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高中新教材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009-01-12 08:42
關鍵詞:研究性新教材素質教育

于 玲

在課程改革中,高中數學新教材應運而生并試用幾年了。它那綜合編排的體系、富有彈性的教材結構、注重從實際問題引入等特點更符合高中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一線教師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博得了教師們的好評。但在高考選拔制度未改變的今天,如何科學、合理、正確地使用好新教材,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能力是值得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

現在,我們所說的課程已經不再只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等文件,而且包含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知識的過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進行教法、學法的改革。如果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新編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課程改革就會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持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一、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很多特點更適合實施素質教育

現在的高中數學新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計劃和新教學大綱,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具有許多適合實施素質教育的新特點:

1.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更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打破了原來分科安排內容的編寫體系;安排知識順序時注意處理好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在深淺上注意坡度的設計,工具性內容靠前安排,相關內容適當集中等等。這些特點更加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也有利于我們展開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

2.采用實際問題引入,強調數學應用意識。新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說明數學來源于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導出,閱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系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系實際問題的氛圍,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3.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著眼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數學學習從教室走向了社會,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二、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學一線的教師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這些特征,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的一點體會,提出來僅供各位參考:

1.科學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在預習中自主探索、獲取知識。高中數學新教材是一個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知識編排順序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而一個善于提前閱讀教材、自我探索知識的學生,通過閱讀,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逐步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學習成績也比較好。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前預習、閱讀教材,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新教材的這一特征,每節課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閱讀教材,讓其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2.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創設適當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愿望,進而轉化為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我在講解三角函數中《函數的圖像》這節課時,就是利用課后習題中求彈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頻率這個題目引入本節課,把它做成一個FLASH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把學生的學置于問題之中,使整個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培養過程。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使教學活動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識通過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內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結論與過程的統一。拋棄“高分低能”,講求知識與能力并重,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因此,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重結論與過程的統一,是數學教學的一條基本原則。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背誦條文,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它排斥學生的思考與個性發展,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而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程度。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強調過程,就是強調學生探索知識的經歷和獲得知識的體驗。它不但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了各種能力,而且也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牢固。

4.利用“實習作業、研究性課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皩嵙曌鳂I”和“研究性課題”是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而設置的,是我國教材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這一部分內容采用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學生的星期天、寒暑假,鼓勵學生在學習相關內容時,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學習計劃,并安排課時進行交流,論證計劃的可實施性。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學生寫出了一些比較不錯的學習報告、小論文等。

猜你喜歡
研究性新教材素質教育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地理新教材封面圖像解讀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課本之中的“樹”
淺談研究性學習在數列學習中的應用探究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關于“微型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初探
利用體育活動,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
也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