在這個“綠”字里,交織著物象的綠色和人情的綠意,這種虛實結合的立體的色彩描繪,無論是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來說,都是其它“綠”字所不能比擬的。王安石欣然沿用前人用過的“綠”字,卻不動聲色地用出了新意,可謂是到達了不改一字,“盡得風流”的佳境。如果說陸游的妙處是將前人所創造的句式寫得“題無剩義”的話,那么王安石的妙處則在于他賦予前人所用過的“綠”字以新的色彩,從而使它烘托出一個嶄新的意境,這非但不是向唐人認輸,倒真正是“標新立異”,“出奇制勝”了。

猜你喜歡
唐人前人陸游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綜合體建設項目投資收益分析
致寢前人語
打漁人
趣味古文
除夜雪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唐人神股價腰斬波及股權質押
初夏絕句
緣字訣·沈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