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漢語的倚變式句法結構“轉A轉B”

2006-05-27 08:56王琮琮周繼圣
現代語文 2006年3期

王琮琮 周繼圣

[摘要]近代漢語倚變式句法結構“轉A轉B”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倚變式結構“越……越……”?!稗D”字本為“反復”義,逐漸引申出“更加”義,兩種意義的相互作用,逐漸生成“越發”“越……越……”義,進而形成表達倚變關系的比較固定的句法格式。

[關鍵詞]近代漢語 倚變 句法結構 轉A轉B

近代漢語作品中存在過具有表達倚變關系功能的結構形式“轉A轉B”,例如:

(1)一哥已下手刻版矣,轉看轉曉不得。(宋·朱熹《晦庵集》)

(2)王臣心中轉想轉惱,氣出一場病來,臥床不起。(明·馮夢龍《醒世恒言》6卷)

(3)先生曰:“學問功夫,我已曾一句道盡,如何今日轉說轉遠,都不著根!” ……“良知本是明白,實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語言上轉說轉楜涂?!保鳌ね蹶柮鳌秱髁曚洝罚?/p>

以上三例中的結構“轉A轉B”相當于現代漢語中表示倚變關系的結構“越……越……”。

這種結構,日本學者香坂順一在其《白話語匯研究》中曾簡略談及——表示程度成比例的提高的副詞中有“愈、越”系統的。在現代語中,前者僅見于書面語,后者用于口語。經常用“越……越……”表示程度成比例地增高。

文言中這類副詞用“逾、俞、愈”/“益、尤”/“茲、滋”/“增”/“彌”/“加”/“轉”等,其中舊白話里多見的有“逾、益、轉”……“轉”可單用:

至次日,風浪轉覺狂大。(《醒世恒言》28卷)

“轉”又作“轉A轉B”用,而且由于受A、B為單音節詞的制約,多用明道說話,一看便好,轉看轉好。(《朱子語類輯略》3卷)

李吉轉看轉好,便道……(《古今小說》26卷)

本文以為,香坂先生所談過于簡略,故而搜集語料加以詳細研討。

“轉A轉B”結構中的“轉”字來源久遠?!对姟ぶ苣稀分杏忻洹拜氜D反側”?!稗D”[說文]運也。[廣韻]動也,旋也。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認為“轉,還也。還者,復也。復者,往來也?!笨傊?,“轉”由“旋轉”義引申為“反復”義。

至少在晉代,“轉”字又有了“漸漸;更加”之義,作副詞用。陶淵明有詩云:“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薄稌x書 》卷八十六也載有:“太府主簿馬魴諫曰,今世難未夷,唯當弘尚道素,不宜勞役,崇飾臺榭,且比年以來轉覺眾務日奢于往,每所經營輕違雅度,寔非士女所望于眀公?!?這里的“轉”作為副詞修飾后面的動詞或形容詞,隨著某動作或思考的反復,說話人感覺到其述及的對象在程度上有所變化或加深。特別是詩句“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含有“隨著無休止的反復徘徊,哭聲一夜比一夜更加悲傷”的意思,其中的“轉” 字已經含著“倚變”的意義了。

表示“漸漸;更加”義的“轉”以及含有倚變意義的“轉”在后世一直保留著。例如:

(4)若向個時分曉,便知道交互明中暗,功齊轉覺難。(《宏智禪師廣錄》)

(5)倚醉無端尋舊約,卻因惆悵轉難勝。(《金瓶梅》80回)

(6)遂此二三夜把守俱安,只是御膳減損,病轉覺重。(《西游記》10回)

(7)看那些人放起火來,他轉捻訣念咒,望巽地上吸一口氣吹將去,一陣風起,把那火轉刮得烘烘亂著。(《西游記》16回)

(8)登了座船,諸將捱次告辭。三島、村溪轉覺依依不舍,文龍定了再來之期,才肯回身上岸。(《野叟曝言》134回)

(9)且以工部侍郎嚴世蕃,憑藉父權,專利無厭,私擅封賞,廣致賂遺。使選法敗壞,市道公行,群小競趨,要價轉巨。(《綠野仙蹤》91回)

(10)脈脈不言將下淚,沉沉含淚轉傷心。(《再生緣》46回)

上列7例均有明顯的文言或書面語色彩(與香坂順一所說的“多用在敘述部分(與對話部分相對)”相關),其中的的“轉”字都含有“更加”之義。這些語料橫跨宋代至晚清數百年,大致可以說,在文言色彩明顯的作品中,“更加”義是“轉”字的一個穩定的義項。

“轉”字的“反復”義以及表示倚變的功能,在明代的語料中不難找到,例如:

(11)……說道:“往夜兩個雙雙而來,今夜卻怎的一個也不來。劉嬌郎不來,得沈俊郎來也好。沈俊郎不來,得劉嬌郎來也好?!蹦憧此D思轉量,越愁越惱……

(鄧志謨《刻五代薩真人得道咒棗記》)

(12)桑皮筋被管呵脬數句言語聳動,大怒道:“管兄說得最是!轉思再思,越發可惱,還是怎地斷送他才好?” (方汝浩《禪真逸史》24回)

例(11)(12)中的“轉”字都有“反復”之義,但也都有表示“倚變”的功能?!稗D思再思,越發可惱”含有“越想越惱”之義;而“轉思轉量,越愁越惱”幾乎可以同義轉換為“越思量越發愁,越思量越煩惱”。

還有一個相近的例子是明代楊慎《丹鉛余錄》中的一句話:

(13)瑯琊王氏霞卿,光啟三年,陽春二月,登于是閣,臨軒轉恨,觀物增悲,雖看煥爛之花,但比凄涼之色。

例(13)”句中的“臨軒轉恨,觀物增悲”是互文筆法,“轉”和“增”對舉具有表示“倚變”的語法語義功能。

例(12)(13)中單用的“轉”字與其他語詞結合產生表示倚變的功能,而例(11)中的重疊結構“轉A轉B”更是表示倚變的典型句法形式,除本文開頭列舉的三個例子之外,其他明代文學作品里的“轉A轉B”式的倚變結構也較常見。例如:

(14)那風聲兒一陣陣間著千聲長嘆。此際空閨人寂寞,教奴轉聽轉心酸。(馮夢龍《掛枝兒》)

(15)且說鈕成剛吃飽得酒食,受了這頓拳頭腳尖,銀子原被他奪去,轉思轉惱,愈想愈氣。(《醒世恒言》29卷)

(16)在燈前轉思轉怨,愈想愈恨,無心去做這征衣,對燈脈脈自語。(《今古奇觀》18卷)

(17)“妻室受污,轉思轉恨,寧不憂心?若不能除奸泄憤,空生于天地間耳!”(《禪真逸史》45回)

(18)一者夜不容睡,則昏沉逼發,不惟夜不清爽,致令日間如霧中相似,經年累月轉做轉迷,精神漸疲,話不親切……(《三峰藏和尚語錄·廣錄》)

以上5個例句中的“轉A轉B”結構的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的“越…越…”結構完全相同,其中,例(15)(16)還使用了倚變結構“愈……愈……”,這更證明“轉A轉B”結構與“愈……愈……”是表示倚變關系的平行同義結構。

“轉A轉B”式結構還有頂真式變體“轉A轉B,轉B轉A”,例如:

(19)(范二郎)轉悔轉想,轉想轉悔。捱了兩個更次,不覺睡去。(《醒世恒言》14卷)

此例中的“轉A轉B,轉B轉A”式表示隨著行為動作的反復推進,所涉及對象的某種狀態的程度逐漸加深。

(20)(僧家)不毒不禿,不禿不毒,轉毒轉禿,轉禿轉毒……(《初刻拍案驚奇》26卷)

此例中的“轉A轉B,轉B轉A”式則表示,越是具有某種心理特征的人越是具有某種外貌或者身份特征,越是具有某種外貌或者身份特征的人,某種心理特征就越是明顯。

以上語料不但顯示了“轉”字及其組合“轉A轉B”結構引申出“越……越……”義、表示倚變功能的歷史軌跡,而且也解釋了引申產生的原因是“轉”字本意中的“反復”與引申義“更加”的雙重作用,這種作用為倚變結構“轉A轉B”的形成提供了理據,奠定了基礎。

從本文所搜集的語料來看,“轉A轉B”式結構最早的出處是南宋朱熹的《晦庵集》(“一哥已下手刻版矣,轉看轉曉不得?!保┖汀吨熳诱Z類輯略》(“明道說話,一看便好,轉看轉好?!保稗DA轉B”式結構在明代白話作品中很容易找到,而明代的一些作品如《三言》又收錄了宋元時代的白話語料,據此推斷,表示倚變關系的句法結構“轉A轉B”存在于宋元明的白話中。而在清代的白話作品中,例如《野叟曝言》《醒世因緣傳》《綠野仙蹤》《紅樓夢》《兒女英雄傳》《官場現形記》等,均沒有發現“轉A轉B”式結構。據此推斷,清代以后,“轉A轉B”式結構淡出了漢語倚變表達的范疇,被“愈……愈……”“越……越……”取代。

語料顯示,“轉A轉B”式結構中的A和B似乎是封閉的類。A大都是動詞,既有心理動詞“想”“思”“量”“悔”,也有一般動詞如“看”“做”“聽”,但是后者并沒有明顯的、具體的動作性;B則是表示伴隨著動詞A出現的狀態,或者因為動詞A而造成的結果,如“迷”“悔”“氣”“怨”“心酸”“曉不得”,而且這些狀態或結果都具有明顯的貶義色彩(香坂順一用例“轉看轉好”除外)。似乎可以說,“轉A轉B”式結構的語用特征主要是在表示不良心理感受的語境中使用,其生成的狀態、造成的結果大都不具有褒義性甚至是貶義的。

(王琮琮,中國海洋大學外語學院;周繼圣,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