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藝術仍應構建于傳統的語言

2006-07-24 23:37
藝海 2006年2期
關鍵詞:戲劇藝術家藝術

劉 希

藝術作為一種產物是同世間萬種生物一樣并存著的,都有她的發生、發展、沿革、變化,甚至消亡的歷史過程。前輩們將語言以審美的名義賦予藝術,從而給藝術帶來了生命和生機,使藝術有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真正享受的并非是藝術本身,而是在享受著自己創造的語言——藝術的語言。人類之所以優于其它動物,在于其發現、掌握并運用了多種用來表達和交流的語言類別,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因各自所持語言的不同而異。畫家置身室外寫生自然,而后展于美術館;攝影師透過取景框按下快門,而后被制成賀年卡家喻戶曉;杜桑將有他署名的小便池直接送進展廳并命名為《泉》……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與其說是藝術本身,在這里準確地說應該是被人們所駕御的藝術的語言。

相對于語言來說,藝術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如果“現代”一詞僅作為時間概念出現的話,那么,存在于現代的藝術形式就是現代藝術,它包括現代社會新興的藝術形式和現代人生產的藝術作品。這里的“現代”絕不能是“時尚”、“流行”所能替換的。而語言是人類一切行為方式的基礎,她的發展相對時間和空間來說,也只能是傳承、沉淀和累積,就好比建筑的基礎是磚和瓦一樣,即便是高速發展的現代,賦予“現代藝術”以生命的仍然是人類所持有的傳統的語言方式。比方說我們知道,由于電腦動畫和電影電視擁有同樣的“視聽語言”,即通過視覺元素和聽覺元素共同作用于觀眾的感知,所以它們的語言規律是相通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學習影視藝術的視聽語言是制作電腦動畫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提高其藝術品位的靈魂。就象電影誕生初期我們需要從文學戲劇中吸取營養一樣,我們今天也正需要從經典的電影影象中學習真正“純正”的視聽語言規律。當然,就象磚和瓦被鋼筋混凝土所取代一樣,語言也有她的現代版代言詞:符號、風格、個性。

人類的學習過程,始終貫穿著對語言的學習,尤其在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傳統語言的學習仍是重中之重。人自身對各種語言的掌握,被視為其能力的體現。舉個離我們很近的例子。中國畫強調很強的人文性,往往是先文人后畫家。然而在學院派的中國畫展覽中,我們不難看到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重工筆輕寫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學生不敢畫寫意,畫不好,這一點從學生們落款的書法中便能看出,大家的書法似乎都寫得不太完美。中國畫非常講求“書畫同源”、“以書入畫”,一個畫中國畫的人如果書法不好,他的畫自然境界不高。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原因就在于,我們的學生一開始就是學西方的,畫蘋果和罐子,對中國畫沒有一種很深的認識,再說文化課分數線本來就很低,不可能苛求高素質,這些不能在進美院之前解決的問題只有留到日后的作品上來。這樣的問題當然不僅只是出現在中國畫研究的問題上,其它藝術領域也同樣都有它的影子。試想,一個作曲的人不知道肖邦或者不知道瓦格納,他所作的曲子會是個什么樣子的;一個電影導演不熟悉世界電影史,他執導的片子興許也是可想而知的;一個絲毫沒有接觸過藝術的讀者,他能帶著怎樣的目的和品位進入美術館或者音樂廳……

如果說語言是人類用于表達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歸屬于藝術的語言更是如此。如果說語言是人類的發明,那么語言的誕生則是和人類的誕生同步,作為其分支的藝術的語言隨之產生。例如,象形文字中日、月的寫法,就是早期人類對大自然的寫生作品。畫家用顏色說話,攝影師用膠片說話,舞蹈演員用形體說話,雕塑家用泥土或石頭說話……而讀者或用視覺或用聽覺或用觸覺,感受著不同的藝術門類給他們帶來的喜怒哀樂:有時傾情融入,有時忿忿不平,有時熱血澎湃,有時嗤之以鼻……不管怎樣,人們都在以各自所認同的語言彼此交流著。因此,歸屬于藝術的語言則是因人而異的。不僅僅只是藝術家,這里還包括參與到其中的讀者。1876年,法國戲劇理論家F·薩蕾提出戲劇是演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因此戲劇有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演員與觀眾。用于交流的藝術的語言同是這樣,藝術家和讀者便是藝術語言的兩個最重要的要素。因此暫且將“人”歸為兩類:一是藝術生產者——藝術家;二是非藝術生產者——讀者。

藝術家以其獨到的見解詮釋著大自然,形成了各自有代表性的符號、風格及個性,不管是否被世人所接受。貝多芬創作完成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時,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荷蘭繪畫大師梵高被送進精神病院以后,沒有反抗而是更加癡情于大自然,并創作了150多幅油畫和數百幅素描,他的許多傳世佳作都誕生于此。他們絕不是那種“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的庸人。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在某些人眼里一文不值,然而卻能使文人堂堂正正站立起來的傲骨。

《孔雀》、《青紅》等中國影片在各大歐洲影節上頗有斬獲。一部樸實無華的導演處女作為顧長衛贏得銀熊獎,銀幕上原本灰頭土臉的孔雀燦然開屏于頒獎典禮--女主角張靜初一襲流光溢彩的孔雀服令歐洲人倍感驚艷,使我聯想起當年扮演秋菊的鞏俐。梵高同樣有著痛苦,一個生活幾乎都不能自理的人,卻對大自然充滿著激情;一個窘迫而窮困潦倒的人,卻盡其所有購買顏料和畫布;生前他的畫連一餐飯都換不到,卻毅然收養了街邊一個剛分娩的妓女……面對他的作品,我們絕看不到這些,因為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如此的絢麗奪目:他家里有著一盆讓全世界人民都想擁有的向日葵;窗外風中搖擺著的金黃的麥穗令人神往;樓下的咖啡屋以及屋外的臺球桌在夜里更有著那般的燈火……1853年至1890年,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最重要的時期貢獻給了藝術。

語言是用以表達自我的思想,向讀者展示自己態度和觀點的。賦予藝術的語言更是如此。魯迅先生曾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適合世間萬物生長生存規律的。追隨者沿著前輩的足跡前進,但更重要的是路的延伸:如何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始創,如何融入自己的理念和創新來繼續前進,這是需要賦有責任感和大無畏精神的人所能從事的偉大的事業。

在電視劇《大宅門》里,令白玉婷迷戀的萬筱菊對白景琦有這樣一番評價:“七爺每一次的叫‘好聲聲都在點上,他才是真正的角?!睙o疑,對于萬筱菊來說,七爺是位難得的好讀者?!白x”和“看”是有本質區別的,看客看的是熱鬧,讀者讀的是精髓。

在漫長的歷史中曾為國人心醉的傳統戲劇仿佛已近敗落:劇院票價低廉,上座者寥寥。誠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興的“戲劇”形式——電影和電視似乎也已出現了危機,電影院里的影迷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少了。數字化音像產品威脅到傳統電影業的生存,尤其在青少年群體當中,因特網比電影院更富魅力??觳褪降纳罟澴嘁约靶蓍e理念的加大,簡單而刺激的藝術形式深得人心,人們欣賞影視作品的方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一大批媚俗、無聊、輕浮、不知所云的低劣之作充斥影壇,致使本就盲目的讀者更加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這與夕日輝煌的架上繪畫被時下大量冠以所謂“行為藝術”的作品所替代,充斥于各大博物館和展廳是如出一轍的。

與其說是藝術家沒有好的作品來征服觀眾,其實導致這類現象產生的卻是讀者群體自身素質的大幅降低。讀者的要求與價值取向直接影響著藝術市場的秩序,同樣也或間接或直接地影響著藝術的創作,甚至危及其生命。藝術形態的多樣化必然帶來藝術傳播的多元性,藝術家和讀者作為授受雙方,正以藝術作品為媒介在各樣的平臺上相互交流和溝通著,就象是存在于自然界中食物鏈上的每一種生物一樣缺一不可。不僅是作為媒介的藝術作品,執著的藝術家也同樣渴望有更多高素質的讀者群體來一起享受藝術。有了好的讀者,好的作品就會占領市場,從而取締那些“附庸風雅”。中國傳媒大學的周華斌教授就曾指出,“藝術形態并不因為傳播途徑的拓展和媒體載體的進步而全然變異,甚至‘更新淘汰?!鐢z影不能代替繪畫一樣,銀幕和屏幕上的影像化的戲劇畢竟不能取代劇場里原汁原味的戲劇。作為劇場藝術的戲劇仍然在發展,呈現著勃勃生機?!闭缃裉煊彤嬍袌龅膹吞K,以及油畫在拍賣場上成交價格的一路飚升不也證明了這番生機嗎。

藝術是相通的,而賦予藝術以生命的語言則是各異的。多樣化藝術形態充實的藝術市場渴望著持有多元性藝術語言的人群,多元性的藝術的語言期待著全民素質的提高。所以說,只能是秉著實踐、行動、專注、持之以恒的精神的人前赴后繼,那么最終的答案就會唯一?!睹麕熣劧U》一書中,耕云禪師說得何等的透徹:“如果我們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熱情,投注到一個目標點上,使它形成一個焦點,在那個焦點上,一定會綻放出智慧的花朵……,文人、詩人、藝術家也一樣,興之所至,鍥而不舍,久之,一如十月懷胎期滿的產婦,想不生都不行。所以我說:如果你喜歡打麻將,干脆以牌王為目標;你喜歡下棋,就以棋王為目標,不必去學禪。凡事皆成于一,而敗于二、三,精神分散,意志不集中,做什么事都不會成功?!?/p>

作為以藝術為職業的人,我們還可以說什么呢?

責任編輯 李向明

猜你喜歡
戲劇藝術家藝術
有趣的戲劇課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紙的藝術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戲劇類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