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為主治療小兒顱腦損傷恢復期臨床觀察

2000-06-13 23:50曹文勝等
中國針灸 2000年5期
關鍵詞:肌力顱腦體征

曹文勝等

曹文勝 屈家虎(張家界市人民醫院,湖南427000)

摘 要 運用頭體針交替刺配合功能訓練治療小兒顱腦損傷恢復期18例。結果基本痊愈13例,顯效4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100%。本法刺激皮層相應刺激區,配合體針通經活絡,調理氣血,從而使臨床癥狀、體征得到改善,說明針灸在治療小兒顱腦損傷恢復期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

主題詞 腦損傷/針灸療法小兒顱腦損傷是腦部嚴重創傷直接導致腦組織破壞性損傷,經搶救清醒后往往會遺留各種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給患兒及家屬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如何降低致殘率,目前現代醫學無特殊的治療方法。我科從1991年以來,共收治18例顱腦損傷后遺癥患兒,經采用頭體針交替刺配合功能訓練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現將結果整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18例中,男13例,女5例;3歲以下2例,3~6歲7例,7~15歲9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9例,墜落傷6例,砸傷3例。入院時GSC評分3~5分6例,6~8分11例,9~12分1例。18例均有急性顱腦損傷后神志昏迷,3~120天不等,經腦外科治療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14例,失語8例,失明3例,面癱6例,精神障礙5例,共濟失調2例,外傷性癲癇2例。CT檢查損傷部位:顳葉6例,額葉7例,頂葉2例,枕葉3例;伴蛛網膜下腔出血10例,硬膜下血腫2例,腦室內出血2例,硬膜外血腫4例。2 治療方法2.1 頭針(1)根據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選取相應的刺激區,伴偏癱取頂顳前斜線上3/5、頂旁1、2線(均取患肢對側,手術者取非手術側);失語取左側言語區;失明取視區;共濟失調取平衡區、錐體區;精神障礙取四神聰、額中線、額旁1、2線。

(2)操作:用1.5~2寸的毫針按常規消毒,沿頭皮快速進針,并迅速將針體推至帽狀腱膜下層后,不捻轉,留針6~8小時,留針期間加強患兒的運動、語言等功能訓練,隔日1次。2.2 體針(1)取穴:偏癱取患側肩、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髀關、伏兔、陽陵泉、懸鐘、足三里、解溪;口僻取地倉透頰車、水溝、承漿、翳風、四白、牽正、合谷;精神障礙取四神聰、水溝、百會(灸);失語取啞門、廉泉、通里、照海;失明取睛明、光明;癲癇取大椎、腰奇。

(2)操作:常規消毒,快速進針,行提插捻轉手法獲得針感后,3歲以內患兒強刺激不留針,3歲以上的患兒采用電針,用疏密波,刺激量以患兒能耐受為度,時間30分鐘,隔日1次。2.3 療程頭、體針交替進行,即一天頭針,一天體針,各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同時配合高壓氧、穴位注射(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選用藥物維生素B1、B12、加蘭他敏、ATP、輔酶A、普魯卡因、當歸注射液)等效果更佳。治療2~4個療程統計療效。

3 療效觀察3.1 療效標準因目前無統一療效標準,故根據臨床實際自擬標準。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各功能恢復基本接近正常的同齡兒,生活自理為基本痊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反應、思維、記憶基本正常,語言清晰,肌力達Ⅳ級以上,但部分功能活動尚欠靈活,生活基本自理為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有進步,肌力恢復Ⅰ~Ⅲ級或言語等功能有改善,生活部分自理為有效;治療前后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為無效。

3.2 治療結果本組18例全部有效,其中基本痊愈13例,顯效4例,有效1例。臨床發現病程短、病情輕、體質好者恢復快。

4 典型病例粟×,女,10歲,學生,住院號12587。病史:于1998年5月1日從二樓跌下,當即昏迷,左耳流血,急送我院腦外科救治。經CT和血常規等檢查,診斷為左枕頂葉腦挫裂傷并血腫形成,左顳頂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急行開顱探查,作去骨板減壓、血腫清除術后給予脫水、降顱壓、止血、護腦等支持治療,17天后蘇醒,但出現煩躁不安、右側偏癱(上肢肌力0級,下肢Ⅰ級)、失明、失語等癥。于5月19日轉入我科,采用以上針刺治療,1療程后,能說簡單詞語,右上肢肌力達Ⅲ級,下肢肌力達Ⅳ級,視力模糊,共治療3個療程,患兒神志清楚,思維、視力恢復正常,言語流暢清晰,上下肢功能恢復正常后,痊愈出院。

5 討論祖國醫學認為小兒生理特點是稚陰稚陽,元氣未充、氣血不足,加之腦主管語言、記憶等功能,又是臟腑、經絡之氣血匯聚的部位,因而暴力作用于腦,易致元陽受損,氣血逆亂,血瘀阻絡,髓??仗?元神失用,從而出現偏癱、失語、失明等后遺癥,現代醫學在治療上目前傾向于自然恢復。

筆者根據中醫病因病機,結合經絡理論和西醫神經學知識,采用頭針刺激皮層相應刺激區來增加病灶的血流量,改善大腦皮層缺血狀態,提高腦組織的攝氧能力,促進受損的神經元修復與再生,配合體針刺激以陽經、督脈為主對后遺癥有特異作用的腧穴,來通經活絡,調理氣血。頭體針交替刺可減少連續針刺治療引起的局部不適和穴位疲勞,又能提高經絡與神經系統應激性。加上長時間靜留針時進行功能訓練,更符合神經反射弧的生理學原理,諸法合用能使顱腦損傷后的神經功能缺損盡快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代償,從而減輕或消除肢體、語言等功能障礙,提高患兒的生存、生活質量,有助于其回歸社會。

通過臨床觀察,筆者體會到若待自然恢復則失去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機,故在患兒生命指征穩定后,盡早進行康復治療,這樣可大大減少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足下垂等繼發癥狀,對降低致殘率、減少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在頭針治療時對癥狀嚴重、恢復緩慢的患兒,應在其相應的刺激區兩側各加刺一針,來增強刺激量,擴大治療范圍,對提高療效至關重要。

從臨床實踐來看,本療法治療小兒顱腦損傷后遺癥療效甚佳,且獲效迅速,首次治療后有13例出現了即刻療效,證明本療法是目前治療該癥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運用。

(收稿日期:19990501,成平發稿)

猜你喜歡
肌力顱腦體征
優化急診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中的應用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干預對盆底肌肌力的影響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訓練
探討磁共振增強減影技術在顱腦出血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常見的顱腦損傷有哪些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女性練肌力,護心、遠離糖尿病
基于BP神經網絡的病人體征緩變監護方法
以高熱為主訴無明顯甲狀腺腫大的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臨床分析
骨關節炎的臨床特征及其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