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存困頓和精神守望的無間輪回

2006-02-02 06:24陳潔瓊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6年12期
關鍵詞:余華三觀細雨

余華、莫言等人是較早從“先鋒派”熱衷于文本實驗、敘事方式探討中突圍的作家,他們90年代后的作品更多的以平實的語言格調和人文精神的關注,完成了從現代主義向現實主義的轉化。其中以余華最具有代表性,早期創作中,余華在殺戮、殘暴、鮮血中沉湎不已,《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煙》、《難逃劫數》、《現實一種》等堪為代表,充斥其中的無不是血淋淋的暴虐場面,令人心驚肉跳。而90年代后,他的作品如《活著》、《許三觀賣血記》乃至最近出版的《兄弟》等更注重揭示生存的苦難意識,精神的痛苦裂變,更多的是接近現實與本土文化融合,在文本實驗后走向現實主義的創作轉型。

縱觀余華作品特別是后期的作品,我們不得不說他是一位擅長描寫苦難和殘酷的當代作家,他的小說一直籠罩著陰暗壓抑的氛圍,而很少見明朗的色調。

余華作品如《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流露著對生存的苦痛、隱忍。作品中的主人公無不命運多舛,他們或看著家人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或遭受天災人禍,不得不以賣血度過難關?!痘钪分魅斯钦熘恢莱院韧鏄返拈熒贍?,一夜豪賭之后,全部家產落入他人之手,后卻因禍得福免遭土地改革浪潮劫難。但他所摯愛的親人包括父親、妻子、兒子等卻相繼悲慘去世,用生存殘忍的痛苦理念和精神上的撕心般的折磨展現出一幅血淋淋的悲慘世界圖景??少F的是,福貴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下沒有沉淪,他與老牛相依為命,異常坦然地面對降臨在自己身邊的種種不幸,展示了一位歷經生活磨練,見證世事悲歡的老者生存的毅力和隱忍的勇氣。不可否認,《活著》也充斥著一系列的死亡事件和令人不寒而栗的殘暴場面,但更多的是一曲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的贊歌。在另一篇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中,作者同樣呈現出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生存韌性的贊頌。主人公許三觀奉行的是不屈不撓的抗爭意識和一種樂觀的生存狀態,賣血竟成了他抗衡生存不幸的唯一選擇。為救非親生的兒子一樂,他幾天之內竟然賣血四次,直至走路踉蹌、渾身發抖,靠與豬崽同窩來獲取微薄的熱量,其情可感天地!對有愧于他的玉蘭也是不離不棄,洋溢著相濡以沫的恩愛之情,特別是后來他因為血沒有人要而失聲痛哭,似乎這樣家庭就少了一個保障,作者寫來樸實誠摯、感人至深。盡管許三觀身上還有著許多劣根性,然而善良還是性格中的主體部分,他堅強,在苦難面前沒有退縮,而是堅韌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與福貴等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其實,余華早期的作品《在細雨中呼喊》也充斥著這種生存的沉重感。謝有順曾指出:《在細雨中呼喊》是余華最優秀的作品。這部原載于《收獲》的長篇,以孫光林回憶的形式,揭開了其童年、少年時期孤苦無依的人生經歷與憂郁陰暗的情感體驗。他憂郁、沉默,家庭的陌生感、個人強烈的被遺棄感使他痛苦萬分。他游離于世界之外,內心卻豐富細膩,對外部世界有著深刻的體會。余華在展現主人公痛苦經歷和心靈歷程時,又穿插著他人的苦難人生片段:靠不斷與父親兜圈子斗智謀維持自己生存的“祖父”孫有元;被“父親”遺棄,坎坷一生,彌留之際爆發的母親;以平庸的方式長大而屢次受父親侮辱的孫光平;還有犧牲生命,死去還被利用的孫光明;被愛情拋棄,依靠皮肉求生的馮玉清等。這眾多的故事單元在生存的苦難意識和陰暗情調的統攝下,組成了一個渾然整體,每個人都活得那么艱辛和痛苦,這些倍感凄涼的故事,揭示出迫切尋找精神皈依、渴望溫情的靈魂。

從《在細雨中呼喊》開始,余華似乎就迸發出傾向現實主義寫法的肇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可以說是余華由先鋒實驗文本衍化為現實主義創作的最好佐證,他更關注人在荒誕世界中的意義,嘗試著用樂觀基調去關注個體對于荒誕客觀的超越,流露著“含淚的微笑”的藝術魅力。文本貼近人生現實,創作緊扣人性深度,指向人自身的關懷,表現出探索現實、關注生存問題的強烈主體意識??梢哉f,余華的絕大部分作品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存在主義認為,世界是荒謬的,客觀現實的存在也是非理性的、無序的,生活其中的人們是可憐的。余華的作品給我們所展示的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苦難、悲慘的現實世界。在余華的作品中,生存的壓力是沉重的,命運也似乎在捉弄憨厚單純的人們,苦心經營,煎熬多年,卻總是轉了個圈回到原點。

首先是家的概念的崩潰與荒誕。家本應給人溫馨的感覺,余華卻以冷峻的筆觸挑開籠罩在家庭關系上那層溫情脈脈的面紗,展示出令人觸目驚心的丑惡和殘酷。以《在細雨中呼喊》為例,書中出現五個不同家庭,貫穿的始終都是父輩對兒女精神、肉體上的殘酷奴役和親人之間的隔閡、冷漠?!梆B人不如養羊”,父親對待我和祖父像對待絆腳石一樣隨時隨地準備踢開,把“我們”當作糧食里的蛆蟲,抓住一切機會施暴。他一掌把自己的孩子打得倒在地上,半晌哭不出來,而當這個小生命在九歲充英雄救人落水而死時,父親竟異想天開地利用兒子的死去換取表彰和官銜,并在自我幻想中激動不已?!案赣H”作為家的象征已經坍塌了,充滿了惡和恨。之后蘇家、魯家等無處不觸到這種冷漠的寒潮。家的意義被異化消解,由“避風港”變而為殘酷、冷漠、暴力的試驗場,再也不是溫情脈脈的棲息地。

薩特認為這個世界是“令人作嘔的”的世界,“人活在世界上是多余的”??ǚ蚩ㄒ哺袊@“目的雖有,卻無路可尋,我們稱作路的東西,不過是彷徨而已?!盵1]在死和生、命運的輪回的主題上,余華的作品同樣體現著存在主義的深刻影響。對于每個個體生命來說,死亡是最終的歸宿,是終結。正如余華在《在細雨中呼喊》序中寫道:因為當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時,就會珍惜,自己選擇過去的權利,回憶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可以重新選擇,可以將那些好無關聯的往事重新組合起來,從而獲得全部的新的過去,而且還可以不斷地更挽自己的組合,以求獲得不一樣的經歷。作者以奇特的回憶順序打亂時間順序,并讓時間重組也讓它們重復,這樣一來死去的生命便都活了過來。祖父孫有元是非正常死亡,他的死頗有傳奇色彩,混雜著神秘氣息,是因為感到生命對他的無意義,首先在精神上放棄了生,給自己判了死刑,而最終選擇自殺。他用“整整九年猶豫不決”,隱忍求全,然而對艱難塵世他是那么的依依不舍,最后還是用“離去”來表達對兒子、塵世的不滿。在文本中,余華對時間的把握異常熟稔,因為回憶,時間改變了向前推進的意義,在重復與循環中發酵膨脹變得無限,最后在回憶的空間里爆炸,無論怎樣沿著時間的小道往復,最后還是回到起點。我們見到的只是許多時間的碎片,去承載不同的故事,這其實是時間的輪回,命運的輪回?!痘钪酚趾螄L不是,福貴的生活多次迎來曙光,然而卻最終逃不過命運的輪回,眼睜睜地看著女兒鳳霞因難產過世、小外孫吃毛豆脹死等人間慘劇一一發生,直到最后,他還是孤獨無依,孑然一身,轉了一圈,命運仍在原地等著新的輪回,讓人不禁聯想起《百年孤獨》中馬爾貢鎮的百年歷史。

也許是余華童年在醫院長大以及從醫的特殊經歷,他的人生觀與存在主義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吸收了存在主義思潮的理念,通過對生命深層體驗的方式來展示、關注個體存在價值。在小說的敘述中,又零度介入,用客觀冷靜的筆調解釋個體存在的一種可能性,揭示孤獨個體存在的荒謬性,是當代文壇較為活躍思想深邃又有獨立品格的優秀作家。

注釋:

[1]殘雪.靈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304頁。

(陳潔瓊,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余華三觀細雨
一顆假糖的溫暖
三觀壁畫
一顆假糖的溫暖
你的三觀,我很喜歡
有用的人,都在讀無用的書
賞初春細雨有懷
春日
讀與寫(節選)
細雨
擴展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