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管理者激勵不足看大眾體育發展滯后的原因及對策

2008-03-14 06:59張家喜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12期
關鍵詞:失衡財富權力

(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上海 200234)

摘 要:在現實中,我國競技體育受到極大重視;而大眾體育受多方面的制約,步履維艱。根據公共選擇學派的理論,從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了體育決策管理者由于自身利益的激勵機制所導致的重視競技體育的偏好,并從激勵角度出發,提出了要使體育決策管理者真正做到重視大眾體育所要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權力;財富;失衡

中圖分類號:G8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2-1605-03

Reasons for Lagged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nadequate Incentive of Authorities

ZHANG Jia瞲i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In China competitive sports is regarded highly but mass sports is developing in difficulties with restrains of multiple aspect. According to school of public selection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t瞤rofit,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preference of sport decision瞞aking directors to competitive sport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timulating mechanism, it suggests the measures that must be taken to make them really take the mass sports seriously.

Key words: power; wealth; unbalance

我國的體育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的是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體育行政權力在體育的發展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體育的功能也因為不同管理主體自身利益的驅動而有著不同的側重點。由于競技體育可以振奮民族精神和增強民族凝聚力,體育主管部門一直對競技體育“青睞有加",在大眾體育上的重視程度遠不及競技體育。本文擬從經濟學的財富和權力理論解釋我國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受重視程度失衡的原因及對策,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相關參考依據。

1 財富與權力的激勵特性

管理者需要財富和權力,他們付出精力和體力去獲得財富和權力,但他們所需要的并不是財富和權力本身,而是財富和權力所帶來的效用。消費者之所以需要某一商品,是因為需要該商品的特性或性能,是這些性能而不是商品本身產生了效用。財富和權力作為激勵手段,它們都具有能夠帶來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的特性,因此,是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特性帶來的效用對管理者產生了激勵。

1.1 財富

財富(wealth)是管理者得到的正當的物質報酬,包括工資、獎金、股票、期權、影子股票、股票增值分紅權、長期績效計劃等。財富既可以給管理者帶來物質上的享受,也反映了社會對管理者的能力和工作績效的認可。社會成員會以管理者正當獲得的財富的數量間接地對管理者的水平進行評價,財富越多,他所獲得的評價越高,這會給他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因此,財富具有滿足管理者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的雙重特性,所以財富是一種重要的激勵因素。由于管理者個人偏好和感受程度的差異,同樣的財富給不同的管理者帶來的物質享受程度和非物質享受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所產生的

激勵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隨著財富數量的增加,財富所帶來的邊際物質享受是遞減的,而邊際非物質享受則可以是遞增的,因為一般而言,財富的數量越多,財富的擁有者所感受到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就會越高。如果建立一個由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構成的特性空間,則財富曲線就是一條從原點出發的向上凸的曲線(圖1 )。

圖中的OW 曲線為財富曲線,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定的財富給財富的擁有者帶來的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的組合比例。

應當注意,財富曲線OW 的位置是狀態依存的,狀態變量包括個人偏好、時間、地點、環境、財富的數量等,給定狀態變量,則該曲線是確定的。這里的財富是指合法收入,而且財富的獲得與自己的付出成比例。

1.2 權力 本文中的權力(Power),是指管理者所獲得的在契約中明確規定的以及由于契約的不完全性沒有明確規定但管理者事實上所擁有的全部權力。這里的權力不是僅指法律規定的職責,而是權力人對事務的實際掌控。就體育管理來說,體育權力掌控是指體育行政管理部門一方面在項目上注重競技體育,另一方面在范圍上把本應由民間舉辦的競技體育納入自己管理的范圍?!皺嗔κ悄成鐣P系中一個行動將處于不顧反對而貫徹自己意志的地位的概率,不管這種概率所依據的基礎是什么?!?sup>[3]權力也具有能帶來非物質享受和物質享受的特性。一方面,權力能給管理者帶來巨大的非物質享受,盡管擁有權力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承擔更大的責任和風險,但擁有權力,可以使管理者支配巨大的不屬于自己的資產,可以去指揮和控制他人的觀點和行為,可以更容易地利用他所控制的資源獲得自我實現,可以更好地滿足其對風險的偏好,因此權力對管理者的激勵,首先表現在它能夠滿足管理者的非物質享受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權力往往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權力往往可以帶來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職位消費,從而更好的滿足其物質享受的需要。

由于管理者個人偏好和感受程度的差異,同樣的權力給不同的人帶來的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隨著權力的增加,權力所帶來的邊際非物質享受是遞減的,而所帶來的邊際物質享受則可以是遞增的(圖2)。

圖中OP曲線為權力曲線,曲線上的每一點,都代表一定的權力給管理者帶來的物質享受程度和非物質享受程度的組合比例。與財富曲線相同權力曲線也是狀態依存的,狀態變量包括個人偏好、時間、地點、環境因素和權力的大小等。給定狀態變量,則權力曲線是確定的。這里的權力是正當合法的權力。

1.3 權力與財富的替代性分析

假設管理者工作就是為獲得財富和權力,且管理者的偏好是給定的,并假定其財富曲線和權力曲線是線性的,其偏好可以用兩條曲線與橫坐標軸的夾角α和β來表示。在管理者的努力水平和能力水平給定的情況下,其可能獲得的最大財富和權力分別是OA和OB(圖3)。

因為權力與財富都具有滿足管理者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的特性,所以,一般而言,權力與財富之間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但這種替代性的大小,取決于管理者對權力與財富的偏好等因素,具體反映在權力曲線與財富曲線的位置,即角a 與角β的大小上。

當α保持不變,而β 增加時,OP曲線向左旋轉至OP1,參見(圖3),若保持權力帶來的非物質享受不變,則新的約束邊界為AB1,新的均衡點為無差異曲線Ⅱ與AB1的切點E1,顯然,管理者的效用水平提高,即其受到正的激勵。同理,當α保持不變而β減少和α增加而β減少時,管理者也會受到正的激勵。

2 我國體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管理者管理行為機制

2.1 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發展失衡的表現

在我國,競技體育受到極大重視,一直采取的是舉國體制,以政府投入為主,傾力而為;大眾體育則否。

目前我國的體育經費只占財政支出的4.5%,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045%,而西方國家政府僅大眾體育的投入一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2%~0.61%之間。在這樣少的經費投入中,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經費投入比例1∶100[4]。而日本政府1985年對競技體育的投入約15億日元,在增進國民體力上共投入了1 740億日元[5]。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國家在政策上應加強對群眾體育的管理;另一方面,從決策管理者的激勵的角度看,首先要搞清這種現象產生的內在機制是什么。從對體育決策管理者的內在激勵上來看,還要解決在重視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之間體育決策管理者的選擇問題。因為如果重視競技體育的決策管理,體育決策管理者可以獲得更大的物質和精神效用。我們先分析體育決策管理者的行為機制。

2.2 我國體育行政管理決策者的行為機制

首先,根據經濟學原理,體育決策管理者在決策時,一定也是追求個人收益的最大化。由于我國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我國特定的工資制度,體育決策管理者的收入也不是很高的。根據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論,一般而言,人只有滿足物質需求才能去滿足精神需求[6]。兩種需求是存在前后順序的。因此,在個人的物質需求的缺口很大時,人們還是追求物質財富作為優先的。圖1所表示的財富的邊際效用遞減在現實中并不明顯。另外一方面,由于我國特有的國情,體育決策管理者個人在事業中的自由度也是很小的。這樣,即便是體育決策管理者有很高的收入和非物質享受偏好,他依然以獲得物質利益作為目標。

其次,圖2所示的權力與物質效用和非物質享受的關系是現實關系,而非理想關系。因為,在一個權力受到嚴格監控的理想情況下,由于權力的增強而導致的財富的增加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如果權力不受監控或監控不力,決策管理者總是愿意把個人權力的利用程度最大化的。因此,權力的邊際物質享受是遞增的。

第三,通過圖3,從財富與權力的替代關系的角度看,根據上面的分析,在我國,要想實現效用最大化,只有在權力與財富的可替代性高的領域里增加權力,這個領域就是競技體育領域。也就是說,體育決策管理者會不斷的增強對競技體育的控制,而不斷放松對大眾休閑體育的控制。這里也說明,雖然增強對大眾休閑體育的控制也能增加財富,但是在權力資源一定的情況下,它總是傾向于能夠最大程度給他帶來利益的領域。在現有體制下,只有在競技領域里,權力才能在帶來非物質享受的同時,也給管理者帶來巨大的、工資獎金以外的物質享受,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管理者一方面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利,從而造成濫用權力。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在競技體育領域里,國家有大量的投入,而且競技體育在運行中,有體育賽事、體育競賽轉播、體育博彩、體育廣告等直接與大量資金流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管理機構和個人尋租的機會很多。但是在目前的中國大眾休閑體育,國家投入較少,市場化程度也不高,另外民事行為,管理者插手的成本也較高,尋租機會較少。因此,在大眾休閑體育領域的努力得到回報較少,從而造成激勵不足。

3 結論與建議

當前在觀念和行動上要真正重視我國大眾體育的全面與均衡發展,正確處理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關系。從而在制度層面上形成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局面;加大對公益性健身場所的投入,尤其積極鼓勵和吸引社會投入;把促進人的健康和全面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廣泛的大眾性體育活動?!鞍l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3.1 就政府財政支持的角度而言,政府應該重視大眾體育投入力度

要做到為大眾體育提供活動場地和設施,政府必須投入。由于相當多的社區或鄉鎮財政收入無來源,區縣和市政府財政應給與投入,以滿足必要的大眾體育活動的開展。但這種投入必須合理布局,按照大眾體育活動的場地與人口比例,在相關的社區修建體育活動場地。農村可依托學校修建完善體育活動場地,與學校共建共享。同時,政府體育財政也要為完善以社區體育組織、體育指導、體育信息等方面的服務提供幫助,并推進社區體育服務全面化、社區體育資源與服務多元化,做好社區體育資源與服務的整合工作。

3.2 就社會投入而言,有效地吸納社會資本投入大眾體育

一方面,體育管理要做到簡政、放權、公開化,即縮小政府對體育經濟的管制范圍,確定合理的管制邊界,讓政府從體育經濟活動中退出,把更多的事情交給“看不見的手"即市場來調節。把更多的體育財政資金投向公益性文化體育事業,根據體育事業單位的基本職能進行投入,重點用于加強大眾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要轉變對公益性體育的投入方式,促使形成良性的管、辦運行機制,以促進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制定稅收、經營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國內外社會力量對體育賽事、公益性體育機構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支持。體育俱樂部通過利益排他機制而取得共同利益的自愿組合,既可以采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實體方式經營,也可以采用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形式進行經營。體育俱樂部是提供體育競賽表演和體育健身參與等體育準公共產品服務的社會組織。它可以是包括政府在內的多元主體。政府可以對投資公共體育領域的社會資本給予不同比例的稅收優惠來吸納社會資本更多地投資公共體育領域,對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公益型體育團體、俱樂部的體育服務收入采取稅收減免,擴大體育公共資源增量供給。政府采取財政補貼政策,降低社會公共體育場館收費標準,在公眾可以接受的服務價格的基礎上,擴大體育消費人群,同時培養體育產業市場。

3.3 就體育決策管理者的激勵而言,要解決管理者的激勵問題,就是要提高其效用水平從20世紀50年代起,為了短時間內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的運動水平,我國選擇了一條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高水平競技運動的道路,形成了中央集權按行政運作方式自上而下管辦一統的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體制。這是一種專門的權力制度,更接近政治體制。這種體制運用專門的行政權力壟斷和控制使用有限的體育資源,這與其他各行各業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方式并沒有本質的不同。改革開放前,這種權力是與政治利益相聯系的;但是,改革開放后,這種權力便轉化成與財富的獲取相聯系。為此,就要通過提高管理者權力和財富的效用水平來解決管理者激勵問題??蓮囊韵?個方面著手:1) 調整管理者的激勵結構。調整激勵結構應該從2個方面進行,(1) 降低管理大眾體育的財富的獲得成本,把管理者的貢獻與其獲得的正當的物質收入聯系起來,改變只有通過獲得更多的權力才能提高效用水平的不合理狀況;(2)

提高競技體育決策管理權力的獲得成本,包括對權力進行必要的、有效的約束,強化權力與責任的對應關系,提高權力的獲得成本,可能會導致管理者效用水平的降低,但這種降低可以通過財富的增加來補償,而且,隨著權力成本的增加,還可產生淘汰不合格管理者的效果。2) 降低競技體育管理權力與財富的可替代性。這主要是減少權力給管理者帶來的物質享受,增加其非物質享受,用非物質享受的增加彌補物質享受的損失,這是控制人們過度追求權力、解決腐敗問題的重要途徑。當然,這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人們改變權力=金錢等傳統的觀念,也需要國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和人們倫理道德規范的調整。

4 結 語

根據經濟學中權力和財富的效用理論,管理者在管理中也是為了獲得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的組合效用最大化。權力和財富都可以帶來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如果沒有好的激勵機制,就不能使管理者的組合效用最大化。這里要強調的是,盡管管理權力是公權力,不以獲得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但是作為個體的人總是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謀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必須根據這種原則做好制度設計,使得管理者在推動大眾體育發展的過程中獲到應得財富并在事業的發展中得到事業成功的非物質享受。在這個過程中,使他的物質享受和非物質組合效用最大化。也只有這樣,才不會使我國的大眾體育的發展就從管理的角度來說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參考文獻:

[1] 張家喜.我國體育立法研究狀況述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2):3.

[2] 王志偉.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68.

[3] M?韋伯.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的理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152.

[4] 陳勝.對全民健身出現的“中間冷"、“兩頭熱"現象分析.教育與職業[J],2004(15):14-15.

[5] 來德淳.日本政府推進社會體育振興政策對我國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啟示[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2):14-17.

[6] 張建平.西方經濟學的終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32.

猜你喜歡
失衡財富權力
第十三屆新財富最佳投行
省級政府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教育生態學視閾下的《基礎日語》課堂教學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供需市場失衡問題的研究
新財富500富人榜
試論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領導權力的特性與影響
持刀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