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新形勢下師生關系緊張問題的理性思考

2009-03-24 04:31劉京文呂雪菊
山東文學·下半月 2009年3期
關鍵詞:師生關系

劉京文 呂雪菊 劉 揚

摘 要:師生關系緊張問題,實質上是教育理念偏差造成的。也就是說,我們誤讀了教育的本質,切割了教育的整體內涵而只注重其某一功能,我們注重了教育對知識培育的功能而忽視了教育更為根本的東西,我們忽視了教育的基本教義,而僅僅病態的把知識培育視為教育的全部功能。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對教育的逆反心理。這種矛盾集中在師生關系的問題上突顯出來,目前,這是師生關系緊張的根本原因。

關鍵詞:教育本質 對立 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不但是開展學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而且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徑。對教學活動以及素質教育的展開都有重大影響。師生關系作為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成長氛圍的構成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經常會從一些媒體上看到有關教育問題的報道,教師如何管理學生、如何構建當前形勢下的師生關系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在外來文化和傳統理念的碰撞中,傳統的教育模式與新時期、新環境下的學生心理形成了激烈的沖突與斷裂、造成了當前師生關系的緊張。師生關系問題的突顯,秉承著復雜的社會背景因素,其關系錯位、變形的原因也很復雜。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如何構筑新的社會環境下的師生關系,成為牽動師生、家長、教育行政部門乃至全社會的重要問題。

一、師生關系緊張的表象根源探究

1.長期的應試教育的辦學思想和模式制約著師生間的交往,雙方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都集中在課堂教學及書本知識的學習上,相互缺乏人際交往的動機和愿望。

2.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信息傳遞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師社會角色之含義的日趨單一,使年輕一代不在像過去那樣完全依靠教師獲得知識,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逐漸下降,教師在學生心理上的吸引力不斷減弱。

3.學校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教書與育人沒有真正成為衡量教師行為的統一標準,因此,教師自覺投入與學生交往活動中的意識和精力就很有限,結果只有部分責任感和事業心較強的教師平時與學生交往較多,其他教師則可能因為沒有相應的約束和缺少責任感而很少主動去接觸了解學生。

4.在師生關系中,學生始終處于受教育者的地位。所以,決定師生關系的性質及疏密程度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方式。由于受封建傳統文化“師道尊嚴思想和意識的影響,有相當數量的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心理上有較強的優越感。不愿意主動接近學生,不能和學生平等的交流。這樣,也影響了師生關系。

5.與過去相比,當代青少年的身心發育提前,各年齡段的學生均表現為獨立性不斷增強,自主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大、形式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因此,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習以外的聯系自然減少。

二、師生關系緊張的實質原因探析

師生關系的問題,實質上是教育本體的異化造成的。目前,我們教育的首要問題主要是教育理念出現了偏差?!拔议T切割了教育的整體內涵而只注重其某一功能,我們只注重了教育對知識培育的功能而大大忽視了教育更為根本的東西,那就是教育首先是要從心靈及行為上育人?!边@說明我們嚴重忽視了教育的基本教義,而僅僅病態的把知識的培育視為教育的全部功能,并且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這種教育理念的頑固執著?!爸袊慕逃桥嘤忌?,而美國的教育是培育學生”。這一字之差,恰恰說明了中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舍本逐末的教育,而這種教育理念和制度下培育出來的人自然是殘缺的,甚至連基本的生存能力和道德意識都不具備。這就是中國教育的主要問題——我們偏離了教育理念,我們誤讀了教育本質,也從根本上造成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對立。

一種教育理念的確立和實施一定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體現和需要。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在很大意義上說也是由我們的社會價值觀造成的。因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每一所學校都在努力提高就業率,每一個人都在用學習成績所體現的“分數”來對學生的優劣進行評價,這就造成了要想取得社會的承認、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高分。只有通過學習上的高分考上大學,才能成為“人上人”。正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至今對文憑的要求高于一個人的實際能力要求,也正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至今仍然維持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傳統觀念,因此,我們的教育也就圍繞著這一切給每一個受教育者上刑。家長逼迫孩子玩命的去努力學習,為的就是要使孩子成為被這個社會所推崇的“成功者”,而這個“成功者”的概念在很大意義上就是擁有多少財富,而且還必須是一個類似“總經理”、“明星”之類的“人上人”。這種病態的社會價值觀直接導致了教育的迫害性,直接導致了我們教育的畸形,直接導致了我們教育的偏差,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對教育的逆反心理。這種矛盾便集中在師生關系的問題上突顯出來了,這才是目前師生關系緊張的根本原因。

三、對目前解決師生緊張關系舉措的質疑

新時期學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和自身個性發展,對問題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形成了當代學生心理,同時對當前教育管理形式、手段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也產生了不滿。因為教師是先行教育理念的執行者,所以,問題的爆發從與之直接發生關系的教師身上體現出來了。學生普遍認同的教師標準是:尊師重教和理解學生;不傷害學生自尊心;不偏不向;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講信用;活潑開朗;有幽默感;和藹可親;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以身作則;儀表大方;明事理等。就此,許多教育界同仁都作過廣泛的討論,其中較具代表性和認同性的觀點認為:教師不能只關心傳道授業解惑,而要投入情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靈。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視學生為子女、朋友,要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我們不否認我們在教育管理中存在著問題,但對于解決學生不滿的對策觀點上不敢茍同,因為在教育管理中,師生關系是社會人際關系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具有強制性、目的性、方向性、教育性的特點。其中,強制性本身便是師生對立的一個特征體現。雖然當前的教育中存在者師生問題,但問題的出現是多因素多層面的,我們不能單純從學生不滿的角度來看問題,從而將幾千年來對知識、對教師形成的尊重心理打翻,即便我們教師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對教師的尊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知識的尊重,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其職能的神圣是不可侵犯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不做深入思考與調查,便對教師采取思想、理念上的變革,極易使當前教育秩序產生混亂。就教育而言,學習是通過帶有強制性意味來完成的,過分強調學生的感受和要求而采取被動改良的方法,勢必造成教師在學生心理中教師威信的下降。降低教師威信無異于降低教育威信,并產生對學生心理的不良暗示,造成教師在教育的具體管理工作中的困難,最終造成教育原有秩序的混亂和教師教育心態的異位。應試教育模式直接導致了師生關系的對立,是我們病態的社會價值觀導致了教育關系中師生關系的畸形。從根本上講,只有改革現行的高考體制,大力提倡和推廣素質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當學生不再是考試的奴隸,當學生不再是分數的奴隸,才能真正建立起我們和睦、健康的師生關系。同時,素質教育也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我們的教育才會真正成為培養“人”的教育。

劉京文、呂雪菊: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劉 揚: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雙向奔赴
莫讓師生關系“漸行漸遠”
師生關系和學生學業表現相輔相成
高校師生關系最適空間的探索研究
師生關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構現代師生關系的公共性
師生關系淺談
新時期需要怎樣的師生關系
新世紀以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探索*
還原一個純潔的師生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