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高腔的發展與困惑

2006-07-24 23:37吳建軍周星林
藝海 2006年2期
關鍵詞:高腔頭巾常德

吳建軍 周星林

常德位于洞庭湖以西,武陵山脈以東,自古以來就有“全楚之咽喉,滇黔之門戶”的重要地位。正是因為常德的特殊地理優勢,歷史上不少時尚的文化現象都在這里落戶,也有不少古老的文化現象在這里塵封?!俺5赂咔弧本褪歉苍谶@里的一朵古老的藝術奇葩。

(一)

常德漢劇高腔是在本地原始祭祀音樂基礎上,不斷吸收元雜劇、明代弋陽腔、昆山腔、青陽腔等早期戲曲藝術的元素逐漸形成的。據魏良輔《南詞引正》記載,明朝永樂年間,云、貴二省皆行弋陽腔(《常德地區志·文化志》第109頁)。常德是云貴門戶,弋陽腔的傳入,應當不晚于此。據常德老藝人回憶,上個世紀20年代,他曾在常德城內“老郎廟”親眼看到一口太平缸,上面刻有“大明永樂二年華勝班”字樣。由此可見,常德高腔和常德戲班在當時已經形成,并且具有一定的規模。

常德高腔分為主腔和幫腔。主腔有“三十六腔七十二調”之說,其曲目有“四十八本目連”。它以“忠、孝、節、義”編造故事,每種故事編作十二本戲曲。高腔的共同特征是“一唱眾和、鑼鼓擊節”。所謂“和”即“幫腔”。常德高腔的幫腔分為嗩吶幫腔和人聲幫腔,前者用大鑼大鈸、嗩吶笛子;后者用小鑼小鈸,眾人幫和。與其他高腔不同的是,常德高腔的幫腔與沅水船歌、扎簰號子音調有密切的關系,除方言聲調以外,唱腔中還吸收了本地巫腔、儺愿腔、魚鼓調等元素??胺Q常德地方文化的“活化石”。

著名表演藝術家邱吉彩在《祭頭巾》中的一段精彩道白,幾乎就是沅澧流域道士、禮生頌經的藝術再現。

頭巾頭巾,壓我頭昏,

科科不中,榜榜無名。

見許多少年人,

穿紫袍騎駿馬昂昂及第,

偏偏我老儒生,

背包裹搭航船默默回程,

今生烏紗不能戴,

縱死黃泉我目不瞑也。

曾經在省級、國家級獲得好評的常德高腔劇《紫蘇傳》也成功地將沅水放排號子運用于伴唱部分,而傳統高腔劇目《賜馬挑袍》關羽的唱腔巧妙地融入了常德地方漁鼓的音樂元素。

據老藝人回憶,在沅水流域獨領風騷數百年的常德高腔,鼎盛時期有班社10多個。高腔劇目能演一整天的戲有八本:《朱砂印》、《紅燈照》、《葵花井》、《繡針記》、《春秋配》、《三元會》、《金殿配》、《郭巨埋兒》。

常德高腔能演半天時間的“半本戲”也有八本:《白兔記》、《幽閨記》、《破窯記》、《槐蔭記》、《三天香》、《金印記》、《琵琶記》、《雙靈牌》。

此外,還有許多散折子戲,如:《戲儀》、《百花贈劍》、《三闖轅門》、《湘子化齋》、《石灝不服老》、《韓愈走雪》,等等。

可惜,由于歷史的原因,這些常德高腔劇目留存下來的并不是很多,大多曲目只知其名,不見其實了,如何全面恢復他們的廬山真面目成為我們一個亟待解決的歷史課題。

(二)

1952年由中央文化部舉辦“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會演”,常德高腔《思凡》一劇榮幸參加,老藝人李福祥在原高腔傳統曲牌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加工修改,使其比原音樂唱腔更為華麗委婉、流暢,又更符合人物情感 ?!啊端挤病防?,扮演小尼姑的李福祥表演得很真實?!保ā锻醭勎乃囌摷返?36頁)他因此劇獲得全國第一屆戲曲會演演員二等獎。

著名丑角邱吉彩,在原高腔藝人李保恒的傳授下學會了高腔劇目《祭頭巾》。1955年湖南省舉辦戲曲觀摩會演,他表演精湛,刻劃人物深刻,神形兼備,博得省會領導、專家和廣大觀摩代表一致好評。次年,該劇代表湖南省赴北京匯報演出,又獲得首都專家高度贊揚,《人民日報》載文給予高度評價(1956年7月6日第7版《人民日報》:《談諷刺喜劇〈祭頭巾〉的優秀表演》)。著名戲劇大師梅蘭芳也曾經被邱吉彩的表演深深感動:“《祭頭巾》是常德高腔。......邱吉彩同志扮演的石灝,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一上場就在我們面前活生生地塑造出一個久困場屋的老書生的形象?!保?《梅蘭芳文集》第96頁 )

《思凡》、《祭頭巾》演出的成功,推動了我省文藝界相互學習、交流經驗的風氣。著名湘劇演員彭俐濃學會了《思凡》一劇后,按照湘劇特色,在某些唱詞上作了改動,使該戲成為湘劇彭派的代表劇目。湘劇名丑王肖芝專程來常德向邱老藝人學習《祭頭巾》、《打督郵》二劇,學得微妙微肖,演出后同行們稱他為第二個邱吉彩。

解放以來,常德高腔雖然沒有得到完整而系統的挖掘,但常德各劇團利用已掌握的少數高腔曲牌,在繼承和創新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常德高腔的藝術魅力。比如常德市漢劇團60年代初排演的《楊八姐闖幽州》、《帥印重歸天波府》等大型歷史劇,就闖出了用高腔演出大型武打場面的新路子。80年代,漢壽縣漢劇團排演的現代戲《芙蓉女》獲得湖南省演出一等獎和演出百場萬元獎,該劇應文化部邀請到中南海演出。而李福祥的孫女王陽娟繼承了《思凡》一劇,在赴北京匯報演出期間得到了首都領導、專家的高度贊賞,給予“今日陽娟勝乃祖”,“武陵奇葩香溢京華”的評價,先后獲得芙蓉獎和梅花獎。

對常德高腔的繼承和創新最成功的當屬新編歷史劇《紫蘇傳》。從2001年開始,常德漢劇院在經費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重點打造了該劇。該劇在湖南省首屆戲劇藝術節上獲得4個金獎,被湖南戲劇界譽為近年不可多得的優秀新劇目,并應邀到北京匯報演出,青年演員彭玲因扮演紫蘇一角獲得“梅花獎”。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劇種“常德漢劇”,其音樂表現形式主要有昆腔、高腔、彈腔和民間小調等四種,但在全國戲劇界產生深遠影響的當屬常德高腔,獲得獎勵最多的也是常德高腔,在常德本土誕生的兩朵“梅花”都得益于常德高腔。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曾經在歷史上被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目前卻處于曲目曲牌不全、熟知者寥寥無幾、從藝者年齡老化的危險境地,如果不加以及時搶救,它將漸漸地失去她往日艷麗的色澤,走向枯萎,直到消亡。

(三)

常德高腔的鼎盛時期在明朝萬歷至清朝乾嘉年間。乾嘉之后,隨著全國范圍的彈腔興起,高腔漸趨衰落。到了清末民初,常德高腔的班社由于觀眾的銳減,幾乎難以維持生計。民國七年至九年,常德高腔“華勝”等名班均已散班,藝人們紛紛投靠“天元” 、“瑞凝”等彈腔戲班謀生。從此,常德高腔戲班消失,高腔藝人改唱彈腔,僅有個別執著者偶爾演出《祭頭巾》、《思凡》等高腔片段??梢姵5赂咔贿@一古老藝術在新中國成立前幾乎瀕于滅絕的境地。據常德地區文化志記載:“高腔自民國七年華勝班見載于《易公真人戲會簿》之后,以高腔為主的班社便再無消息,唯桃源縣高、彈混合的鴻勝班尚存活到民國三十六年?!保ǖ?12頁)

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曾經對瀕于消亡的常德高腔也進行過搶救。1954年9月,湖南省文化廳撥??钤诔5屡e辦了搶救常德高腔學習班,特地聘請原“華勝”班僅存的高腔老藝人曾華春、肖福生傳藝。到1956年止,演員們學演了《雙拜月》、《安安送米》等23個劇目,還學唱了一些高腔曲牌音樂。由于是口傳身教,有的曲牌不知名稱,漸漸失傳。當年接受傳藝的青壯年演員,今天已經所剩無幾,健在者大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們也是常德高腔現存的寶貴資源,如果對他們本來就掌握有限的常德高腔不及時進行挖掘、整理,常德高腔將要失去她的最后傳人。

常德漢劇是常德戲劇文化的主要承載者,常德高腔是常德漢劇的“活化石”。如果失去了常德高腔,常德漢劇就會失去歷史,也會失去靈魂。相比湖南境內“四大高腔”之湘劇高腔、祁劇高腔和辰河高腔,常德高腔無論是在劇目、曲牌,還是在繼承人方面,都顯得相對弱勢。搶救和保護處于瀕危狀況的常德高腔,刻不容緩:

一、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爭取政府的大力關注和支持。

二、及時開展對青年演員的培訓工作,對常德漢劇院與湖南文理學院藝術附中聯合招收的戲劇班,進行常德高腔專業培訓,使常德高腔后繼有人;

三、在全市各專業劇團抽調部分業務骨干組成“常德市第二屆高腔培訓班”,由老藝人傳授高腔劇目和音樂,盡快舉辦“常德高腔戲劇藝術節”;

四、緊急挖掘和整理常德高腔劇目,對參加1954-1956年常德高腔學習班的老藝人進行緊急采訪、錄音、錄像,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對早期常德高腔錄音資料實行“音配像”。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有關部門、人士的關注下,常德高腔這門古老的聲腔藝術,一定會重新煥發出她往日的絢麗光芒。

猜你喜歡
高腔頭巾常德
《扶琴》
鋼琴組曲印象常德
甌劇高腔與南戲淵源關系考
湖南辰溪縣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戲木偶頭
四條頭巾
《清溪雅集》
美麗常德
《高腔》小說意象敘事與美學意蘊分析
岳西高腔的發展歷史述略
頭巾的顏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