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體育賽事影響民眾在申辦過程中的角色作用分析

2008-03-14 06:59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12期

唐 智

(西南科技大學體育部,四川 綿陽 621000)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研究等方法,在回顧以往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申辦過程的基礎上,使用問卷調查法結合數理統計,對申辦過程中民眾所扮演的角色和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當地所帶來的潛在影響進行探討,結果表明:任何大型體育賽事的申辦過程牽涉面都極廣,參與其中的除了國內外的體育機構和組織,還有各申辦城市或國家的政府部門;民眾的意見能影響政府是否支持申辦,并為申辦活動提供資金幫助;大部分體育賽事帶有公共物品的特點,使政府部門有理由向申辦注入政府資金。最后,統計分析還表明,舉辦地的人均收入與其支持率呈反比;在經濟狀況不佳的申辦地區,如果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帶動了經濟增長,會更易鞏固政府在民眾中的威信。

關鍵詞:大型體育賽事;申辦過程;大型體育賽事影響;民眾角色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2-1608-04

A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Major Sports Events on the Public's Role in Bidding

TANG Zhi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00, Sichuan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calling the bidding process of major sport event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and

explore the role that the public play in the bidding process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s that hosting sports events will bring to the host city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so 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idding process for any major sport event will reach every corners, involving local and national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ose sport federations; Public's opinion will influence whether the government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and is willing to fund the event; Many events' impact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 so that it is reasonable for government to fund the bidding. At las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higher average income in host cities, the lower rate to support; the government in poor financial situation will win high reputation among public if hosting a major sport event stimulates the economic growth essentially.

Key words: major sport event; bidding process; influence of major sports event; public's role

體育賽事所帶來的影響是多元性的,民眾如何看待要根據以往實際情況以及他們所能得到的信息和利益來判斷,從而對其所在地區申辦賽事施加一定的影響,這也是本文寫作的初衷:探究民眾在賽事申辦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為更好申辦賽事提供理論支持。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以申辦地區民眾為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翻閱心理學國外專業雜志,國內的經濟學報、社會學研究、體育科學、體育學刊等期刊以及各體育學院學報等諸多文獻以及通過百度、Google等中英文網站進行搜索,查找涉及到的相關資料,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和理論依據。

1.2.2 邏輯分析法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首先找出基本規律,其次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結論,最后將結果綜合匯總,得出結論。

1.2.3 統計分析法 將所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14.0軟件進行各類分析。

2 分析與討論

2.1 大型體育賽事影響特點分析及民眾角色定義

2.1.1 大型體育賽事影響的多重性

大型體育賽事既會帶來積極的影響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積極影響如:賽事舉辦地房價增值;消極影響例如:舉行賽事時體育場里發出的噪音擾民,這些影響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其意義也各不相同(表1)。

2.1.2 體育管理機構希望體育賽事獲得支持的原因

各國際體育聯合會都希望民眾和政府能夠都支持體育賽事的申辦和舉辦,這里面主要有3個原因:

1) 希望爭取足夠資金,保證賽事質量。申請城市(或國家)為贏得舉辦權會想盡辦法讓國際體育聯合會堅信,他們的承辦工作會比競爭對手更出色。但競爭過程實在太過激烈,且對比賽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等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造成了舉辦體育比賽的花費一般都相當昂貴,如果得到政府財政和社會資金的支持,那么賽事的一切進程也就相對更易;

2) 可以幫助政府樹立良好形象。觀眾踴躍觀看比賽會營造出一種積極的局面,使人覺得賽事的氣氛很好,而賽事越成功,氣氛越好,賽事的組織和政府官員們就越能受到民眾的歡迎和支持,口碑也就會越好;

3) 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權的激烈爭奪,讓國際體育管理組織在制定賽事的標準時有了足夠的討價還價資本。眾所周知,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相當的高,許多城市一直在競相申辦奧運會或相關的賽事活動,這一僧多粥少局面的出現使得國際體育聯合會有資本要求占據賽事收入大部分,并相應地提高了申辦方的硬件條件標準。

2.1.3 當地民眾在申辦大型體育賽事過程中的角色分析

分析民眾在地區或國家申辦大型體育賽事所扮演的角色的同時,也要了解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筆者特使用美國政治學家戴維?伊斯頓的政治系統分析模型來闡釋被卷入到申辦活動中的各利益相關者的相互關系。

如圖1所示,在其正中的是政府機構,包括“申辦委員會”和“政府官員”。而整個社會環境可以歸為兩大類別:社會外環境和社會內環境。在本文中,“當地居民”和“全國人民”被劃分到“社會內環境”,而“體育部門”表示的是“社會外環境”??梢钥吹?,大環境將其影響從兩個“輸出點”上表現出來,即需求和支持。

通過這2個“輸出點”,就可能引導、反映或是概括環境內的一系列變化。鑒于此,它們可以作為關鍵催化劑,去用大環境中的事件和條件去調整、影響政府政策的制訂和實行。

再如圖2所示:

本文在這里借用這個模型也只是為了將過程簡化,即政府會將那些來自民眾的意見或是輿論的壓力轉化為實際的政策去執行。事實上,這個過程比我們所看到的圖解要復雜得多。圖1中的模型就是在一個復雜的系統中執行,而在這個系統中,關鍵點則是申辦賽事行為(圖2),也就是說,圖2是圖1的解釋說明,這個雙向圖例清楚地顯示了政府部門內部的相互聯系,社會內、外環境是如何參與到此過程,以及民眾希望舉辦體育賽事的“愿望”是如何在其所處的環境中被轉化為“需要”而 “輸出”的。只有那些“社會外環境”的“輸出”,即現實生活中的政府決策和行動讓民眾滿意了,他們就會更加滿意政府的領導。

2.1.4 小結

大型體育賽事所帶來的許多影響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點,既有利又有弊;各國際體育聯合會也希望和需要其下屬賽事能得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申辦方所在地的民眾在申辦大型體育賽事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對賽事的反應和看法能影響政府做出是否支持申辦賽事的決定。

2.2 數據研究分析與結果

2.2.1 數據分析的時間依據

上文已經分析了申辦賽事時,會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也強調了民眾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民眾的支持率在賽事的整個申辦與籌備階段的變化明顯,重要性也有所不同,所以,還要觀察民眾的意見在整個過程中是如何變化,我們所采用的方法是按各種數據的收集時間來分段:

1) “籌備階段”(n=21個調查案例,下同)。它指的是在正式申辦活動開始之前的這段時間。在這一階段,媒體會首先披露政府可能要參與申辦的消息,然后出現對申辦的可行性分析等信息。在此段時間里,政府會關注民眾的意見想法,并將他們的意愿和想法作為是否參與申辦的考慮事項之中,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2) “正式申辦階段”。是指從申辦城市明確表達申辦意愿,到正式向各國際體育聯合會提出申辦請求的那段時間(n=52)。如果是申辦奧運會,這段時間大概為2年多,且會劃分為“申辦城市”和“候選城市”2個階段。期間,各城市的申辦委員會將舉行各種活動廣泛征集申辦賽事的好點子。政府這時一般是“站”在委員會的幕后施予援手,尤其是當申辦活動需要動用國家的錢時,并且也幫助進行各類公共工作。誰都希望比賽能夠受到民眾的歡迎,此時他們的意見就易影響到國際體育聯合會最后投票選擇申辦城市的抉擇。因而這段時間里,民眾的意見對于申辦方來說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

3) “籌辦階段”。是指從獲得賽事舉辦權到賽事正式舉辦前夕的這段時間(n=37)。這個階段,民眾的意見對于組織委員會來說不是很重要,可是對于政府來說卻恰恰相反,為了避免民眾對籌辦活動動用了大量的國家公共資金產生抵觸情緒,他們必須舉辦一些活動來分散民眾的注意力,保持民眾對于賽事的期待和支持熱情。

4) “賽事結束后階段” 。是指體育賽事舉辦完畢后的民意收集階段(n=7),此階段中,人們會對此次體育賽事有自己的看法和回憶,并給予自己對于賽事的評價,為以后的申辦城市或國家借鑒提供寶貴的經驗。

2.2.2 數據分析

表2里的平均值顯示的是在上述四個階段中支持舉辦賽事的民眾的平均比例。雖然這個值是這四個階段的總平均值,但是它們之間的數據差異并沒有明顯的差別,大約都在5%左右的空間浮動。

表3表示的是不同項目或不同級別的賽事支持平均值。這些數據雖然看上去有些差異,但通過T值檢驗得出,這些差異性并不明顯。此外,無論是對于在一個城市或是多個城市共同舉辦的賽事,舉辦地同該國其他民眾的意見是沒有什么差別的。另一個結論是,那些未舉辦過比賽的地方的民眾比已經舉辦過比賽的地方的民眾態度更加地積極些。

無明顯差異性的相同模式同時適用于那些申辦成功的城市和申辦失敗的城市。要注意的是,表3的N在這里是指調查的次數。

使用計量經濟學分析法來檢驗7個潛在的解釋性變量,這7個變量是從我們所確定的15個潛在影響變量中,通過相關分析所挑選出來的。由于表3中所顯示的數據無明顯差異性,因而我們便可以忽略其中幾個潛在的虛擬變量,像民眾的來源地、是否獲得舉辦權、賽事在一個還是多個城市舉辦等等。剩下的這些變量被選上是基于下表4中的發現,它們可以表示出 “民意調查”與我們的期望值之間的相互關系,而這種關系可以影響民眾對于賽事的看法。

2.3 回歸性分析的結果和討論

2.3.1 潛在自變量的假設含義

我們所做的回歸性分析包含了以上所提到的所有潛在自變量。但在此之前,我們要對它們進行假設,假設如下:

1) 政府部門財政赤字占人均GDP值的百分比。這個數據是指政府部門(或國家機關)的平均赤字。我們假設,財政赤字越高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就越不愿意自己的國家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理由是他們會覺得國家并沒有多余的錢花在舉辦體育比賽上,這些人普遍都懼怕國家背負過度的債務,結果是由他們來償還。

2) GDP的增長率。我們的假設是那些GDP增長快的國家比增長慢的國家更支持申辦大型體育賽事。

3) 基尼系數。我們的假設是,基尼系數越高,人民越支持舉辦,因為低收入階層希望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經濟得到發展,生活富裕。

4) 失業率。我們的假設是,失業率越高的國家或地區,人們越愿意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因為通過賽事,可以創造很多就業機會。

5) 政治體制。我們的推理模型假設申辦國家的政治體制完善,國家領導人為了自身或國家利益有意提出或做出符合民眾愿望的事情,比如說申辦那些深受民眾喜愛的體育賽事。

6) 以往賽事經驗。這是用來區別過去20多年里,申辦成功和申辦失敗的國家或城市的虛擬變量。使用這個變量的一個理由是:那些從過去舉辦經驗中受益的民眾對于再次申辦會更加的積極;而沒有獲益的經歷則會導致人們對申辦體育賽事產生不滿和排斥的情緒。

2.3.2 GDP系數的負面效應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某種程度上對民眾“渴望”舉辦體育賽事的意愿有消極影響,原因是大型體育賽事并不能看做是典型的體育產品。民眾覺得舉辦如此重大的賽事花費是很高昂的,尤其如果整個的開銷所動用的都是公共資金,就可能會減少對社會其它方面的投入,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的生產和服務質量,這些也是反對者在辯駁賽事社會經濟價值時常用的觀點。但另一方面,體育賽事也可以給舉辦地留下寶貴的 “遺產”,比如說新修繕的城市各種基礎設施,新建的社會公共體育運動場所。

在舉辦地或舉辦國里,這類對于體育賽事將會影響其它產品和服務的想法還是有很多,這使得將體育賽事消費效應(即體育是“奢侈品”)從需求分析中剝離出來變得很困難。比如說,當倫敦舉辦2012年奧運會時,那些外國人并不會擔心它是否影響了倫敦或是英國的商品生產和社會服務,他們只注意奧運會的開銷花費,但當地人就不同,他們可能擔心奧運會會給社會生產帶來負面的影響,或者是希望能起到長期促進作用。所以,人們關注這類賽事不僅僅是看它的花費,還要看它的產出。

2.3.3 其它變量的影響分析

政府部門財政赤字的高低會影響民眾對申辦體育賽事的信心。如果赤字越高,民眾對此的支持率就越低,原因在于他們擔憂再申辦大型體育賽事會給他們帶來過度的債務,這一現象在西方國家尤為突出。但也不表示赤字低的國家的民眾就會完全支持申辦大型體育賽事。此外,赤字高、人口基數低的國家民眾的懷疑系數最高。

經濟增長對民眾是否支持申辦體育賽事能產生積極的效應,如果民眾所處的環境隨著經濟的良性刺激而變好,他們也隨之改變他們對申辦活動的態度。這些大型賽事其實可以認為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催化劑,但這與GDP系數的負效應相矛盾。GDP只是一個國家財富的象征,而增長變量表示的是在進行民意調查時,經濟發展是增長還是衰退,許多例子都表明,一些人均收入較低的國家也可以有高經濟增長率,反之亦然。

此外,我們還檢驗了大量具有可選擇性的回歸性方程,改變了上文中提到的7個變量和它們的功能。一些檢驗簡要地說明了收入分配,即基尼系數,對因變量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那些收入分配不均(表示基尼系數低)國家的民眾對申辦大型體育賽事最熱心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賽事所帶來的許多影響具有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特質,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免費地獲益。比如說,因為要舉辦賽事,當地的交通系統就必須改善,這個地區的民眾實際可從中獲益,進而對政府的信任感和支持度增加。

3 結 論

1) 賽事所帶來的許多影響(表1)都具有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特點,依據福利經濟學理論,這便是我們要求政府為準備賽事而注入資金的潛在理由。包括賽事的申辦和籌辦階段的花費非常大,申辦委員會和賽事組織委員會都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但政府方面需要考慮到民眾的看法,即民眾的意見可以左右政府是否對賽事的各項工作進行投資。

2) 民意調查結果的分析顯示,3/4的人們對舉辦體育賽事持支持態度,且出人意料的是,人均收入低的國家或地區的民眾支持申辦的意愿更強烈些。這說明民眾意識到主辦大型體育賽事可帶動社會其它行業和產品生產的提高與發展。他們關注的不僅有舉辦賽事所花費的成本,還有收益。

3) 政府公共財政赤字越高,就越容易讓民眾增加對體育賽事的質疑,民眾擔心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會給他們帶來過度債務,從而影響申辦工作的順利進行;但經濟增長對民眾是否愿意舉辦體育賽事會產生積極的效應,如果民眾所在的環境隨著經濟的良性刺激而變好,他們會隨之改變他們的態度?;貧w性分析揭示了經濟增長對賽事有著積極的影響。

4) 本文的研究有不足之處,所取數據及對象并非完全是都來自于我國,因而不能完全反映出我國民眾在申辦大型體育賽事時所扮演的角色,西方國家的情況在我國也不能完全適用,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注意和改正。

5) 今后研究展望:為了在申辦活動中占據先機,各個國家是用盡其所不能。在硬件條件普遍都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民眾的支持度就是申辦的一個重大砝碼了。如何將我國的實際國情與西方國家的情況結合起來,取其精華,以便更好地發揮民眾在申辦大型體育賽事的作用,這將是今后體育賽事管理研究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Badde,R.,&Matheson;,V.(2002).Upon further view:An examination of sporting event economic impact studies[J]. 玊he Sport Journal,2008(4).

[2] 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楊立翔.對建國以來歷屆全運會的評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2(1):14-16.

[4] 許松濤,等.承辦大型賽事對城市發展的乘數效應[J].體育文化導刊, 2002(1):31-32.

[5] 董杰.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的經濟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 2004(1):34-37.

[6] 姚頌平.國際體育大賽與大城市發展的關系之研究[C].2003年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課題.

[7] 上海新新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網球大師杯.上海2007年總結報告[R],2008.

[8] 陳錫堯,曾劍嵐.國際體育大賽的申辦特點、形式與成功申辦的基本要素[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10):14-17,23.

[9] Olden boom, E. R.Costs and Benefits of Major Sports Events: A Case Study of Euro 2000[J].獼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06,23(2):113-131.

[10] Chalip,L.Using the Olympics to Optimize Tourism Benefits. Retrieved 2 January,2006 from http://olympicstudies.uab.es/lsectures/web/abs.asp?id_llico,2002,7.

[11] Easton, 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1965.

[12] Haxton, P.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Mega-Event Hosting Process: the

Case of the Olympic Games.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UTS),1999.

[13] 董進霞.北京奧運會遺產展望:不同洲際奧運會舉辦國家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07(8):1-10.

[14] 易劍東,王會寨.對現代奧運會申辦和主辦城市的三維透視[J].體育文史,1998(2):50-52.

[15] 陳錫堯.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及基本策略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3):65-67,5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