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當心轉基因生物安全的“陷阱”

2008-01-15 08:09
自然之友通訊 2008年6期
關鍵詞:基因工程商業化轉基因

綠 音

編者按:2008年7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為此,溫總理強調,中國需要開發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作物。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國將投入200億元作為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的資金支持。

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發明及應用,基于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背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都有其局限性,存在一定風險。因此,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生物的安全評估。

轉基因水稻商業化 需要慎之又慎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基本食物,較之其他單一食品,水稻可以提供更多的熱量。在中國,人均每日從水稻食物中獲取的熱量為889卡路里,而在美國,僅為82卡路里。近年來,我國有農業專家提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應盡早批準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以增加糧食產量和提高農民收入。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遺傳和發育生物研究專家已經培育出十幾種轉基因水稻。這些品種都依照國家有關法規經過小規模溫室實驗和大田實驗,其中包括一個抗水稻螟蟲和兩個抗白葉枯病和其他植物疾病的品種。在湖北和福建的實驗田成果表明,抗蟲水稻能夠把農藥的使用量減少80%,將蟲害造成的減產降低6%~7%。農民減少了對農藥的依賴,也減少了在田間勞動中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節省了農藥費用。但有關專家表示,即使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得到批準,也需要因地制宜,逐步加以推廣。

國家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薛達元對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水稻所面臨的風險表示擔憂,他指出:中國是水稻栽培和野生水稻的故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基因污染一旦發生,其野生稻遺傳多樣性的破壞后果將是一場災難,這種環境影響有時是不可逆轉的。

有專家指出,雖然中國水稻被轉化了抗白葉枯病等基因,可以同時抗三化螟,但在做安全評估時,必須考慮每種基因轉入后植物體產生的毒性,以及混合后組合的毒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轉基因水稻可能成為對環境有威脅的農作物,它們可能污染常規水稻。

綠色和平組織的專家指出,我國正在等待商業化種植資格審批的三種轉基因水稻,在研發過程中涉及5至12項國外轉基因技術及被轉入的基因等專利。而這些專利為孟山都、先鋒—杜邦、拜耳等外國公司控制,一旦其獲得商業化種植,則這些公司可能會通過法律途徑向農民和下游經銷商索賠。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水稻,也可能會使我國水稻種子的價格上漲,導致農民種植水稻的成本增加,最終糧食價格上漲。

有專家提出,不采用轉基因作物品種的方法,同樣可以控制蟲害和增加水稻產量。如云南大學的研究人員自1997年以來,通過將不同品種放在一起栽培的傳統技術,使水稻產量增產10%。專家指出,維護生物多樣性,比單一的轉基因技術和品種要可靠持久得多。

中國農業部生物安全委員會每年召開兩次會議討論相關問題。但綠色和平組織有關負責人指出,該委員會大多是高生物技術的專家,而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專家很少。

樹木單一性種植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破壞

商業化種植樹木單一無性系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實例。2002年,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樹的國家,目前擁有世界上釋放面積最大的轉基因林地。但單一種植該基因的無性系,就像商業化種植樹木單一無性系一樣,可能會導致生態問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副所長盧孟柱指出:某些轉基因樹比起轉基因作物更易對天然種群形成基因飄移,可能對自然群體的多樣性產生影響。因此,轉基因樹木的基因飄移應該引起關注。目前釋放到野外進行田間試驗的基因工程楊樹,還沒有數據證明其轉基因已逃逸到天然群體。我國最早的商業化轉基因林木已推廣六年,但林業相關基因漂流的研究不多。

基因工程樹的大規模種植,對自然生態系統可能發生有害作用,主要反映在對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

樹木單一性種植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破壞。對于中國“三北”地區普遍發生的楊樹天牛等害蟲危害,專家認為與營造箭桿楊、大官楊等楊樹單一無性系人工林有關,所以單一性更強的轉基因林木面臨同樣的蟲害危險。

基因工程樹以自身的特性影響生物多樣性。研究表明,轉基因楊樹可能會改變林內的昆蟲群落結構。有專家認為,轉基因楊樹昆蟲群落的穩定性不如非轉基因楊樹。但這個結論尚無檢測數據支持。

不育性基因工程樹可能影響昆蟲、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生存。有專家認為,由于不育性基因工程樹不能產生花粉、花或果實,影響一大批以花粉、花或果實為生的昆蟲、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生存,而昆蟲的減少又直接影響食蟲鳥類的數量,繼之影響哺乳類的數量,然后反過來又影響猛禽的數量。這些地區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鏈被拆毀,最終走向消亡。

此外,快速生長的基因工程樹在短時期內過度耗損土壤水分和養料,加劇林地生產力下降和惡化;耐除草劑基因工程樹可能發生轉基因的漂流,使野生同類或相近草種獲得抗除草劑性能而成為雜草;降低木質素含量的基因工程樹,其花粉若與野生同類樹種雜交,則被“污染”樹種的樹干抵御強風襲擊的能力減弱,對這類樹木是毀滅性的災難。但目前我國這樣的轉基因樹尚未種植,也沒有看到這方面的研究論文。

轉基因影響土壤中的生物活性。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了土壤殘留轉基因毒蛋白對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響,發現不同蛋白殘留量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存在著顯著差異,表明轉基因可能影響了土壤中的生物活性。

基因工程樹可能成為入侵物種導致“基因同化”。對于基因工程樹而言,它們均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使它們可能成為入侵物種,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危害。另外,通過基因工程樹與野生樹種交配,發生“遠緣雜交衰”,“基因同化”可能引起雜交后代對環境適應性減弱,造成小種群的消亡,而我國目前此類研究資料積累較少。

轉基因果樹食品安全風險。目前只有一種轉基因工程果樹(抗病毒番木瓜)在美國正式批準進行商業化種植。有專家提出,果樹被用于轉基因研究可能對動物和人的健康構成威脅;經轉基因技術處理后的水果是否使人產生過敏反應,長期食用會否患癌癥等致命疾病,這方面尚無檢測數據支持,果樹食品安全風險評價工作還是空白。

強化進口轉基因大豆監管提高出口大豆的質量

我國目前進口的轉基因農作物主要是轉基因大豆、油菜、玉米和棉花,其中轉基因大豆占的比重最大。國內生產的轉基因大豆只能滿足全民需要的1/3至一半,因此,我國十分依賴對轉基因大豆的進口。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均為轉基因大豆種植大國,也是我國轉基因大豆的主要進口國。2005年,中國進口大豆2660萬噸,大豆已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農產品,出口量卻大幅遞減。

據媒體報道,2001年4月美國孟山都公司向全球101個國家申請一項有關轉基因大豆的國際專利,該專利源自我國上海附近的一種野生大豆。雖然孟山都公司最終放棄了在中國申請專利,但此事卻足以引起我國的警惕。因為這意味著如果該公司申請專利成功,中國在向上述國家進口其轉基因大豆時,要支付不菲的專利費,而且中國以后要想對這種野生大豆進行品種改良,也會受制于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教授夏友富指出,2002年,我國進口的大豆發現病蟲害的比例達44.6%;2006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當年進口的大豆發現病蟲害的比例上升至86%,豆油產品質量低下。為此,夏友富呼吁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對轉基因產品進口的安全評估和監管,另一方面,目前中國有1000多萬公頃的土地種植大豆,其中95%是非轉基因大豆(應該是100%),而日、韓以及歐洲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的非轉基因大豆95%來自中國,由于中國出產的是高蛋白大豆,因此很受歡迎。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拿出巨額外匯資金進口轉基因大豆,不如拿出一小部分資金支持農業科研機構大力開展自主創新科研,提高農民種植非轉基因大豆的積極性,提高其作物和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建立專利保護,大量出口創匯,打破美國跨國公司對轉基因大豆市場的壟斷。

國家要進行轉基因生物安全專項立法

中國是《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締約國。根據該議定書,我國有義務通過國內立法全面履行其義務。目前我國已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1),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生產、進口、檢驗檢疫、審批、標示與審查等作出了規范。但專家指出,該辦法屬于國務院條例,法律地位不高,不能適應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需求;僅能在農業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領域進行相應管理,無法對林業和環保等其他領域進行管理。因此,由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出臺一部轉基因生物管理專項法律,已成為當務之急。

猜你喜歡
基因工程商業化轉基因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領?
轉基因
5G商業化倒計時開始
5G商業化倒計時開始
美國:含5% 轉基因成分的食品需標注
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淺析基于微信平臺的商業盈利模式
農業轉基因技術應用的探究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化運作下的作用
玩轉轉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