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漾共紙與雕版印刷考略

2008-06-03 07:33謝嘉槐
大理文化 2008年2期
關鍵詞:大理書院印刷

謝嘉槐

鶴慶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傳播較早,據史料記載。玄化寺始建于唐會昌元年(南詔天啟二年,公元841年),整個建筑“規模宏大,可容僧眾百人”,成為整個大理地區著名的佛寺。到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建立學廟,漢文化在鶴慶廣泛傳播。由于佛教和漢文化的興起和廣泛傳播。一些佛經和蒙學教科書出現了供求矛盾,佛教僧眾和眾多學子渴求學習材料,傳統的傳抄已不能適應需求。加之,社會其它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因而紙張與印刷作為傳播佛經和儒學的重要載體應運而生。在鶴慶境內先后出現了造紙術和雕版印刷工藝。

鶴慶造紙術始于南詔(唐)大理國(宋)時期,除宋《五代會要》記載外,還能尋找到大量的實物。1959年大理鳳儀北湯天村地藏寺發現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的寫本《護國司南抄》以及宋大理國時代的寫本《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和元代刻本《大華嚴方廣普滅罪稱贊佛名寶懺》等經籍都是用漾共紙。還有麗江納西族古老的《東巴經》寫本和其他一些書籍也是用漾共紙。

漾共紙(唐代鶴慶稱“漾共”),是一種土法生產的白棉紙。質地光滑細密,柔軟耐磨,吸水性能強。其主要原料為當地所產的構樹(也稱楮樹)皮。漾共紙產地主要分布在六合鄉的大甸、靈地、夸萼和松桂鎮的龍珠、東坡、勤勞以及金墩鄉的西甸村。清末民國初年。年產量約1萬把,350萬張。這一古老的生產工藝一直延續至今。其名稱從元代后改為白棉紙。

漾共紙的大量生產,為雕版印刷的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鶴慶雕版可追溯到宋元時期。宋大理國時期和元代,鶴慶玄化寺是印行經書的主要地點,現存的《大通方廣經》,刻印于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66年)。雕版者據專家考證是鶴慶玄化寺高僧。印刷用的紙是鶴慶產的白棉紙。雕版印刷的經書不僅在鶴慶境內傳播。而且還在大理地區廣為流傳。我們不難想象當時鶴慶的雕版和印刷工藝已有一定的規模和較高的水平。此后鶴慶雕版印刷有了很大的發展,《康熙鶴慶府志》記載:明代由張啟賢、史秉信纂修的《崇禎鶴慶府志》亦雕制成木版。

清康熙甲午(公元1714年)年間,知府佟鎮主修的《鶴慶府志》仍制成木雕版。書中附“版存官庫,愿印者聽,不得阻撓”?!队袂鍩o極總真文昌大洞談經全部》一共五卷刻印于光緒十三年(公元1888年)三月,其上、下兩卷由“望負北區山斗”的拔貢寸增高書寫,下卷由廩生高培甲書寫,《燈懺》、《禮請》兩卷由生員寸時泰書寫。三人書寫后。由刻工制成雕版。正文后刻有“版存鶴陽甸北師弟登文昌宮,文人君子愿印者自備紙墨不取版資”。光緒甲午(公元1894年)年間修的《鶴慶州志》已發展到木雕活字版,并在鶴慶丁氏“際昌堂”印行。際昌堂還印行過《三字經》、《百家姓》、《增廣賢文》、《四書》、《五經》等雕版書籍。此間王崇矩亦將自己的著作集《籌邊芻言》雕制成木版。奚敏松先生所著《訓蒙醫略》九卷亦雕制木版印刷?!度蚀蠖醋鸾洝酚沙:N蹩逃诟缒炅露?,后附“版存鶴慶西區白草廬”。

鶴慶雕版除上述外。還有如龍華山等較大規模的寺、廟、庵、堂曾先后雕刻過一些佛經。一些較有影響的書院如玉屏書院、鶴陽書院、梧桐書院等也曾雕刻過許多啟蒙書版。一些中醫藥堂的秘典、驗方等都曾制雕版印刷。還有一些明清文人著述也自制雕版刊印。民間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甲馬紙”均為本地雕版印制。菜園村中現尚存“甲馬”雕版一套。

鶴慶雕版所用材料多采用境內梨木板,因其木質堅韌細膩,著墨后變形小。故而多用之。從上述光緒十三年(公元1888年)辛屯鎮新登村文昌宮刊印《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談經全部》所用材料看,在經書功德頁中列有“寸錫章戶捐梨樹一株”,“段文蔚、段文標合捐梨樹一株。直到二十世紀70年代以前本地姓名用章還多為梨木材料。

從上述中我們不難看出:鶴慶白棉紙和雕版印刷,為承載地方歷史文化信息,傳播科學知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它不僅在地方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對地方文化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克4嫦聛淼母鞣N典籍和史料,對研究地方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

猜你喜歡
大理書院印刷
大理:夢游理想國
超級印刷機
大理好風吹
關于書院認識的誤區
綠色印刷
解讀“風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綠色印刷
本來未來:千年書院的精神和靈魂
清代河北書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