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真假兩太子

1999-06-14 01:48逸惠芬文高月冬圖
民間故事選刊·上 1999年12期
關鍵詞:太監太子南京

● 逸惠芬文 ●高月冬圖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犎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著農民起義軍攻入了北京城,明思宗朱由檢不得不自縊于煤山。同年五月初三,南京的兵部尚書史可法、鳳陽總督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明思宗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為監國煷行皇帝職權者,叫監國,12天后,朱由崧又"升任"為弘光皇帝,這個政權,在史書上被稱為"南明"。

弘光皇帝在位僅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這期間還接連鬧出了"真假親王案"、"真假皇子案"、"真假童妃案"、"真假太子案"等稀奇古怪的事,其中又以"真假太子案"最為撲朔迷離,也最為熱鬧。

由于史書上對這一案例的結論截然不同,故我只好先把它當作真太子的故事來寫。

且說李自成僅于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當了一天的"皇帝",第二天就被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引來的清軍給攆跑了。據說吳三桂在亂軍中找到了被李自成俘虜的、明思宗的太子朱慈火良,并宣稱要立他為皇帝。但這16歲的太子覺察出吳總兵并非善良之輩,生怕死無葬身之地,就趁亂時逃之夭夭了。后來,他找到了流落在外的太監高起潛,并和高某輾轉逃往揚州,欲來投奔皇伯朱由崧。高起潛聽說朱由崧剛在南京殺了一個"假冒"明思宗二兒子的13歲的小男孩后,深知"一國難容二君"的厲害,就想殺掉身邊的太子,以免連累自己??伤闹秲焊邏艋豢?認為此人乃天下第一的"奇貨",留在手頭極有價值,就密攜他逃往杭州。誰知這太子太不知趣,次年元宵節在長街上觀燈時,竟當著眾多陌生人的面大發太子的高級牢騷,以致暴露了身份。高夢箕見紙已包不住火,再瞞下去只會給自己帶來殺頭之禍,于是趕忙將太子藏往金華,并匆匆來南京密報此事。

弘光皇帝聞報,立即派曾伺候過太子的太監李繼周前往金華接回太子。

當李繼周見到太子時,太子劈口便道:"我認得你,只是叫不出你的名字來了。"又稀里糊涂地說:"他熤鋼煊舍攏犎媚憷唇游業僥暇┤,肯讓我做皇帝不"李繼周還算謹慎,頭雖是對他叩了,但只敢含含糊糊地稱他為"小爺",不敢認他為太子。

當李繼周領著太子來到南京的石城門外時,弘光皇帝派了兩個原在北京的太監送他至興善寺暫住。兩個太監一見太子,就上前抱住他的腿放聲大哭,還脫下各自身上的衣裳為他御寒。此事被弘光皇帝知道后,勃然大怒,罵道:"這兩個狗奴才,真假太子都沒辨明,怎就敢如此放肆熅退闥是個真太子,也要看我是否肯讓位給他呢"竟將這兩個太監秘密地給打死了,還悄悄地"賜"李繼周服了毒酒。

再說南京的許多官吏們聽說太子駕到了,一個個手持名帖熛嗟庇誚裉斕拿片,爭先恐后地前來興善寺叩拜。最后來的是曾在北京的督營太監盧九德。盧九德對太子的真偽一時尚辨不清,正在猶豫,卻聽得太子一聲大喝:"盧九德,你為何見了我不叩頭"又諷刺說,"才隔了些日子,你就肥胖成這個樣子了,想必在南京很受用吧。"

盧九德顫栗而出,對手下道:"我不曾服侍過太子,他如何會知道我名姓和胖瘦的熚銥此有些像太子,但又不敢肯定。"又告誡營兵道,"你們一定要好好看住他。真太子自然要保護好,如果是假太子,也要防止他逃掉"過了一會兒,他來傳旨道:不論什么文武官員,都不許私下謁見太子。當夜,盧九德又將太子移至專門囚禁欽犯的地方給軟禁起來。

三月初三之夜,已任東閣大學士的馬士英派人將太子用轎子抬入了大獄。太子此時已喝醉,醒來尚不知身已是囚,問這是哪里,還問這里的人為什么全是破衣爛裳的。當他明白自己的處境后,請看守他的人用某軍官贈給他的一串錢買了點香燭,并點香叩頭,大哭著祭拜太祖朱元璋、父親朱由檢,使得連看守他的人都覺得十分凄慘。

初五,有一官吏根據他人關于"思宗駙馬的侄孫王之明,相貌類似太子"之說,上朝奏本道:"那太子乃是王之明假冒的,請圣上加以治罪。"

這一本奏得十分符合弘光皇帝的心意,他先前就召見了幾個心腹官員,道:"那太子若是真的,他哪會容得了朕呢熌忝塹攪嘶嶸竽僑,一定要細認一認"諸官吏自然心領神會了。

初六,諸官員來到獄中,先后用北京紫禁城的地圖、諸宮殿之圖考問太子,太子均一一答出。有個自稱是太子講官的官員反復提出些瑣碎之題,太子給問得不耐煩了,笑著說:"你認為我是假太子,就算我是假的好了。我此次來,并不是要和皇伯爭皇帝做的。"諸官員見難不倒太子,只好又用轎將他抬入京城。

那太子的講官上朝奏道:"此人與真太子的面目全不相似,所答也非臣之所問,必假無疑"伺候過太子的太監們私下都說太子是真的,但因知道此言一出,必遭殺身之禍,故無一人敢出來辯白。那奏太子為王之明假冒者的官員又乘機奏道:"王之明年紀不大,何以能假冒太子熞歡ㄊ怯寫蠹槿舜又薪趟羲。請圣上進一步追查下去"

初七,有個太監密奏說:"真太子的左腿不太正常,皇上一驗就知道了。"弘光皇帝對此事很傷腦筋,于是命太監盧九德持此密奏至心腹馬士英處相商對策。

馬士英自然深明弘光皇帝的心思,于是上書答道:"臣以為那太子的可疑處甚多,不足為信。他如是真太子,為什么從北京逃出來后,不直接到南京來,卻要到紹興去熣饈塹諞豢梢芍處;真太子人很老實,此人能言善答,這是第二可疑之處;思宗的公主明明已逃出了北京,現還活著,那人卻說公主已死,這是第三個疑點。如今北方也出了個假太子,可見真太子不是死于賊煷舜χ咐鈄猿傻木隊犑,就是死于清軍之手了。臣請圣上將刑部的方拱乾調來南京細細審訊一下,那方拱乾當過太子的講官,此太子如真是假冒,就請當眾將他殺掉;萬一他是真太子,圣上也只能將他養在深宮,不能封他為王,以免奸人從中生出壞心……"

弘光皇帝對馬士英是言聽計從,真調來了方拱乾,讓人密令他定要審出"假太子"一案,還許諾事成后將升他的官。方拱乾心領神會,先狠狠地毒打了伴太子一同逃往浙江的高夢箕的兩個家奴,逼他們承認是高夢箕炮制出了假太子事,以撈取好處的??赡莾蓚€家奴盡管受盡五毒之刑,卻誓死不替主子認罪,只好咬緊牙關說:"我家主子是忠臣,真言相奏,一字無虛。我們不能畏死忘義"

方拱乾無奈,只好把高夢箕也抓了起來,以讓世人認為高夢箕確有"假造太子"之罪。但高夢箕知道自己如果胡亂招供,只能死得更快,索性頑固到底。

初八,諸官員復審太子于午門,衙役們令太子跪下,太子堅持只肯蹲著。某官指著方拱乾道:"你可知他是誰"

太子一口答道:"他是方先生。"

方拱乾嚇得忙退到后面,再也不敢上前,也再不敢說太子究竟是真還是假了。

另一官吏上前說:"你其實是王之明"

太子冷笑道:"我可從來沒說過自己是太子,你們不承認我也罷了,又何必替我改名換姓呢熢偎,是太監李繼周持了皇伯的諭巾占將我召來的,并非我自己要來的。你們難道不曾在我皇父的朝中為官么,為何一個個都像給蒙了眼睛似的。"

一番話,說得眾官員面紅耳赤,無話可說。最后,主審官只好喝道:"你這廝,千假萬假,總是一假犖頤且膊槐厴罅--來人啊,將他關起來就是了。"

初九,都察院熛嗟庇諳衷詰淖罡呷嗣穹ㄔ海犜詿蠼中∠鍰出告示,聲稱太子是王之明假冒的,又說他已"供認不諱"。但與此同時,南京城中也傳出順口溜來:"若辨太子詐,射人先射馬;若要太子強,擒賊須擒王。"

十四日,弘光皇帝下令追查高夢箕等"挾王之明冒認東宮煿去太子又稱東宮"一案。但也有個姓黃的官吏斗膽進言道:"先帝熤該魎甲冢犞子,也就是陛下之子,如果這事未查清楚就定了案,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弘光皇帝很是尷尬,一方面斥責黃某"懸揣多慮",一方面只好又令人會審。

十五日,會審官吏事先告誡太子,必須承認是王之明,可當他點"王之明"之名時,太子卻不肯應聲,還說:"你這小子,為什么不喊我明之王"那官吏十分惱火,只好讓人給他上重刑。太子的哭聲震天。有個太子舊時的伴讀見狀十分傷心,也陪著太子落了幾滴眼淚,就讓弘光皇帝給抓了起來。

某御史暗中有袒護太子之意,就以"愚民易被謠言迷惑,會以為朝廷有意殘害先帝血脈"為由,婉勸弘光皇帝不要害死太子。弘光皇帝見他已道破了自己的心思,只好下令"將王之明好生護養,免招民謗",等"正告天下"后再"申法"。也幸虧某御史的這句軟中帶硬的話,太子才活了下來。

二十三日,弘光皇帝下旨道:"早些時日,有個姓童的妖女冒充朕的結發之妻,如今又有王之明冒充太子,朕與先帝并無嫌怨,怎會害他的后代熌忝且歡ㄒ將這兩案刊布出來,詔告天下,以息群疑。"

但也仍有不怕死的官吏,如寧南侯左良玉就上疏道:"連吳三桂都有印信來,證明那太子是真的;而史可法也一肚子的數,只是不敢說罷了。那李自成雖然是逆亂之賊,可也沒殺太子,還封了他為王,陛下何必一家人反不能相容熢僬庋下去,普天同怨,皇上怕就不大好辦了。"弘光皇帝萬萬沒想到左某會把話說得這么直露,只好說:"那人如果真是太子,朕一定會封他為王。但他確是假冒的。所謂吳三桂有印信來、史可法不敢直言之說,都是訛傳。朕正在下令徹查呢。"

四月初一,工部一官員又上疏,稱太子絕對是真的。弘光皇帝讓人毀了此疏,不許流傳,并稱:如再有胡亂煽動者,要"立擒正法"。

初二,湖廣巡撫的疏又到,質問道:"為什么從北京來的官員,無一人確認那太子是王之明假冒的熡治什么過去在安徽鳳陽任職的馬士英倒反而知道他是假的熚什么高夢箕的兩次上疏,不下發抄傳煴菹碌氖ブ莢剿檔妹靼,臣們反而越疑惑了。此關天下萬世之非,不可不慎。"

十三日,某御史奏道:"有關真偽太子一案,民間的謗議已經遍處沸騰了。"弘光皇帝只好下令,讓人將太子的"供詞"等連夜刊刻,并派專人前往各地宣布。

某江都督袁某此時也向弘光皇帝發起難來,他上疏說:"王之明一家在北京淪陷后,并沒遭殺戮,他為什么會一個人流落江南煻且他是逃往浙江的,與朝廷有什么關系熓淺廷派人把他召來的,那假冒之事如何談起"并奏稱,寧南侯左良玉因弘光皇帝處理"太子案"一事而不服,已率兵叛走東下了,還請弘光皇帝赦免太子,以遏止事態惡化。弘光皇帝勉強招架道:"王之明已自己招認了,你身為大臣,不能無端過疑,太信訛言了。再說,太子如是真的,朕怎能一點慈愛之心都沒有呢熛衷謨腥訟敕磁央,你擁有很大的兵權,為什么不能阻止呢"

十七日,兵部尚書史可法明知弘光皇帝不愿見自己,但仍趕來南京求見,想求他盡快處理好太子事,以安穩民心。但弘光皇帝仍不肯見他,只是讓太監捎話說:"眼下敵軍正在向這里逼近,愛卿請專心對敵,待他打了勝戰后,朕再召見他吧。"史可法聞聽此言,長嘆道:"如今敵強我弱,力量何等懸殊,想打敗他們,談何容易犎綣真要我打勝戰再來見皇上,只怕已沒這個機會了……"

盡管弘光皇帝死也不承認太子是真,但由于懼怕群情因此過于激憤,鬧出大事,加上此時清軍已越來越逼近南京,弘光皇帝已無法顧及處置他了。

五月初十夜,弘光皇帝見亡城在即,竟瞞著文武百官,只帶著太后、一個寵妃和幾十個太監,秘密逃出了南京。

弘光皇帝已出逃的消息傳出后,次日午時,有個姓趙的監生率百姓千余人,沖進獄中,放出太子,自發地擁戴他當皇帝。由于大家倉促無備,又找不到龍袍,只好找了一套唱戲者的行頭,讓太子穿上,就這么唱戲一般地讓他登上了龍廷。

據說那太子的肚量還挺大,竟把一個殘酷迫害過他的官員從百姓的亂拳下救出,還封他為宰相;他在當上"皇帝"后的第三天,又親自入獄召見方拱乾、高夢箕,分別任命他們為"禮部侍郎"與"東閣大學士",可方某和高某對如此"高官"竟懼如水火,不但不敢從命,還一出獄就逃之夭夭。也幸虧他倆逃得快,因為第二天清軍就占領了南京牼縈泄氐氖妨顯,五月二十五日,被清軍所俘的弘光皇帝,在清軍首領豫王的安排下,終于與太子見面了,不過他是被安排坐在太子的后邊的。豫王問弘光道:"崇禎皇帝是有兒子的,你不奉他的遺詔,立他的兒子為太子,怎么還自己稱帝熕的兒子好不容易逃了出來,你不但不肯讓位,還要殺他,又是什么居心"弘光一言不發。

太子也質問弘光道:"皇伯用手札將我召來南京,又不肯認我,還改我姓名,給我上極刑,這究竟是奸臣們干的事,還是你授意他們干的"

弘光仍然裝聾作啞。

不過,這太子究竟是真的,還是王之明假冒的,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一直還沒有人去認真地考證過,就這么一直稀里糊涂地擱置著。有意思的是,清政權統治下的文人,都說太子是真的;而明代的某些遺老,則認為太子是假的,其中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是堅決反清的文人顧炎武。他曾專門著書立說,斥責"太子"一案,認為它絕對是利益熏心者們的瞎胡鬧。如果顧炎武老先生的所說是真,那么,以上我所寫的這些內容,就多半是子虛烏有的了。

選自《鄉土》1998年第6期

猜你喜歡
太監太子南京
南京大闖關
漢字奇遇記
漢字奇遇記
南京博物館18件“鎮院之寶”
《太子灣的春天》攝影
明清太監也讀書
北太子湖
南京:誠實書店開張
南京、南京
宦官的職責:灑掃庭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