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啦啦隊運動的價值與功能研究

2008-03-14 06:59張慶如馬純峰李志向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12期
關鍵詞:價值策略

張慶如 馬純峰 李志向

(1.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2.北方工業大學體育教研室,北京 100041;3.山東工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摘 要:啦啦隊運動文化源自美國,闡述了啦啦隊運動的變革及文化意義。從作為其他體育賽事的組成部分以及一項競技賽事兩方面對啦啦隊運動價值進行解析。針對啦啦隊運動的價值提出發展策略,旨在為啦啦隊運動的發展提供參考。從起源、制度化與商業化和職業體育啦啦隊三個方面對啦啦隊運動的變革及文化意義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啦啦隊運功;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2-1720-03

An Analysis of Values and Functions of Cheering Squad

ZHANG Qing瞨u1, MA Chun瞗eng2,LI Zhi瞲iang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41,China;3.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 264005,Shandong China)

Abstract:Cheering squad culture comes from America.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the evolve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cheering squad from a view of part of other sports and an independent competition, we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its valu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eering squad. It also analyzes evolvement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eering squad from three aspects of origin, institu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Key words: cheering squad; value; countermeasure

啦啦隊運動是一項具有獨特魅力和廣泛舞臺的新興運動,經過短暫的國際之間傳播,己經得到世界許多國家人們的喜愛,并具有不斷繁榮和進一步發展之勢。啦啦隊運動作為一項競技賽事彰顯團隊精神,提高凝聚力,豐富校園文化。因此,對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啦啦隊運動,進行歷史演進及價值方面的分析,并提出發展策略,將極大地促進該項運動的全面發展。

1 啦啦隊運動的起源與歷史演進

1.1 啦啦隊運動的起源

啦啦隊運動(cheerleading),是體育運動中的一個新興項目。其中cheer的部分,有振奮精神、鼓舞士氣的意思。在《應用漢語詞典》[1]中,認為“拉拉隊”是指體育比賽時,在一旁為運動員吶喊助威的有組織的觀眾。在《現代漢語詞典》[2]中,認為“拉拉隊”是指體育運動比賽時,在現場給運動員吶喊助威的一組人??梢郧逦乜闯隼怖碴犚辉~指的是體育賽事中助威的人群。啦啦隊這個詞的詞義和語音都很明確,詞語書寫的形式卻并不統一,一直以來拉拉隊與其是并存使用的。啦啦隊使用口號、吶喊為運動員助威,因此用帶“口”字偏旁的詞形“啦啦隊”更有理據,也更能使詞義外現,而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相對于“拉拉隊”,“啦啦隊”強勢詞形的特征越發明顯,因此,筆者認為不妨以“啦啦隊”為標準詞形。當前關于啦啦隊相關概念的界定并沒有見文,出現了諸多“啦啦隊”、“啦啦隊運動”、“啦啦操”等諸多提法。廣義地講,啦啦隊運動是指能夠與其他體育競賽有機結合,達到吶喊助威、調節賽場氣氛目的的團體性活動。依展示場所來劃分,啦啦隊運動分為場地啦啦隊運動和看臺啦啦隊運動。顧名思義,場地啦啦隊運動是在場地上進行的訓練、競賽、助威活動,看臺啦啦隊運動則是在觀賽席上進行的訓練、競賽、吶喊助威活動。

啦啦隊運動的歷史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啦啦隊運動的正式發展則是從19世紀后期開始,19世紀70年代,第一個啦啦隊俱樂部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成立。1898年明尼蘇達大學的學生約翰尼坎貝爾(Johnny Campell)在一次足球比賽時非常激動,從人群中跳出來站在觀眾前面帶領他們一起為比賽吶喊助威。這次對啦啦隊運動發展有著重要轉折意義的吶喊被記載在明尼蘇達大學由學生發行的《Ariel》的刊物上,約翰尼坎貝爾成為第一位正式的啦啦隊長。

最初幾十年,啦啦隊運動是一個完全男性化的娛樂項目。19世紀早期,18~21歲年齡段的美國青年只有2%的人才能進入大學深造,這些學生的特征是男性白種人,主要是英國后裔。他們主要是把體育運動當做自身消遣的男大學生。ニ孀盤逵競賽組織日益嚴密化,有組織的助威逐漸成為加強觀眾參與的一種途徑。有組織的吶喊助威與賽場上比賽的系統化相對應,取勝的強烈愿望也同樣體現在“狂熱的觀眾”身上,主要為男大學生,他們通過歡呼助威激勵本隊并給對手造成壓力。到了19世紀90年代,部分高校已經開始指定“啦啦隊長”,也被稱作 “吶喊領袖”、“呼喊王”。1898年,約翰尼坎貝爾就是最先指定的吶喊領袖之一,也標志著啦啦隊運動的正式誕生。

19世紀中后期,美國這個新國家的特點是:以英語為主要交流工具;以白人為主體;以英裔人為多數;以基督新教為主要宗教信仰。在這樣一個社會里人種歧視與階級矛盾并存,種族沖突與性別歧視共在[3]。男大學生是公認的社會精英,歡呼喝彩作為一種男性、學院性的活動也被充分認可與理想化,啦啦隊運動產生于男大學生中并作為他們獨有的娛樂活動,得到進一步發展。

1.2 啦啦隊運動的歷史演進

1.2.1 啦啦隊運動制度化與商業化

在20世紀初,這種歡呼活動傳播到高中,到了50年代在小學、初中得到全面發展。教育工作者對其進行重新界定以更好地規范學生行為。20世紀20年代,女性開始加入啦啦隊,并把健美操等動作融入歡呼吶喊中,手持道具增添氣氛。20世紀50年代,企業家們開創了服務于啦啦隊運動的新行業。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把歡呼這樣一個活動提升為一項競技賽事。

啦啦隊運動也從非正式的、觀眾表露感情演變為正式的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學校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訓練和管理,啦啦隊運動進一步制度化。教育者致力于它的教育和社會價值,參與者將學習如何表達良好的體育道精神、合作及領導能力。啦啦隊運動成為一個高度結構化的活動,正式建立的機制決定誰將歡呼,如何助威。啦啦隊運動在制度、產品和服務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也促進了啦啦隊運動水平的全面提高。

1866年,伊麗莎白.C.斯坦頓和盧克萊提亞.默特等人成立了“美國權利平等協會”,該組織強烈反對把“男人”(male)這個詞加在憲法中。1890-1930年間,美國婦女還就戒酒、反對私刑、勞工立法和權利平等等問題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1920年11月,美國婦女終于取得了選舉權[3]。女性在此社會背景下,參與到啦啦隊運動中來。隨著體育運動的深入開展,校方發現體育運動幫助他們約束了不守規矩的學生并為增強學校凝聚力提供了平臺,于是啦啦隊運動成為道德教育的工具。1949年,勞倫斯注冊成立第一家生產啦啦隊用品為主的公司,啦啦隊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啦啦隊相關產業的發展,啦啦隊運動成為了企業盈利的手段。

1.2.2 啦啦隊運動與職業體育

20世紀60年代,美式足球聯盟( NFL )的隊伍開始各自籌組專屬的啦啦隊。NFL的達拉斯牛仔隊率先引進啦啦隊舞蹈女郎,在1972-1973年的球季進行首演,復雜的舞蹈動作加之著裝性感使她們成為關注的焦點,但直到1976年的第十屆超級杯才打開知名度。啦啦隊員的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啦啦隊的風貌從此改觀,NFL的其他隊伍紛紛效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當時的啦啦隊就是現在的舞蹈啦啦隊。

在高校和職業啦啦隊運動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都是源于支持足球開始且在吸引眾多觀眾的比賽中用于娛樂和提升氣氛。職業體育中的舞蹈啦啦隊比啦啦隊運動自身競賽更深入人心。校園的歡呼、助威最終促成了啦啦隊運動賽事廠商、指導員的支柱產業,而職業啦啦隊運動從一開始就定位為職業體育產業的附屬物。

職業啦啦隊運動的發展由于大眾娛樂和職業體育運動的需求而形成的。競技體育是現代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現代社會中的人們提供了高層次的生活元素。競技體育的參加者,在運動訓練和競技比賽中,經受奮斗與競爭的洗禮,體驗著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歷練。而無論競技中的勝利,還是失敗,都是他們人生中寶貴的經歷,他們都會從中享受到奮斗的歡樂。而廣大民眾觀賞高水平的體育競賽,則更是他們生活中高品位的享受[4]。在職業體育比賽間歇中,隊員可以獲得喘息機會,但對現場觀眾來說,突然停下來只看到隊員圍在一起竊竊私語,無疑有些煞風景。在這“冷場”時刻,啦啦隊員的精彩表演無疑是填補了空缺,啦啦隊員的表演給間歇時間找到了取悅觀眾的方式。體育迷們來到賽場上,不僅可以欣賞到激烈的比賽,即使不是很精彩的比賽,觀眾們也享受到了啦啦隊員的精彩表演。啦啦隊表演的娛樂性和觀賞性增加了職業體育的魅力和吸引力,從而增加了觀看比賽的人群,為職業體育比賽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應。

2 啦啦隊運動的價值與功能

2.1 增強體育賽場文化,提升娛樂功能

2.1.1 增加觀賞性,活躍氣氛

職業啦啦隊運動是相對于校園啦啦隊運動而言的,職業啦啦隊運動強調的是性感魅力與舞蹈表演,要求隊員擁有青春的形象、健康的體魄和健美的體形。作為其它比賽開場前、暫停、比賽后具有娛樂性質的表演節目,大大增加了比賽觀賞性。啦啦隊員與觀眾之間的直接關系演變為與人群的較少互動,更強調的是與賽事無關的場地上的表演。許多職業籃球隊和足球隊都有自己的啦啦隊,啦啦隊員以激情四射的表演來鼓勵球隊奮勇拼搏,爭取佳績。動感青春的舞蹈有助于提升隊員的士氣,活躍賽場氣氛。

2.1.2 增強凝聚力,激發斗志

在大型的比賽如奧運會中,看臺啦啦隊的助威意義不僅僅限于一場競技盛會,它的意義早已提升到展現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狀態的境界。它不僅顯示了國家的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展現了人民的信心、能力和魄力,也大大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激勵著人們昂揚的斗志、鼓舞著人民拼搏的精神,展示了國家的凝聚力。在2002年韓日世界杯時,韓國的觀眾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整齊劃一的服飾臉譜、統一響亮的口號、振奮人心的吶喊助威,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在充分體現主場優勢的同時,更將團隊精神、民族意識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看臺啦啦隊運動在實踐賽場文明禮儀、營造和諧熱烈賽場環境、倡導文明觀賽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場,看臺啦啦隊隊員熱情的口號感染著現場的每一人,同時弘揚了一種文明之風,營造了一種和諧且激情觀看比賽的氛圍??磁_啦啦隊運動中相對整齊一致的助威手勢以及統一的膾炙人口的啦啦隊口號,有效地激發了運動員的斗志,并有利于調節賽場氛圍,鼓舞觀眾文明觀賽。

2.2 倡導團隊精神,豐富校園文化

2.2.1 強調通力合作、集體至上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國際全明星啦啦隊協會(IASCA)規定啦啦隊的參賽人數為6~30人,性別不限。一個人或兩三個人很難達到啦啦隊運動的表演效果,只有在人數上達到一定的要求,才能完成更多的隊形變換及空間轉換,才能編排更多層次的動作,完成更多的復雜技巧和創造性的動作,才能真正體現啦啦隊運動的魅力。

在啦啦隊運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而在完成特技等一系列動作時沒有隊員間的高度密切配合就沒有安全,啦啦隊運動的魅力也就無從談起。啦啦隊運動強調通過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鼓勵、信任、理解,使隊伍的整體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以爭取團隊目標的實現。

2.2.2 突顯奮斗進取的競爭精神

啦啦隊運動一方面能夠培養啦啦隊成員自身積極進取,奮斗拼搏的精神狀態,同時他們的這種精神也會感染和影響體育比賽中的每一個隊員,激勵他們不畏困難,勇往直前,最終取得比賽的勝利。在啦啦隊運動中,有很多代表著進取奮斗精神的元素。例如:基本的手勢中就有很多不同的手勢分別代表著勝利、力量、團結、勇往直前、自信張揚的含義。各種不同風格的口號和標語也能夠從一個側面體現進取與奮斗的精神,鼓勵隊員越戰越勇,頑強拼搏。

2.2.3 強化各類院校的體育文化工作

啦啦隊運動從最初簡單的聲援、吶喊發展到今天有組織、有規則的正規比賽,不單是因為啦啦隊運動能體現青春、動感、時尚和激情,更在于它能培養運動員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精神,塑造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在校園內開展啦啦隊運動,也能夠塑造學校健康向上、朝氣蓬勃的形象,為學校開展各種涉外活動打好基礎。其次,開展啦啦隊運動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加強學生之間的精神交流,是塑造個性、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徑。通過舉辦各種啦啦隊運動競賽,不僅可以宣傳奧林匹克精神,更能夠使青少年受到心靈上的教育,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F在,在我國的大、中、小學校園里,啦啦隊運動作為豐富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已逐漸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3 啦啦隊運動的發展策略

3.1 啦啦隊運動與賽場助威

NBA啦啦隊員的選拔非常嚴格,并且每年都會進行新一輪選拔,她們得參加為期數天的考核,包括舞蹈、音樂、瑜伽等,還要參考外形、談吐、親和力等方面的因素,當選后,還要進行不定期考試,以確保最佳狀態。國內俱樂部對啦啦隊的建設還不夠重視,賽場上啦啦隊表演的水平與NBA相比差距很大。因此應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加強:制定嚴格的選拔制度。通過較為全面的考察與挑選,選拔出優秀的啦啦隊員;重視舞蹈的編排及進行全面的訓練。通過聘請舞蹈專家以保證創編質量,并通過嚴格的訓練提升啦啦隊員各方面的能力;加強隊伍的管理,進行不定期考核。在我國,啦啦隊員流動性較大,應制定相應措施做好啦啦隊員的管理工作;每年進行選拔,挑選優秀隊員。加大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投入到這項活動中來,通過定期選拔,不斷引進出色隊員。通過以上措施提升啦啦隊表演質量,它也將全面促進助威賽事的發展。

看臺啦啦隊由隊員、服裝、道具、口號等元素組成,統一的服裝、道具、口號,整齊的助威動作,不僅能達到吶喊助威,調節賽場氣氛的目的,也能帶動其他觀眾進行歡呼加油。加強看臺啦啦隊的組建與培訓對于觀賽禮儀的傳播及提升觀眾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看臺啦啦隊的助威活動需從以下著手:做好啦啦隊的賽前培訓工作。通過定期組織啦啦隊進行觀賽禮儀、助威口號、動作的培訓,以引導人們文明、熱情觀賽;注意口號、道具、服裝的選取等細節??谔栆】?、有感召力、朗朗上口,道具的顏色要醒目并且和服裝搭配合理;做到賽場內看臺啦啦隊的有效組織。在助威現場,聽從啦啦隊長的指揮以展示啦啦隊助威氣勢。通過組建與培訓看臺啦啦隊,全面發揮看臺啦啦隊的功能。

3.2 啦啦隊運動與競賽開展

啦啦隊運動競賽在中國開展的時間不長,2001年在廣州舉辦了首屆中國大學生啦啦隊大賽,在2006年選派了廣州體育學院、中山大學、廣西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成都三原外國語學校、南寧第26中學、廣西大學附屬中學等院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啦啦隊大賽(廣州體育學院和中山大學因簽證問題未能參加)。為了促進啦啦隊運動在校園的深入開展,應進一步加強比賽的宣傳力度,通過對啦啦隊運動進行文字和視頻宣傳,使廣大師生了解啦啦隊運動是一項健康向上、激情動感同時又包含許多教育元素的體育運動,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積極投身到這項有意義的體育活動中來,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既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又極大地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應加強啦啦隊專業教練員、裁判員的培訓,提高教練員、裁判員業務水平;加強啦啦隊運動競賽組織、管理、運行等賽事各環節的運作;加強啦啦隊運動的理論研究,促進啦啦隊運動的協調發展。通過啦啦隊運動競賽的開展,全面促進校園啦啦隊運動的普及與推廣。

2005年,在北京首次舉辦文明啦啦隊比賽,10支看臺啦啦隊參加了比賽。2007年,金龍魚杯北京市文明啦啦隊大賽開賽,參賽隊員幾乎涵蓋了各個年齡層??磁_啦啦隊通過展示助威口號、助威歌曲并使用助威棒或者各自特制的助威道具展現啦啦隊員的風貌。隨著看臺啦啦隊運動競賽的開展,參加的隊伍不斷增加,參加的組別也增加為小學組、中學組、大學組、社會組4個組別。為了促進看臺啦啦隊運動的普及,看臺啦啦隊運動競賽的開展應扎根于大眾,在民眾中樹立文明觀賽的意識和行為;其次看臺啦啦隊運動競賽應制度化,定期舉辦比賽??磁_啦啦隊運動的全面開展必將促進觀眾素質的提升并推動賽場文化的建設。

4 結 語

啦啦隊運動是指能夠與其他體育競賽有機結合,達到吶喊助威、調節賽場氣氛目的的團體性活動。啦啦隊運動由一個表達男性高校體育文化的非正式途徑變成了大眾所熟悉的現象,參與者性別、風格、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體育賽場啦啦隊以及啦啦隊運動作為一項競技賽事兩個視角對于啦啦隊運動的文化價值進行闡述,其文化價值包括增強體育賽場文化、提升娛樂功能及倡導團隊精神、豐富校園文化兩個方面。

啦啦隊運動由最初的吶喊助威活動演變為競技賽事很有活力的組成部分以及廣受青少年歡迎的競賽項目,應進一步加強啦啦隊運動的普及,推動“陽光體育”活動在學校的開展,促進職業賽場啦啦隊運動與校園啦啦隊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加大啦啦隊運動宣傳,促進啦啦隊運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應用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

[2] 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5).

[3] 董小川.美國文化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田麥久.試論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時代要求[J].體育科學,2006(6):3-5.

[5] 郭伏良,馬云靜.是“拉拉隊”還是“啦啦隊”[J].漢字文化,2007(6):72-74.

[6] (韓)樸占熙.七種漢語教材分析[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5:27.

[7] 徐中秋,邱建鋼.國際全明星啦啦隊競賽評分規則(2006-2009版)[M].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8] 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9] Justin Carrier, Donna McKay. Complete Cheerleading.[M].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2006.

[10]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價值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一塊石頭的價值
Passage Four
小黑羊的價值
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價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