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持續時間低氧后訓練對大鼠海馬組織細胞凋亡的影響

2008-03-14 06:59張沙駱瞿樹林陳嘉勤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12期
關鍵詞:細胞凋亡海馬

張沙駱 瞿樹林 陳嘉勤

(1.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康復醫學系,湖南 長沙 410004;2.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摘 要:目的:觀察不同持續時間低氧后訓練對大鼠海馬組織細胞凋亡的影響,探討低氧訓練對海馬神經細胞凋亡的影響,為科學地指導運動員進行低氧訓練提供實驗依據。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隨機分為6組,每組10只,正常對照組(A組),低氧8 h組(B組),低氧12h組(C組),訓練對照組(D組),低氧8 h訓練組(E組),低氧12 h訓練組(F組)。采用零坡度跑臺的訓練方式,對D、E和F三組以25 m/min的速度在常氧環境中每天訓練1 h。將B、C、E和F組放入低氧艙內,氧濃度為12.5%(相當于4 000 m海拔高度),過8 h和12 h后,分別將B、E組和C、F組取出放入正常氧濃度環境。訓練共持續4周,每周5 d。最后一次訓練至力竭后24 h斷頭處死,取大鼠海馬組織,測定Bax和Bcl2蛋白表達的陽性細胞個數和凋亡指數。研究結果顯示:在低氧訓練過程機體對低氧刺激的適應性改變,使得在停止運動后,海馬組織的損害減小。隨著低氧時間的延長,低氧訓練使大鼠海馬組織CA1區的細胞凋亡有減少的趨勢,從而起到神經保護作用。

關鍵詞:不同持續時間;低氧訓練;海馬;細胞凋亡

中圖分類號:G8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2-1644-05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ypoxic Training Time in Hippocamus Apoptosis of Rats

ZHANG Sha瞝uo1, QU Shu瞝in2, CHEN Jia瞦in2

(1.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

Abstract: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hypoxic exercise to rats' hippocampus tissue

apoptosis, and the effect to hippocampus nerve apoptosis, which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reference to scientific guidance of hypoxic exercise. We take 60 male SD rats, which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to 6 groups, 10 rats each, which are normal contrast group (Group A), hypoxia 8瞙our group (Group B), hypoxia 12瞙our group (Group C), training contrast group (Group D), hypoxia 8瞙our training group (Group E), hypoxia 12瞙our training group (Group F). Group D, E, F take 1 hour treadmill training in the rate of 25m/min in normal oxygen environment. Then we put B, C, E and F group into hypoxia cabin, oxygen concentration is 12.5% (equal to 4000m altitude), 8 and 12 hours later, put group B, E and C, F into normal oxygen concentration environment separately. This training lasts 4 weeks and 5 days each week. 24 hours after the last training to death, we take hippocampus tissue, proceeding with fixing and tissue embedding,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UNEL to measure its Bax, Bcl2 and apoptosis index. Conclusion: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hypoxic period, hypoxic exercise training decrease the apoptosis of cells in rat's hippocampus tissue CA1, which protects the nerves. The hypoxic exercise is due to the change of body's adaptability to hypoxic stimulus. After exercise, the damage to hippocampus tissues also decreases.

Key words: different endurance time; hypoxic exercise; hippocampus; cell apoptosis

自“低氧訓練”被提出至今,這種訓練方法在競技體育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低氧訓練的研究始于血液成分[1]的研究,之后關于心臟功能[2]、肺通氣量[3]、骨骼肌代謝[4]等的研究都證明,低氧訓練即利用低氧刺激,提高機體轉運氧的能力。目前,許多研究者力圖從細胞和分子水平闡述低氧訓練對機體的影響,并逐步使之成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由于腦所需能量的85%~95%來自葡萄糖的有氧代謝,而氧氣和葡萄糖在腦內的貯存幾乎為零,所以腦對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很差。其中,對缺血缺氧最為敏感的海馬神經細胞,會受到更大的影響。海馬是一個補充性運動區,有著軀體定位關系。海馬還可通過下丘腦調控垂體的內分泌功能。海馬在學習和近期記憶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刺激海馬還可引起某些行為改變,如好靜,冷漠及主動性喪失等[5]。

在運動時,機體各部分組織血液供應會重新分配,大量的血液會供給骨骼肌,以維持運動時的供血。在這種情況下,腦組織不可避免地受到缺血缺氧的刺激。當運動停止后,腦組織恢復供血,這從形式上類似于缺血再灌注的過程。已有大量文獻證明,缺血再灌注對海馬組織細胞凋亡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引起功能破壞,組織壞死等[6]。在低氧訓練時,機體還要承受外界的低氧環境,那么,腦組織又將如何適應其變化?低氧訓練是會進一步誘導還是抑制腦組織的細胞凋亡?腦組織細胞凋亡與不同低氧訓練刺激時間的關系是怎樣?對于這些問題,目前尚無文獻報道。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8周齡雄性SD大鼠,體重(200±10)g,共60只(許可證號:scxk(湘)2003-0003),為Ⅱ級實驗動物,國家標準嚙齒類動物飼料飼養(大鼠及喂養的飼料均購于湖南農業大學實驗動物學部)。實驗條件:室溫20~24℃,相對濕度45%~55%,每天光照12 h,自由飲食、飲水。大鼠隨機分為6組,每組10只,分組情況見表1。

本實驗以黃麗英等[7]低氧訓練模型為依據,采用零坡度跑臺的訓練方式,對D、E和F三組以25 m/min的速度在常氧環境中每天訓練1 h。將B、C、E和F組放入低氧艙內,氧濃度為12.5%(相當于4 000 m海拔高度),過8 h和12 h后,分別將B、E組和C、F組取出放入正常氧濃度環境。訓練共持續4周,每周5 d。最后一次訓練至力竭后24 h處死(力竭評判方法:連續予大鼠施加聲、光、機械刺激后,大鼠不能繼續跑動,下跑臺后伏地喘息,暫時無逃避反應)。

1.2 實驗試劑

速眠新Ⅱ為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生產,Bcl-2、Bax和TUNEL試劑盒由Santa Cruz

Biotechnology,INC.研制生產,二抗檢測試劑、血清和DAB顯色劑由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1.3 標本制備

4周后處死A組;B組和C組最后一次低氧后24 h即刻分別處死;最后一次訓練至力竭后24 h即刻處死D組、E組和F組。采用速眠新Ⅱ(0.8~1.2 mL/kg)腹腔注射,麻醉至理想斷頭處死,取出前囪后3 mm至上丘平面間包含海馬的腦組織塊,用生理鹽水組織漂洗一下,置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后常規石蠟包埋待測。

1.4 檢測指標及測定方法

1.4.1 蘇木精-伊紅染色(haematein, HE)

將5 μm海馬組織切片經二甲苯浸泡,5 min×3次;入100%、95%、85%乙醇梯度復水,各級2 min;蒸餾水沖洗2 min;放入蘇木精染液染色15 min;自來水沖洗15 min;放入1%鹽酸乙醇液中分化;自來水流水中沖洗約15 min;放入蒸餾水中漂洗一次;用0.5%伊紅染液染色5 min;再依次經70%、85%、95%、100%酒精脫水,各級為2 min;再經二甲苯浸泡,5 min×2次;烤片;封片。

用Motic B5顯微攝像系統進行拍照(40×10倍),記錄病理變化情況并計分。擬定炎細胞浸潤或者脂肪變性為一級,計1分;發現有灶性壞死為二級,計2分;肉芽組織增生為三級,計3分,相加每組各樣本分數,進行比較分析。

1.4.2 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dUTP缺口末端標記法(terminal deoxynucleoty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將5 μm海馬組織切片于二甲苯中浸泡2次,5 min/次;置于100%、95%、85%乙醇溶液中各2

min復水;自來水沖洗;蒸餾水沖洗2次,每次間隔5 min;PBS沖洗3次,每次間隔5 min;檸檬酸pH6.0先預熱3 min(350 w),放入切片(350 w),5 min到溫度80℃,加溫到95℃后維持5 min;3%H2O2室溫孵育10 min;蒸餾水沖洗2次,每次間隔5 min;PBS沖洗2次,每次間隔5 min;試劑準備:從2號瓶中取出100 μL至兩個陰性對照組,將1號瓶中取出50

μL加入到2號瓶中,混合后正好是500 μL并蓋上蓋玻片,放入滴加甘油的濕盒中,37℃孵育1

h;PBS沖洗3次,每次間隔5 min;加入轉化劑POD試劑37℃30 min并蓋上蓋玻片,37℃孵育30 min;PBS沖洗3次,每次間隔5 min;DAB顯色5 min;自來水沖洗;蘇木素復染4 min;自來水沖洗;1%鹽酸酒精分色梯度酒精脫水:自來水沖洗;烤片;封片。

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陽性凋亡細胞表現為細胞核呈棕色或棕褐色著染,部分胞漿也可因胞核DNA碎片溢出而呈陽性著染;正常非凋亡細胞和陰性對照細胞核被蘇木素復染成藍色,核相對較大,形態大小一致。每張切片光鏡(40×10倍)觀察10×500個細胞,計算每100個細胞中的平均陽性凋亡細胞數,即凋亡指數。用Motic B5顯微攝像系統和MIAS醫學圖像分析系統進行攝像計數。

1.4.3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將5 μm海馬組織切片于二甲苯5 min×2次;置于100%、95%、85%乙醇中各2 min復水;自來水沖洗;3%H2O2室溫孵育10 min;蒸餾水沖洗;PBS浸泡5 min;將切片浸入檸檬酸酸鹽抗原修復液(pH6.0)后放入微波爐中加熱15 min,間斷2 min后,再加熱5 min;室溫冷卻后經PBS沖洗,5 min×3次;正常山羊血清封閉,室溫孵育10 min,傾去;滴加一抗(Bcl-2和Bax均為1∶50);4℃濕盒過夜;次日取出恢復室溫后,PBS沖洗5 min×3次;滴加二抗工作液,37℃孵育30 min;PBS沖洗5 min×3次;DAB顯色5 min;自來水沖洗;蘇木素復染4 min;自來水沖洗;1%鹽酸酒精分色:自來水沖洗;烤片;封片。

在光學顯微鏡(40×10倍)下每張切片隨機觀察6個視野,用Motic B5顯微攝像系統和MIAS醫學圖像分析系統進行攝像分析,統計場面積均為15 554 584.02 μm2。

1.5 統計學分析

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實驗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析因設計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性水平取α=0.05。

2 結 果

2.1 大鼠海馬組織CA1區HE染色結果

光學顯微鏡下,細胞核呈藍黑色,胞漿呈淡紅色。A組SD大鼠海馬CA1區可見數層錐體神經元,細胞形態規則,排列整齊緊密;其它各組中,從形態學觀察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如海馬CA1區錐體神經元出現核固縮、胞質濃縮、細胞體急劇變小等現象,以此判斷可能有細胞凋亡的發生。D組的病理改變最為明顯其排列散亂,層次不完整,稀疏分布不均勻,其細胞腫脹,核染色體染成很淡的藍色甚至有些細胞消失(圖1)。大鼠海馬組織CA1區HE染色結果采用分級計分的方式進行了比較分析(表2)。

2.2 海馬組織CA1區TUNEL結果

運用TUNEL進行標記,凋亡細胞形態呈圓形或橢圓形。凋亡細胞核呈棕色或棕褐色著染,形態呈碎點狀,不規整,大小不一致。正常非凋亡細胞的細胞核被蘇木素復染呈藍色,核相對較大,形態大小較為一致(圖2)。

通過計算凋亡指數發現,A組的凋亡指數極低為1%。B組和C組的凋亡指數依次增高,分別為18%和25%。D組的凋亡指數最高,高達32%。E組和F組的凋亡指數又依次降低,分別為20%和15%。

2.3 海馬組織CA1區免疫組織化學結果

2.3.1 海馬組織CA1區Bax免疫組織化學結果

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大鼠海馬CA1區的神經細胞,Bax的表達產物呈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狀,胞漿和胞核均有著色。A組僅有少量陽性細胞表達。在B組和C組中,陽性細胞的個數和排列緊密程度隨著低氧時間的延長逐一增高,而E組和F組的變化規律與之相反。D組的陽性細胞最為集中密集分布(圖3)。

訓練組與不訓練組的大鼠海馬組織CA1區Bax陽性細胞個數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4.696,P<0.01),訓練組高于不訓練組;不同持續時間低氧組的Bax陽性細胞數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9.888,P<0.01),經兩兩比較,低氧12 h組高于低氧0 h組和低氧8 h組;不同持續時間低氧后訓練組的Bax陽性細胞數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09.975,P<0.01),隨著低氧持續時間延長,Bax的陽性細胞數有下降趨勢,訓練和低氧兩因素間存在交互作用(表3、4、5)。

2.3.2 大鼠海馬組織CA1區Bcl-2免疫組織化學結果

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大鼠海馬CA1區的神經細胞,Bcl-2的表達產物呈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狀,胞漿和胞核均有著色。A組表達的陽性細胞數量和顏色相對其他組而言都比較多。在B組和C組中,陽性細胞的個數和排列緊密程度隨著低氧時間的延長逐一降低,而E組和F組的變化規律與之相反。D組的陽性細胞最為稀疏分布(圖4)。

訓練組與不訓練組的大鼠海馬組織CA1區的Bcl-2陽性細胞數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916,P<0.05),不訓練組高于訓練組;不同持續時間低氧組的Bcl-2陽性細胞數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892,P<0.05),經兩兩比較,低氧12 h組低于低氧0 h組;不同持續時間低氧后訓練組的Bcl-2陽性細胞數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6.398,P<0.01),隨著低氧持續時間延長,Bcl-2的陽性細胞數有上升趨勢,訓練和低氧兩因素間存在交互作用(表6、7、8)。

2.3.3 大鼠海馬組織CA1區Bcl-2/Bax結果

訓練組與不訓練組的大鼠海馬組織CA1區的Bcl-2/Bax陽性細胞個數比值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12.050,P<0.01),不訓練組高于訓練組;不同持續時間低氧組的Bcl-2/Bax陽性細胞個數比值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15.535,P<0.01),經兩兩比較,低氧8 h組和低氧12 h組低于低氧0 h組;不同持續時間低氧后訓練組的Bcl-2/Bax陽性細胞個數比值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66.727,P<0.01),隨著低氧作用的時間延長,Bcl-2/Bax陽性細胞個數比值有上升趨勢,訓練和低氧兩因素間存在交互作用(表9、10、11)。

3 分析與討論

細胞凋亡是一個主動的由基因決定細胞自我破壞的過程,并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8]。細胞內的基因直接控制著細胞凋亡的發生和發展,細胞外部因素通過信號轉導而影響這些基因的表達或其表達產物的活化,從而間接地調控細胞凋亡[9]。細胞凋亡是消除體內衰老細胞群的機制之一,其伴隨著機體的成熟與衰老。

Bcl-2蛋白家族直接控制著線粒體外膜通透性的改變,是神經元死亡調控機制中最關鍵的蛋白家族之一[10]。但Bcl-2不能單獨作用抑制細胞凋亡,其活性受相關蛋白Bax的調節。Bax是Bcl-2家族中最重要的死亡促進基因,Bax基因的作用是拮抗Bcl-2,促進細胞凋亡。Bcl-2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必須通過與Bax形成異源二聚體(Bcl-2- Bax)來實現。而Bax形成同源二聚體(Bax-Bax)則可誘導細胞凋亡[11]。Bcl-2蛋白和Bax的比值決定細胞是存活還是凋亡,Bcl-2/Bax比值高,細胞存活率高,反之,細胞凋亡率高[12]。

3.1 運動訓練對海馬組織細胞凋亡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經4周耐力訓練再力竭運動后,訓練組海馬CA1區Bax的表達較不訓練組高,而Bcl-2的表達較不訓練組低,Bcl-2/Bax比值較不訓練組明顯下調,凋亡細胞數增多。在運動時,機體各部分組織血液供應會重新分配,大量的血液會供給骨骼肌,以維持運動時的供血。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腦及其它組織而言,不可避免地遭受缺血缺氧。在運動停止后,大腦組織再次經歷血液重新分配,這從形式上類似于缺血再灌注的過程。目前研究發現,缺血腦組織的迅速再灌注對正常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然而這種血流恢復反而會引起可逆受損細胞的進行性破壞,即再灌注損傷問題,導致缺血組織損傷惡化,如較缺血組而言,增加了梗死面積和體積[13]。這種再灌注損傷由多種原因引起,與氧化損害密切相關,但具體機制仍不明確。研究表明,再灌注損傷的機制主要集中于啟動自由基連鎖反應,氧自由基可通過引起細胞脂質過氧化、損傷DNA分子或者調節細胞凋亡相關基因而誘導細胞凋亡,而過度形成導致神經細胞損傷[14]。

許多研究證實神經元在經歷了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敏感區會發現細胞凋亡,如海馬CA1區出現的延遲性神經元死亡,其表現出明顯的凋亡特征,如核固縮,DNA片斷化,膜泡化等,并可檢測到凋亡特征性DNA梯狀條帶[15]。腦缺血再灌注后海馬神經元凋亡的發生與缺血的方式、嚴重程度、再灌注時間的長短等因素有關[16]。雖然目前對于細胞凋亡和相關蛋白出現和消亡的時間結果報道不一,但都基本認為,在再灌注24 h后,Bcl-2和Bax的表達均可達到高峰,并也伴隨著大量的細胞凋亡,提示在此時損傷較為嚴重[17]。

3.2 低氧對海馬組織細胞凋亡的影響

在低氧環境中,機體乳酸生成增多,使紅細胞脆性增加,破壞增多;但經過一段時間后,由于機體的應激反應,對低氧環境產生一系列適應,如增加了RBC數目、Hct和Hb含量等,這些指標的上升反映機體攜氧能力的提高[18]。由此推測,在進入常氧環境后的,機體在安靜狀態下的攜氧能力提高,進入組織的氧增多,這必然導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由于神經元細胞器的膜結構均為脂質膜,使得組織細胞更易發生脂質過氧化而造成損傷[19]。

研究證明,高濃度氧導致神經元超級微結構損傷。高氧3 d后,神經元的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開始出現損傷性變化,隨著處置次數增加,損傷逐漸加重,由腫脹到膜結構明顯破壞,胞質內出現空泡、脂粒,粗面內質網脫顆粒[20]。本實驗結果證明,經4周氧濃度為12.5%(相當于4 000 m海拔高度)后,低氧0 h組、低氧8 h組和低氧12 h組大鼠海馬CA1區的Bax之間比較,且隨著低氧持續時間的延長,表達越高;Bcl-2的表達隨著低氧持續時間的延長,表達降低,Bcl-2/Bax比例隨著低氧持續時間延長明顯下調,凋亡細胞數增多。

3.3 低氧訓練對大鼠海馬組織細胞凋亡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4周低氧訓練后,隨著低氧持續時間的延長,訓練對照組、低氧8 h訓練組和低氧12 h訓練組海馬組織CA1區的Bax表達依次增高,而Bcl-2表達和Bcl-2/Bax比值依次降低,凋亡細胞數隨低氧持續時間的延長有減少的趨勢,推測這種現象是由于機體對低氧刺激的適應性改變,在低氧訓練的運動過程中,機體的攜氧能力較單純運動組提高,當然海馬組織的缺氧情況較運動組輕。這使得在停止運動后,再灌注的缺氧再復氧的變化幅度也比單純運動組小得多,海馬組織在這個過程的損害也減小,表現為低氧8 h訓練組和低氧12 h訓練組的細胞凋亡數較訓練對照組表達均有降低,且隨著低氧適應的時間延長,有減少的趨勢。

在臨床醫學中,這種1次或多次短暫的輕度缺氧后,可觸發機體內源性的保護機制,對隨后發生的嚴重缺血缺氧產生耐受性的現象,稱為低氧預適應[21]。研究表明,將大鼠置于8%O2 3 h后再缺血再灌注組與單純的缺血再灌注組比較發現,從再灌注后6 h開始到48 h,低氧預適應組Bcl-2的表達顯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組、Bax的表達顯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組,且Bcl-2/Bax比值在48 h時,仍然處于較高水平,且Bcl-2/Bax比值的變化與神經功能的恢復及對凋亡的抑制相關[22]。Miller等[23]報道,2 h的缺氧預適應,可使其后缺血再灌注48 h的大腦中動脈梗死面積減少46%~64%。這些報道說明低氧預適應可有效減少腦缺血再灌注后的腦損傷。低氧預適應從而起到神經保護作用。這是一個多因素、多環節、多途徑的復雜過程,各種可能機制在神經元凋亡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Grassi B, Ferretti G, Kayser B, et al. Maximal rate of blood lactate accumulation during exercise at altitude in humans[J].J Appl Physiol,1995,79(1):331-339.

[2] 黃麗英,林文,翁錫全.常壓模擬高住低練對大鼠心肌低氧誘導因子1α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4,23(2):133-135.

[3] Levine BD, Friedman DB, Engfred k, et al. The effect of normoxic or hypobaric hypoxic endurance training on the hypoxic ventilatory response[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2,24(7):769-775.

[4] 王榮輝,劉桂華,胡琪,等.低氧訓練對大鼠骨骼肌乳酸脫氫酶和蘋果酸脫氫酶活性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21(3):31-32.

[5] 萬選才,楊天祝,徐承燾.現代神經生物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474-475.

[6] 孫永海,岳云,王云.再灌注吸入異氟醚對不同程度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4,24(12):901-904.

[7] 黃麗英.間歇低氧訓練對大鼠氧化應激及其低氧適應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03.

[8] 翟中和,王喜忠,等.細胞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54-466.

[9] 查錫良.醫學分子生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15-26.

[10] Orrenius S. Mitochondrial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cell death[J ]. Toxicol Lett,2004,149(123):19223.

[11] Kaneda K, Kashii S, Kurosawa T, et al. Apoptotic DNA fragmentation and upreulation of Bax induced by transient ischemia of the rat retina[J]. Brain Res,1999,815(1):11-20.

[12] Zhu Y, Prehn J, Culmsee C, et al. The beta2-adrenoceptor agonist clenbuterol modulates Bcl-2, Bcl-xl and Bax protein expression following transient forebrain ischemia [J]. Neurosci,1999,90(4):1255-1263.

[13] 毛穎,周良輔,楊國源.局灶性腦缺血后腦內髓過氧化物酶活性觀察[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9,25(6):343-345.

[14] Kidwell CS, Saver JL, Mattiello J,et al. Thrombolytic reversal of acute human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shown by diffusion/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2000,47(4):462-469.

[15] 趙紅崗,李文斌,孫曉彩,等.c-fos在肢體缺血預處理抗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16(11):56-59.

[16] Graham SH, Chen J.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cerebral ischemia[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1,21(2):99-109.

[17] 龔潔,丁新生,印衛兵,等.巴曲酶對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關基因時效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2005,12(4):726-728.

[18] 周桔,瞿樹林,湯長發,等.常壓模擬高住低練對大鼠RBC、Hb及HCT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7,30(1):121-123.

[19] 高春錦,楊捷云主編.實用高壓氧醫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7.

[20] 劉燕,鮑錦華,賴晃文,等.高壓氧對正常大鼠海馬神經元結構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0,22(7):664-666.

[21] Wick A,Wick W,Waltenberger J, et al. Neuroprotection by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requires sequential activ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Akt [J]. J Neurosci,2002,22(15):6401-6407.

[22] 高曉群,段東曉,邢瑩,等.低氧預適應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神經細胞凋亡及Bcl-2、Bax表達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2004,39(5):810-812.

[23] Miller BA, Perez RS, Shah AR, et al. Cerebral protection by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in a murine model of focal ischemia-reperfusion[J].Neuroreport,2001,12(8):1663-1669.

猜你喜歡
細胞凋亡海馬
海馬
海馬
海龍與海馬
木犀草素對對乙酰氨基酚誘導的L02肝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
傳染性法氏囊病致病機理研究
萌萌噠之長滿痘痘的豆丁海馬
G—RH2誘導人肺腺癌A549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
益氣養血補腎方對長期大強度運動大鼠海馬JAK/STAT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
Fas/FasL對糖尿病心肌病的影響
最佳操控獎 海馬3運動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