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答題要規范有序

2009-01-05 10:35
湖北招生考試·高考資訊 2009年9期
關鍵詞:農業稅史實選擇題

方 巍

2009年6月,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湖北省文科綜合歷史部分的閱卷工作。閱卷組負責人首先對閱卷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對于答案的賦分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賦分的基本原則就是,給的每一分都是有證據的,扣的每一分也是有證據??傊?減少閱卷中的失誤,在保證按時完成工作量的前提下對每一位考生公平公正。下面談談在本次閱卷過程當中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文綜歷史試題命制的特點分析

下表是歷史學科每一部分分值分布:

筆者覺得有如下特點:

1.總體來看,今年歷史高考題仍然是主要考查考生的能力,選擇題主要以材料為載體,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必須先讀懂史料,從中獲取正確的信息,才能正確作答。今年的文綜試卷中的歷史部分考查知識點廣、覆蓋面大,題目形式靈活多變,難度比去年有所上升。選擇題難度加大,非選擇題難度有所降低。

2.注重新材料、新情境的創設。文綜卷歷史部分共占100分,選擇題12道題,非選擇題2大題,包含5道小題,除選擇題16題外,絕大部分題目設置了新情境,運用了新材料,反映出對考生閱讀歷史材料、把握有效歷史信息能力的要求。

3.在突出時代特色的同時仍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查。2009年高考湖北文綜依然是使用全國卷,在全國卷的歷史部分,大部分題目既反映了時代特色,又體現了對學生基本史實精確掌握的要求。其中有幾題,例如選擇題19、20、21等題,均反映了歷史學科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深刻掌握。在選擇題中,古代史部分相對容易,中國近代現代史和世界近代現代史部分難度較大。

4.依然突出對考生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永遠是高考的原則,而學科能力是建立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的。在此次歷史部分的考查中,筆者明顯感覺到高考歷史題和前幾年的高考題在立意和難度上均有提高,但是整體上講,卻又在考生能理解的范圍之內,只要考生綜合運用平時所學,對歷史知識有精確的認知能力,依然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些對考生能力的考查將會依然是全國高考歷史部分的特色。因為高考畢竟是選拔性的考試,在考試中設置難題是情理之中。

二、高考閱卷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1.很多考生把有的非選擇題當成是政治學科的題目作答。

筆者參閱的是第37題的第2小問。在閱卷中發現了這方面的問題。這道題在設置上應該是屬于歷史學科的考查,從題目中材料的給出以及設問的時間限制來看,均是一道歷史題,但是很多考生不認真審題,將很多政治學科中農業稅的降低寫進答案。題目中指出“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50--1965年我國農業稅占農業實產量比例的變化趨勢及主要原因?!币呀浐苊鞔_的告訴考生,回答的內容應該是1950——1965年的農業稅降低的原因,根據教材內容,這一時期包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這兩章的內容。教材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農業稅降低的史實,但是從分析題目入手,考生應該能夠歸納出這段時間農業稅變化的原因,但是很多考生答成了新時期工業和農業的關系,把不同的時期弄混淆,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實在可惜。

2.在答題上遺漏了要點

第37題第2小題問的是農業稅變化的趨勢及主要原因。對于1950—1965年這個時間段,可以分作建國初期,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60年代對農業的調整等幾個重要的階段,很多學生沒有認真把這個時間段做細致地劃分,對教材所講述的內容出現了史實混亂的現象,大多數考生能答出建國初期的百廢待興,但是不知道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需要農業的支持;能答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卻沒有回答60年代對農業的調整。正是因為答題中遺漏要點太多,在得分上自然不會很高。

3.答題沒有使用標準的歷史學科語言

所謂標準的歷史學科語言,即在書寫答案時,盡量使用歷史學科的專業術語表達有關史實、概念和歷史結論等。但是筆者在閱卷中,發現部分考生答題時不能使用規范的歷史學科語言。在回答第37題時,部分考生把政治學科的語言用在歷史學科上面,比如回答農業和工業的關系,居然答到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關系,還有考生簡單就農業稅答關于目前國家對農業稅的一些政策,扯到三農問題上去了。

4.答題時不分要點或者答題語言過多。

在高考歷史閱卷的過程中,每份試卷在電腦上停留的時間較短。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這樣就決定了考生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條理清晰,言簡意賅,文從字順,要點分明。部分考生在答題時沒有關鍵的序號或者分段,直接在一點里面寫完答案,閱卷老師需要花時間從中分出要點,但是仍不能保證看清楚學生回答的關鍵語句,因此在閱卷中可能會判出低分。這樣的閱卷盡管有失公平,但是考生也應為此付出代價,因此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備考復習中,嚴格要求自己,規范答題,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5.在卷面書寫方面的問題

除了以上考生在作答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外,在閱卷中還有部分考生的書寫也存在著很大問題,比如:部分考生書寫較亂,字跡潦草,筆跡不清楚;部分考生字太小,閱卷老師根本無法看清;還有部分考生答題錯位,和別的題目弄錯了位置,其實這樣完全就是沒分了,因此考生務必在答題時,不能答錯位。

三、關于2010年復習備考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1.重視課本基礎知識。在第一輪復習中要處理好知識的掌握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將其升華為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考生在“提取有效信息”“知識的運用和遷移能力”“探究和論證問題的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要注重材料題的練習,把鍛煉學科能力的工作貫穿到每節課當中。在對基礎知識的復習中,不僅僅要將課本史實記清記熟,同時還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功底作為支撐。比如選擇題19題,答案是臺兒莊戰役,該題需要考生從題干中找到有效信息“對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為重,主在引敵深入,使其兵力分散”,這樣的戰術在備選項中哪一次戰役中使用過呢?考生如果沒有相關史實儲備,對該題的指向是不明確的。其實,在回答抗戰初期的國民黨正面戰場時,對這些戰役應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分析這些戰役之所以取勝或失敗的緣由,臺兒莊戰役正是題干所指的戰役,盡管教材中沒有講述相關戰術,但是從教材中對于臺兒莊戰役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最大勝利的意義卻有講述,因此,不能僅僅滿足于知道這個結論,而且還要分析為什么臺兒莊戰役會取得如此大的勝利。學習該知識點,對于能客觀評價抗戰時期國民黨的抗日功績是很有幫助的,也能增強自己對于李宗仁等國民黨將領的深入了解。

2.注重審題能力的鍛煉:考生在高考中所出現的問題,也正是考生在平時考試中也可能出現的問題,審題的好壞與否直接關系到答題的成敗。題干中明確規定的時間、事件,包括引文,在平時的練習中要多看,認真審題,把答案劃定在應該給出答出的范圍之內。如果出現史實張冠李戴或者不同時期混淆錯亂,答得再多都不會得分。

3.注重規范化訓練: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求養成書寫段落化、提示化、序號化和整潔化方面的規范意識。在筆者的閱卷中,絕大多數考生能規范答題,但是仍然有考生好像沒有受過專門歷史學科訓練,表現出答題上的隨意性。隨意性的答題,只能導致失分。因此,平時對規范化訓練也應時時注意。

以上是筆者在閱卷中的若干體會,希望考生在平時的備考中嚴格要求自己。從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到考場上非智力因素的發揮,都要做到規范有序,穩扎穩打。只有如此,才能在考場上發揮出自己正常的水平。

[作者單位:華中師大一附中]

責任編輯周漢橋

猜你喜歡
農業稅史實選擇題
例談解答選擇題的幾個小技巧
新中國農業稅存廢記
新中國農業稅大事年表
一道物理選擇題給我們的啟示
例談史實、史論與史觀之間的辯證關系
十種妙招握在手 破解選擇題無憂
引領學生追求歷史學習的最高境界
農業稅取消10周年回望“皇糧國稅”
史學素養視域下“三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三角函數部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