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臨考驗的中歐關系路在何方

2009-03-20 10:16張齊勝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09年3期
關鍵詞:中歐歐洲發展

張齊勝

【背景材料】

2008年12月6日,法國總統薩科齊不顧中方反復耐心的工作和多次嚴正交涉,執意同竄訪歐洲的達賴喇嘛見面,此舉極不明智,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中國同法國在內的歐盟國家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加強和發展中歐關系有利于雙方乃至世界。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和歐盟需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糧食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方面加強合作。但令人遺憾的是,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在涉藏問題上做出不明智之舉,這不僅給中法關系帶來損害,也使中歐之間的對話、交流與合作受阻。

【高考展望】

現今高考,重視“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對熱點問題和現實生活的思索?!爸袣W關系”問題正符合上述要求,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2009年的高考涉及到這一知識點的可能性比較大。從命題的角度看,四大發明對歐洲的影響、近代史上中歐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化關系、目前中歐關系發展的現狀、有利和不利因素,對國際格局和雙方發展的影響等,這些知識點廣大考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知識梳理】

一、 中歐古代關系

1. 兩漢時期,通過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中國與安息和歐洲的大秦有了直接的政治經濟交往,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日益擴展,其影響突破了東亞的范圍,遠及歐洲和非洲。

2. 隋唐時期,與歐洲的東羅馬互派使節。(舊人教)

3. 中國造紙術于8世紀傳到中亞后經阿拉伯人逐步傳到歐洲;中國指南針在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后再傳入歐洲;13世紀火藥傳入阿拉伯,后經阿拉伯傳入西歐;中國印刷術由波斯傳到西方,14世紀末,歐洲出現了木板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國出現了受中國活字印刷術影響而制成的金屬活字。

4. 1553年,葡萄牙借居澳門,后設“自治”機構,強行租占。

5. 1624年,荷蘭占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舊人教)

6. 新航路開辟后,原產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傳入中國,對明清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西方傳教士東來,西學東漸;中國儒、道學說也傳入歐洲,對歐洲啟蒙運動產生影響。

7. 康熙時,抗擊沙俄入侵,取得兩次雅克薩大捷,簽署《尼布楚條約》,維護祖國統一,保證東北邊疆安定。

二、 中歐近代關系

1. 工業革命后,英法等歐洲列強先后多次發動侵華戰爭,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① 1840~1842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 1856~1860年,英法共同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③ 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迫使中國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確立。

2. 武昌起義爆發后,帝國主義各國勾結起來,調集軍隊準備干涉中國革命。

3. 巴黎和會上,列強不顧中國反對,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華盛頓會議上,《九國公約》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共同宰割中國的盟約。

4. “九一八”事變后,國聯對日本實行綏靖政策,目的是使東北變成列強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5.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舊人教)

6. 歐洲近代技術和機器的傳入,中國開始出現近代工業,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

7. 歐洲啟蒙思想成為中國先進分子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維新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化進程。

8.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三、 中歐現代關系

(1) 新中國宣布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2) 建國初,中國推行“一邊倒”方針,中國和西歐“冷戰”對抗;和東歐加強團結與合作,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3) 1984年12月,中英兩國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收回香港。(4) 1987年4月,中葡兩國簽署了《關于澳門的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5)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歐關系的大幅度提升,1998年中歐建立建設性伙伴關系,2001年建立全面伙伴關系,2003年中歐決定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05年中歐領導人第八次會晤,其中工商峰會的主題提出“和諧發展,共享繁榮”,反映中歐關系的活力。(6) 近年來,中歐關系出現波動。2007年9月2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總理官邸接見了達賴,雖然默克爾始終堅持這是一次私人會晤,但這同時也是達賴首次在德國總理官邸受到接見。2008年12月6日,法國總統薩科齊不顧中方反復耐心的工作和多次嚴正交涉,執意同竄訪歐洲的達賴喇嘛見面,此舉極不明智,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重點突破】

1. 中國四大發明對歐洲的影響

(1) 造紙術:取代了歐洲中世紀長期使用的羊皮紙和小牛皮紙,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2) 火藥:成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的重要武器;火器進步也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制造業的發展。(3) 印刷術: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4) 指南針:為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技術保證??傊?,四大發明對歐洲經濟、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 近代歐洲列強侵華對中國的影響

(1) 政治上:中國主權遭破壞,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反動政府統治更加腐敗,對外出賣國家利益,對內加緊搜刮和鎮壓。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民主革命不斷發展。(2) 經濟上:中國經濟日益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封建經濟日益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處境艱難,人民生活更加貧困。列強的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有利于中國近代化進程。(3) 思想文化上:鴉片戰爭時期新思潮的出現,列強把西學帶入中國,先進的中國人學習西方逐步深入,沖擊了中國舊制度、舊觀念。

3. “西學東漸”與中國的近代化(現代化)

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是為了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隨著西學東漸的不斷深化,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社會制度及其民主思想不斷為中國人民所接受,中國的近代化(現代化)建設也不斷地深入。學西方的歷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不斷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漸進的歷程。在這一歷程中,甲午戰爭失敗宣告了單靠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是不能挽救中國的,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失敗說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樣也不能挽救中國。中國人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開辟了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道路。

4. 目前影響中歐關系的因素

(1) 有利因素:① 中歐沒有直接地緣戰略沖突和歷史遺留問題,也沒有根本利害沖突,雙方關系的發展不存在重大政治障礙。② 中歐處理國際問題的理念相近。都倡導多邊主義,支持維護聯合國的權威,致力于推進全球合作,主張努力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③ 中歐都處于重要發展階段,雙方利益匯合點不斷擴大。④ 中歐需要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⑤ 中歐文化相互吸引。中國和歐洲的文明都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很多可以交流和借鑒之處。

(2) 不利因素:① 歐盟是主權國家聯合體,而不是單一的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歐盟實際上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打交道時往往推行“集團政治”,這大大增加了同它打交道的難度;② 中歐之間由于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以及歷史背景不同,也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分歧;③ 歐洲國家同美國是傳統盟國,盡管雙方在一系列問題上意見不盡一致,但歐盟在做出決斷時又不能不考慮美國的因素。

5. 發展中歐友好關系的影響

(1) 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2) 可以適當分擔中國與其他世界大國的潛在風險,為多極格局打下基礎,也為全球主要國家交往提供了一種可行模式。(3) 有利于推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練一練】

1. 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記述道:“……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一壁?!Y果是華夷抗禮靜海寺,儼然白犬丹雞盟……”材料中反映的歷史事件為()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中法戰爭 D. 甲午戰爭

2. 假如導演小明正在拍攝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電影名字為《1845年在上?!?,下面一組鏡頭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①一隊隊英國士兵在街上巡邏,有很多英國國旗在飄揚②懸掛德國國旗的工廠一家接一家③民眾對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感到氣憤④在海邊碼頭,一艘英國貨船正在卸貨,一旁的大清官員與英國領事商談關稅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中國人對向西方學習一直存在爭議,其中某人認為:“中國擅長的是道,西方擅長的是器。中國原來也包括器的,但后來這套科學技術‘器的研究沒有被重視,失傳了,傳到西方去了。我們現在向西方學習,學的即是我們傳過去的東西,中國古已有之,傳到西方,現在‘天將器還中國,我們學習,這是合理的,必要的?!毕铝心奈蝗宋锼钟^點和上述觀點最為接近()

A. 倭仁 B. 張之洞

C. 孫中山 D. 陳獨秀

4. 近年來海外引發了中國文化熱,中國與許多國家積極主辦“中國文化年”活動(如中法文化年),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 ()

①中國的經濟、政治實力進一步增強②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結果③中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文化創造力④相關部門工作者抓住機遇,辛勤工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如今,歐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在國際事務、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這是因為()

①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②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③國家之間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在消失④國家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請回答:

(1) 圖1和圖2中,中英兩國商談的相同主題是什么?兩次商談有何不同?

(2) 在泛珠三角區域中,香港以自由貿易和金融服務成為舉世聞名的“自由港”,“珠三角”地區則以制造加工業聞名。分析該地區的產業分布對當地經濟發展有何積極影響?

(3) 1984年2月22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喬治城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代表團時,第一次公開說明關于解決港、澳、臺問題的“一國兩制”構想。試解釋“一國兩制”的確切含義及其鄧小平提出這一構想的主要依據。

材料二回歸十年以來,香港經濟增長近50%。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實際增長4%左右。近幾年香港經濟維持強勁擴張勢頭,增長層面廣闊。過去三年所見的增長,較1987年以來任何連續三年高于趨勢的增幅都要快。在貿易方面,回歸以來,香港貿易總額基本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受惠于內地經濟蓬勃發展和美元轉弱令價格競爭有所改善,香港的整體貨物出口(包括轉口和港產品出口)在2006年同比增長10.2%。除貿易激增的推動外,內部需求亦保持堅挺,整年均提供穩定而重要的增長動力。

——《香港回歸十年的經濟與貿易發展》

(4)通過材料二可以看出香港回歸十年來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如何?說明什么問題?

7.中歐關系源遠流長,從絲綢之路的“鑿空”,到新航路的開辟,再到確立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歐聯系日益密切,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概述中歐關系在古代、近代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各自呈現的基本特點。

(2)分析近代史上中歐關系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3)目前,中歐已經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分析我國與歐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原因和意義。

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 請思考:圖1反映中國古代哪項重大發明,指出其對歐洲文明的貢獻。分析中國古代科技水平長期讓西方望塵莫及的原因?圖2反映20世紀初哪一重要歷史事件?它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怎樣的影響?

材料二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由于產量過剩,產品的科技含量低,又缺乏自主品牌支撐,許多產品只能低價銷售。為此,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常常以此為借口對我國的紡織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引發了一系列的貿易摩擦。2006年9月5日,中歐就紡織品貿易問題進行徹夜談判,終于就紡織品貿易的問題達成協議,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始終堅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令人滿意的“雙贏”結局。

(2)結合材料二說明中歐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原因。中國政府在處理中歐紡織品貿易摩擦的過程中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外政策怎樣的基本特點?

材料三2007年9月2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總理官邸接見了達賴,雖然默克爾始終堅持這是一次私人會晤,但這同時也是達賴首次在德國總理官邸受到接見。2008年12月6日,法國總統薩科齊不顧中方反復耐心的工作和多次嚴正交涉,執意同竄訪歐洲的達賴喇嘛見面,此舉極不明智,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3) 材料三反映什么歷史現象?請你為改善目前中歐關系提幾條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

1. A 2. D 3. B 4. C 5. C

6. (1) 香港的歸屬問題。地位不同:圖1清政府在鴉片戰爭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圖2中國國力上升,用外交途徑商談解決香港問題。結果不同:圖1割讓香港島、圖2收回香港主權。

(2) 香港以第三產業聞名,擁有充足的資本和完善的市場;珠三角地區以第二產業聞名,有豐富的勞動力和農副產品。二者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區域合作前景廣闊。

(3) 含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依據:實事求是原則;國家主權原則;和平共處原則。

(4) 社會穩定發展,經濟更加繁榮。說明:一國兩制符合香港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央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是香港經濟平穩發展的保證;“港人治港”充分調動了香港人建設香港的積極性。

7.(1) 古代特點:時間早;以間接交往為主;以經濟文化的交流為主;主要是中國的文化影響了歐洲或中華文明占主導地位。近代特點:侵略與被侵略的關系。新中國成立初期特點:中國和西歐“冷戰”對抗;和東歐加強團結與合作,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

(2) 影響:一方面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另一方面西方科技及政治思想傳人中國,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3) 原因:①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面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我國發展同歐盟的關系,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② 國家間的關系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中國發展與歐盟的關系符合雙方利益,中國的和平崛起與歐盟的日益發展是雙方關系不斷發展的基礎。意義:① 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② 有利于推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8.(1) 指南針。為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技術保證。原因:發達的農耕經濟為科技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強大的封建王朝,長期統一的局面為科技發明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明清以前一直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頻繁;教育事業得到發展,培養了大批從事科技文化的人才;前代科技文化為后代科技進步奠定了基礎,為科技成果的繼承創造了條件。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確立。

(2) 原因: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國際關系的演變,利益相悖是國家間矛盾和沖突的根源。中國紡織品出口價格低廉,加上歐洲國家產業結構不合理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導致中歐貿易摩擦?;咎攸c:① 我國的對外政策是由我國的國家利益決定的;② 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③ 平等互利是我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原則。

(3) 現象:德法嚴重干涉中國內政;中歐關系出現波動。建議:① 雙方應堅持從戰略高度和全球角度把握中歐關系,加強高層和戰略層面的對話;② 雙方應充分利用現有機制,拓展各領域的互利合作,為中歐關系奠定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③ 中歐應加深對彼此歷史文化傳統的了解,進一步培育中歐人民之間的友好感情;④ 雙方應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合作逐步加以解決,力爭在平等協作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謀求共同發展。

猜你喜歡
中歐歐洲發展
區域發展篇
中歐班列運營及發展情況
第29屆歐洲象棋錦標賽對局選評
圖說共享發展
建筑師行跡中歐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歐洲面臨42年來罕見動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