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天地春色滿園

2009-01-12 08:42
關鍵詞:葛朗臺瑪蒂爾金錢

俞 琴

摘要:語文教學中,學生主動積極的分析思維太少,往往還是教師獨步講臺實行語言霸權的過程。但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對社會的責任感”。據此,在多元理解的文學作品教學中,學生在外在的愉悅和內在的成功雙重激勵下,作“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的主動探究性學習,去探究蘊含在生動活潑的文字下的思想和意趣。

關鍵詞:品讀文學 主動探究 交流與合作

一、教改輪番而至 教學依然故我

“一個時代越是強調什么,也就預示著越是缺少什么?!庇浀糜腥诉@樣說過。正如屢屢強調要給學生減負,而越減學生負擔越重一樣,《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綱要》明確提出的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在我們的教學中總是被有意無意的忽視。

有一篇報道,曾深深地觸動了我。外國專家來北京聽一位著名特級教師的課,課上得精彩紛呈,無論教師的語言、板書、分析,還是學生頭頭是道的回答,都無可挑剔。下課鈴響,教師學生還有陪同的領導,皆長長舒了一口氣。評課時,領導禮節性地要外國專家先評一下課,專家沉默了半天,說:“我們不知道為什么要上課呢?看來學生全知道了?!蔽也]有嘲笑的意思,因為我們一般的教師,遠沒有這位特級教師的水平高,但是這說明了中國教育的一種現狀。教師一言堂,忠實地做著教參的義務搬運工;學生洗耳恭聽,工整地記錄“標準”答案;甚至講解練習講到了仿句,學生也會下意識地豎起耳朵,停下筆,聽教師念出例句,然后快速抄寫在空題上。教學中少有積極活潑的主動探究性學習,語文教學就少有活色生香的意趣,而成了老慢無奈的溫吞水。

美學家朱光潛曾說過,文學能不斷地使讀者由淺到深地體驗到美,而真正的文學教育不在讀過多少書和知道一些文學上的理論和史實,而在培養出純正的趣味。我們可以明確地說,這種趣味是必要經過學生自己深入其中的體味才能慢慢實現的,而不是教師辛苦灌輸的。

以中國現當代小說和外國小說為例,來說說文學品讀的問題。小說往往看看興味盎然,上起課來也許味同嚼蠟,與想象中的精彩相差十萬八千里,而學生也最怕夫子自道老生常談的一套。為了改變此種狀況,我采取了大膽的放手教學來完成,把握一個原則:教師只做引導,學生必須動腦、動口、動筆,尋疑、釋疑。

二、教師放馬引韁 學生情思飛揚

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可或缺,他主導著教學的方向,決定著教學的成果,但是學生的活動才是最重要的。教學相長,須有雙方面的投入。

《藥》入了課本,往往就是教師學生遭罪的開始,精煉犀利的語言下似乎布滿了陷阱,一不小心似乎就遺漏了哪個重要的知識點。有個同事一言道出苦衷:“聽著自己蒼白而不斷重復的話,我講到后面實在不愿再多講一句了?!濒斞冈凇恫皇切拧分姓f過:“我也曾反對過將自己的小說采入教科書,怕的是教錯了青年?!蔽覀円才?怕的是教錯了知識。其實,從小學就開始的魯迅學習,已經為高中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不必非得每言必究,細大不捐。學生完全有能力解決大多數問題。

鑒此,我就讓學生應用自己積蓄的知識來探一探“藥”的甘苦。在由學生理出每一部分的內容與明暗線索的交匯之后,著重攻克第四部分。思路為:朗讀文章,找出難以理解的字句;提出問題,先經學生討論,如若不能解決,教師提示,絕不大包大攬。

結果學生討論到了叢冢喻為富人祝壽的饅頭中作者的辛酸憤怒,墳上花圈在清冷中迸出含著希望的吶喊聲,華大媽心里不足與空虛的人性之常,夏大媽的羞愧顏色的深意,烏鴉、枯草和微風的意境營造和深化主旨等等,遠比我預備的豐富周到。也許學生的答案還顯得稚嫩,不如教參上來得深刻完滿,但經過自己的思索,卻無疑加深了對文學作品本身的理解。

《項鏈》作為世界性的名著,學生早已在英語里學過,更無須作嚼蠟般地逐段分析。我就抓住兩點來深入閱讀:1.怎樣理解瑪蒂爾德的形象?(主旨分析)2.比較英語《項鏈》與中文《項鏈》異同。(語言情節賞析)

學生經過深入的思考,融采現實的經驗,瑪蒂爾德形象繽紛。

生1:我以為莫泊桑對瑪蒂爾德是批判的。他毫不猶豫地設計了讓主人公過十年艱難的生活,讓她為了自己的虛榮心而失去美貌和青春,這是最大的懲罰。

生2:瑪蒂爾德虛榮心確實是太強了一些。但是作者也僅僅是諷刺了一下,而我覺得其中有更多的同情在?!八彩且粋€美麗動人的姑娘”中,“也”字就為她的追求找到了充分的理由。為什么別的漂亮姑娘可以過奢華高雅的上流生活,而她卻必須堅守貧窮呢?作者是同情瑪蒂爾德的。

生3:經過十年清貧,雖然失去了青春和美貌,卻獲得了平和從容的心境。很難說,她是失去多還是得到多。因為幸福本身就是一種感覺。作者刻畫的是一個經過努力獲得幸福的女人形象。

生4:作者對主人公有批評,但是她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她信守諾言,丟了項鏈決不賴賬;她性格剛強,能夠毅然走下廳堂過貧苦的生活;她腳踏實地,堅持十年也不退縮。

生5:我看到作者還贊美了瑪蒂爾德和丈夫的堅定愛情。遭遇這么大的事,他毫無怨言,甚至不惜搭上自己后半生來為妻子還債。試問,這樣的愛情在當代不也很難得嗎?換了別人,也許早鬧離婚了。

生6:瑪蒂爾德是一個很可愛的女性,我還為她設計了以后的生活。她平靜地過著日子,后來,她把自己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告訴給兒孫。她孫子開了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珠寶商店,這就是當今世界最響亮的珠寶品牌——瑪蒂爾德牌首飾。

而中英文的比較中,學生發現,學英語時因為語言習慣的差異,單注意了情節和語法現象,很難領略到其他。而今回過頭再來比照,課文是經過改寫的課本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以瑪蒂爾德和佛來思節夫人的對話為主,回顧項鏈的故事;而莫泊桑是用順敘來結構故事的,故事的發展環環相扣,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心理的描述更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個漂亮女人的榮華夢。課本劇的安排與世界級大師的杰作是有著天淵之別的。通過部分段落的翻譯,學生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中,領悟到中文更多想象空間,而英文更注重表達的科學性與嚴密性,它們給人的感受很不一樣,營造的意境也有了很大的差別;而且也明白了名著翻譯絕然不同于平常的句子翻譯訓練,一個成功的翻譯家必須具備更為深刻的語言能力和廣博的背景知識,課文的語言有著強大的表現力。這樣,學生就更進一步地領悟到《項鏈》的魅力。

以課內講讀文章為引子,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地閱讀自讀文章。對于《守財奴》我用以下幾個問題,從大處加以引導:

1.文章選取葛朗臺幾件事?(內容概括)2.以“我看葛朗臺”為題,寫一段話,說說你對課文的理解。(主旨理解)3.比較閱讀《守財奴》和《潑留希金》。(課外延伸)

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討論解決這三個大問題。因為有明確的任務,學生閱讀就有了方向,也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經過獨立思考,學生對第一個問題,答案眾多,多則七件,少則三件。我再讓他們討論,發現這些答案并不矛盾,只是有的同學分得太細,把一些過渡的、前提性質的事件獨立了出來。如葛朗臺太太之死是為了下文簽放棄遺產文書作個鋪墊的,而教歐也妮吩咐伙房、收賬等等,只是葛朗臺死之前兆??偞擞懻?學生明確文章主要寫了三件事:梳妝匣風波、簽訂放棄遺產文書和葛朗臺之死。簡潔明了,也訓練了學生揚棄材料的能力。

學生已了解了一些關于主旨的知識,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可以“我注六經”。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他會展現出令人驚異的思維結果。

生1:葛朗臺的守財奴形象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可憎的,尤其是他對妻子的折磨和搶梳妝匣的一幕,他對金錢的變相的愛好已經到了極致。但同時,他也是可悲的。他把持著那么多的家產,絲毫不肯放手,辛苦操勞,提心吊膽地過了一輩子,自己卻從未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其實他的家人是愛他的,可是他被金錢的影子蒙蔽了雙眼,最后依舊在對他的金子的無限惦念中死去。

生2:葛朗臺對金錢的欲望已經埋沒了理應存在的親情。因為金錢,他逼死妻子;因為金錢,他葬送女兒;因為金錢,他變得吝嗇;因為金錢,他看不到快樂。我們看到活生生作為奴隸的形象,看到他掉在錢眼里,不再爬起,看到他葡萄藤上長出了金子,看到他壁爐里消逝的靈魂。

生3:守著那一堆堆的金幣,卻只得飽眼福,從不舍得用,直至臨死還讓女兒看管好賬單。他的一生簡單得沒有意義,八十多年也就只活了一天。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錢才是最重要的。他沒有親情,更得不到愛情。

《守財奴》和《潑留希金》的比較可以從相似點和不同點來分析。相似點:葛朗臺和潑留希金都信仰金錢,有著積聚財富的無盡欲望;被金錢奴役,毫無親情觀念,完全喪失了人性。不同點:葛朗臺是法國19世紀初期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形象,他最大的特征是巧取豪奪,他深信“錢像人一樣是活的,會動的,它會來,會去,會流汗,會生產”。他是靠侵占大革命的勝利果實和剝奪人民財富發家致富的,充滿了血腥和罪惡。而潑留希金是19世紀俄國農奴制度崩潰時期的沒落地主,他殘酷壓榨農奴,他只會把錢財變成肥料和垃圾,化為塵土和石頭。他讓人不相信“一個人居然會墮落到這樣卑微、慳吝、丑惡的地步”。(果戈理)以往由教師滔滔不絕講到口冒白沫的所謂知識點,學生幾乎無遺漏地分析到了,而且比教師想的還要新鮮廣泛。

對《陳奐生上城》,著重分角色品讀陳奐生與大姑娘的對話,并據此為切入點來剖析陳奐生的心理活動,分析人物形象。對話短小,學生容易把握。在幾次的品讀之后,學生發現悠悠上城來的陳奐生心滿意足,夢想成真,他有閏土的實誠與勤勞,也有阿Q的無聊與鄙陋。但是,他又不是他們的單純的混合體,他身上有閏土時代想望不到的新鮮東西?;腥婚g又覺得在我們的親人、同學乃至自己身上都流淌著與陳奐生相似的血液。這著實令人警醒。

三、學生主動探究 教學滿園春色

語文教學中,我們努力改變著,但學生主動積極的分析思維過程依然太少。所以一開始,學生對多主旨、多種理解的方式很不適應。但是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力四射,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外在的愉悅表現,而且有內在的成功體驗,更重要的是充分激發了他們的主動探究意識和進取精神。當然,這種學習必須以平等師生關系為前提,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學生獨立練習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才能形成的互動過程。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對社會的責任感”。讓學生主動去探究蘊含在生動活潑的文學中的思想和意趣,遠比教師強加于他們的“金科玉律”要有意義得多。古人說:“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鼻疤K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痹谖膶W作品教學中,學生帶著探索的問題去學習,思維將會處于活躍、積極的狀態,對事物的觀察將會更加敏感,想象力更加豐富,有益于排除盲目、被動的學習因素的干擾。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能夠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甚至可以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的教育之春,會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快地到來。

猜你喜歡
葛朗臺瑪蒂爾金錢
二則(金錢下的木偶)
項 鏈
讀《項鏈》有感
語絲畫痕
二則
我的“葛朗臺”同桌
老葛朗臺性格特點及其形象意義
如果佛來思節退錢了呢
烘云托月月更明
金錢的人生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